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知書能感覺到,對方所散發出來的氣息。

與自己之前發現的一模一樣,比大儒更為濃烈和精純的儒家正氣。

但從那些人的反應來看,似乎對此很意外,顯然那種氣息,只有他才能感知。

是聖人手段嗎?還是宗派儒家有意而為之的?

「宋兄,這就是宗派那位大才,傳說中的聖人之後,與想像中的有些不一樣啊。」這時候,身後的陸明見此情景,臉上浮現出一抹意外之色,顯然有些想不到。

因為宗禮看上去真的太普通了,就如同大多數讀書人一樣,看不出任何非凡之處。

不僅是他,就連曾庸和寧平等大儒,此刻眼中也透露著意外。

「應該吧。」

聽到陸明的話,宋知書點了點頭,卻並沒有開口確定。

此人隱藏了自己真實的氣息,以至於大儒都沒辦法看出來,想來也是一種保護的手段。

畢竟聖人之後,受到的關注必然非常多,而宗派儒家更將其視為希望。

不讓人看出,也在情理之中。

既如此。

自己也不能多說,心裡清楚就已經可以了。

而此時,會場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那位聖人之後身上。

他們意外於對方的普通,不明白這樣的存在,居然受到過聖人教導和看重,當然,這種心思只是在很少一部分身上,更多的人,在剛開始的意外後,眼神變得鄭重起來。

尤其那老一輩的讀書人更是如此,作為聖人之後,對方的特殊性,居然連自己都看不出來。

是宗派儒家的手段,亦或者對方本身就可以做到?

若宗禮自己就能做到這一點,那未免有些太過於匪夷所思了,才只是君子境,卻連大儒都發現不了對方的特殊性。

而除那些儒家大人物之外,各大宗門的強者也在關注,眼中帶著好奇之色。

聖人之後啊,誰都不能忽視,不說其他,堪堪是這個身份,就值得所有人如此,即便並非每一個聖人之後,都能夠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對方,可是連聖人都誇讚過的。

下方會場中心,與之前李策玄出場的方式不同,宗禮在走出表明身份後。

並沒有直接躍入下方,而是一步步下去,腳踏實地。

這個過程用了很久。

直至走到會場中心的位置,宗禮才臉上浮現出笑意,面向七位大儒微微拱手:「學生,見過各位先生,見過王兄,見過策玄兄。」

他的聲音很平淡,看上去並沒有任何情緒在其中,而在面對所有人目光時,更是鎮定自若。

不說別的,堪堪這一點,就讓一些大儒在暗中點頭。

這並非強裝出來的,而是發自於內心。

「宗兄。」

李策玄與王然相視一眼,並沒有多言,直接回禮。

二人都是儒家年輕一輩的大才,算是人傑,自然也看出了對方的不同。

那種從容的自信,一般人身上根本沒有。

「開始吧。」

而這時候,古雲大儒開口了,三人都已經到齊,自然也可以開始拿出屬於各自的學說,對此,他心裡也是很期待的,畢竟這代表了未來的儒家,會是以後儒家的領軍人物,若他們能夠憑藉各自的學說,走出屬於自己的聖道,對於儒家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古雲大儒雖屬南派,也希望南派在這次龍源大會上大放異彩,但首先,自己是讀書人。

希望儒家後繼有人,能夠一直傳承下去。

三人拿出的學說。

若是能夠讓儒家一道再進一步,自然是更好的。

「是。」

三人聞言,微微拱手,同時臉上也浮現出鄭重之色。

作為最先出場的王然,自然第一個開口,他屬於北派,而北派向來最為推崇大成禮聖的理念,講究有禮,所以他的學說,也是有關於禮的,名為《禮說》。

《禮說》之中的含義並不複雜,希望天下人都能夠以禮為先,這樣就有了規矩。

最後做到人人心中有禮,符合天地自然之理。

禮可修身,禮可定心,禮可明理。

這個學說一出。

頓時,頓時會場上負責評判的七位大儒當即點頭。

以禮為學說,這在歷代龍源大會上都是有的,不算新穎,也中規中矩,卻卻是第一次有人,直接將禮之一道,冠以每個人身上,也可作為新的學說。

所以在經過商討之後,七位大儒一致給出了『甲中』的評價。

是此次龍源大會開啟後所獲得的最高評價。

「這王然倒是聰明,禮聖乃天地間第一位聖人,亦為大成至聖,開創儒家一道,他以禮聖之理念,拿出新的學說,算是有些討巧了。」

看台上,蜀山長老見此情景,不由開口,雖然自己修行的是仙道,但也研讀過儒家典籍。

而儒家一道乃是禮聖所開創的,脫胎於禮聖的一些學說,自然沒有人會反對。

否則,這不就相當於否定了天地間的第一位聖人嗎?

