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報終究沒有出現,但它的衍生物卻仍是讓人欣喜,留聲機的誕生讓宋北雲第一次聽到了這個時代相隔千百里的聲音。

一首茉莉花從留聲機中緩緩流出,讓他喜笑顏開。

在信中,妙言說現在電報和無線電的最大難度就剩下兩個了,一個是電力的穩定、持續供應,一個是長距離輸電所需要的大量資源。

換而言之就是電力應用問題不大,最大的是電網的鋪設,而這個建設是需要從無到有開始的,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但其實也不是沒有好消息,那就是電報雖然暫時沒有那麼長的線路可以使用,但卻可以沿途設置無線電的中轉戰,雖然做不到即時通訊,但礦石收音機問題可不大。

除了這些,剩下的都是壞消息,比如宋北雲心心念念的五對負重輪,他那年走的時候是個殼子,現在仍然是個殼子,發動機以現在的技術實在太難解決了。而第三四艘戰列艦也正在建設之中,一時半會也得不到結果。

不過宋北雲倒也是認下了,他畢竟不是神仙,沒有開口即事實的能力,有些東西還是慢慢來吧。

前些日子宋北雲聽說趙性在西北、西南最貧困的地方開始搞起了農場制,而且還從各地的學堂中調了一大批學生和老師共同組成了西南聯合大學,現在主要開設了農業、工業和醫學三個方向的課程而且也將會主攻這三個課程。

大運河繼續在挖,水壩也有在建,這幾年天氣都很糟糕,傳統作物減產四成,但因為新的高產抗病抗寒抗旱作物的栽培,總體糧食增產了大概有百分之三十五。

只是黃河仍然泛濫、長江也不是那麼友好,就在前日,漢江、沅江、湘江、贛江,長江八條支流中的四條同時超出了水文記錄,宋北雲發動官兵轉移人群超三百萬人,並且以極快的速度調集了大批的物資進行支援。

他和晏殊、完顏皇帝還有新相夏竦四人已經三天沒合眼了,在例行晨會之後,他們四個或坐或趴,卻沒有一個人敢回去休息,生怕錯過了任何一個緊急的消息。

宋北雲瘦了也老了,他以肉眼可見的衰老速度變得像一個他這個年紀的人了,沒遇見也沒有了十年前那如沐春風的少年感,如今的他坐在那裡便透著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

只是他都忘記自己究竟有多久沒有放聲大笑過了,濟世救民從來不是用口號可以換來的,那必須是從上到下所有人一鋤頭一鋤頭挖出來、一榔頭一榔頭敲出來的。

宋遼兩國進入了超高速發展階段,這個時間節點上,絕對不允許出現任何錯誤,否則一切的努力都白費了。

這段時間以來,他最大的欣慰就是子侄們寫來的信,他每次夜深人靜時總是會翻出來看上幾遍,稚嫩而純真的筆觸,讓他覺得自己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

「諸位大人!」

戶部尚書滿臉汗水的沖了進來,也顧不得禮儀了,氣喘吁吁的說道:「贛江決堤!滾滾江水一路而下,受災百萬畝。」

聽到這句話的第一時間,宋北雲從椅子上彈了起來:「傷亡情況怎麼樣?」

「有數千人來不及撤離被圍困于山中,其餘人都已安全撤出。」

「我這就趕過去!」

宋北雲剛起身,就被夏竦給拉住了袖子:「宋大人,你這些日子累懷了,還是我去吧。」

「好。」宋北雲也不客氣:「那就辛苦夏大人了。」

「理所應當。」

夏竦起身後也是搖晃了幾下才站穩了身形,走路卻因為腿腳發麻而像一隻螃蟹,只是現在卻沒有人會拿這個開玩笑,因為他們都沒有好到哪裡去。

洪水泛濫持續了半月有餘,受災前後何止百萬畝良田,看到那些損失的帳目,宋北雲急得晚上睡不著覺,因為如果按照這樣下去,今年糧食恐怕還要持續減產,人口在漲,糧食減產。

這是要鬧饑荒的!

