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不屑於聯姻的應易康

作為一個武學堂步科第一名畢業,在御學堂學習期間就已經是兼任參謀部作戰參謀,參與了南洋戰役、印度洋戰役里陸軍戰略的軍方新秀。

雖然應易康的家庭出身不咋地,但是卻是依靠著實打實的才華獲得了軍方不少大佬們的讚賞。

他就讀御學堂期間,就是因為學業出色,在戰略戰術方面表現出來極大的才華,這才被御學堂的老師舉薦去參謀部兼職。

而御學堂的授課老師,那可都是軍方的高級將領,最次的也是准將呢。

很多還是擔任過主力步兵師的師長,乃至野戰軍的軍長的軍方高層。

受到他們的賞識,應易康的起點是比絕大部分人都高的,哪怕是那些權貴子弟也是比不上他。

而應易康也是一個自視甚高的人,擁有極大的自信,就讀御學堂期間,有人暗示他自身的家庭背景不行,取得妻子背景也不行,而且妻子這幾年也沒有給他生齣兒子來,拐彎抹角的讓他休妻,說是只要他還是單身,哪怕一大堆的軍方權貴都很樂意把女兒嫁給他。

但是卻是被應易康斷然拒絕!

這倒不是說他愛妻子愛的有多麼深沉,實際上這幾年元配無所出他也是有些不滿的,要不然也不會連續納了好幾個妾室了。

他拒絕,那是因為他根本就不屑於依靠休妻另娶的方式,來獲得什麼背景。

要說背景,他也是有老師的!

這老師也是背景,人脈啊,不說普通老師了,哪怕是當時的御學堂步科主任都是對他欣賞有加,而這個步科主任,之前可是擔任過第一步兵師師長的軍方實權人物。

他有自信哪怕是不依靠什麼讓人不齒的姻親關係,也能夠爬上去。

而這樣一個才華過人,又有著極大自信的人,自然是不干預滿足在扶桑戰役這種只是武裝遊行的戰爭里鍍金了。

只不過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上頭既然安排他去第五十六步兵師任職少校營長,他也是無法拒絕。

應易康有這個本事,對鍍金之旅表示不滿,不過其他人可就不會這樣了,實際上能夠臨時調動去第十五軍服役,參加扶桑戰役的軍官,絕大部分都是費了不小的心思才獲得這個機會的。

其中就有畢志安。

畢志安之父,乃是開國功臣之一,統一戰爭期間表現也是相當部署,統一戰爭結束之後就是陸軍少將軍銜了,而且還獲得了男爵的貴族頭銜。

只不過沒能熬過陸軍後來的持續幾次的改革,逐步淪為邊緣,宣平十一年就是調任地方,擔任守備司令,宣平十三年就是被迫轉為預備役了。

畢志安和當代的很多貴族子弟一樣,都是視從軍為維持,乃至振興家族榮耀的最佳途徑。

而他的父親,對他的期待也是非常大,畢志安一共有兄弟四人,本來是都想要從軍之路,乃至最後只有畢志安這個嫡長子才是考上了武學堂,其三個弟弟實在是沒啥天分,連武學堂都是考不進去。

武學堂都是考不進去,總不能跑去當大頭兵吧。

最後沒辦法,他的那三個弟弟只能是退而求次,轉而報考大學,走上文官之路了。

雖然考上了武學堂,但是怎麼說呢,不是每個人都和應易康那樣的天才,讀中學和預科的時候就是名列前茅,上了武學堂還能繼續以步科第一名畢業,到了御學堂依舊是步科第一名畢業。

畢志安考入武學堂後,成績只能算是中下游,畢業是步科兩百餘人,他名列第一百八十多名。

這個成績不說墊底,但是基本上也可以宣告他的從軍之路走不了太遠了。

雖然說大唐軍方在晉升的時候,並沒有太過嚴格的參考軍官在軍校期間的學習成績以及畢業考試的排名,但是這只是說沒有完全參考而已,實際上軍方在晉升的時候,同時會傾向於晉升在校期間學習成績更為優秀的。

如果是兩個同期軍官競爭,同時他們的功勞和資歷也是相當的話,那麼軍方肯定是會選擇軍校畢業成績排名更高的軍官。

同時如果兩個軍官軍銜相當,畢業成績也相當的話,競爭的時候,軍方也會優先選擇更早畢業的軍官。

這一點,雖然沒有任何的明文規定,但實際上就是這麼乾的。

那些畢業成績優秀的軍官,他們所能夠獲得的機會,偏愛,是那些成績普通的軍官所無法得到的,哪怕他老爹是個貴族也不行。

為何會變成這樣?

