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年年底,江夏水軍的實力就開始暴增了。

劉表的軍隊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襄陽軍隊,分布於南陽、章陵、南郡等地。

第二部分為長江水師,這部分兵馬較少,游弋於江陵、秭歸一帶,主要是為了防備劉璋從長江上游進攻。

第三部分則為江夏水師,黃祖與孫家父子三人都是老朋友了,跟他們打了十多年,不止屢次抵擋住了孫策孫權的進攻,還偶爾反擊殺入豫章郡。

南人本就擅長於水戰不擅長步戰,劉表為黃祖增兵,擁眾已經達到了六萬,讓他儘快訓練水師,準備為討伐孫權做好準備。

雖然賈詡為其定製的戰略是稱霸南方,但也有個先後順序。

江東在長江下游,順江而下進攻顯然要比逆流而上進攻要強,因此劉表決定主力部隊進攻孫權,讓蔡瑁統領長江水師防備劉璋,採取先東後西的策略。

不止是江夏的黃祖,還有長沙的劉磐,亦是增兵到了兩萬。

在西守東擊的戰略影響下,東面的江夏、長沙乃至桂陽,已經陳兵近十萬。而秭歸、巫山等地則只有兩萬人,畢竟這些地方都非常險要,兩萬人足以擋住劉璋數萬大軍。

南方此時就像是陷入了一場軍備競賽,在三方都想奪南方二分天下的戰略影響下,每個人都在快速整頓兵馬,訓練士卒,為來年大戰做準備。

反倒是北方一片寧靜祥和,袁紹和曹操隔著黃河南北對峙,雙方儼然開始了五穀豐登,都進入到了休養生息的階段。

袁紹雖然家大業大,可再家大業大也不可能這麼敗,兩次失利,損失的兵馬達到了十萬,且烏巢一把火,多年積攢的糧草毀於一旦,那是真的傷筋動骨,對他的打擊很大,必須調養一番。

而曹操也是如此,雖然他贏了,但河南本就殘破不堪,大量人口遷移外流,導致他治下人口稀少,關中又時常叛亂,現在也就勉強占據豫州兗州徐州等地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就必須遠離南方的戰爭泥潭,專心從事生產,發展農業。於是在建安七年四月回許都之後,曹操與荀彧商議了遷都。

作為東漢最頂尖的戰略家之一,荀彧也認為確實應該遷都,戰略方向應以消滅北方袁紹為主,避免和劉表糾纏過深。

只是唯一的問題就是應該遷哪裡。

洛陽?

董卓一把火燒光,殘破不堪,現在已是四面漏風。

河內?

河內田地確實很多,而且有黑山軍,張燕曾經上書朝廷,願意投靠,如果有張燕加入,曹操的實力會大漲。

但河內郡離冀州實在是太近了,有點像是戰國時期,韓國首都陽翟與魏國首都大梁之間的距離,可謂是近在咫尺。

雙方一旦開戰,就跟南陽隨時可以偷襲許都一樣,袁軍將會在新的都城附近與曹軍戰鬥,毀壞周圍的田地,不利於屯田。

那麼剩下可以選的地方就只有開封、睢陽、昌邑這三地。

這三地的地理優勢比較明顯,一是離南陽比較遠,三地到襄陽的平均距離都在四百公里以上,劉表想北上攻打曹操,就必須長途跋涉千里,不利於進攻。

二是離鄴城的距離比較適中,三地到鄴城平均大概在二百多公里,曹操如果想要與袁紹打仗的話,補給線不會拉太長,也更容易利用黃河阻攔敵人。

三是三地周圍都有大量平原地形,可開墾的田地無數,且位於河南腹地,河流湖泊眾多,甚至昌邑臨近大野澤,絕對不會懼怕乾旱無水澆灌田土。

所以這三地的條件都比較合適。

但首先排除了梁國睢陽。

因為曹操手底下有潁川派支持開封,兗州派支持則支持昌邑。

當初曹操遷都許昌,就是因為得到了潁川世家的支持,這才以遷都許昌為利益交換,現在雖然因為戰略需要重新遷都,但也必須照顧潁川派的利益。

開封不在潁川,在河南,但離潁川非常近,潁川派世家大族不想離開本土那麼遠,自然希望把新的都城放在更近的地方。

而兗州派像程昱、毛玠、李典、于禁等人則肯定想照顧家鄉的利益,這是人之常情,不可避免。

最後曹操權衡利弊,與荀彧商議過後,決定既不放在開封,也不放在昌邑,而是將新的都城遷移至了陳留。

陳留的地理環境不如開封和昌邑,周邊的土地會比較少,它處於兩條河流包夾之間,像一個三角形上端的一個角里,土地基本都在三角形的下方。

但有個好處就在於它位於兗州境內,又離潁川較近,既可以平衡潁川派的利益,也可以保證兗州派的利益,算是個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於是到了建安七年五月,收割了潁川的新麥之後,許都朝廷就再次浩浩蕩蕩地遷都北上,遷移到了一百多公里外的陳留郡內。

