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殺賊(下)

次日清晨,滿堂文武百官,已經去掉了三分之一,其它人等,都跪伏在地

「應天順時,受茲明命,魏虛成和邱楓皆國之大獠,欺君妄上,結黨營私,與社稷不利,今唯仰仗列祖列宗之靈,將其誅除,以正國本,此是天意,御史大夫朱新忠誠體國,晉為相國,周元昌勇猛精忠,宜於太尉之職,欽此!」上面太監宣讀著旨意。

朱新和周元昌聽了,頓時磕頭謝恩,說著:「謝聖恩,臣等領命!」

下面群臣才經過大變,個個膽戰心驚,一時沒有主意,見此,只得也跪下說著:「臣等領命。」

當場,朝堂上有人捧出了太尉和宰相的服裝、金印、配劍,兩人頓時去了側殿,換了衣服,片刻之後,上了朝堂,向王上領禮之後,到了王座之下三公座位上坐下。

所謂名不正,言不順,這時朱新得了丞相位,頓時氣數就有了大器。

丞相者,國之重器,相府自己就可設衙門,下面有長史、少史、征事、西曹、東曹、奏曹、集曹、議曹、司直,統領百官,位高權重,連王上也不能不敬上三分,在朝堂上,也有座位,這是坐而論道。

丞相總理朝廷大事,九卿都在其管轄下,對於地方官有考課、黜陟、誅賞的大權,甚至對一些地方軍隊有著調遣之權。

丞相月俸八百石,附帶白銀一百兩,布匹五十卷。

崔國少年王上(崔王)見了,不由心頭一震,他見得已成宰相的朱新,面透白光,自己雖位居其上,但是面對時,竟有幾分心神浮蕩,心中就有幾分猜忌和後悔。

就見朱新拱手說著:「陛下,臣有本奏!」

崔王鎮定心神,說著:「相國有何要奏,儘管說來。」

「王上,今誅除二獠,實是國之大幸,然固本歸源,二賊能此亂者,實是朝廷不能無主之故!」朱新恭謹的說著。

崔王不由一喜,以為他要自己提前親政,但是下面的話,頓時使他立刻生出寒意,只聽朱新說著:「然而,列祖列宗之法,王上要年二十才可親政,此法不可違也,如祖宗之法都可改,何事不可改?」

崔王只得勉強一笑,說著:「那依相國,如何是好?」

「王上既然還未到親政之年,可請太后垂簾臨政,以決乾坤,臣率百官,恭謹請命,如此,才可得社稷安康。」

這一話一出,本來是朱黨的,立刻跪下來,說著:「臣等附議!」

太尉周元昌,本是太后哥哥,全靠太后才得此位,更是站了起來,按劍而說:「相國不愧百官之首,所言極是,臣附議!」

說著,目光狠狠的掃過群臣,他的一派,頓時也跪上前:「臣等附議!」

而一些看風靠牆的官員,頓時也紛紛跪地,也喊著:「臣等附議!」

還有一些中立派,覺得也是,王上年幼,太后代表王室臨政,也屬應該,因此猶豫了一下,也說著:「臣等附議!」

這樣一來,頓時朝中,十之八九都附合,而其它十分之一二的人,迫於這種情況,不敢特立獨行,也附議。

崔王見此,雖力作鎮靜,但是臉色頓時變成蒼白,手腳直顫抖。

他的近臣見王上神色有異,暗吃一驚,便忙奏的說:「相國,這是國之大事,可否容其稍緩,再行論證?」

朱新恭謹拱手,卻說著:「此事干係重大,如何容得拖延?百官也在此,又何必拖延?還請王上速速決斷!」

崔王咬著牙,目光在群臣上掃過,前些日子他下決誅殺二賊,但是卻想不到自己身為王上,事後不但沒有撈到好處,反而更使朝堂出現一黨――當日,是兩黨相持不下,自己身為王上還可在其中周旋謀劃。

現在,宰相和太尉聯成一黨,又請出太后,這簡直是驅走了狼,迎來了虎,不由氣的少年君王一陣暈眩,但是,這情況也不容他拖延下去,他狠狠的看了朱新一眼,說著:「相國所言甚是,朕還年幼,當託付朝堂與相國和太后!」

「臣等奉詔,有請太后垂簾!」朱新頓時拜了下去,此事就成定局了,立刻派員通知太后,出來臨朝決事。

數個大臣,見此情況,肅然而立,默默沉思,半晌不發一言,朱新氣定神閒,一切均在他計算之中,已穩操勝券!

