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動盪不安的魔域之中,那顆蒼天古樹的生命力不再外放,隨著蒼天古樹收斂氣息之後,周圍的生靈卻在慢慢的消逝,似乎這顆蒼天古樹也不堪抵抗死亡之力,一根根巨大的樹幹,不斷的枯萎落地,最終化為了塵埃。

隨著古樹不斷的枯萎,一道道密密麻麻的樹枝,不斷地脫落在地,一位極為動人嬌艷的女子,隱隱散發出道道生命之力,緩緩的在樹幹之中浮現。

不少守護此地的魔眾,看到這位女子之時,才知道自他們血脈的傳承記憶,並不是始祖欺瞞之語,不過這女子何時會甦醒?他們卻不知曉。

眼看著三道六界大變,環繞蒼天古樹的十二魔部弟子,紛紛凝聚他們首領之下,結成了十二魔煞大陣,以求阻擋外來的死亡之力量,繼續侵蝕蒼天古樹,從而保護他們的女神,不被死亡之力產生任何的傷害。

幽冥域之中,那輪迴鏡也是隱隱開始顫抖,畫面上不斷閃爍的影響,令羅睺一眾閻王紛紛詫異,在他們腦海之中,那一段被泯滅的記憶,以及天地大道的契約,緩緩自腦海深處浮現,雖然那契約已經毫無約束之力,但是他們十人的眼中,皆是流露出敬佩的目光。

「原來那位英雄,曾是我們的主人,如今輪迴鏡顫抖不斷,只怕我們的主人,應該快回來了吧?」

「哎,我們曾經的記憶,皆被大道所消除一空,不知那元始吞食主人之後,究竟能夠善身而歸啊?」

「只要那元始回來,我們的主人必定回來,哼,我就不相信元始那狗東西,能比我們主人還要幸運。」

十殿閻王眼中閃爍精光,不斷的看著輪迴鏡之中的景象,那些曾經的記憶,如同潮水般的衝進他們的腦海,令他們眼中淚水滾滾。

「眼下,我們當要保護好主母。」

羅睺的一句話,頓時令其他九人一愣,不僅紛紛點頭,十人之中,只留下羅睺一人,其他九人瞬間去往魔域,令羅睺微微要搖頭,心中暗罵不已。

「主人,你何時回來?」

半晌,羅睺眼中流露出濃濃的思念之情,可以說沒有魏央,便沒有他的今日,沒有魏央,也沒有族人的幸福,魏央之恩對他,對十殿閻王皆是恩重如山。這一點,其他九人與他一般,無論經歷多少時光,他們依舊牢牢貼上魏央的標籤。

凡界之中,看著大唐長安街頭,正值安史之亂,街頭隊隊騎兵,鐵蹄錚錚,自南向北匆忙而去。

街頭一角,一位火紅色頭髮的老者,黯然搖首落淚,掃了一眼天空,曾經的一行淚水流落,是他不知道為何而哭,不知為何而痛,而今他卻明白,今日為何落淚,為何而喜。

「哎,一定是眼睛進了風沙,老嘍,老嘍,這般的紅塵便任由他而去,百年未曾踏足地府,也算是各位閻王的照拂嘍,該走了。」

說完此言,老者瞬間消失原地,只留下哪一件破衣,被封吹散化為塵埃,飄蕩在長安街頭。

於此同時,那懸掛大唐官府的金色牌匾,轟然落在地下,那一座金碧輝煌的府邸,也在叛軍的馬蹄下,化為斷壁殘垣,一切蕭條如初,誰還記得這荒蕪之地,便是曾經盛名修真界的大唐官府?

三千凡界,一處翠綠大山之中,一位女子亦是眼中閃爍睿智的目光,百年之後的今天,三道爭主,令天地災難不斷,也令這方寸山不為平靜,不過曾經消失的記憶,在這一刻之間,縈繞在她的腦海,不僅令她既是歡喜,又是有些惶恐。

歡喜的是其主能夠回來,便是天下令她最幸福之事。惶恐的卻是接近壽元將盡之時,若是見不到其主,令她感到深深的遺憾。

凡界之中,一座寺廟之中,那手持逍遙扇的逍遙生,正在開壇設法,為寺廟僧眾講述佛法。漫天的金光匯聚其身,逍遙生看向上天,心中不禁豁然信息,眼淚瞬間自臉頰墜地,手掌合十道了一句:「諸生,今日便是我圓寂之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說完這句話之後,一道道金光閃爍起身,逍遙生已經消失在高台之上,瞬間消失在眾人的視野之中,只留下一眾弟子俯首叩頭,心中悲傷不已。

十七道各色光芒,紛紛自三道而出,而同樣不少已經成為地仙界的仙帝,也紛紛不顧天變之危,紛紛衝出層層的危機,直奔地府而來。

更是有不明所以的神仙,也紛紛追隨相仿,原本靜寂的地府,倒成了最熱鬧的地方,令羅睺大為頭痛,好在這些人與他一般,都是打著一樣的心思,希望他能夠平安歸來。

「不曾想道友倒是好機緣,也算不埋沒他的傳承。」

西方靈山境,旃檀功德佛眼中精光閃爍,起身亦是奔著地府而去。而就在旃檀功德佛走出寺廟之處,那斗戰勝佛與一位紫衣女子,也縱步而來,樂呵呵看著旃檀功德佛。

「你這潑猴倒是機警?嗯,怎麼說他也與你有過師徒之情,與你們夫婦倒是因果不斷,不過眼下不知是否脫困?還看他自己的機緣。」

見到斗戰勝佛與紫霞菩薩聯袂而來,顯然剛剛旃檀功德佛的感知,也被對方有所察覺,旃檀功德佛倒是微微一笑,揮手帶著兩人慾要離去。

「師父,難道不能?」

「外力可為,可外力卻無他的福緣,哎,遁入虛空不死,只怕福緣尚在大道之上,如此福緣深厚之人,三道六界難尋一人,誰能與他比肩?」

說到這裡,旃檀功德佛也是微微搖首,他雖然是接引道人的執念所化,但是與金蠶子大有關聯,若不然也不會以金蟬子轉世。

而就在金蠶子化為天蓬之時,他才能與之接觸之後,從而徹底解開接引道人的執念,徹令他化為獨立的實體之軀,才有了後面的西行取經之事。

可以說,他與金蠶子有亦師亦友之情,與這魏央算得上大有關聯。當年若不是因為種種原因,金蠶子把道法傳承於魏央,只怕也沒有金蟬子的證道成佛之果。故此這般恩情,金蟬子卻不得不報,也自然落在了魏央的身上。

與金蟬子這般想法之眾,也是大有人在,伏羲、神農、軒轅紛紛出世,即便冒著三道奔潰,泯滅其身的危險,也來到了地府陰曹之中。

女媧、接引道人也是不顧危險,一面令善惡二身收攏生靈,本尊之身卻早已降臨地府之中,等待那一縷感知,是否能否脫困而出。

萬千生靈不斷的覆滅,就在這盤古世界欲要奔潰之時,所有與魏央有所關聯之眾,盡數降臨在幽冥域之中,等待他的出現,希望他能夠出現。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