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變遷(下)

方信這個不動產或者半不動產授爵令,實是神來之筆

因為單是有錢對社會晉升沒有作用,唯有建立產業才有促進作用,深遠的意義不說,單是一個吸取流民,就足夠了

在地球上,華夏帝國在宋明時,商品經濟都飛快發展,宋不必多說,明呢?

雖然朱元璋貶低工商業,但是實際上到了明末,已經是全官經商了。

也就是說,任何一家上點規模的商業機構,背後都有一位或者多位官場上的大人,所以爆發了二個典型性事件

萬曆開礦事件――萬曆二十四年,萬曆派太監到不少省份去監督開礦,並收礦稅。當萬曆帝想開礦收礦稅時,所有的帝國官員,不管是中央、地方、南北,不管是哪一派的,都一律反對。

為什麼?無非是當時礦產,全部是官員的產業罷了

其次就是收稅事件

明代萬曆二十九年,朝廷派駐蘇州稅監孫隆增加機戶稅賦,蘇州全城紡紗、絲織、染色、踹布工匠二千餘人在葛成領導下聚集玄妙觀抗稅罷工,孫隆被迫出逃杭州。葛成被捕入獄,萬曆四十一年釋放。死後葬虎丘。

方信想到這事,只能冷笑,明朝商稅高不高?三十取一當然不高,每年商稅只有幾十萬兩,而正常情況下,一千萬都有,那為什麼還要抗稅?裡面的錢,又到什麼地方去了,當然是到了官員手中了。

至於日後五人墓碑事件,地球上還曾經列為學校教科書上的文章,其實也就是官商結合抵抗朝廷正常收稅的事件罷了

不過,雖然看不慣,也無可否定,明朝工商業受到了官僚的保護,蓬勃發展起來,如果沒有滿清,那晉升到資本主義社會並不成問題

對現在大范位面來說,資本獲得貴族的保護,已經度過了「嬰孩階段」,方信的推動,只是希望把這資本更加普及和分拆罷了

方信沒有半點改革農村的意思,因為對他來說,地球上某國的農村問題只是暴力之道,不是發展之道

在地球上,15世紀的英國,資本發展,大批有錢的貴族開始投資工商業。

為了養羊,為了獲得勞動力,產生了圈地運動,這使大批赤貧的農民不得不進入城市打工,並且一無所有

由於工人一無所有,並且一下子湧入許多人,因此工人的工資十分低,而每天則要工作十幾個小時,正是受到這個誤導,曾經有二個人才把這個階級認為是無產階級

地球上20世紀華夏,也曾發生這事,大量洋貨湧入,農村紛紛破產,大批農民成為民工,相對於當時的工廠數目來說,工人遠高於所需,所以工資也是極低,工作時間也是極長,也有著無產階級的影子,著名文章就是「包身工」

但是對於方信的大范位面來說,資本晉升的道路容易多了

很簡單,現在大范位面已經深入到草原,紡織業的羊毛可以從草原上獲得,其次就是沒有外來洋貨衝擊,本世界產業升級有自己循序漸進的規律――不會一下子使農村破產

所以,農村中,由於農村的規模遠比英國大上幾十倍,每年多餘的農民就可基本上滿足工商業發展,所以不需要通過圈地運動來強迫農民進產打工,當然同理,沒有外來干擾,循序漸進的發展,也使城市和工商業,不需要一下子應付無數破產農民

每年因為災害或者自然多餘的農民進城,正好符合進化之道,既滿足了工商業對工人的發展需要,又使工資不至於因為民工過多而過低

特別是這幾年來,由於推恩令,增加了許多產業,這導致對民工的需要增大,農村中,自然富餘而轉到城市的民工,甚至滿足不了需要,出現了工資增加的現象

農村不破產,又能支持城市和工商業發展,這幾乎就是完美的進化之路,比西方的資本主義進化還完美數倍

最完美的是,不取消科舉制,使儒家士大夫階級承擔著資本社會文官(公務員)的責任,相互平衡,相互監督

說實際的,方信很不能理解為什麼取消科舉制――西方行政的文官考試製度,難道不是科舉制?

相反,發展的道路,是進一步細化,使下面的「吏」,也進行科舉制,當然,考試的科目就不一樣了

畢竟發展資本是一回事,如果行政單位都資本化了,那就失去了國家公共責任和道德,那社會腐敗將成為一種瘟疫蔓延全國――地球上21世紀的華夏,處於的無信仰狀態,還不使方信觸目心驚?

誰說華夏儒家社會不能進化到資本主義社會?