但不管怎麼樣,現在的當務之急是以最快的速度恢復正常生產,搶救還能搶救的田地和糧食。

所有士兵都進入了緊急狀態,十萬士兵除了極少數保持邊防安穩之外,其餘人全部都投入了恢復生產的運動中。

而任誰也沒想到的是,就在這缺人缺糧缺藥材的時候,趙性回來了,他不光回來了,還帶了近三十萬人加入了生產運動之中,之後還有陸續加入的人,總數竟達到了五十萬之多。

誰能想到這個胡鬧的傢伙居然會在這個時候干出這種讓人驚掉下巴的事情。

這些千里迢迢趕來協助百姓有宋國的、有遼國的,甚至有草原的居民,反正浩浩蕩蕩。但在趙性那伙人的安排下卻絲毫不顯亂。

他們抵達一個地方就會留下一批人來進行搶種搶收,然後剩下的隊伍就會繼續前進到下一個地方,所有人似乎都充滿幹勁,原本需要一個月才能完成的重建工作,在他們的加入之後,幾乎不用十天就差不多可以結束了。

這絕對是一次神奇的壯舉,甚至街頭巷尾都在討論這件事情來。

趙性的聲望再一次暴漲一波,而他甚至可以說是創造了一個奇蹟,在這樣短的時間裡創造了會被載入史冊的壯舉。

這近五十萬人,嚴格說來應該是四十七萬人,按照趙性的指示將會參與中原地區未來的建設,而他們也會陸續將家庭都遷過來以補充生產密集區的勞動力嚴重不足。

對此,趙性的解釋很簡單,既能夠把他們從窮山溝里解放出來又能在短時間內擴充勞動力,這絕對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當宋北雲問起這些勞動力都過來了,他們家鄉怎麼辦的時候,出乎意料的是趙性居然早已經做好了準備,因為他們的家鄉大多都是貧瘠之地,要麼就是荒漠戈壁要麼就是崇山峻岭,如果不把這些人帶出那裡,那些地方根本就沒辦法讓這些人好好的活著。

而當地的建設他也留下了一部分的人,這些人會在朝廷的支持下繼續建設家鄉。

宋北雲這才知道趙性這幾年究竟有多麼牛批……他在民間的聲望已經完成了從一個勉強及格的明君到風帆舵手的轉變,百姓甚至願意跟著他跨越千里向另外一個地方遷徙。

而在趙性送來的材料里,宋北雲這才知道除了最初的兩年混亂期之外,之後的時間,只要是趙性去的地方,各方面都沒有落後,各方面的產能相較於以前出現了翻倍甚至翻數倍的情況。

「你老了啊。」

「你以為你好到哪裡去?」

趙性的手上全是老繭,皮膚也被大西北的風吹皺了起來,渾身精壯的腱子肉讓他再也看不出半分養尊處優的樣子,只是模樣上卻蒼老了許多,有一種怎麼樣也洗不幹凈的灰土感。

幾人相互揶揄一陣,趙性將自己這階段的工作內容報告往桌子上一放,轉身便瀟洒離開了。

臨走時候只留下一句話:「你們別高興的太早,我們的事業才剛剛起步,這只是個開頭。」

宋北雲送他到衙門口:「有需要就開口。」

「我需要讀書人,大量讀書人。只要還有一個地方還有不識字的人,咱們就得繼續幹下去!」

「這件事不是十年二十年能幹完的。」

「那就干一百年!」趙性將草帽往頭上一扣:「只要有人幹下去,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走了,爺很忙。」

