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攻破街亭,涼州軍無論再如何快速反應,可得到回報需要

時間,做出反應需要

時間,應急調度需要

時間,調兵出擊也需要

時間,前前後後這麼算起來,其已經晚了太多。

反之,楚國各支主力軍雖然特點各有不同,但卻有幾點共性,這是從早年起兵開始就逐漸養成的,可以說楚國從上至下,文武將士都在不經意間受到這種特點的感染,沒有例外,即便魏國、吳國也深為忌憚。

幾個特點說起來其實也簡單,那就是夠快!夠狠!夠詭!

只是做起來那就真不是那麼容易,這種風格的形成,是無數英傑和將士先後在二十多年的征戰中,用血和淚,用汗水和精神,用智慧和經驗去構建、去堆砌出來的,一個傳一個,上代傳下代,老兵傳新兵,早已融入楚國軍人的骨子裡。

當涼州失去街亭的時候,已經註定了其必然會經受一輪慘重損失。

楚國文武,楚國軍人,絕不會在戰場上浪費任何時間,浪費任何機會,越是在大規模戰役中,越是精細到近乎可怕。這點,魏國上至曹操,下至文武盡皆認識深刻,吳國上下同樣深以為然!

在兩國的高層,現在都有個共識,那就是若給了楚國大軍機會,就不要試圖去彌補,只有重整兵馬,在新的局面下重新部署再戰,方是上策!若不然,只會越陷越深,悔之晚矣!

可嘆,涼州從未真正

與楚國主力全面交戰。他們根本未曾有過切身之痛。如何能有足夠的認知。

陳到追擊荀諶部。馬不停蹄,直奔鳥氏。

趙雲追擊蘇則部,輾轉繞了一圈,仍舊奔赴鳥氏。

顏良在攻破街亭的同時,出兵略陽,廖化出兵隴縣。

這是何其快的速度,當馬義得知街亭失守的時候,顏良距離略陽已經只有三四十里。早前街亭未失,誰會在毫無危險的腹地略陽屯駐重兵?城內不過僅有幾百兵馬負責看管物資,且無上將鎮守,待顏良兵臨城下時,危在旦夕。

馬義急令胡遵、候選率四千精騎馳援略陽,馬遵、程銀率六千鐵騎馳援隴縣,意欲保住此二地,從而減小街亭失守所帶來的影響,並尋機反攻,他為了避免遭受圍點打援。還特意叮囑兩部兵馬務必小心埋伏。

在他看來,這樣謹慎理當出不了差錯。

可事實上。他對楚國的了解並不如他想像中那麼清楚,如果這麼容易應付,那曹操和孫家就不會那樣忌憚楚國了。

胡遵和候選行至半途,果真遭遇顏良伏擊,但因為早有準備

,部署得當,所以倒也能奮力廝殺。

他們所率的皆是涼州騎兵,戰力出眾,而顏良所率楚軍卻遠道而來,體力當然沒那麼好,兩軍交戰,即便顏良勇猛無匹,指揮得法,卻也難以取勝,眼看便只有暫且撤走一途。

胡遵正暗自高興,思量擊退顏良後,儘快趕至略陽縣城,並靜待馬義派遣更多援軍,從而好伺機斬將建功。

沒想,交戰正酣之際,突聞後方傳來震天鼓響,伴隨著震耳欲聾的馬蹄聲,廖化率三千鐵騎從三個方向趕至,兇猛衝殺而來。

在涼州勇士驚慌而又無備之時,廖化和顏良兩部兵馬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前後夾擊,在短短時間內便將胡遵殺得大敗而逃,涼州健將候選親自斷後,被殺出火氣的顏良在數合內砍殺。

事實上,廖化出兵隴縣根本就是個幌子,隴縣實jì

只有千餘楚軍虛張聲勢。此計雖然拙劣,可勝在用的時機恰當,此時街亭失守,涼州各部調度混亂,情報前後不一,是最難準確辨認的時候,因而可以成功。

正應了那句老話,計謀根本沒有好壞之分,只有用得是否合適,是否合時機!

這不是伏擊,這只是簡單的聲東擊西,迂迴包抄,集中優勢兵力滅敵一部,而這還只是個開始!

馬遵和程銀奉命率六千鐵騎馳援本該更為危險的隴縣,卻被趙廣所率的一千騎兵給弄迷糊了。

趙廣遵從命令,讓一千騎兵鬆散排布,同時在馬後拖上樹枝,導致沙塵漫天,短時間根本難以分辨人數。馬遵和程銀率部匆匆趕至時,沒時間多想,直接發動了進攻。

此舉本為惑敵,趙廣當然不能接戰,率領一千騎兵遠遠避退,讓馬遵和程銀的六千騎兵追得夠嗆。

當兩人領會到形勢不對,喝令大軍停止前進的時候,他們已經因為趕路和接連不斷的呼喊追擊而消耗掉不少體力,而此時趙廣也依照廖化的囑咐,大聲對著他們喊道:「兩位將軍,我這區區千人何需你們追得這般辛苦,若你們再不去救略陽那邊,待涼州兵士死絕,你們可別怪在下不曾提醒,哈哈哈哈…………」

