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澄清一下,我寫的不是大家所認為的古詩詞,是評書里的詩讚。老郭說評書聽的是贊兒,相聲聽的是貫兒,手錶看的是帶兒,懷表看的鏈兒,王八看蓋兒。

我從小看得第一本長篇古書上封神演義,就愛看裡面的詩讚。後來看西遊、水滸、三國,都愛看贊,還專門謄抄過。

詩讚存在的最主要意義,是描繪書里的某種事物,很多是說書人自賣自誇,大聲誇讚書里的某個人物,某件法寶,有時候也發出感嘆、惋惜等等,脫離了書本身,詩讚單獨存在是沒什麼意義的,詩讚是為書的內容服務的,很多時候會犧牲掉平仄,甚至是押韻。所以也無所謂出彩不出彩的,建國以後,有哪幾個人物做的古詩詞是出彩的?

蕉衫道人,原著上就一句話,十年前坐化了……怎麼把他寫得立體起來,讓大家能記得住?先勾輪廓再上色,然後寫個「蕉掩青衫立,煙攏彩蝶飛」,就把他跟羅紫煙之間,一青一紫,一靜一動,一個站在原地以逸待勞,一個電閃雷鳴上躥下跳,所有意思都寫得明明白白,我覺得這首臨江仙的意義就達到了。

比如西遊記里「金箍棒舉,長桿槍迎:金箍棒舉,亮藿藿似電掣金蛇;長桿槍迎,明幌幌如龍離黑海。那門前小妖擂鼓,排開陣勢助威風;這壁廂大聖施功,使出縱橫逞本事。他那裡一桿槍,精神抖擻;我這裡一條棒,武藝高強。正是英雄相遇英雄漢,果然對手才逢對手人。那魔王口噴紫氣盤煙霧,這大聖眼放光華結繡雲。只為大唐僧有難,兩家無義苦爭掄。」這麼一大段,它既不算詩也不是詞,單拿出來也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

詩讚用排比或者對仗句式,來表達對比色彩很濃烈的事物,比任何寫法都更能直接了當地突出重點,給人留下相對來說比較深刻的印象。

我在書里寫詩讚是很早就有的事情了,只是過去的書沒有這本這麼用心,一味往快餐化的路子上走,就不花那個心思去寫了,並非是大家所擔憂的沉迷古詩詞。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