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他大大方方的,回了五公主一個陽光帥氣的笑容。

就騎著馬兒,繼續往前走了。

太后看到這一幕後,笑著打趣:「行啊,哀家的小五長大了,說著說著,話都不回,眼睛就不知道往哪兒看。」

「哎呀~老祖宗,您就別取笑我了,我看的是四哥呢。」五公主撒嬌道。

反正五格在四爺後頭。

她便拿四爺出來充當擋箭牌。

可太后這雙眼睛,久居深宮,見過多少人和事。

哪裡會被這小丫頭片子給忽悠過去。

她朝身旁的老嬤子笑了笑,道:「丫頭大啦,也是時候,給她物色下未來的額駙了,只要堂堂正正的,對丫頭好,哀家就放心了。」

說著說著,太后流露出滿滿的不舍。

五公主是她一手帶大的,人又機靈,懂事乖巧。

這到了要出嫁的年齡,她也不能一直留在身邊呀。

「我不,我就要一直陪在老祖宗身邊。」五公主扁著嘴說。

「真是個口是心非的丫頭。」太后拉著五公主的手,笑道。

緊接著,浩浩蕩蕩的人馬,便進了城門。

在門口迎接的太子,看起來有些緊張。

四爺的信,他是收到了。

法子也有了,他也讓人安排了。

但就怕還是跟去年一樣,被當著文武官員的面,被康熙罵的狗血淋頭。

還怕底下的勢力,被康熙削弱。

片刻後,眾人隨著康熙的龍攆,到了太和殿。

太子便將冊子遞給了康熙,那上頭寫記錄著,最近發生的事情,「皇阿瑪,您不在宮中,兒臣才知政事難斷,每日裡焦頭爛額,實在是忙不過來,許多事情都沒辦好,還請皇阿瑪責罰。」

他不像去年那般自信邀功,周圍的官員,也沒捧臭腳了。

這都是他根據四爺信上所寫,悟出來的。

其實,四爺是個謹慎的,大概怕康熙截信。

畢竟康熙這種老謀深算的政+治家,沒什麼事情辦不到,算不到的。

所以,他信中不過是讓太子放寬心,說什麼人無完人,沒人能把所有事情都辦的很好,只要不出大錯,以皇阿瑪對太子的疼愛,捨不得罰的。

太子便從話里,悟出了真理。

看來他不必要把差事辦的太完美,橫豎都會被挑刺。

但也不能把差事搞砸,留一點小毛病就行。

只見康熙瞥了太子一眼後,就看冊子了。

一時間,殿里的氣氛便格外安靜。

太子那是嚇得額角直冒汗。

之前他辦的很好,都被教訓了。

這一次聽了老四的話,出了幾個小的差錯,就更加緊張了,算是劍走偏鋒啊。

要是真如老四所說,他往後得好好待這個兄弟。

如果相反,那這個老四,也和其他兄弟一樣,嫉妒他儲君的位置,不是個好的。

那麼,他以後也不會對老四客氣了!

良久後,康熙合上冊子,恨鐵不成鋼地說:「胤礽,朕不在京時,你將事情打理得不錯,你看重戶部是好事,但其餘各部,也不能鬆散,尤其是禮部,掌天下禮儀、祭享、貢舉之政令。你怎能因朕不在宮中,就放任不管。這期間,雖說沒有外賓覲見,但要是有個萬一,你豈不是手忙腳亂,丟大清的臉?」

「是兒臣考慮不周,往後一定記住了。」太子道。

「嗯,知錯就改,善莫大焉,這次就算了,下回記住。」康熙淡淡囑咐。

太子應了後,總算是鬆了口氣。

接下來,康熙也沒對他破口大罵,更沒責罰他。

看來老四的法子,還是有用的。

緊接著,康熙朝梁九功示意一眼。

梁九功會意,攤開一道明黃色的聖旨,道:「此次征戰噶爾丹,皇三子允祉,奉命掌管鑲紅旗大營,才氣超然,不僅作詩歌頌將士們,還記了冊子,讚揚朕用兵的功業。頗得朕心,故封其為誠郡王。」

此話一出,官員們紛紛給三爺祝賀。

可三爺自個兒,是有些懵的。

本來一開始,他是去不了的。

後來康熙說他太文弱,要他去軍隊里鍛鍊一下。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他太娘+炮了,要軍事化訓練一下。

儘管這一次,康熙給了他活干。

但他還是覺得自己並沒有做好。

要說作詩和作詞,其實老四比他要用心。

當時他美人在懷,還是鬆散了些。

可老四不同啊,一直在軍隊勤勤懇懇,以身作則。

聽說作了《狼居胥山大閱》、《功成迴鑾恭頌二首》,讚揚了康熙用兵的功業。

況且,首戰的法子,還是老四出的主意呢。

想到這,三爺訕訕地朝四爺瞥了一眼。

只一眼,就剛好和四爺眼神相對。

四爺面上淡淡的,他沒所謂地說:「恭喜三哥,改日我帶幾壺珍藏的好酒,去三哥府上登門拜訪。」

說不在意是假,但他知道,他此次還是有些急於出頭,被康熙記在心上了。

世界上,沒有絕對公平的事情。

尤其是皇宮當中,不公平處處可見。

就是很多東西,表面看似公平,其實也不公平。

很多人都過著不公平的生活,在意不在意,不用刻意表現在面上。

他不會因為不能獲得公平,就產生一種消極的情緒。

相反,他會知道,下次他會更謹慎些,低調些。

「好!一言為定!」三爺笑回。

然後,梁九功又念到了直郡王、四爺、九爺。

他們三個,賞賜都是一樣。

無非是地產和莊子,或者珠寶、藥材。

九爺見自己打醬油,就跟拚死征戰沙場的直郡王。

還有足智多謀的四爺。

能得到幾乎相同的賞賜,自是喜不自勝。

九爺是面上笑呵呵,直郡王心中就呵呵呵了。

要說這回,直郡王在戰場上殺敵,充當前鋒,那才是立了大功。

但直郡王已經是郡王了,還是前年才封的。

他本以為,這回能在直郡王前面,加封兩個字,成為親王的,結果卻是原地踏步。

康熙犀利的眸子淡淡一掃,就將阿哥們的神色都看在眼裡。

梁九功卻還在念著:「四福晉烏拉那拉氏,蕙心蘭質、勤奮賢惠,為朝廷研發了多種實用、營養的軍糧,代替了傳統軍糧,特賜五穀金盤一碟,以茲獎賞。」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