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空中加油

陳飛和李莉最後一個起飛。

他們也是一樣的操作,直接開加力大仰角起飛,簡單粗暴,但效率極高。

毫不誇張地說,今天要不是404大隊第一個起飛,兩個大隊只怕要有三分之一的飛機沒能在規定的時間內飛起來,從而失去了繼續參加紅劍演習的機會。

陳飛升空後,加入了404編隊,等待了一會兒,待得另外一個大隊的飛行員也都飛起來了,他這才用無線電聯繫塔台:「塔台,404大隊已經編隊,下一步如何行動,請指示!」

「調整頻率XXXXX,聯繫紅指,聽從紅指的指揮,完畢!」

「明白,聯繫XXXXX,聽從紅指指揮!」陳飛重新輸入了電台頻率,然後開始呼叫紅軍指揮中心:「紅指,我是404大隊,現在接受你的指揮!」

「404大隊,接收新的航線,按照新航線進入,上午八點準時進入34號空域!」

「明白,接受新航線,按照新航線進入!」

陳飛接收了新航線的航圖,仔細看了一下他們的路線,他有些奇怪,因為他們現在的航線跟之前下發的航線不一樣了,多出了一千多公里,要從東南方向繞一個大圈,所以如果按照新航線的路程,他們的航油可就不夠飛到紅軍基地了,因為要想在八點準時到達34號空域,那麼他們就必須超音速飛行,而超音速飛行是十分消耗航油的。

這麼一想,陳飛就知道上面的意圖了,肯定是要他們進行空中加油的訓練。

這不太可能是紅軍指揮所的要求,很可能又是導演部下發的命令。

這樣的演習,對紅軍而言真的是一場巨大的考驗,因為他們不但要面臨藍軍的襲擾,而且還得老老實實地接受導演部的刁難,比如之前的戰術盒蛋的打擊,比如現在突然增加的空中加油!

「全體都有,按新航線飛行,高度7000,速度1.1馬赫,完畢。」陳飛用無線電下令。

「按新航線飛行,高度7000,速度1.1馬赫,一隊明白!」

「二隊明白,按新航線飛行,高度7000,速度1.1馬赫!」

大家一一彙報,之後,六個中隊相互散開,按照之前演練了無數遍的隊形,一起蹬舵轉向,朝著目標空域飛了過去。

紅印基地另外一個大隊的飛行路線和陳飛他們的不一樣,他們從另外一個方位飛向紅軍基地,他們看樣子是要到另外一個空域完成空中加油。

太陽升起來後不一會兒,陳飛他們的航油就快耗盡了,他們的油箱裡儘管在出發前都加滿了航油,但因為大家都是滿載,而且,他們的飛行速度還不能太慢了,還得超音速飛行,所以航油的消耗非常巨大!

果然,此時,紅指的指令下達下來了:「404大隊,到34號空域進行空中加油!」

「收到,34號空域進行空中加油!」陳飛說。

空中加油機被譽為「飛行的油箱」和「空中油庫」,相當於空中的加油站。

飛機誕生之後,因為油箱容量有限,使它在空中飛行的時間受到限制,降落加油又非常麻煩,平常還好,可是到了戰爭期間,可能關乎到飛行員的生死和戰役的勝敗,所以,有識之士早早就想在出空中進行加油的想法。

1923年8月27日,註定要被載入史冊,因為在這一天,人們進行了首次空中加油試驗。

那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灣上空,出現兩架飛機,一上一下編隊飛行,突然從上面的飛機中垂下一根軟管,下面飛機中的領航員站起來,伸手抓住軟管,插入飛機的油箱。

過了一會兒,燃油從上面那架飛機注入下面飛機的油箱中,至此,人們終於完成了第一次空中加油,雖然加油過程在今天看來非常滑稽和危險,但卻成為航空史上的偉大創舉。

空中加油飛機和技術出現之後,得到很多國家的重視,紛紛投以重金進行升級改良,使空中加油機成為繼戰鬥機、轟炸機、運輸機之後,又一個顯赫的飛行家族。

空中加油機的問世,使空戰至少出現三個方面的改變:加大了戰鬥機和轟炸機的作戰半徑;增加了戰鬥機和轟炸機的掛彈量和載彈量;隨時救援燃油耗盡的飛機和油箱被擊穿漏油的飛機。