這樣新的朝廷陳都就離南陽門戶達到了二百多公里,離襄陽四百多公里,只需要在潁川、汝南境內多設置烽火台、崗哨。南人就很難再像沈晨那樣,一雙鐵腳板在兩天之內殺到許都城下。

忙忙碌碌遷移了朝廷,又遷移了大量屯田百姓,曹操派人將沛國、汝南、潁川一帶的百姓大量往北遷移,集中在梁國、陳國、沛國北部、汝南北部、潁川北部一帶,再加上河南郡,於陳留周邊聚集二百萬以上人口。

同時僅在汝南、潁川周邊布置少量兵馬,主力部隊則屯兵於北方東郡黃河沿線。這樣由於南陽方向離陳留較遠,而黃河沿線很近,即便南方再來攻打他,想要迅速回防也僅僅只需要在一日之內就能抵達。

建安七年就在這種南方備戰,北方休養生息之中度過。

建安八年正式到來。

二月,孫權還在準備備戰期間,黃祖忽遣部將鄧碩、張虎、陳生等人一萬五千人,突襲了柴桑。

柴桑烽火狼煙,在他們還未來之前,周瑜就知道了消息,立即防禦。

浩浩蕩蕩數百條船隻出行在了江面上,江東水師亦是同時迎戰,在彭蠡澤中,雙方激戰在一起,戰鬥持續了一天,這才各自罷兵。

當時周瑜有兵兩萬,江東此時的兵力不算充足,約五六萬人馬,孫權急需要時間來補充兵力,訓練士卒。

畢竟他不像劉表有南陽盆地幾十萬屯田戶幫他種糧食,又有大量北方流民居於南陽,可以隨時隨地招募新兵,江東的每一位子弟兵,都非常珍貴。

到五月份,黃祖對江東就已經發起了數次試探性進攻。

他的家底太厚,之前其實他只有一兩萬人,劉表直接給他增兵到了六萬。新兵訓練了一年有餘,需要實戰,所以才開始老帶新。

要知道作為荊州第一大將,黃祖的水軍實力並不弱於江東。從前被孫策幾次差點擊敗,都是因為他的兵力遠少於孫策。

劉表因為要防備北方的曹操和西面的劉璋,給予他的支持很少,所以黃祖幾乎是以一郡之力在硬抗江東六郡。

現在實力大增,自然決定開始尋求主動出擊。

雙方在三個多月的時間,於長江中下游的彭蠡澤一帶就發生了數次戰鬥,兩邊的損失幾乎差不多。

到了七月份,全面戰爭終於爆發。

孫權親自坐鎮彭蠡縣,以周瑜為都督,以魯肅為贊軍校尉,令周泰、程普、凌操、凌統、呂蒙、韓當、董襲、徐盛、胡綜等人為將,領兵四萬,殺奔柴桑。

同時又令黃蓋、孫賁、朱治領兵一萬南下宜春,與此時自攸縣北上至醴陵的劉磐、黃忠大軍在後世的萍鄉市一帶對峙。

黃祖以退為進,開始把大軍全面收縮回蘄春,雙發於蘄春、下雉、邾縣、鄂縣等地交戰。

戰火連綿,黃祖誘敵深入的伏兵之計被周瑜魯肅所破,反而在追擊的過程中被反埋伏,初期陷入劣勢,便退兵回了沙羡,以沙羡優越的地理位置,於長江北岸利用懸崖發射投石車和箭雨,將江東軍擊退。

而在巴郡的朐忍縣,劉璋派大將吳懿也屯兵於此。

其實此時的劉璋和孫權都沒有想像中那麼強,孫權才剛剛平定江東,山越也偶爾叛亂,劉璋則剛剛平定趙韙之亂,目前總兵力和孫權差不多,只有五六萬,要到十年之後才擁眾十餘萬。