那爽快的大笑聲,可是把馬遵和程銀兩人給氣壞了,如果現在還想不到發生了什麼,那他們也不用再帶兵打仗,完全可以安穩回家好好抱孩子。

如此緊迫的形勢,著實讓他們騎虎難下,若不救,那等著增援略陽的兵馬慘敗,略陽縣城失守,那麼楚國後續大軍上來就有了立足地,隴縣也必將處於包圍之中,孤立難支。況且,即便是胡遵和候選兩員將領,他們也不得不救。

兩人簡短商議後,程銀率領兩千人暫時屯駐隴縣,馬遵則率四千人火速西進,馳援略陽。

只是他已經註定不會有好結果,楊任所率的六千精兵早已在中道靜候多時,兩方相遇,瞬間展開激烈搏殺。

戰至正酣,已經殺敗胡遵和候選多時的顏良和廖化又率眾趕來,迅速從兩側包抄而上,三面夾擊。只用了小半個時辰。就在荒野中殺得馬遵丟盔棄甲。狼狽南逃。

自此,涼州兩路援軍盡皆為楚國擊破,顏良等人成功完成阻敵增援的任務,為楚國全面進軍爭取了更多的時間,前後總計只用了一日一夜,只是兩部兵馬也因此而累得夠嗆,隨之返回略陽縣城外歇息。

半個時辰後,劉賢和劉雲率領第二波主力。合計兩萬人趕至,並隨之發起對略陽縣的攻勢,僅三輪衝鋒,便盡滅略陽守兵三百餘人,俘虜百餘,攻陷略陽縣。

幾部兵馬全面進駐,將這個對於楚國來說極其重要

的落腳地,徹底控zhì

在手中。

下半夜,廖化率領並未參戰的萬餘兵馬,再度攜帶輜重出城。並在冀縣通往隴縣的當道處紮下營寨。

此時局勢的變化之快,可是讓馬義瞠目結舌。很久都沒有緩過勁來。

直到臨近午夜,他才得到完整的前線戰報,緊隨其後的則是敗逃回來的胡遵和馬遵等將士。

痛失驍將候選,讓他非常悲痛,同時也很不甘心,意欲親自點兵三萬,將略陽給奪回來。好在趙昂、龐柔等人及時勸止,苦口婆心地勸說好一番,這才讓其打消了這個不切實jì

的念頭。

現在的局勢已經非常明了,涼州在這個區域陷入全面弱勢,這不是指兵力,而是指各項部署被打亂,事事處於被動,各方情況不明,在這種局勢下,只要稍微冷靜下來就可以清楚想到,無論走出去多少兵士,那麼肯定會躺回來多少!

對於馬義來說,最好的選擇是等,待真正

摸清楚軍新的動向後,再重新部署新的全盤計劃,反攻也好,防禦也好,總是需要

各部協調行動的,蒙頭蒙腦地出擊,就是出去十萬人,照樣是個死,就算砍著吃力,那還不能燒,不能射殺嗎?

軍力的強dà

是獲取戰爭勝利的需求之一,但絕不是唯一原因。

馬義冷靜下來後,最終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按兵不動,派出大量斥候打探,靜候新的情報……

次日上午,王旭頗為鬱悶,因為他昨晚下半夜率領第三批次一萬人抵達略陽後,認定馬義或許會按耐不住,再度從冀縣出兵,他就親自率部埋伏在半途,准備

再給個迎頭痛擊,沒想等了大半夜,卻是吹盡冷風,顆粒無收。

「馬義還是有真本事的,不要因為此番小勝而掉以輕心!」

回到城中的他留下這麼一句話給眾將,便逕自返回自己營帳歇息去了。

待他再度醒來,已是傍晚,隨便吃了些乾糧裹腹,他又開始在營帳內研究接下來的戰略部署。

「主公,趙將軍遣人來報!」

不知何時,門外突然傳來韓龍那渾厚的嗓音。

「進來吧!」

王旭收起了桌上的地圖,緩緩抬起頭來。

只見韓龍帶著一個眉目英朗,身軀雄峻的青年走進帳來,那青年看到王旭,略微顯得有些緊張,「噗通」一聲便跪倒在地,叩拜道:「末將寇封,奉趙將軍之命,前來報捷!」

「呵!」王旭樂了,從其這種說法,就知其肯定沒有報捷的經驗,哪有這樣直說來報捷的,直接講出戰事成果不就得了。

「那你就將捷報說來看看!」王旭心情好,倒也不建議多說幾句廢話。

青年將領呼吸有些急促,深悉了好幾口氣,才帶著崇敬的語氣說:「啟稟楚王,昨日午後,陳到將軍率部追至安定鳥氏縣城,早前一步逃入城中的荀諶隨即接管了城防,巧妙安排後,他令自己的親衛死士打開城門,陳到將軍隨之沖入城中,全取鳥氏縣城。不久,敵將蘇則趕至,眼見鳥氏失守,率部傾力死戰,陳到將軍率精銳出擊,配合趙雲將軍全滅其部,俘虜無數,蘇則為末將活捉!」

「噢?你活捉了蘇則?」

王旭驚訝,細細打量了一番眼前的青年將領,腦中這才注意到其剛才自報的姓名。

「你說你叫寇封?何處人氏?現居何職?家中有何人?」

「末將乃長沙人,家父本乃漢朝羅侯,因病早亡,後至舅父劉泌家中居住,現任第一近衛軍團中郎將,舅父劉泌任當陽令!」(未完待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