「就算討巧,但他的學說也有新奇之處,甲中的這個評價,算是名副其實。」旁邊,太昊劍宗劍宮長老開口一笑,為了應對此次龍源大會,他也讀了許多儒家的書。

雖然沒有什麼成就和建樹,但畢竟有修行多年的經驗,也能看出一二,不過也僅此而已了。

「恩。」

蜀山長老聞言,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麼,繼續觀看。

下方會場上,王然看到給自己的評價,不由皺了皺眉頭,並非是不滿,而是因為自己的學說,居然沒有讓七位大儒直接請聖裁,這就意味著,此次大會上想要拔得頭籌,有些不可能了。

歷次龍源大會,能奪得第一的學說,幾乎都會請聖裁,也就是得到聖人意志認可。

不過對此,王然只是覺得有些遺憾可惜,微微躬身後走到一邊。

他想看看另外兩人能拿出何等學說。

「宗兄?」

李策玄轉頭,望向宗禮。

「策玄兄先來吧。」後者自然明白對方的意思,報以一個笑容。

「好。」

李策玄聞言,當即深吸一口氣,直接開口,他屬於王派,而王派儒家的主張,便是以王朝為根本,建立起一個大統一的世界,人人都在這一套規則下生活,各司其職,最後達到至善的境界,也就是所謂的天下大同。

而王派認為,由於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難以通過單純的教化去引導,必須要管教才行。

能做到這一點的,便是王朝勢力,制定規則,然後進行潛移默化的改變。

這就是王派的主張。

所以他們的理念,也只有王朝才能夠做到。

李策玄所拿出的學說,自然也是與王派有關的,名為《王道》,只不過更加完善一些。

但這個主張,卻讓在場一些宗門強者們微微蹙眉,因為他們知道對方所說的王朝,自然就是大周,當初王派聖人,正是輔佐了大周太祖,建立了那個天下共主的王朝,在某一段時間內,甚至於各大宗門都需要退避。

現在又有人提出這些,自然引起了他們的不快。

只是這是儒家盛會,即便對此心中有意見,也不會多言。

王派一脈,鄭公文等大儒聽到這個學說後,眼中不由露出欣慰之意。

李策玄的學說,也是經過他們教導,最後才成形的,絕對出色,即便放在歷代龍源大會上也是如此。

果然,七名大儒在聽到這一番學說之後,也是連翻點頭,不過他們並沒有急於給出評價,因為單單一個甲等,已經不可能了,必須要請聖裁。

畢竟這一學說影響很大。

「宗禮,李策玄學說,我們要請聖裁,不過這需要花費一些手段和時間,在此之前,你也可以闡述自己的學說,也就是說,你的與李策玄的學說,都可經過聖裁。」

此時,七位大儒其中一人開口,他的意思非常簡單,便是接下來可能要角逐出第一了。

而對於宗禮,雖說看上去普通,但眾人都知道,作為聖人之後,今日第一次出現在世人面前,所拿出的學說,必然也不同凡響,請聖裁是一定的。

倒不如讓直接一起。

「是。」

宗禮聽到此話後,點了點頭,稍加思索後,便再一次開口道:「學生的學說,名為《人》。」

「各位先生都知道,我宗派學說,以人為本,學生得多年教導,也有自己的感悟,所以與王兄和策玄兄的完全不一樣。」

說完這些,他便開始闡述自己的學說,正如宗禮之前所言,以人為本,講究人人都可達到至善境界,而儒學的出現,便是引導每一個人,將每一個人平等對待之。

宗禮說的這些,已經不局限於單純的宗派了,而是擴大到整個人族。

所以幾乎每個儒家讀書人聽到後,都已經明白,此次龍源大會的第一人,怕是已經出現了。

難怪被宗派隱藏多年,也不愧為聖人之後啊。

連一旁的李策玄,也微微搖頭,知道自己的學說,對比於宗禮,確實不太行,甚至於無需請聖裁,以人為本,是整個儒家所追求和遵守的。

七位大儒相視一眼,也知道宗禮的學說更勝一籌,不過既然之前已經說了要請聖裁,那就不會妄下決斷,原因很簡單,因為一些學說,現在看似要出色一些,但須知,現在參加大會的,都是年輕一輩讀書人,他們也會在以後的日子中,不斷完善,最終或許開闢出一條新的聖道。

這些,僅僅只是大儒,卻不能完全看出來,需請聖裁。

事實上,請聖裁,不僅是裁定宗禮和李策玄的學說,同時還包括之前每一個參加的年輕讀書人,也是每一次龍源大會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諸位,準備開始了?」此時,一名大儒開口,示意可以請聖裁了。

其他人點頭,只有古雲大儒有些猶豫,他還在等。

「慢著。」

也就是在這時候,南派儒家一方的曾庸突然起身開口,然後望向身邊的宋知書:「宋小友,去吧。」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