所以此時劉璋帳下中郎將吳懿,巴郡太守嚴顏,以及部將劉璝、泠苞、鄧賢等人,領大軍三萬兵出魚復,向著秭歸進發。

蔡瑁嚴格執行劉表布置下的防守任務,屯兵於夷陵。

益州沒有水軍。

因為長江上遊河道太窄,水流湍急,不適合水軍,因此益州是陸軍進發。

而蔡瑁占據夷陵,以左右山區堅守,讓蜀兵不能寸進。

雙方僵持了一個多月,不管吳懿如何派人挑釁,蔡瑁就是堅守不出,頗有點夷陵之戰陸遜的意思。

然而這個策略是賈詡提出來的。

賈詡牛逼的地方就在於,他提的戰略其實非常中肯,幾乎沒什麼漏洞。

劉表是個聰明人,如果你真給他提個愚蠢的建議,他不會想不到,所以想要獲得他的信任,就必須提的戰略完美無缺。

當然。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如果戰略在實行的時候出行了意外,那自然不關他的事情。

十月份,黃祖再次出擊,收復諸縣,親自領兵殺入柴桑,與江東血戰。由於黃祖的新軍在經過接近兩年的操練和實戰之後,實力大增,打得孫權節節敗退,退往彭蠡。

與此同時,交州牧張津遭到部下殺害,此時兵強馬壯的劉表當然不會放棄這個機會,立即以楚王之名,派遣賴恭為交州刺史,吳巨為蒼梧太守。

這樣從版圖上來看,劉表現在占據的地盤可以說非常大,南至廣州、廣西以及越南的一部分。北方則是湖南、湖北全境以及一部分貴州跟南陽盆地,治下人口千萬,兵馬擁眾十七八萬。

到了建安九年年初,黃祖與江東水師在彭蠡澤展開決戰,此戰史稱彭蠡水戰。

黃祖發揮出了兵馬人數眾多、糧草堆積如山的優勢,從去年開始就一直在與江東打消耗戰,雙方持續不斷地來回進攻。

因為劉表手中握有南陽盆地,盆地丁口二百餘萬,源源不斷地向襄陽提供糧草。

而襄陽與長江通過漢水相連,所以劉表在去年向江夏輸送的糧草就達到了五百餘萬,各種武器輜重不計其數,為黃祖進攻江東增加了勝算。

戰爭打了半年,江東日益匱乏,於彭蠡水戰中大敗,損兵折將,只能選擇退往樅陽安慶一帶,扼守住其通往江東的入口。

不過江東雖然損失不小,黃祖也沒有占到太大便宜,雙方的戰損比差不多一比一,甚至黃祖死的人還要多於江東,只是江東兵少,彭蠡水戰之中傷亡了七八千人,糧草也非常匱乏,不得已退兵而已。

因此黃祖並沒有趁勝追擊,而是選擇駐軍柴桑、彭澤一帶,又派大將蘇飛、鄧龍順著贛江南下,配合攸縣的劉磐想要擊破黃蓋、孫賁、朱治等人。

黃蓋等人早在周瑜撤退的時候就接到了撤退的命令,在蘇飛鄧龍等人來之前,自余水南下,到余汗縣,然後順著後世鷹潭市、上饒市、衢州市、建德市、桐廬縣、杭州市這條路線回到了錢唐。

自此江東的兵馬幾乎都撤出了豫章郡,此戰之後,豫章全郡都被黃祖接管。

而劉表又與建安九年二月派人聯絡樂安、臨汝一帶山越部族,打算命令劉磐與其聯軍,順著贛江北上,到了鄡陽縣再從余水南下,兩路分兵進攻江東。

到三月份黃祖繼續進軍,與江東軍僵持在安慶等地。

之所以僵持在這裡,是因為安慶地段的長江稍微狹窄一點,江中心有一個巨大的江心洲,使得最寬處為1.5公里,最窄處約1公里,兩側還有不少山區,如鯰魚山、馬石山、楊林山等地。

雖說一公里的寬度已經非常誇張,但對於江夏水師來說,還是有些稍微勉強。劉表增兵之後,大大小小船隻數千搜,浩浩蕩蕩停在江面上。

而江東水師也用大量的船隻堵塞江面,如果直接衝過去的話就只能撞船,要麼就下岸和江東軍打。

只是在水上黃祖有信心,上岸之後,他就不敢保證。

因此雙方進入短暫僵持階段。

劉磐那邊就順利許多,從鄡陽南下至余汗,再經葛陽、上饒、定陽、新安、新昌、建德北上至富春,與黃蓋軍對峙。

他們之所以那麼順利是因為與當地山越聯盟。

孫家在江東的不穩定因素其實並不是來自於揚州北面四郡,而是南面豫章、會稽二郡,這二郡為後世江西、福建以及浙江南部,全是山區,為山越人占據。

自從孫策打江東以來,乃至於到孫權建立吳國,山越的叛亂就沒有停過,雙方積怨已久,此刻自然是想要痛打落水狗。

於是在本地人的帶領下,劉磐不斷推進,殺至了江東大後方。

一時間,江東危在旦夕。

劉表。

也達到了鼎盛!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