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和朱靈兵敗陳留,狼狽北逃,王旭並沒有令人追擊,以當前的局勢來說,追這兩人無足輕重,最緊要的事情是迅速整頓兵馬,全面北進,應對與曹操的決戰。

此時,楚國中路軍上至王旭,下至普通軍士,每個人都抱著堅定的信念,對於破滅魏國充滿了自信。

中軍大帳內,王旭與眾將聚集在一起,安排著北進事宜。

「鞠義、韓猛!」

「在!」

「你二人明晨率三萬人為前部,經小黃、平丘二縣,進擊長垣,如果曹軍主力已經抵達,那麼不要進攻,尋找合適的紮營地安頓下來,嚴加防備,特別是夜裡,要當心曹軍襲營。如果曹軍主力並未趕至,那麼你們必須在半日內拿下長垣,扼守此地!」

「諾!」鞠義和韓猛鄭重點頭。

王旭也沒有過多叮囑,他對於鞠義、韓猛二人還是很放心的。

「王凌,顏良!」

「在!」

「你二人也率三萬人,在鞠義和韓猛出發一個時辰後起行,兩軍注意保持距離,但你們不去長垣,而是進駐蒲城,做好相應準備,我會在你們之後半日到一日內,率領後部將士……」

王旭剛說到這裡,營外突然傳來急促的高呼。

「報!!曹軍急報!!!」

「曹軍?」王旭微愣,隨之對著帳外大喝:「速速報來!」

伴隨著話音,帳內迅速走進一將,看到其面目。王旭更是吃驚。因為他正是本該駐守在酸棗的楊昂。

「楊將軍。什麼事這麼急?竟然讓你親自來報?」

楊昂長長地喘了幾口氣,迅速行禮道:「回稟楚王,曹軍撤退了,正全面往黃河以北撤!」

「撤退?什麼時候開始撤的?為什麼撤?」王旭不敢相信。

「大半日之前,具體情況不知,但根據諸葛軍師推測,恐怕曹操是欲放棄中原之地,引吳國兵士持續北上。與我楚國彼此相爭!」

「那現在諸葛軍師在何處?」

「其已經率先進軍白馬,並囑咐末將來給主公報信,懇請主公速派軍士支援前線,爭取擊破曹軍的斷後部隊。」

「好,我明白了!」

王旭聽到這個消息,哪還能坐得住,他沒想到曹操反應會這麼快,決定下得異常果斷。

按理說,曹操怎麼也該在得到曹仁兵敗的消息後,猶豫上一兩天才做出選擇。畢竟放棄中原,可不是說說那麼容易。雖然如今曹操的核心已經搬到河北冀州。可時間上終究還短,他在中原經營的時間更長,至少現在也仍是其根基之地,哪能說放棄就放棄。

只要曹操能多遲疑哪怕一天時間,再開始撤軍,那麼他就能迅速設法逼近,死死將曹軍拖住,迫使其在黃河以南決戰。

可不管是因為什麼,不管計劃如何,現在曹操已經開始撤軍,那麼逼其在黃河以南決戰的意圖,自然隨之落空,楚國還能爭取的最大利益,就是儘可能吃掉其來不及撤的部隊,時間上越快越好。

腦中電光火石間將形勢梳理了一遍,王旭立刻令道:「鞠義、韓猛,待將士們休息三個時辰,你二人立刻率兵五萬,連夜趕赴白馬,要快!待匯合諸葛軍師,一切都聽從他的安排!」

「諾!」鞠義、韓猛欣然應命。

形勢的改變,讓全殲曹操主力的最好機會失去,王旭心裡很清楚,在黃河以北決戰,結果是很難預測的。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楚國大軍現在的壓倒性局面,就等於是抓住了魏國的尾巴,讓其整個都失去平衡,處處受制。可曹操撤到黃河以北,就等於痛下決心,將尾巴給砍斷,儘管元氣大傷,可終究削弱了楚國的壓迫性優勢。

接下來的時日,楚軍爭對曹操回撤,展開了幾次突進,可無不被殿後的曹軍擋了回來。

王旭也終於放棄拖住曹軍大部的妄想,一門心思打算吃掉其殿後部隊,只等其最後撤走渡河時,尾隨追殺,一舉將其擊潰。

可沒想到,曹軍大部順利撤回黃河以北後,這支殿後部隊竟然沒有渡河,反而在一夜之間突然失去了蹤影。

大怒之下,王旭迅速派遣斥候打探,這才得知,原來這支軍隊虛設營帳,早已趁著夜色往東撤逃,目的地顯然是青州。這可是把他氣得不行,金蟬脫殼這招,他可是用得滾瓜爛熟,沒想今日也被別人算計了一把。

可這時候追也來不及,楚軍更不可能追到青州去,畢竟能否攻破魏國都城,才是決定北伐成敗的關鍵。

至此,名傳千古的陳留戰役終於結束,以魏國敗退往河北,楚國中路軍進駐白馬和濮陽為結果,整個戰役,楚國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曹操卻是整整被打殘了近十五萬精銳之師。

這場陳留之戰,與早前的洛陽之戰、南陽之戰,在後世合稱三大戰役。

楚國以極小的損失,取得了輝煌的戰果,魏國前後損失兵力達到驚人的三十五、六萬,若是加上淮河將士與吳國戰鬥的傷亡,已是接近四十萬的損耗,不但高層文武死傷不少,更有大量優秀的中低層將校遭到慘痛損失。

這些軍隊,這些中堅力量,可都是魏國的精銳主力,是抗衡楚國和吳國多年的老兵,其延伸的損失,遠比字面上還要高得多!

