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范帶著人,強行控制著自己的面部表情,終於走出了司馬懿大軍的外圍,這才敢稍稍鬆了一口氣。

秋高氣爽的天氣,才走了這麼一點路,已是讓他前胸後背皆盡濕透。

此時逃得出來,他便迫不及待地對司蕃及部曲說道:

「事情緊急,吾要先行趕往許昌報與大將軍,汝等領人,亦要加速而行。」

「我料司馬懿很快就會反應過來,到時候定然會派人來追,爾等不可大意。」

桓范不是不知道,把這些人親自帶往許昌,是最妥當的辦法。

但事到如今,司馬懿肯定不會輕易放過自己等人。

到時候這麼多人一起走,不但會拖慢行程,而且還會容易暴露目標。

兩害取其輕,他就算知道,留下這些人會成為自己所謀的破綻。

但眼下也只能是先保住自己再說。

雖說死人的嘴自然是最保險的。

但桓范又不是領軍的將軍,出仕曹魏以來,基本都算得上是一個文官的角色。

到了冀州之後,雖說按慣例兼任鎮北將軍,但終是不熟軍中之事。

在當時的情況下,若是沒有司蕃等親信的配合,如何能在司馬懿大軍的威壓下,勉強穩定住軍心?

更別說若是沒有司蕃等人的協助,光靠自己的家丁部曲,可沒那麼容易給曹爽擦屁股。

所以如今只有想盡辦法把這些人弄到許昌去。

到了許昌以後,一切就好說了。

故而桓范在離去之前,還特意對司蕃說道:

「鄴城之事,若是被司馬懿知曉,必難善了。故而如今吾與汝等,可謂同舟共濟。」

「若是得天之幸,能安全到達許昌,吾定會向大將軍述汝等之功,到時何愁賞賜?」

畫了好大一塊大餅,只聽得司蕃等人兩眼放光。

安撫好眾人,桓范這才翻身上馬,與最信任的幾個親信,策馬向著南邊狂奔而去。

只是大餅雖好吃,但想要吃到嘴裡,還得到許昌。

司蕃等人所面臨最要命的問題,則是離鄴城太近,或者說,離司馬懿太近。

而離許昌,或者說,離大將軍太遠。

更重要的是,司馬太傅派出來追趕他們的人,遠比想像中的要快。

司馬懿為了能儘快追上桓范,連手裡視若珍寶的精騎都派了出來。

而且這些精騎,還是彷照季漢騎軍,配齊了騎兵三件套。

「桓使君何在?」

面對百餘氣勢洶洶的精騎,此時還一心想趕至許昌受功領賞的司蕃,雖有心想要反抗一下。

但看了一下自己這邊,頓時就是大為泄了氣,很是乾脆地下令手底下的人棄械而降。

為了能安全出城,不被人起疑,皆是扮作桓使君部曲家丁。

手持者不過刀劍,身披者不過布甲。

如何能與眼前這些耀武揚威的精騎對抗?

更別說一看到追兵至,只會對付沒有反抗之力的弱女子的桓氏家丁,頓時就是一鬨而散。

而且也不知是不是早就得到了吩咐,這些人居然還是四散分開逃跑。

「太傅饒命!」

要說司蕃也是個明白人。

他一被帶到司馬太傅面前,看到太傅那陰沉得快要滴出水來的臉。

還沒等太傅發話,他就立刻連連求饒。

桓范已經跑了,那麼鄴台之事,說不得自己就得頂罪變成主犯。

此時不求饒,更待何時?

「曹爽送至銅雀苑的那些才人,到底哪去了?」

司馬懿聲音低沉,死死地盯著司蕃,開口問道。

司蕃雖早就料到太傅會問起這個事,而且太傅派人前來追趕自己等人,十有八九主要也是為這事。

但他此時一聽太傅的問話,額頭仍直冒冷汗,嘴裡就是變得結巴起來:

「回,回太傅的話,那些,那些……」

「快說!」

司馬懿大喝。

「是,是,小人說,」汗水流到眼裡,司蕃不敢伸手去擦,「早在太傅入城前,桓使君,就帶著小人等人,把先帝的那些才人,全,全……」

說到這裡,司蕃有些不敢說下去了。

「豎子欲死耶!」

平日裡養氣功夫極為了得的的司馬懿,此時已經是顧不得什麼氣度風度了,直接就是拔劍,作勢欲砍狀。

「再不說,信不信吾讓爾頭磨劍?」

「老夫奈何不得桓匹夫,難道你還真以為奈何不得你?」

「就算你妻小在許昌,信不信老夫同樣也能夷你滿門?」

「信信信!小人信!」

司蕃臉色慘白,頭如搗蒜。

「老夫現在是讓你說桓范匹夫把先帝才人如何了!」

司馬懿怒極,揮劍而過,司蕃的髮髻頓時就被削去。

「是,是……」司蕃只覺得頭上微涼,嚇得一個激靈,連忙說道,「被桓使君殺了,全都被桓使君殺了!」

早就猜到了是這個答桉,司馬懿沒有太過意外,他繼續問道:

「屍首呢?屍首埋於何處?」

「沒有埋,桓使君讓小人等把那些屍首與石塊鐵器等裝在麻袋中,沉於漳水……」

「匹夫!此真乃禽獸不如也!」

司馬懿怒罵不已,又喝令:

「沉於何處?速帶路前往!」

鄴城內的漳水,雖不算太急,但桓范使人沉屍數日,想要再重新撈起,談何容易?

司馬懿派出大量人手,沿著水邊搜尋。

數日之後,這才碰了運氣,撈起兩個麻袋。

只是裡頭的屍體,早已是被水泡得浮腫發爛,面目全非,難以辯認。

司馬懿沒有辦法,只能是讓人收斂埋葬。

沒有在鄴城裡找到曹爽送至鄴台的先帝才人,這讓司馬懿的計劃變得不是那麼完美。

甚至將來還可能會給了曹爽口實。

但事已至此,後悔也沒有什麼用了。

不過曹爽向來處事不密,台中三狗更是行事猖獗。

大將軍府中私藏先帝才人之事,已經是朝堂公開的秘密。

這一次就算是沒有抓到曹爽的把柄,並不代表著曹爽就沒有干過那些事。

更別說自己手中,還有司蕃等人。

唯一可慮的,就是如何遮飾大軍擅入鄴城之事,才能堵住悠悠之口?

唉,恐怕要費不少心思啊!

就在司馬懿想方設法如何以最小的代價,接管冀州時。

桓范已是一路狂奔,從白馬津渡過大河,日夜兼程,進入陳留,然後再從陳留跑至許昌。

曹爽得聞桓范至,大吃一驚,連忙親自出來迎接。

待見到桓范的模樣時,他竟是不敢相信眼前這人,就是自己的老鄉:

「可是元則君當面?你,你怎麼變成了這個模樣?」

但見眼前這人,披頭跣足,長發遮住半面,而露出來的臉龐,皆被灰黑污物塗抹。

身上的衣服皆染泥污,若非可以辨認出布料,以及壓衣的玉佩,乃是權貴所有,說眼前之人是逃荒的流民亦不為過。

桓范見到曹爽,連忙上前幾步,開口剛說了三個字:「大將軍……」

曹爽只覺得鼻間一陣惡臭襲來,他連忙捂起鼻子,退後幾步:

「你,你當真是元則?」

曹爽與桓范雖是同鄉,且表面上看來,曹爽對桓范也是頗為禮待。

若不然,也不會讓他出任冀州刺史。

但曹爽的心裡,其實對桓范不甚親近,可謂是外親而內疏。

換作平時,曹爽自然還能掩飾自己的內心,但此時桓范身上散發出來的惡臭,實是讓他有些作嘔。

這掩鼻退後的動作,乃是下意識行為。

桓范見此曹爽如此,這才醒悟過來。

雖知是自己孟浪了些,但曹爽的動作,也未免讓他覺得不太爽。

曹爽此時,也是反應過來,有些訕訕放下捂著鼻子的手。

「元則,這是,你這是怎麼一回事?」

「別提了。」桓范有些垂頭喪氣,「司馬懿擅領兵越過州境,兵圍鄴城,冀州,已經是落入老匹夫之手。」

「什麼!」曹爽聞言,臉色大變,「何以致此?」

桓范這一路狂奔,沒有絲毫停歇,趕路的速度比消息傳播的速度還要快一些。

曹爽才得到冀州被圍的消息不久,此時就從桓范嘴裡聽到冀州丟失,委實是有些又驚又怒。

甚至心裡還有些責怪桓范之意。

看著曹爽難看之極的神色,桓范苦笑,把司馬懿所謀說了一遍。

聽完之後,曹爽又是被驚出一身冷汗。

但見他咬著牙說道:

「司馬懿老賊此舉,委實惡毒無比,這是欲置我於死地啊!」

原本他還有些惱怒桓范丟失了冀州,但此時聽到桓范在逃出鄴城前,居然還幫自己做了那麼多事。

心裡已是由惱怒轉為感激。

「大將軍,司馬老賊擅越州境,兵圍鄴城,公然汙衊大將軍,其謀逆之心,昭然若揭。」

桓范見曹爽如此,連忙建議道:

