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黃初三年、昭烈帝劉備章武二年、十萬未稱帝。

八月,從襄陽至建業上千里的長江水道上戰雲密布,大魏吳王拒絕派遣質子引曹丕聚集重兵以攻。

曹丕命令征東大將軍曹休、前將軍張遼、鎮東將軍張露駐軍洞口,大將軍曹仁出濡須,上軍大將軍曹真、征南大將軍夏侯尚、左將軍張郃、右將軍徐晃圍進逼南郡。

劉禪在永安(秭歸)得到戰報對王平嗤笑道:「東吳鼠輩爾,背攻關君侯奪下襄陽,卻又丟失襄陽。襄陽給他們又如何?目光短淺。若不是我大漢荊州空虛,糜芳士仁獻城投降,吳軍如何奪的下荊州。」

王平涿鄉收攏散兵有功,劉禪向劉備討要過來,命為太子舍人。

「襄陽乃軍事要地,可為北伐重鎮不知為何又被曹魏奪取!」王平神色認真,感慨著說道。

劉禪上挑眉角說道:「東吳守不住罷了,襄陽臨漢水,引漢水做護城河,襄陽北邊就是平原,利於曹魏進攻。」

王平聽聞順著劉禪的思路,語氣沉肅總結說道:「若無北伐之意,固守襄陽確實是得不償失,襄陽不利於東吳救援。一個是襄陽位置孤立突出,漢水上游又被曹魏控制,東吳援軍增援方向只有漢水下游一條路。第二是漢水太淺太窄,既不能阻擋曹魏陸軍強行跨江,也不利於東吳的水軍作戰。曹魏軍隊可以利用大量岸灘工事、夾江工事,削弱東吳的水軍優勢。」

劉禪聽著王平言論,敲擊在桌案上的手指,點動頻率極快,雙臂下壓桌案,起身對董允打趣道:「休昭,你這個老師當的不錯嘛,子均能有如此深的見地,知曉江北軍略。」

董允拱手謙虛道:「殿下,允不敢當,允不識兵略,只能給子均釋義解字,子均有此成就皆靠子均自己,日夜苦讀!」

劉禪又與眾人打趣一番,劉禪透過門外,見外面天色時辰已到。

劉禪收斂表情,叮囑眾人說道:「我需去批改奏摺,休昭隨我前往,子均不可懈怠,不可自傲,你與紹先多往黃將軍身側聽訓。」

董允、霍弋、王平三人拱手稱諾——

永安城在長江邊,入夜漸微涼。

夜風送寒,自綺窗細縫透入,原本有些困意的劉禪,不禁哆嗦了兩下,將批在身上的披風緊了緊。

放下手中諸葛亮處理過的奏摺,劉禪揉了揉眼睛,抬眼卻見老劉,絲毫不見困意,繼續批改奏摺。又見微微晃動的燭光,紅燭將盡,光線暗淡,劉禪喚道:「來人。」

「太子。」

「換一盞新燭!」

「是!」

隱約間,劉禪仿佛聽到宮娥挨管事訓斥打罵之聲,如此沒有眼力,需要太子親自吩咐,劉禪心裡念及掌燈宮娥年紀略小,本想阻止,卻見劉備沒有一點動作,劉禪又繼續把視線落於手中奏摺。

換過新燭之後,堂中光線果然亮堂不少,視線也清晰了許多,此時劉備出聲打破沉靜道:「公嗣本想阻止,為何又不阻止。」

劉禪有些愕然,劉備觀察細緻入微,有些惶恐,但鎮定下來緩緩說道:「我見父皇批改奏摺,不忍打擾。」

劉備面露笑意解釋說道:「你我父子不用如此拘束,你心懷善念,如此甚好,但規矩之下,善念不可違也。」

「掌燈乃宮娥之責,就如同我乃大漢天子,天子之責,乃是救濟斯民,安定天下。宮娥失責,可主管責罵;若為父失責,無人責辱,但天下危矣。你之後切記日後治國,以規矩、律法行事。」

劉禪拱手聽訓,面色平靜,腦筋急轉,劉備也不著急,似乎等他回話。劉禪目光往前掃,瞥見劉備沉穩的面孔,劉禪已然想明白,身體放鬆,深深鞠了了個禮:「謝父皇良言,天子之責禪必銘記於心,不敢忘也。」

「好。」劉備見劉禪如此態度,劉備撫須表示滿意,又不禁生起考究之意。

劉備撫須問道:「既然以律法、規矩行事,阿斗你且說說何為良法?」

劉禪面色平靜,心中思緒萬千,想及諸葛亮在成都教導自己的哪些良言,沉默半響,劉禪拱手道:「良法有四,其一,為循變協時,變中求穩;其二,平之如水,公正無私;其三,簡而能禁,使人易知;其四,洽於民心,反映民意。」

劉備聽言面露喜色,指向劉禪說道:「你且展開說說。」

劉禪起身行至中央,將手伸出袖口,昂聲說道:「治國者,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此乃法之重也。」

「良法其一,為循變協時,變中求穩;《周禮?秋官?大司寇》曰:『一曰刑新國用輕典,二曰刑平國用中典,三曰刑亂國用重典。』丞相與翼侯(法正)制《蜀科》就是如此,劉璋時益州士大夫多挾其財勢,欺凌小民,使蜀中之民思為亂者,十戶而八。故以重典治亂國!」

「其二,平之如水,公正無私;前漢許慎言『灋(法),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此乃法之本意,丞相曾言:『吾心如秤,不能為人作輕重。』因此法下刑無等級。」

劉禪揮袖至背後繼續說道:「其三,簡而能禁,使人易知;『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此言錯也!人不知法,如何守法?故春秋鄭子產鑄刑書於鼎,商鞅仿之。故法需與民易知,則民守之,不易知,民如何守之?」

「其四,洽於民心,反映民意;周滅商後,周公深切感到殷之所以「墜厥命」,在於「失民」。因此他叮囑周人,「人無於水監(以水為鏡),當於民監(以民為鏡)」。就如同父皇所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故法若不由民出,民不守之,此法何用?」

劉禪言完正衣冠,對劉備拱手道:「此乃兒隨丞相所學,治國之思,若有擾亂父皇,兒臣罪過也!」

劉備聽完喜極而笑,手挽劉禪情切說道:「好!好!好!,阿斗,日後父不憂也,孔明不僅是賢相還是賢師啊!天賜孔明,我大漢復興有望。公嗣,明日隨我見吳使!」

劉禪也隨之拱手稱諾,心中補道「相父還是一位能夠打的中原不可卸甲的大猛男,大漢最後一位下馬安國,上馬治軍的偉人!」

額,上一位是曹操!

(感謝love柔爺,逍遙自在P投的月票,兄弟們幫我多推薦,推薦票也別停,拜託了!接下來,一章吳使接待後,劉禪歸成都,再補幾個小情節,為什麼補這些,是增強劉禪的話語權,歷史上『政歸葛氏,祭由寡人』這種局面稍微變動下,必須在變法敲定後,授權給諸葛亮才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