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此情況之下,任憑那觀音惡身怎麼搏命,也在蚊道人接連出手之下,體內的魔氣也被慢慢的消耗一空。

就在那惡身觀音愈加不敵,終究被蚊道人一擊跌落雲端。見到蚊道人從上而下追擊之時,那善身觀音一咬牙,瞬間施展最後的神力,駕馭流光向遠方而去。

見此,原本欲要出手的魏央,卻聽到冥河老祖的傳音,不僅嘴角一翹,心中暗自道一句:這冥河老祖真是得來主義,既然善惡二身都不自己斬去,全部依附旁人之身,真是好謀算啊。

豈不知冥河老祖如此所為,也是因為他的特殊性。原本在這方三界大道之下,沒有斬去善惡之身,根本無法踏足聖人之境,可是因為仙府世界的特殊,冥河老祖先行得以成聖,想要斬殺善惡之身,那根本是不能的事了。

如此一來,冥河老祖只能仿效西方佛道,以善惡之念寄託於他人之身,從而泯滅對方其魂,占據對方的身軀,成為他的善惡之身。

那惡身觀音真是未曾想到,她前來救出善身觀音,卻被對方如此輕易出賣,當她被蚊道人撕碎胸膛的那一刻,所爆發出來的怨念沖天而起,似乎欲要向天發泄她心中的不滿。

不過這等怨念,似乎更令蚊道人感到欣喜,對於蚊道人來言,其本體就是自血海之中誕生,而血海的根源乃是十二品業火紅蓮,乃是世間最為污穢之氣所凝結。

這般的怨念落入旁人之身,只怕會被其詛咒一聲,但是這般的怨念,落在蚊道人之口,那無疑是大補之物,比那人參果的效用更大。

當那惡身最後一塊血肉,落入蚊道人口中,不僅令自遠方而來的鎮元子等人,感到背後升出寒冷之氣,令他們的頭皮都感到發麻。

而那善身觀音逃出不久,也為迎面而來的迷霧所裹,頓時化為一道流光,消失在眾人視野之中,令那鎮元子等人甚是迷惑,不知為何蚊道人,亦或是魏央怎麼不去追擊?

「好強大的力量,怕是我們有所不敵。截教掌教,哼,今日此舉,乃還你師尊通天的恩情,今後與你截教恩情已斷,你我不見。」

蚊道人說完這一句話,直接化為流光消失在原地,而這般的話語落入鎮元子,亦或事蠍子精等人的耳畔之中,不僅讓他們心中感到一悚,不知那夾帶觀音離去之眾,究竟何種的實力。心中更是暗自猜測,那人難不成還是聖人之境?

同時他們原本還疑惑,那蚊道人為何會出手相助,眼下倒是明白了,這蚊道人乃是為了還報通天教主之恩,才與二位菩薩為敵,助魏央一臂之力。不過究竟是何種的恩情?竟然讓蚊道人能否寧記於心,眾人心中暗自猜想,卻苦無頭緒可尋。

一時間,觀音善惡二身的泯滅,文殊成為魏央麾下之臣,也宣告觀音成為了過去,至於冥河老祖寄託善念,以觀音為善身,雖然依然會以觀音為名,但是此觀音已經非彼觀音,觀音終究還是泯滅了。

此時處於天神世之中,那慈航道人與文殊廣法天尊,皆是眼中流露出暴怒之色,雖然他們不知道各自惡身,究竟是被何人斬殺,但是他們都知道造成如此困局之果,乃是因為普賢道人的善身智剛吼自在相王佛,未曾在計劃之中前往支援之故。

如此一來,兩人皆是欲要尋普賢道人討個說法,卻聞知那普賢道人已經遠遁他地,根本不知道何去何從?

如此一來,兩人當即稟明元始天尊之後,卻令元始天尊也對普賢道人產生了質疑,究竟是普賢道人背叛之舉,還是另有苦衷?元始天尊內心也是摸不著頭緒?

可是元始天尊心中大為苦楚,因兩位弟子的惡身被斬,占領下界的計劃徹底功虧於匱功了。

而屢屢造成計劃失敗之果,都是因為那從來未曾重視的螻蟻,截教的掌教魏央,這令元始天尊終於把目光放在魏央的身上,開始對於魏央有所關注。

不過此時此刻,天神世與地仙界戰事頻發,令元始天尊不得不暗自忍耐,把心緒都放在眼下的戰事之上。只等戰事一平,定要尋那魏央的麻煩,看看那傢伙有幾個腦袋,竟然屢屢破壞他的計劃。

自此魏央算是落入元始之眼,同時也貼上了必死的標籤,對此魏央根本不知,或許知曉也不會在意,早在通天教主結果大道之劫之旗,命他為掌劫之眾,似乎兩人便是生死之敵。

此時此刻,魏央與鄭智得以相見敘情,見到鄭智眼含熱淚拜見之後,把鎮元子、蠍子精,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紛紛介紹魏央所曉,而到了最後那三位妖者,乃是犀首人身,魏央不僅心中暗自猜測到,這三隻犀牛精,是不是那辟暑與辟寒、辟塵三妖。

聽聞鄭智之言,知道這三隻犀牛精正是他心中所想,魏央的心中也是萬分的莞爾,更沒想到眼前這八人,令觀音失去了二十六道化身、

「師父,那觀音的三十三化身,前往四大部洲說法,欲以四大部洲為她道場,四周宗門紛紛上表,希望唐皇能夠出手相助,故此唐皇希望我們妖師宗能夠出手,我們這才出手斬殺觀音的化身,未曾想到助師父,嗯,能在此地與師父相見。」

那鄭智差點脫口道出實言,雖然者事情大家心知肚明,但是落入旁人之耳,定會造人非議,認為這是妖師宗趁機與觀音為敵。

鄭智急忙收回口中之言,衝著魏央尷尬一笑,深恐魏央開口教誨,再言那隱晦之道,急忙再次開口道:「可惜吾等只斬殺二十六道化身,不過其他弟子倒是聯合各方宗門,斬殺了四道化身,因此而損耗甚大。」

「真是不錯,與我說說宗門之事。」

魏央一揮手神力籠罩四方,見到光幕之中,只有鄭智一人,其他眾人急忙退後幾步,顯然是避嫌之態。

當即鄭智開口,自魏央走後,其下弟子,皆是寧記他的交匯,牢牢記住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故此妖師宗雖然在暗中,已經領率四大部洲各方宗門,但是從來都不以此名為重,更是暗中藏拙,多把一些權力分散各方宗門之主。

雖然這權力並非把握在妖師宗宗主之手,但是暗中其他門派掌權的弟子,早就是妖師宗外門弟子的身份,不在手中,猶如掌中之物,只要這些弟子一日不會背叛,妖師宗便是鐵板一塊,絕非任何人可以掌控。

在這方領域之中,除了魏央、蘇晨,便是唐皇李世民,也根本不能掌控其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