但空中加油是一件比較危險的事,飛行員稍不留神或者操作失誤,就會引發災難。

1965年某一天,美國空軍一架KC-135加油機奉命為一架B-52轟炸機加油,在兩架飛機對接的過程中,B-52轟炸機的飛行員操作失誤,撞到了加油機上。

我軍的空中加油機發展,起步比較晚,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國家航空工業部才開始著手研製空中加油機。

1988年,在反覆論證和試驗的基礎上,我國選擇了轟-6作為第一代加油機。在英國和以色列的幫助下,經過數百次的空中對接試驗,我國終於在1991年12月23日,成功實現了轟油-6和殲-8II的首次空中加油。

6年後,我國第一個空中加油機團誕生於廣-州軍區,標誌著中國空軍有了革命性的跨越。

不過,由於轟油-6的載重量和體量不足,其供油能力只有大約18噸左右,只能供給3架殲-8戰機的需要,而且局限於殲-8或殲-10等輕型戰機,無法為大型轟炸機、巡邏機、遠程雷達警戒機和無人偵察機加油。

為了改變這個局面,2006年,中國和俄羅斯達成協議,以15億美元的價格,採購俄羅斯30架伊爾-76運輸機和8架伊爾78M加油機。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些飛機最終並未交付。

直到2014年,中國從烏克蘭購買了三架伊爾78空中加油機。伊爾78重型加油機供油能力達到了60噸,足以為8架戰鬥機提供燃油。如果把伊爾78空中加油機和蘇30或者殲11B搭配使用,我國的戰機就能實現覆蓋全南-海巡航,實現遠程作戰能力的倍增。

當然,中國空軍要強勢崛起,不可能長期依靠購買國外先進的加油機,必須得有自主研發的大型空中加油機。運-20的出現,恰好填補了這一空白。

此時,來和陳飛他們的404大隊進行空中加油的,就是運-20平台改裝的加油機。

陳飛收到上級的指令後,立即就把戰機拉了起來,待得高度上升了一些後,他壓杆蹬舵,左轉脫離,飛到一定距離後,他開始指揮編隊進行加油。

他們大隊26架飛機,自然得一架又一架地接受加油,不可能一哄而上,這需要有人指揮。

此時,34號空域一共兩架運-20加油機,陳飛他們要分成兩個隊伍,分別進行加油。

「一隊三隊五隊,左邊的加油機,二隊四隊六隊,右邊的加油機。」

404大隊立即左右分開,依次排成一列,然後一架接著一架飛到加油機附近,開始加油!

目前,各國軍機空中加油的方式有兩種,分別是軟管加油和硬管加油。

其中軟管加油是最常見的空中加油方式,而硬管加油,目前只有美國空軍採用這一辦法。

硬管加油,當加油機準備為受油機加油時,會從尾部放出可伸縮的硬質加油管。當受油機飛入加油機後方的加油位置後,加油機尾部控制艙內的操作員,會操縱加油管上的翼面來讓加油管移動,從而對準受油機上的受油管。當對準之後,操作員就會將加油管與受油管鎖定,之後就可以進行加油了。當完成加油之後,操作員收回加油管,受油機脫離。

陳飛他們用的是軟管加油。

軟管加油的設備要比硬管加油設備更簡單。它是由絞盤和一根幾十米長的軟管、錐套組成。

其他飛行員完成了加油後,陳飛和李莉才開始空中加油。

陳飛駕駛他的戰機飛到加油機下方几十米處。

此時,最重要的是兩架飛機速度要保持一致。

加油機已經放出軟質加油管,錐套會在空氣阻力的作用下保持穩定。

陳飛小心駕駛著戰機進入加油位置,然後再操縱飛機緩緩接近錐套,然後瞅準時機將機頭部分的受油管插入錐套。錐套內的鎖定機構立即自動鎖緊受油管口,然後開始加油。待加油完畢後,受油機減速脫開錐套,加油機啟動絞盤將軟管收回。

加油時,隨著燃料的轉移,加油機重量會減輕,受油機重量則會增加,所以,兩架飛機的飛行員要隨時對飛機進行微調;

加油完畢後,受油機減速,然後做脫離動作,離開加油機。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