第1341章新劇本

其實方既明是不在乎公司簽約藝人飄的,畢竟娛樂圈這東西最健忘了。你稍微沒點聲息,保管第二天都沒幾個人還能記起你來。

這就是為什麼明星都要千方百計保持曝光率的原因。不管是緋聞,還是負面新聞,只要無傷大雅,保持曝光率都好過光溜溜。你真的啥都沒,作品沒,緋聞沒,連負面新聞都沒。那對不起,半年後娛樂圈就基本沒你這號人的位置了。

而這也是方既明的底氣。他有資本捧紅一個人,只要這個人的底子不差——也就是外形還行,腦子夠用,都不是問題。至於任何一個演員飄了,自己作死了,方既明也是會直接放棄的。

這個世界,離了誰都能轉。

幸虧周磊腦筋轉得快,也沒有被誘惑到,所以方既明還是比較欣賞的。

「這小子,還是值得培養的。」

方既明看了看手中的劇本,是的,這又是一個功夫片——《少林寺》。

這是一部很經典的影片,應該說創下了中國電影觀影人數之最。畢竟在上輩子憑著一毛錢的電影票,長達近一年的放映時間,觀影人數超過三億,總票房可能超過一億的存在,簡直是傳奇!

當然了,要說《少林寺》有多好看,也未見得。

很多人都還記得《少林寺》的情節,說的是隋朝末年,隋將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則在督建河防工事時,殺死了起來反抗暴虐的神腿張,其子小虎逃亡至少林寺為少林武僧曇宗所救。小虎為報父仇,拜曇宗為師,習武少林,並落髮為沙彌,法號覺遠。一日,秦王李世民偷渡黃河被王仁則兵馬圍困,覺遠等施計解救。王仁則誣陷少林寺內有人通敵謀反,準備滅掉少林。眾僧浴血奮戰,曇宗戰死。此時李世民率兵返回攻陷洛陽,王兵譁變,王仁則被覺遠手刃。為繼承曇宗遺志,覺遠受戒為僧,兼負武林統領。唐太宗諭立僧兵,並立碑表彰眾僧義勇。自此,少林習武風盛,名傳四海,威震四方。

這個故事很出名,民間有口口相傳的《十三棍僧救唐王》故事,哪怕是地方戲曲也有演的。

不得不說,這其實是一個演義故事。

唐朝時,佛教並不興盛。或者說,應該跟道教是平分秋色的。

唐朝尊李耳,也就是老子,總說老子是隴西李氏的始祖。老子是道家的,那麼唐朝尊道教是自然而然的事。這是有記載的,唐高祖李淵早在立國之初,便尊奉老子李耳為其祖宗,四處大修老子廟,並且多次親自前往祭拜。

武德八年,也就是公元625年,唐高祖還特意下詔,宣布道教位在佛教先。太宗李世民也曾多次下詔,說「大道之行,肇於邃古」,道法可以「邁兩儀而運行,包萬物而亭育,故能經邦致治」,而「佛法之興,基於西域,愛及東漢,方被中華。」,因此唐太宗強調「自今已後,齋供行立,至於稱謂,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從皇帝不惜以政令詔書的形式來提高道教之地位,可以看出唐朝皇帝對於道教的重視。

這點從唐朝時老子稱號的演變可以看出。唐朝立國之初,高祖李淵和太宗李世民奉老子為其祖,立廟祭祀;高宗乾封元年,尊老君為太上玄元皇帝;天寶二年,加太上玄元皇帝號為大聖祖玄元皇帝;天寶八年,加號為大聖祖大道玄元皇帝;天寶十三年,加號大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皇帝。因此,唐朝統治的時間越久,越離不開老子和道教力量對其統治的加持。

這麼說好了,在整個唐朝的歷史上,除了武則天時期和憲宗朝外,唐帝國自高祖建國起,歷代唐帝都十分尊崇道教。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後期也學秦始皇求長生,尊的也是道教,這就可見一斑。

至於「十三棍僧救唐王」,就是演義成分居多了。

歷史上記載是這樣的,隋末時,在李淵稱帝的第二年,隋末群雄之一的王世充在洛陽稱帝,立國號為鄭,並占據軍事要塞「柏谷塢」,意圖與李淵分庭抗禮。「柏谷塢」原本是千畝良田,產權歸少林寺所有,王世充則強行將其改成了戰略要塞。這讓少林僧兵極為憤慨,但攝於王世充兵力眾多,又無可奈何。

當時,正趕上唐軍來討伐王世充,為首的正是秦王李世民。少林僧兵密切關注這一動向。李世民本來攻打王世充極為順利,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不料突然間又冒出來一個竇建德。竇建德渡過黃河,集中人馬十多萬,增援王世充。

這個時候,少林僧兵再也安奈不住,於是他們決定助李世民一臂之力。少林僧兵秘密聯繫上了州司馬趙孝宰,裡應外合,一舉拿下了駐守在「柏谷塢」的將領王仁則,並送到李世民跟前。李世民大軍由此攻破了「柏谷塢」,並順利合圍了竇建德,王世充因此宣布投降。

要知道,當時李世民不是唐王,而是秦王。少林僧兵本意是想拿回本屬於自己的田地,這恰恰契合了李唐王朝統一的大勢。這個目的在助唐之後得以達成。事後,少林寺不僅得到了柏谷塢的田產,還獲得了大量的賞賜。再加上李世民也沒有以身犯險,更沒有沒人擒住。歷史上李世民雖然征戰無數,但鮮有孤身前往危險的敵後方的記載。因此,少林寺的義舉只能是助唐,更不是「救唐王」。

當然了,電影不能這麼演。

電影要體現好人的好,展現壞人的壞。

實際上,哪有什麼純粹的好人壞人,都是為了自身利益。就好像古時候當和尚的,真的是好人?

真未必。

古時候做了和尚,就不用交稅,還有N多的田產。從歷史上少林寺為了奪回田產,不惜用武僧助唐打仗就看出來了。

要是當和尚都是好人,古時候就不會有四次滅佛了。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古代,和尚的存在,簡直是好逸惡勞,又不交稅的典型。要知道,中國古代第三次滅佛,就是唐武宗滅佛。唐武宗當年下令凡違反佛教戒律的僧侶必須還俗,並沒收其財產。此後,唐武宗陸續下令限制佛寺的僧侶人數,不得私自剃度,限制僧侶蓄養奴婢的數量,很多寺院被拆毀,大量的僧侶被強迫還俗。

這就是為了解放生產力,增加稅收。

要知道,當年最多田產的佛寺,少林寺說不得有一定的地位。所以說,少林寺也不全然是正義的代表。

可是呢,電影不能這麼拍。畢竟現在的少林寺,和過去的少林寺是有差別的。主角呢,也一定是正義的化身才行。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