這是比西方資本進化更完美,更和諧,更強大的道路

方信到了此時,已經完全確定了自己的勝利,正在出神中,就聽見有人說著:「哎呀,這不是孫先生嘛,久仰了!」

「原來是何校長,久仰了。」

方信聽了一怔,轉過去一看,就看見了一個中年人,正帶著人上來吃宴

「主上,這是何馨志,帝都新辦的二十家技工學校之一的校長,正九品官。」項落言低聲說著。

這時,飯已經吃完了,方信說著:「孫先生,我還有事,先告退一步了。今日一會實在投機,以後有緣再見罷!」

孫寶雅微笑點頭,也不多留。

方信就下了樓,到了下面,幾個人就跟了上來,警惕四顧

「何馨志此人怎麼樣?」

「回皇上,這人學問還是有的,去年開辦,招攬了一些老工匠,又作出標準課本來,教導的技工,很受各作坊各工廠的歡迎……」項落言態度大變,謹慎的說著。

方信笑了笑,說著:「罷了,朕知道了!」

說完,踱著方步沉吟不語。

方信根本不搞什麼義務教育,雖然現在朝廷經過了推恩令,獲得了大批新的賦稅來源,結果使國家財政一下子增加三千萬銀圓,還在連續增加中,真的要搞義務教育,也有著這筆資本

但是方信不搞,至少現在不搞

原因很簡單,現在這個歷史階段,愚昧的人對社會進晉有利

知識分子和工人一樣,都有一個就業率的問題,一旦失業多了,就會導致社會動盪不安

所以現在方信順應大道,建立的是技工學校,專門培養技術人員

和地球上不一樣,沒有任何政治課社會課,甚至連語文課都沒有,只要他們能識字寫文就可以了

而且,事實上民間的教育已經足夠了

隨著印刷術的發展,大批人員在民間開辦書院,大范私學非常興盛,隨著時代的發展,書院講學已經開始發展,涉及到了音樂、地理、數學、天文、曆法、水利,這些都是時代的發展

對此,方信是靜而觀之,不喜不怒

對現在歷史階段來說,民間知識分子已經足夠了,唯一就是引導其發展方向罷了

也許,再等三五十年,憲法、議會、義務教育,就可以進行了,那時才適宜,方信如此想著,他放開心思,轉眼四看,周圍是人來人往,滿街都是。

方信順著河,一面走一面觀著景致。

「陛下,時日不早了,是不是應該回宮了?」項落言再等了半個小時,問著:「皇后娘娘來時就吩咐小臣,提醒皇上。」

「朕知道了。」方信說著,繼元三年,方信就娶了皇后,雖然考慮到了在位時間的問題,方信並沒有立刻要孩子,但是內宮也有了一後二妃,算了合了這個時代的傳統

說到這個,方信突然之間想起了一個問題,就是推恩令的影響

由於要分家析產,貴族會不會謹慎考慮娶妾的問題呢?畢竟現在還沒有有效避孕的方法,但是兒子多了,分的家產也多了。

當然,這只是偶然一想罷了,方信轉過身去,示意回去

片刻之後,一部早已經好的馬車停了過來,門打開,讓皇帝回去

皇家專門的車夫,趕著馬車,穩穩噹噹的前進著,馬鞭在空中一甩,發出清脆的聲響。

大批侍衛暗中跟隨

方信絕對不是微服私訪的主,他出去也不是白龍魚服,周圍都是大批侍衛和內務府的暗探,可以說,基本上固如金湯

以方信可動用的力量來說,不必如此,沒有誰能刺殺了他

但是這是規矩,身為皇帝應該有的規矩

合道,就是這樣從一舉一動中體現出來

馬車行到半路,就有人快速前來報告,方信不由皺眉,他已經回程中,還有人報告,想必是大事了

「有什麼事?」馬車一停,讓他進去,方信問著,來人是二等侍衛

內宮侍衛有1500人,都是忠心耿耿武藝高強之輩,其中分為五等,五等侍衛九品,享受九品待遇,四等侍衛八品,三等侍衛七品,二等侍衛六品,一等侍衛五品――侍衛領班大臣是正四品

「皇上,皇家內務府艦隊,在海外島嶼發現銀山,這是初步資料。」

「哦?」方信拿過一觀,漸漸的,臉色稍變

由於大陸的觀念,再加上這個世界沒有其它大陸,因此海洋不受重視,就算有許多穿越者引導也沒有用

畢竟無利可圖,就不會興盛,只是沿海島嶼作為點綴,或者補給港口開發罷了

只有方信,還派著一支艦隊在四周巡遊,擴大繪製的海圖,想不到就發現一個有著銀山的島嶼

這島嶼面積不過上百平方公里,但是據報告,其中一座山峰,裡面有大批銀礦,而且幾是露天銀礦

見到這裡,方信心中一動,一種奇妙的預感,油然而生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