「自己小心。」

「你也是。」趙性說著,走回到宋北雲的手中,將一枚紅銅的徽記塞入他的手中:「你給我種下的種子,現在再回到你手裡。」

宋北雲低頭看了一眼,笑了起來:「好歹給個黃金的啊,用個銅的糊弄誰呢。」

「你他娘的做夢去吧。」

趙性每次都是這樣神出鬼沒的匆匆而來匆匆而去,極瀟洒也極帥氣。

被留下的宋北雲卻只是低頭看著手裡的星星,他已經能感覺到熱量了,他擦去上頭的塵土小心翼翼的放入口袋之中。

因為趙性的支援,這次的事情算是有驚無險,但損失仍是損失,但幸好沒有傷筋動骨。

當到了九月時,今年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好消息來了,那就是第一條鐵路終於貫通了。

雖然離通車還需要一些日子,但全線貫通之後,剩下的鋪設工作就簡單太多了。

數十萬人、數年、數以億計的物資,終於貫通了這一條連通西北與中原的大動脈。

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而在那地勢險峻的路段,不知究竟有多少人犧牲才完成了這種創世一般的壯舉。

而接下來,好消息接踵而至,金陵、西北聯大幾乎同時宣布完成了新作物的脫毒和二次育種,並分別將土豆和玉米的產量提高到了兩千七百斤每畝和一千五百斤每畝。

這看似沒什麼了不得,但這並非是試驗田產量而是廣泛種植後的實際產量。

第三個好消息就是西南聯大,也就是趙性拉出去的那個分部,第一個提出了水壩的結構問題,接著便是重力壩的設計圖被設計了出來,並且他們還研製出了第一台能夠看到肉眼無法觀測的細菌光學鏡。

這是第一台真正意義上的顯微鏡,證實了之前所說的微生物論的真實性,而伴隨著這個學說被證實,許多被認為無解的疾病也就隨之攻克,許多離奇的瘟疫也正式宣告永遠消失。

這是人類與細菌幾十萬年的協同鬥爭史上,第一次宣布階段性戰役的勝利,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意義。

或許趙性真的是時代之子,自從他出面之後,真的是一掃上半年的陰霾,在接連三個好消息之後,第四個重大的消息也接踵而至。

就在十月收穫的前夕,弘文館也正式宣布中華文明框架內的第一部字音字典完成編撰,用時七年零三個月,前後共有五千一百人參與編撰工作。

字音字典的誕生,標誌著大中華區未來將會實現語言和文字的同步,上頭包括了突厥文、蒙文、女真文和契丹文的漢文轉譯和發音。

這也成為了所有學堂必學的一門課程,甚至做生意的商隊也都會隨隊攜帶。

而之後不到一個月,第二版便出現了,上頭追加了波斯文、瓦剌文等不同變種的文字翻譯。

之後弘文館更是宣布,第一本大宋百科全書也已經進入尾聲,其中包括人文、天文、水文、曆法、地理、音樂、織造、典籍等等一百四十個大類的統計歸納,是當今最全面的百科全書。

宋北雲這日參加完弘文館的慶祝活動,與北坡二人攜手登上了金陵城的最高處,遙遙眺望遠方。

「北坡兄,開心麼?」

「夕死可矣!」北坡哈哈大笑道:「這輩子值了。」

「那可不能死,還有的你忙呢。」宋北雲雙手撐在城牆上:「我泱泱中華上下四千年了,所知之甚少,能在咱們手裡乾的事,就別等著子孫來乾了。」

「那北雲你呢?開心不開心?」

「開心。」宋北雲笑著長出一口氣來:「好像什麼窩囊氣都一口散了。」

「對了,你說他們那些外族信這個信那個,咱們究竟該信點什麼?」北坡突然有些迷茫的問道:「該以何為圖騰?」

宋北雲思索片刻:「《尚書》中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論語》中曰志於道,居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若還覺得不夠,那再加上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你看,還都是四句,朗朗上口。這不比什麼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更有底蘊一點?」

北坡聽罷,哈哈大笑起來,拍掌叫好:「到底是北雲,才學思辨,我等不及萬一。」

「哎呀,別捧了別捧了,我就是個站在他人肩膀上的人罷了,我不是什麼英雄,我只不過有幸與時代造就的偉人們並肩而立罷了。」

北坡聽完,深深鞠躬:「乃聖乃神,乃武乃文。」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