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到了完本的時候。

2020年5月13日,我發了《涉外律師趙慕慈》一書的第一章,到2021年9月30日更完最後一章為止,共計一年零四個月零十七天,全書共計一百三十多萬字。

其實按照許多網文作家的速度,我這個速度算是龜速。去年十二月底的時候寫到九十多萬字,本以為到春節就能完成,誰知竟然一寫再寫,從預期的五月份,到八月份,一直到剛過去的九月份才完成。我也終於明白了那句古話的含義:行百里者半九十。前面的九十多萬字,我用了七個月,剩下的四十多萬字,我用了九個月。越是到後面,就越覺得提筆千斤重。大綱都在那裡,情節對話故事發展也都在那裡,可就是不想去寫,莫名有一種抗拒和拖延。我把這個症狀理解成自身試圖延長自己生命長度的抗拒。尤其在最後的結局的幾章,這種抗拒更加明顯。然而一切有識便有終。該完的時候,它就得完。我也終於發出了最後一章,來到了完本感言部分。所以乘這個機會,再聊幾句書外話。

首先是寫完之後的奇怪感覺。在那種「半九十」的泥潭狀態里掙扎了九個月,我其實是極度渴望完本的。每每想到更文卻又抗拒拖延的時候,我便會想像並期待起本書完結的那一天,總覺得那會是飛越瘋人院一般的開心和解脫。但是很奇怪,寫完兩天了,那種解脫感和輕鬆感似乎並沒有到來,反而跟從前沒什麼差別。於是我開始懷疑,是不是完本感言沒寫?於是我就趕緊來寫了。與此同時,想到這是我人生第一本有始有終的百萬字寫作,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完整的講完了一個故事,心中多少還是有種「遊戲完成」、「演出完滿結束」的歡欣感和成就感的。

第二,寫這本書的初心是什麼?回想一年之前我的動機和生活狀態,可以這樣說,寫這本書,是對自我存在的突破和對兒時夢想的實踐。因為在我的生活工作里,網文似乎是一個隔著幾千里遠的東西,身邊也沒有人去寫它,也沒有人去談論它。大家每天勤勤懇懇,將時間精力和智慧都給了法律職業本身的專業文書寫作,根本不會有餘暇給網文。但是作為一個人類,在謀生之餘,我也有了對自己、對他人的看法,也有對這個世界,對這個社會,對某種社會現象的觀點和思考。而這種觀點和感觸似乎超出了面對一般社會熱點的那種有感而發,它會顯得更深入,更引發人想要分享和探討。然而現實中,很多話不方便長篇大論,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去聊這些不能產生工作價值的東西。所以,自然而然的,我就來到了起點,開了帳號,寫起了書。比起我一貫的生活工作軌跡,以及我周圍的同事的狀態,我覺得在網上寫一本算是對自己生存邊界的一種突破和拓展。

另一個原因,大概要回到小時候。跟許多人一樣,我的童年時期也有一個成為作家的夢。當然我的那些彩色的夢就像太陽下的肥皂泡泡一樣,不止一個。隨著歲月流逝,我上了大學,選了專業,進了法律行業,開始專業思考和專業性的工作,變得深邃且狹窄。但是有那麼幾個泡泡,總叫我惦記,總叫我想起。於是一邊工作著,我開始嘗試將那些小時候的想法一個個實現。這個想法幾年前開始冒出來,開始寫書的時候,我已經實現了其中的一個。而現在,我實現了兩個。其實小時候的夢想,基本都是很大很高尚很不切實際因為很不太容易實現的那種。但正因為如此,當成人的你替小時候的那個你實現其中的一部分的時候,那種快樂和滿足,可不是什麼爆款口紅套裝或者名牌包包能夠比擬的。所以其實我可以直接說,寫完了一個故事,而且是一百多萬字的那種,我真的很開心,有成就感。如果有朋友想要找回初心,讓自己更快樂一點的話,不妨可以試著為兒童時期的自己做點什麼。

第三,我在寫作的過程中持續學習和成長。表達其實是一個需要用一生去探索和學習的技能。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主題,表達的方式都會有所不同,有所差異。我以前寫法律文書,寫論文,那是一種風格和方式,然後現在開始寫網文,寫故事,寫吸引人的,好看好玩的故事,自然是另一種方式和風格,至少不會是像法律寫作那般嚴謹的,邏輯的,周密的。但如果沒有開始寫這本書,沒有給自己這個機會,恐怕到現在我都不會有這麼深的體會和感觸,那就是如何用自己所知道的和了解到的信息和知識,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講出一個好故事。

隨著寫作的深入,大約過了五十萬字的時候,我開始有所感觸,明白了很多講故事的技巧和道理。其中體會最深的一點,也就是我在讀法學院時一位教授談到法律論文寫作時的一個觀點:「寫作時心中一定要有讀者。」是的法律寫作的時候體會還不那麼深,因為身邊都是專業人士,自顧自的去寫也都沒什麼關係,畢竟都看得懂。到了寫這個故事的時候,我體會到了這一點,同時也看到了困難,那就是,如何用一種恰當的方式,既能將一部分專業知識融進故事,分享給讀者,又能夠讓他們看得懂,不出戲?以及:對世界有所感觸,對道理有所領悟,如何將它們放在故事裡,成為一種創造性和藝術性的表達,而不是乾巴巴的說教和赤裸裸的論述?僅是這兩點,便是我在法律專業寫作中不會去考慮的。所以我很慶幸有這樣一個跳出來寫網文的機會,它讓我接觸到了表達的另一個維度,另一種可能,並且推動我去思考這些問題的答案和解決之道,以一種創造性的藝術性的方式給出回答。我想當我決定開下一本書的時候,我會在這些問題上處理的更好,更成熟,更有文學藝術性和創造性。

第四,這是給世界的禮物。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們都活在前人留下來的、今人創造出來的物質文化遺產中,而這些便是他們給這個世界的禮物。我能力尚且有限,自不能跟古今名人奇士相比。但只要動動筆,每天寫一點,給身邊那些跟我一樣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和織夢的普通人們講一講故事,這樣的禮物,我還是可以給的。雖然這個故事不可能是完美的,也註定會有瑕疵,只希望大家能從中看到它積極、好的、有價值的部分,從中有所獲益便足矣。完美是不存在的,世上萬物因其缺陷得以存續和依賴,作品也是一樣。但如果讀者和同行有建設性的建議和寶貴意見,還請多多指教,不勝感謝!

第五,感謝各位。感謝起點提供平台,能夠讓這部作品在這裡與讀者們相會,感謝閱文現實組的各位編輯的工作、指導以及鼓勵,令我得以將這部作品完成,感謝所有讀者們一路相伴,給出的各種可愛評論,可愛吐槽,可愛催更!還有投出的每一張推薦票,每一張月票,每一個打賞和每一個訂閱!謝謝你們的支持和鼓勵,我才得以堅持到完本。最後,感謝所有支持和給出寶貴意見的朋友和同行,願今後的日子裡一如既往,相互鼓勵,相互學習,相互提高!

就先這樣吧?我們下本書再見啦~

月之素

二零二一年十月二日於上海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完本感言)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花於暗夜綻放》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