諸國林立,世家世爵,君權天授,如果是王上,具備最大合法性,對相國攬權極為不利,比如說先前相國和太尉,說殺就殺了,雖然事後麻煩不少,但是畢竟是事後了。

相國再權傾朝野,畢竟受制於人,這是無可奈何的事。

不過,受制於人,也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人」,太后可以代表王室,但是太后畢竟和王室,有著分別,特別是太后一族外戚。

太后的合法性建立在王室上,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生殺予奪,要想控制朝政,還必須和一些大臣合作,既然如此,何不索性交出一些權力,而與太后形成利益聯盟呢?

如果朱新想獨攬朝政,那必和太后形成尖銳衝突,但是如果分享,卻是雙贏之事,朝堂世家林立,非比儒家獨大後一盤散沙容易操縱,這太后想踢掉朱新獨攬朝政,非十幾年時間不能有些希望,而且這還未必是福呢!

這時,外面細樂聲起,侍衛太監執儀仗前導,浩浩蕩蕩出現在殿上,一個太監快步上前,高喝了一聲:「太后駕到!」

「恭迎太后,千歲,千歲,千千歲!」群臣一齊叩下迎接。

太后威儀自生,含笑向這群大臣點了點頭,這時,崔王也不得不迎接,此時在朝堂上,他為君王,無需向母后跪拜,但是也要行禮。

朱新見母子已經見了禮,就大聲說著:「有請太后垂簾聽政!」

頓時,早已經準備的一批人,應聲而出,抬著太后的寶座,放到了崔王之後,又以珠簾垂了下來,群臣恭請入座,又行大禮。

等一陣煽動結束,崔王到底年輕,臉色已經鐵青,問著:「諸臣還有何等事,無事,就退朝罷!」

當然沒有大事,於是這年輕崔王便拂袖而去!

別看太后只坐了幾分鐘,但是這已經足夠了,她微笑的說著:「哀家也自回宮,相國新任,想必也有許多事,相國可自處理。」

等太后也離朝了,頓時,屬於朱黨的一派人,向前賀著:「恭喜丞相了,恭喜丞相,我等拜服!」

這時,相國府,已經清理出來了。

一群人從正門進入,就見得這相府果然巨大,原本朱家的僕人子弟甚多,但是放到這府中,就顯的少了。

一走過去,穿過二門,走到相府平台殿,請了朱新上坐,群臣又自按照品級坐好,殿中早已經點了異香。

朱新見得殿內群臣林立,而外面肅立著兩行儀衛,的確是相國威嚴。

這時,不必細說,論功行賞,宰相有著任命相府屬官的權力,一一安排就是,又把先前開發的良田,還剩的部分,一一分賞,這些都有底稿,沒有半刻時間,當是人人升官,人人發財,頓時人人拜服,相笑顏開。