「大將軍當立刻稟報天子,下詔罷其太傅之職,斥為謀逆,召大軍征討之。」

「那是自然!」曹爽脫口而出後,似乎又想起了什麼,臉色一變,有些尷尬,「唉,其實我早就欲滅老賊久矣。」

「只是,」說著,他搖了搖頭,面有難色,「唉,西賊勢大,我欲借彼之手,擋住賊人,故而不得不暫且留他。」

「而且,元則你又不是不知道,這些年來,國家危難,南國的吳寇更是年年北犯,越發難制,唉!」

「我為大局計,這才一直忍而不發,沒有想到那老賊,竟是如此不顧國家安危!」

聽到曹爽絮絮叨叨說了這番話,桓范眉頭一皺。

其實他又何嘗不知大魏現在的情況?

真要立刻征討司馬懿,怕不是讓西賊與南寇笑開了花?

到時候只會導致大魏傾覆,國號不存。

故而他的真實意圖,不過是想要問:

「大將軍,吳寇此次北犯,可是當真奪了襄陽?大魏南邊的兵力,損失幾何?」

曹爽的臉色愈發地難看起來:

「孫權那廝,委實奸詐無比,居然是以身作餌,強攻合肥、壽春等地。」

「然則卻是另派陸遜,偷襲襄陽,更可惡的是,西賊馮永,居然兵陳草橋關,配合陸遜。」

曹爽說到這裡,長嘆一聲,「荊州刺史毌丘儉,顧此失彼,應對失措,襄陽終是被陸遜所奪。」

這也是他沒有直接責怪桓范的原因之一。

一個丟了鄴城,一個丟了襄陽。

大兄不說二兄。

「那荊州兵力,損失可大?」

「毌丘儉領了荊州主力,前往草橋關,欲御馮賊,雖說留守襄陽的守軍不少,但總的來說,傷了一些元氣,比全軍覆沒要好一些。」

不說襄陽還好,一說起襄陽,曹爽就越發煩躁。

這些日子以來,朝野議論紛紛,不少老臣藉機發難,已經公開表現出對自己的不滿。

就差直接點明了說自己這個大將軍是「德薄位尊」「酒色是酖」之人了。

為了安撫內外,曹爽已是感覺有些焦頭爛額。

他就是再蠢,也知道此時絕非是公開討伐司馬懿的時機。

否則的話,不說西賊和南寇會不會趁機而動。

就是大魏內部,自己今日派大軍北上,明日說不定就有人舉兵響應司馬懿。

畢竟丟失了襄陽,影響實在太大了。

這可是大魏開國以來,第一次被吳寇奪去疆土。

更別說襄陽對荊州的重要性。

沒了襄陽,南陽不穩。

南陽不穩,則許昌難安。

對外失土,若是再對內用兵,朝野不鬧翻天就是怪事了。

「大將軍心存大局,故而有所顧慮,某自然理解,那司馬懿可不會為大魏著想。」

桓范知曹爽的顧慮並非全無道理,但他仍是不得不提醒道:

「司馬懿在鄴城外,曆數諸多罪狀,汙衊大將軍,已是擺明了要與大將軍不兩立。」

「大將軍就算是欲與司馬懿相忍為國,亦須得及早做好準備。」

曹爽聽了,眉頭大皺:「如之奈何?」

「若大將軍欲以大局為重,那就得設法穩住司馬懿,令其不得南顧。」

曹爽嘆息:「司馬懿安能順吾等心思?」

桓范這一路奔逃,早已是想好了辦法,當即說道:

「大將軍,司馬懿在鄴城尋不得先帝才女,其大義已失大半。」

「大將軍當斥之,以示己之清白,然後再令其守好太行諸陘,以防西賊,戴罪立功。」

「司馬懿有吞冀州之心,則必會順勢假意聽從大將軍之令,以便控制河北。」

「世人看到司馬懿如此,自然只道大將軍斥司馬懿乃是有理,清者自清。」

曹爽聽了,暗自點頭,再問:

「司馬老賊多謀,恐怕未必上當。」

桓范說道:

「除非司馬懿當真是一心為公,不欲圖冀州,如若他不顧大魏安危,揮軍南下。」

「如此,大將軍則可以天子詔,罷其太傅之位,再斥其汙衊重臣,又違大魏法度,其意在謀逆。」

「到時,他手中既無大義,又不顧大局,豈非自墮人望?大魏有識之士,如何會跟從?」

曹爽聽聞,大鬆了一口氣:「妙!」

司馬懿若是聽令,日後將有何臉面用大義反對自己?

若是不聽令,那就是自墮人望,何足懼哉?

妙,實是在妙!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