外人不太清楚,但是軍方高層基本都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這是為了保證最低限度的公平性。

如今貴族子弟參軍的實在太多了,而這些貴族子弟因為身份背`景的緣故,所能夠獲得的資源是遠遠超過普通軍官的,這個時候,該如何保障平民出身的軍官的上升渠道,避免所有的上升渠道都被權貴掌控,就是成為了非常嚴重的問題。

當年李軒就是想要了近代時期扶桑人的吊床號制度,儘管吊床號制度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陷,但是有一點卻是非常好的,那就是確保了平民子弟也能夠獲得上升的渠道,所以近代時期到二戰時期的扶桑,其陸海軍高層將領,相當多都是貧民子弟出身。

李軒當然是不會照搬這種吊床號制度,太過僵硬了。

不過略微參考一二還是可以的,比如說其他條件相同的時候,優先晉升畢業成績更好的軍官。

同時對畢業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給予重點培養,尤其是各科畢業成績名列前三的年輕軍官,李軒都是會親自賜予指揮刀。

僅僅是依靠著一柄御賜軍刀,就能夠讓他們的從軍之路更加的平坦,起點更高。

應易康就是這種潛規則下的受益者。

應易康和畢志安當年在武學堂可是同期同學,但是現在呢,應易康已經是從御學堂畢業,成為了少校,更重要的是,應易康十八歲報考武學堂,二十一歲進入野戰部隊服役,二十二歲考入御學堂學習,二十五歲畢業就成為少校。

畢志安呢,他的年紀比應易康還要大一歲,十九年考入武學堂,二十二歲進入野戰部隊服役,熬了四年後,他還只是個中尉。

非要說安慰的話,他就是個資深中尉。

而畢志安,可是正兒八經的貴族子弟,而且還是世子。

根據帝國的貴族制度,他以後能夠繼承老爹的爵位,雖然減等承襲,但以後也會是勳爵老爺呢,而他父親雖然已經退役了,在軍中已經是沒有什麼過硬的關係了,但是拉下去不要臉面的話,還是能夠找一找關係的。

這一次能夠調到第十五軍里服役,就是他父親找了關係的結果!

去年底的時候,他父親就是從幾個老戰友口裡,得知帝國高層正在推動扶桑問題的最終解決,雖然說他不知道具體什麼時候會爆發戰爭,但是還是早做準備。

親自寫了幾封書信給自己當年的老戰友,甚至還有一個是他的老部下。

如此才是在去年年底把畢志安調到了第十五軍服役,而且還不是第五十六步兵師這種主力部隊,而是大阪守備團里擔任隊長。

然而也就是提前運作才獲得了這個機會,如果是等到了今年再運作,就他父親的那點老關係恐怕還真不管用了。

當應易康乘坐快速運輸艦前往大隅縣報到上任的時候,畢志安已經是在大阪待了好幾個月了。

待在大阪城區里的畢志安,此時則是有些慶幸來的早,要不然的話怎麼可能趕上扶桑戰役,混一個軍功。

大阪城區,更加準確的說應該是大唐控制下的殖民地城區,此地作為扶桑中部地區最為重要的港口之一,商貿往來非常的頻繁,眾多的大唐貿易公司都是在這裡設立了商館,也有不少大唐的移民跑到這裡來開設公司做生意。

而眾多的扶桑權貴,尤其是那些大名們也是大多在這裡購置產業,甚至直接是把家人都送到大阪城區來生活。

這也就是造就了大阪的繁華!

如今的扶桑列島區域裡,最為繁榮的當屬大唐的海外領地大隅縣了,此地乃是大唐中南部區域,對扶桑貿易的重要戰略中轉站。

無數來之於大唐,扶桑的貨物和資金在這裡彙集,由此造就了大隅縣畸形的繁榮,一種完全建立在大唐、扶桑貿易往來的中轉站經濟模式。

而除了大隅縣外,在扶桑四大列島上,經濟比較好的也都是屬於大唐的殖民地,其中幾個比較重要的殖民地就是長崎、大阪、江戶這三個地方了。

而要說戰略地位,則是大阪最為重要。

當年大唐帝國為了奪取大阪,那可是把周邊的大名們都是給毆打了一邊,最後才是把整個大阪給奪了下來,讓大唐能夠在扶桑中部地區徹底的插上一枚大釘子。

基於大阪的重要性,大唐在這裡的駐軍也是不少的。

首先是大阪守備團,該團擁有一千六百餘人的兵力,畢志安就是在該團服役,擔任一個步兵隊的隊長。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