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茨詫異的問:「真的抓到了刺客?」

按照他的想法,巴黎刺殺失敗過後,這些人早就躲起來了,怎麼可能繼續留在原地等死呢?

然而他忽略了這個年代通信不便,政府早早的收到了情報,可不等於這些刺客也收到了情報。

現在維也納報紙上刊登的消息,還是拿破崙三世遇刺,刺客落網、巴黎政府向撒丁王國問責,這些事情傳播的還沒有那麼快。

燒炭黨在撒丁王國勢大,不等於在奧地利也勢大。實際上他們在奧地利屬於邪教組織,深入倫巴第威尼西亞的觸角早就被斬斷了。

即便是撒丁國內的組織收到了消息,他們也沒有能力通知這些刺客撤退。甚至是這次的刺殺案,就是底下人一拍腦袋決定的,燒炭黨高層根本就不知道。

燒炭黨屬於同盟性質,對黨員只有名義上的領導權。實際上大家還是各行其事,對成員不存在任何強制約束力。

路易斯大公笑呵呵回答道:「是的,陛下!這些刺客被抓住過後,還一口咬定自己是法國人,說是奉拿破崙三世的命令前來刺殺你。」

確實很搞笑,這麼拙劣的栽贓嫁禍也有人會搞。真以為換了一個國籍,就能夠令人相信了?

弗朗茨冷笑著說:「那麼先看好他們,不要讓他們死了,到了後面沒準還有大用處。」

現成的藉口送上了門,維也納政府支持法國人的理由出來了。沒有行動的刺客也是刺客,感同身受的情況下,法奧兩國同仇敵愾沒有毛病。

更加好笑的是這個年代燒炭黨就是一個明面上的組織,成員身份都公開的。想要丟出幾個替罪羊出來都不行,牽扯到了弒君案,誰也不要想脫身。

「義大利建國三傑」馬志尼、加里波第、加富爾,都是這個組織的成員,甚至有傳言拿破崙三世也加入過這個組織。

撒丁政府能怎麼辦,把這些人都交出去?遺憾的是撒丁王國除了國王外,所有的高層都在其中,壯士斷腕也不是這麼斷的,這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路易斯大公回答道:「是,陛下!」

為了鼓動法國人吞併撒丁王國,弗朗茨也是操碎了心。就連訛詐撒丁王國的機會,都暫時放棄了。

聖彼得堡

不管沙皇政府在幹嘛,這個年代歐洲出事了,總是少不了他們的。作為歐洲霸主,調節各國矛盾是他們的責任與義務。

當然,這個責任義務是俄國人自認為的,歐洲各國從來都沒有承認過。沙皇政府的歐洲霸權地位,完全是建立在武力上的。

尼古拉一世很為難,一方面他仇視刺殺皇帝的義大利激進組織,一方面他又不想看著法國人擴張勢力。

不光是尼古拉一世,整個歐洲大陸除了弗朗茨這個另類外,所有的國家君主都面臨同樣的煩惱。

不管拿破崙三世是不是爆發戶,既然被大家承認了皇位,那麼就是君主集團中的一員。普通的政治刺殺,都會受到大家的集體抵制,更何況是刺殺君主呢?

俾斯麥遇刺身亡,作為背鍋俠的波蘭獨立都損失慘重,不但遭到了普俄兩國的殘酷鎮壓,還受到了歐洲各國的抵制。

外交大臣卡爾-渥賽爾義正言辭的說:「陛下,這個想要弒君的邪惡組織,必須要受到懲罰,所有的首腦都要送上絞刑架。」

這是政治正確,就連撒丁王國的盟友-英國人都讓他們交出兇手,沒有任何君主國家能夠容忍刺殺君主的邪惡組織存在。

尼古拉一世點了點頭說:「嗯,這個邪惡組織必須要剷除,外交部給撒丁王國發出照會,讓他們立即抓捕兇手。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才能夠避免法國人擴張勢力。拿破崙時代的教訓不能夠重演,我們必須要限制敵人擴張的腳步。」

外交大臣卡爾-渥賽爾胸有成竹的說:「陛下,遏製法國人擴張不是我們一家的問題。法國人在義大利地區擴張,首當其衝的是英國人和奧地利人。

這個問題上,我們完全不用擔心。就算是法國人實力壯大,那也有普奧兩國擋著。

今時不同往日,拿破崙三世不是拿破崙,沒有他伯父那份兒天賦。一旦法國人進入中歐,就會遭到大家的聯合抵制。

以法國人現在的實力,根本就沒有能力橫掃歐洲大陸。一旦法國人向中歐擴張,我們就組建反法聯盟,一勞永逸的消滅這個敵人。」

警惕法國人,完全是出於本能。當年拿破崙可是一路打到俄羅斯腹地,如果不是靠冬天續了一波命,俄羅斯帝國就完蛋了。

因此在歐陸霸權爭奪上,沙皇政府一直都視法國人為第一競爭對手,當然法國人也視俄國人為第一競爭對手。

法國人肯和約翰牛聯手發動近東戰爭,除了轉移國內的政治危機外,更多的還是法俄兩國歐陸霸權之爭的延續。

財政大臣阿瑞斯坦利羅德提醒道:「陛下,最近幾年奧地利人發展的很快,雖然和我們是盟友,可是該防範的還是要防範。

現在既然法國人跳出來了,不如讓奧地利和他們互相牽制吧!我們也可以學習英國人和奧地利人,玩一玩歐陸平衡。」

俄國人玩兒歐陸平衡,聽上去像是天方夜譚,可這也是不得不為之。

近東戰爭中的三大主角,英法兩國已經恢復了元氣,作為勝利者的俄羅斯帝國,居然還在修養生息中。

這讓沙皇政府大為震驚,被迫進行了體制改革。尼古拉一世確實老了,沒有年輕時代的銳氣,面對保守派的強烈反對,他採取了穩紮穩打。

況且,俄羅斯帝國太大了,統治起來也不是那麼得心應手。

有線電報在歐洲大陸都快要普及了,可是在俄羅斯僅僅只是覆蓋到了幾座大城市,想要覆蓋到全國依然是遙遙無期。

這種情況下,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控制,自然就不夠了。好不容易通過的改革措施,到了最後執行的時候,又打了折扣。

改革的效果不明顯,沒有能夠解決財政上的困境,俄羅斯帝國已經沒有了威壓各國的實力,改變國策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尼古拉一世深深的嘆了一口氣,長期以來玩兒歐陸平衡的都是英奧兩國,沒有想到一直都想要打破歐洲局勢的俄羅斯,現在也會變成歐陸平衡政策的支持者。

「罷了,就這麼辦吧!」

做出了這個決定,尼古拉一世仿佛一下子蒼老了許多。

一旦歐陸平衡政策開啟,這就意味著俄羅斯帝國完全放棄了在歐洲大陸上的擴張,未來沙皇政府的戰略選擇餘地也更小了。

可是在現實面前,由不得他們拒絕。就算是不放棄在歐洲大陸上的擴張,沙皇政府也找不到擴張之地了。和他們接壤的都是硬骨頭,根本就無從下口。

在此之前,沙皇政府都已經在做了,維也納體系重建就是歐陸平衡政策的一部分,只不過當時的出發點不一樣。

最初,沙皇政府只是為了鞏固自己的霸權,給國內改革爭取時間。現在是因為沒錢,為了節省維護霸權的成本,不得不搞歐陸平衡政策。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