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三天,太子日夜都在談賣官的事情。

誰讓他欠的數目太大,手下的奴才又沒辦法還清。

眼瞧著十三爺是四爺幫忙還的。

十爺還是八爺和九爺幫忙還的。

最不可思議的,是老實巴交,又風-流成性的三爺,居然是康熙拿體己的銀子還的。

可太子這性子,底下的奴才,沒一個敢幫他還錢,或者借錢給他。

因為他平時就訛了門下官員不少錢。

有時候打著借錢的幌子,卻從沒還過。

誰還敢接濟他,巴不得躲得遠遠的。

好在大清還是有不少土鱉,窮得只剩下錢的那種。

加之那些商賈,就想家裡出個當官的。

就跟當官清廉的,家裡窮的只有名聲,恨不得家裡出個從商的。

又或者迫不得已撈點油水,最後開始腐-敗。

於是,太子在三天之內,賣了十個官位。

不是賣給鹽商,就是賣給布商,藥商。

最後合計起來,一共賣了一百一十萬兩白銀,

不僅幫他還清了朝廷欠上的債務。

還替他把外頭的債務,也都還清了。

剩下還富餘幾萬兩白銀,這買賣可是做得響噹噹。

無債一身輕的太子,只想著鬆快,卻沒想到往後的事情。

閒來無事的,他還惦記要給四爺使絆子。

他叫了門下幾個真正欠錢的官員,跑到康熙的住處跪著哭鬧。

這就算了,八爺聽了後,也跟著湊熱鬧。

命人去乾清宮,一樣地跪著哭鬧。

並且,還讓人上演自殺的鬧劇。

不過,還不等這場鬧劇開始。

康熙跟前的大紅人魏東亭,就真的受不了要債,在家中上吊自殺了!

次日清晨,康熙再也無法視若無睹。

他把王公大臣,都叫了乾清宮外頭大起。

所謂的大起,就是正四品以上的官員,全部在乾清宮門外站著。

康熙則坐在台階上,由奴才撐著黃羅蓋傘,俯視著底下的臣子們。

梁九功扯著嗓子道:「早朝,升朝!」

大臣們便開始行跪禮。

見狀,康熙沒叫起,只是聲如洪鐘般:「一般情況下,朕都不會叫你們大起的。可最近發生的事情,實在是太不像話了!」

聽到這話,一個個的,哪裡還敢起來,生怕一會就被點名。

「不過是追繳欠款,竟出現了十阿哥街頭賣家產,鞭笞朝廷命官。官員們在朕的乾清宮哭窮,就連曾經陪同朕平定三藩,收復台州的魏東亭,都因為還不上債自殺了,朕就想問問你們,借錢的時候把國庫當什麼了,你們是大清的子民,國庫是大清的根!」

此話一出,大臣們把頭埋得更低了。

康熙掃了眼戴著黑帽,最晚垂頭的那個。

直接點名道:「老十,你身為阿哥,欠國庫那麼多銀子,是做什麼去了?」

「回皇阿瑪,兒臣都已經還清了!」十阿哥委屈地回。

「朕不管你還清沒還清,你只回答朕,用那銀子幹什麼去了,這次要不是老四追繳國庫,你是不是還一直欠著。」

「哪能啊,兒臣借錢,自然是要管著府上的花銷,體面一些,不能丟了您的臉啊。而且兒臣也不是自個還上的,而是到處借銀子還上的。」十爺皺眉回。

「一年將近兩萬兩的俸祿,你額娘生前也給你留了不少銀子,朕與她還賜了你幾片莊子,你還在這哭窮!說起丟臉,還有什麼事情,比到京城街上叫賣家當,鞭打朝廷命官要更丟臉,你這些年的書都白讀了。」

「兒臣本來讀書就不行,可有些人讀書讀得飛起的,比兒臣欠的還要多呢?」十爺忿忿不平地道。

末了,還瞪了前排三爺的背影一眼。

「你在這指桑罵槐地說誰呢!」康熙聲音大了幾分。

「三哥啊,他不是欠了四十萬兩白銀麼,那可比兒臣欠得多了,您非但不說他,還破例拿體己銀子給他還債,兒臣此處湊錢還上的,不勞您操一點心,您卻還在這說兒臣。」十爺扁著嘴說的。

那模樣,當真就是一個兒子在老父親面前訴苦。

委屈巴巴敘述老父親偏心哥哥的可憐樣。

「你自個什麼樣,還好意思問朕,朕今兒當著大傢伙的面,就跟你說個明白。三阿哥召集了一批飽學之士,編寫了數十本書,其中《古今圖書集成》,裡面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裡面有人、禽-獸、昆蟲,乃至文學、樂律等等,包羅萬象。還有一本天文數學樂理書,也已經編寫好,馬上就要印刷了。」

這時候的印刷,沒有現代好,但比前朝要強很多,屬於活字印刷術。

是通過使用可以移動的金屬或膠泥字塊,來取代傳統的抄寫,或無法重複使用的印刷版。

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

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重複使用。

「從前他為了編書,一直都是花自個的銀子,實在沒法子,才跟朕說明了緣由。朕不但要替他還銀子,往後還要讓戶部每月給他撥銀子,讓他致力於文學著作。」

「你再看看你,整日裡就在京城裡瞎晃蕩,不是買珠寶首飾哄女人開心,就是包場子聽戲,聽聞你還買了京城兩處戲樓,你這輩子是想在戲樓里呆著還是怎的!如今還好意思跟老三相提並論,朕還沒問問你,當天鞭打朝廷命官,該當何罪!」

這下子,十爺是被康熙堵得啞口無言。

本來他是心氣不平,覺得康熙偏心。

現在好了,怕是要被治罪了。

哪裡還有底氣說話呀。

「皇阿瑪,十弟他就是這性子,還請您饒了他這一回。」九爺抬頭,替十爺說話。

「饒個屁,必須得讓他在宗人府呆上三月!」康熙直接下令。

「皇阿瑪,兒臣知錯了,往後一定向三哥好好學習!」十爺聽說要去宗人府,腰板也直不起來了。

康熙對於兒子,確實是容易心軟。

但也是對於那種從小在身邊帶大的,或者有出息的那種。

對於十爺這種草包,康熙一點都沒心軟。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