而其它官員都是羨慕之極,當下,召開了宴會,宴請群臣。

外面熱鬧之極,而朱新心腹等人,以及核心幕僚,已經到了內室,進行盤算著計劃。

一個姓高的幕僚,就說著:「主上,二賊之前車之鑑,這林羽衛,必要控制得宜,奉太后登堂,雖是妙策,也必惡於大王。」

「恩,你說的不錯,誠升,這兵權,關係我家生死存亡,你可要為我看好才是。」朱新對著一個青年武將說著。

「叔父放心,我心中明白,這五千兵權,我必為家族控制住,外人誰也染指不得!」朱誠升是朱家的人,嚴肅的說著。

朱新點頭,這侄子精明能幹,精於武略,治軍森嚴,就算離名將差一些,也不失為良將,有他在,這林羽衛,他放心。

「主上,林羽衛固是如此,可是本府之兵,也要精兵才是,只是相府只允許三百親兵,而主上伯爵,也只允許三百兵,加起來才六百,似乎還少了些!」

「是少了些,不過不要緊,沒有幾日,晉升我家為侯爵的旨意,就會由太后頒下,侯爵可領五百親兵,加起來就有八百,如果其它以僕人來算的,一千上下就差不多了!」朱新點了點頭,說著:「現在最要緊的是,怎麼樣把二賊的人,以及不合我們的人清算掉,但是要注意,儘量請太尉出手。」

「恭喜主上晉爵,至於後族之事,主上放心,太后周家,不過小族,勢力不大,他們比我們還要急功近利,要清除朝臣,安插心腹,只要稍加引導,就可讓後族為其先鋒也,這非是陰謀,實是陽謀耳!」

然後具體細節,這些人都是一時之選,沒有多少時間,就算盤而出。

「你們說的不錯,但是我認為還可以更加徹底一點!」朱新說著,示意諸人,繼續說著:「我們先在王都,安插人手,等屬於我們的,已經拿到手,而且一切穩定了,我就要出京!」

這話,頓時使人一驚,有人就說著:「主上,您是宰相,你出京了,這天下事又如何是好呢?」

朱新笑了,說著:「當今朝堂之上,世家林立,個個官員後面有根基,汝等可說,如是太后垂簾掌政,就算我等旁觀,又能獨攬朝政不?」

這一話一出,諸人都若有所思。

「你我都是心腹,我就直說,如今王上雖然年輕,卻不是軟弱之主,這幾年中,只怕就有禍端,上天欲使人滅亡,必使其瘋狂,要斷未來之禍端,必使王上和太后尖銳對立,畢竟離王上親政的時間不多了。」

「要使後黨有膽子有實力與王上對抗,必先予之――哼,諒這後黨,也沒有本事把這朝中這國內,數百年盤根錯節的世家拔取,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擔心呢?」

說到這裡,頓時人人眸子發亮,說著:「主上英明!主上是宰相,就算離了王都,還是有足夠的名分和權力,而朝堂之上,要使太后與王上發生衝突,必使太后獨攬大權才可,讓王上和太后紛爭就是,到了最後,還需主上來平息大局。」

「主上之策果是英明,雖然太后主政,但是畢竟離王上親政的時間只有五年,這五年中,就算是我們,再怎麼樣發生攬權,都是根基不穩,斷斷作不得這最後漁翁之事,何況是太后呢?一旦五年一到,就是大限,必有一方勝出。」

眾人頓時對朱新謀略,產生高深莫測之感。

王上還有五年時間親政,就算放手讓太后攬權,也沒有辦法真正控制局面,但是五年火紅髮展,必使太后有進無退,使王上和太后作不死不休之戰。

那時,朱新再插手,從容占領死斗之後的空白地,有進可退,的確是良策!

「我退出王都,卻不等於什麼都退出,應該爭的,還是要爭,應該守的,還是要守,如果五年後,我們在王都,沒有根基,那就是為人作嫁衣了,明白不?」朱新說著。

「主上放心,我等明白!」

頓了一頓,又有人問著:「那主上以何名義出京呢?」

「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本官之心,就要大修水利,使這崔國,變成天府之國,這個名義如何?」朱新淡淡的說著,心中湧現出無限的豪情。

太后就是先鋒,她的氣數實際上是王室一部分,無論是與王上對抗,還是誅除世家,都是有傷王室氣數,有傷陰德的事,有她代勞,何必自己染上鮮血呢?

退而治水,不但可以引得兩狼內鬥,還可以贏得天下士民之心,當年臨江治水,已使自己享名諸國,名聲傳出國外,不少士族紛紛來投,這僅僅是工程的一部分,如真全部治成,當是天下之士,與世不朽。

得名得利得功德,就在這退而治水之中。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