好在曹操在關鍵時刻,用自己的智慧和果斷,保存了魏國一部分精銳力量,避過了滅頂之災。

王旭率領中路軍進駐白馬和濮陽以後,也沒敢立刻北渡黃河,因為連續的轉戰,已讓楚軍露出疲態。面對沉穩應對的曹軍。不敢輕易進擊。只能在原地休整,靜待戰力的恢復。

這一刻,魏、楚雙方才算是真正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各自為決戰做著準備。

可事實上,王旭心中隱約有種感覺,楚國的第二次北伐,恐怕將就此結束。

司馬懿、李典、曹休、郭淮等將率部從淮河一帶撤離後,吳國的北伐軍在孫策帶領下。迅速尾隨北上,占據了徐州除琅邪郡以外的大部分地區和豫州部分地區。

不久,吳國周瑜率軍占據汝南郡東部,與楚國右路軍趙雲,張合等將對峙起來,雖然雙方沒有交戰,可形勢卻異常緊張。

王旭在濮陽得到消息,頓感心情煩悶,忍不住召來諸葛亮商議。

「孔明,吳國這是欲阻止我滅曹啊!」

「唉!」諸葛亮嘆口氣。頗為無奈地搖搖羽扇。「吳國這是擔心楚國滅曹之後,其無力單獨抗衡。孫策如今之舉。明顯是意欲占據徐州和豫州部分地區,將吳國邊境擴展到中原。一則打壓魏國,二則增添自身實力,三則恐怕是要與衰弱的魏國結盟了!」

「吳、魏結盟?」王旭眉毛一挑,憂色更濃。

「觀其舉動,應該不錯!」

諸葛亮對政治遠比軍事更加敏感,因此對與自己的推斷非常自信。

「魏國此役損失慘重,精銳將士耗損過巨,更痛失中原之地,國力比之楚國,已經處於下風,短時間內恐怕難以恢復。現在吳國進軍中原,不費吹灰之力拿下徐州、豫州大部地區,雖說收穫豐厚,可仍舊是相對較弱的一方。他們兩國,現在都無法單獨與楚國抗衡,因此結盟恐怕是必然。」

「可兩國若是聯合起來,楚國怎能匹敵?」王旭憂心忡忡地說。

諸葛亮笑笑,搖頭道:「主公無需擔憂,吳、魏聯盟,不可能真正齊心協力,更不可能共擊楚國,因為魏、吳之間也有較大差距,若待魏國緩過氣,吳國也無法單獨抗衡。」

「你的意思是說,吳國打的是平衡的主意?」王旭問說。

「不錯!依臣下推斷,現在的吳國就是打定這個主意。其見曹魏衰弱,便意欲與其聯盟抗衡楚國,同時又通過搶占中原之地,壯大己身,壓制曹魏的力量,通過這種手段,他越來越強,魏國卻越來越弱,同時還極大的打擊了我們楚國國力。」

「這麼說來,吳國現在就成渾水摸魚的了!」

「渾水摸魚?」諸葛亮微微一怔,隨即笑道:「主公如此形容,倒是合適,不過曹操也不會讓吳國那麼順心的,只是對於主公掃平天下來說,卻著實平添了很大的困難。」

王旭此時也真沒轍了,如果魏國和吳國聯盟,那麼他還真就不知道該怎麼打,他從來沒有預料到,形勢會逐漸演變成這個模樣。

「孔明,現在形勢變得這般複雜,那你覺得我們今後該如何作為?」

面對王旭的詢問,諸葛亮笑了,似乎早已是胸有成竹。「主公,其實這幾日,屬下已經想出三條對策。」

「噢?快說來聽聽!」王旭精神一震。

「一策,退兵,轉道荊南,討伐江東!曹操實力如今大幅削弱,士氣低落,將士畏懼楚國,若主公派遣強將據險以守,勉強應可抵擋,如此再集中力量,儘快與吳國決戰,先設法滅吳,或有可為。只是此乃下策,楚國將士連戰已經疲憊,再興兵伐吳,勝敗難料,且曹操當世英雄,遏制險隘,是否能擋住其反擊,也未可知!稍有不慎,反而有滅國之危!」

「二策,退兵,繼續苦心經營內政,充實國力,今後每年或隔年征伐一次,以攻為守,循序漸進地削弱吳、魏兩國實力,始終保持楚國強於兩國,再善用合縱連橫之道,使三國彼此拉鋸征戰。如此經年累月,長久堅持下去,終能等到最佳時機,且曹操和孫堅年事已高,待其死去,繼任者難以在短時間內完全掌控國內,那時候也是好時機。此策穩,但耗日長久,延及兩代人,乃是中策。」

聽到這裡,王旭頓時透心涼,這第二策不就是秦滅六國的策略嗎?那得等到什麼時候才能掃平天下?稍不注意,恐怕他自己都化成灰,這三國也沒能統一,若是打成歷史上的三國鼎立那樣,死得全國都沒幾個人,那還有幾個意義?

當即忍不住急道:「上策呢?還有一個上策是什麼?」

「至於上策,雖險但卻大有可為!」諸葛亮說著,習慣性地搖搖羽扇,頓了下才又接道:「上策便是定西涼,掃除後患,得西涼之精兵,集舉國之力,再度伐魏!」

王旭聽到這裡,幾乎是想都不想。「好,那就行上策,唯此策方能合我意!」

說著,其更是迅速站起身來,厲聲接道:「傳令沮授,讓其儘快組織人手,務必以最快的速度,將目前占據之地的所有曹軍府庫,全部給我搬空,無論錢糧還是物資,亦或者軍械,總之給我搬。」

「除了不准動百姓的財產性命分毫,那些屬於魏國府庫的東西,搬不完的就拆,拆不掉的給我燒,我不想看見有任何東西留下!」

ps:二更到!今後每日兩更,直至完本,如果加更,會在晚上,視情況而定,不建議大家有意等加更!(未完待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