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回來,顏卿抱著兒子問,「小魚今天累不累啊?學了什麼?」

小魚先是憋著嘴,一副可憐兮兮的模樣,然後糾結著又堅定了神色。

大聲的告訴母親,「不累,師父讓我扎馬步,還誇我了。」

其實很累,他腿疼,手疼,屁股疼。

小叔說,只有練好了功夫才能保護母親和弟弟。

爹爹不在家,他答應爹爹要保護母親和弟弟的。

他要練好功夫,練得比爹爹還厲害,等爹爹回來也會誇他的。

堅定這樣的信念,就算是再累再疼,小魚也能堅持。

小魚是這樣告訴自己的,他可以堅持。

看著兒子明明滿臉的疲憊,還要笑著跟自己說不累,顏卿可是心疼死了。

這可是她的兒子呢,這麼小就這麼懂事。

「娘親的小魚最棒了,娘親給小魚做了最愛吃的肉丸子哦,一會兒小魚可要多吃些。」

在聽到肉丸子的時候,小魚兩眼放光,「嗯嗯,小魚喜歡吃肉丸子,謝謝娘親,娘親最好了。」

宋家日子過的簡單,也歡樂。

不像別人家愁吃喝,愁日子艱難。

盼時間走得再快些,出門的人能早些回來。

三月上正是春耕的時候,也是雨季,連著下了好幾天的雨,還好不算太大,小魚也還能去鎮上。

晚上宋回帶了那丈的口信,說男人已到了沿海。

有消息便好,不管他人在哪裡,只要他好好的就好。

只萍萍那裡,顏卿已經大半年沒有再收到她的信件,自己這邊送出去的信也不知道她收沒收到。

上次接到她的信,還是剛懷上團團的時候,她也有了身孕。

如今團團都半歲了,她的孩子該是比團團還要大一兩個月才是,希望他們母子平安。

誰都不曾想到,這場春雨接連下了一個多月還沒有要停的意思。

而且,還越下越大,那天空像是破了個洞一般。

「再下下去,今年的糧食又要沒著落了。」

「老天爺不讓人好,接二連三的災禍啊。」

別的地方是如何顏卿並不知道具體的情況,但就他們村裡的情況也不怎麼好。

連著下雨,已經塌了幾家老房子,還砸了人。

村裡幫襯著些,但那幾家的損失還是大。

再一個,若是家裡條件可以的話早就翻修了老房子,也不至於塌。

本就生活艱難,如今是雪上加霜。

宋家村裡家家戶戶都是備了糧食的,好在不需要為這個操心。

等雨停了,修上房子也還能過日子。

到四月底上的時候,到處都是有塌房塌路的消息,更有人被洪水沖走。

就是村口的河也漲了水位,河兩邊的田地早就被淹。

播種,更是不可能的。

五月上,天終於是放晴,但誰都高興不起來。

縣令大人安排人各處貼告示,提醒百姓防疫。

兩月的雨,死了多少人,河水裡泡了多少屍體,不止是人的,還有牲畜野物。

好多百姓家裡早就斷了糧,有撈河裡的動物屍體下鍋的,也有上山找野菜裹腹的。

半年之前他們還在為西南的災情唏噓,如今就輪到了他們自己。

縣令大人再三申明不能吃水裡的動物屍體,但餓到了兩眼發綠的人,誰還顧慮得了這麼多。

衙門裡的人手畢竟有限,就是打撈起來焚燒也是比不過百姓的速度。

沿海和西南的例子擺在前頭,官府不敢懈怠,開倉放糧救濟百姓,又組織大夫熬湯藥免費給百姓喝,怕的就是疫情。

附近幾個村子裡,也就是他們宋家村的情況稍微好些,但誰家的糧食都不敢放開了吃,也怕不夠。

村長更是發了話的,接濟親戚朋友可以,但不能留在村裡。

外頭到底誰又沒有生病,誰知道?

來了一個,他們整個村都跑不掉。

一開始的時候有些村民還不能理解,畢竟被拒之門外的是自己的親人,他們哪能真的眼睜睜的看著?

不到半月,便有地方出了疫症,到這時候誰也不敢不聽。

幸得他們堪平鎮本就地方不大,縣令大人也是早早的就有所防範,生了病的人立馬分開治療。

不知道是防範的湯藥起了作用,還是老天爺憐憫他們,堪平鎮的疫情在最初便控制了下來,並沒有大批百姓被傳染。

疫情是控制住了,也很快平息下來,但糧食總有吃完的一天,賑災的糧食卻是遲遲不到。

熬到八月,依舊不見朝廷撥賑災糧來,就連人都沒有來一個。

聯想到西南的情況,百姓們還又什麼不信的,當初西南也沒有糧食去。

有親戚的都收拾東西投奔親戚去,沒有的也只能繼續熬著。

縣令大人又頒發公告,讓各村都自行組織防護措施,怕有匪寇偷襲搶劫。

百姓們都沒得飯吃了,還能搶什麼?

別村有沒有防護,顏卿不知道,但他們村裡組織了起來。

他們自個兒知道,誰家裡都有糧,那些糧是他們活命的根本。

告示出來的這一天,那丈就帶著兄弟們拖家帶口到了宋家。

「人多互相也有個照應。」

都到了這個時候,誰還顧得上別的,活命比什麼都重要。

那丈他們的到來引得村裡其他人也想把親戚接來,還不用那丈他們開口,村長便發話。

「來的人都像那丈兄弟他們這樣能為村裡防護,那就都可以來。

拖後腿的,不行。」

也不是村長自私,他也沒有辦法,必須為全村的人著想。

如果都是些需要保護的人來,那不是給他們拖後腿是什麼?

百姓們都沒得飯吃了,還能搶什麼?

別村有沒有防護,顏卿不知道,但他們村裡組織了起來。

他們自個兒知道,誰家裡都有糧,那些糧是他們活命的根本。

告示出來的這一天,那丈就帶著兄弟們拖家帶口到了宋家。

「人多互相也有個照應。」

都到了這個時候,誰還顧得上別的,活命比什麼都重要。

那丈他們的到來引得村裡其他人也想把親戚接來,還不用那丈他們開口,村長便發話。

「來的人都像那丈兄弟他們這樣能為村裡防護,那就都可以來。

拖後腿的,不行。」

也不是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