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46年,五月,康熙帝駕崩。

之所以叫駕崩,因為帝王身為萬人之上,有著萬名擁戴。

他有權力駕馭和支配臣民來維護江山和平穩定的領導。

成為一種駕之勢的權力,也是屬於一種精神支柱。

當他死後已經不能行使權力,精神支柱也沒有。

江山少了支柱,便會崩塌。

此刻,康熙的靈堂設在乾清宮內,靈堂旁邊懸掛著黃龍帳幔,兩邊有白綾圍幔。

前面還鋪著極品黃緞繡龍褥子的花梨木寶塌,寶塌前擺著花梨木供桌,上面放著銀質的香鼎燭台和花瓶。

而那棺柩便放在寶榻正中央。

棺柩也成為「梓宮」,整個梓宮,都用金絲楠木製成。

里里外外都刷了七七四十九道金漆。

而康熙就躺在裡面,身上披著陀羅經被,上面畫著燙金的梵文,每一張都經過活佛念經誦咒加持過,頗為講究。

梓宮內襯金五色陀羅尼緞五層,各色織金龍彩緞八層,共計十三層。

按理說,先帝駕崩,應該讓康熙安安靜靜的長眠。

可古往今來,但凡與權利和財產掛鉤的繼承,都有糾紛。

要麼就是爭奪繼承位。

要麼就是在爭奪財產。

因為,這便是人心險惡的一面。

四爺身為新帝,自然要第一時間昭告天下,康熙的死訊。

而隆科多和張廷玉,身為代君立言的朝廷命官。

也在天安門前舉行頒遺詔儀式,他們代表的是朝廷,將遺詔即刻送往蒙古諸部及周邊友國。

待詔書到各省以後,文武官員要摘冠纓、穿素服。

這會子,乾清宮除了哀樂和哭喪的聲音。

最熱鬧的,莫過於幾個阿哥和官員們的嘴臉。

尤其是九爺,他義憤填膺地道:「四哥,皇考病倒的時候,最後一個見的便是你,之後,身體便一日不如一日,是不是你說了什麼話,忤逆到了皇阿瑪,或者說,你喂皇考吃了什麼東西。」

此話一出,坐在上首的四爺面上淡淡的。

倒是一旁梁九功,趕緊澄清道:「九爺,大行皇帝召見皇上的時候,奴才一直在床前侍奉著。皇上除了聽大行皇帝說話,期間並沒有言語衝突,更沒有喂其吃什麼東西啊。」

康熙駕崩,四爺暫時還沒給他封諡號,眾人便稱其為大行皇帝。

「你個老不死的閹-人,皇考才駕崩,你就投了旁人那。」九爺對梁九功的話,一概不認。

無論九爺是什麼陰險的嘴臉,出於什麼目的,四爺始終挺直著身板,坐在上首。

高貴、冷淡、又不可一世。

早在康熙召見他時,說的那些話,他便猜到一些頭緒。

知道康熙或許會把皇位繼承給他,但他一直都很低調,不會四處炫耀。

如今即便不被兄弟們認可,他的心中還是一片坦蕩。

四爺俯視著底下的皇子和百官們,沉聲道:「隆科多和張廷玉手中,有皇考的遺詔,九弟若是不服,便仔細瞧瞧。」

「誰不知道隆科多和你有裙帶關係,說不定那張廷玉那老狐狸,也被你給收買了,兩人串通一起,改了遺詔也不一定。」九爺不依不饒地道。

即便他早就八爺猜到了,康熙立的四爺為新帝。

但他就是見不得他順順噹噹的登基。

他要讓世人覺得他是矯詔弒父篡位的,讓他這個皇帝不好當!

反正事到如今,也沒有更壞的結果了。

不如倒打一耙,給十四弟製造機會。

況且,如今四哥位置坐不穩,即便他再怎麼囂張,他也不敢把他如何的。

矯詔弒父就夠他受的了,再來個殘害兄弟,他這皇帝還要不要當了。

畢竟,古往今來,新帝登基,最講究的便是名正言順。

所以,即便有人叛亂、造反,也會找各種理由,證明正義。

一朝氣數已盡,有人造反叫拯救黎民百姓。

一朝蓬勃發展,有人扯起倒戈就叫叛逆盜匪。

四爺才剛剛起步,就被人說成矯詔弒父篡位,那是很不好的。

起碼在他登基後,他的民心受損,得多奮鬥幾十年,做出成績來,才能洗清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

因為百姓的輿論傾向極其重要,若一朝名聲不好,就會遺臭萬年,不能取信於民。

「放肆!」雷霆般的聲音,在大殿中響起,四爺銳利地掃向九爺,「皇考遺詔在這,你還在此造次,分明是忤逆先祖,藐視皇威。來人,將其拖到皇考的梓宮前,反思幾過。」

他說話時,有一種凜然的寒氣和絕對權威的倨傲。

雖說新仇舊帳算起來,他非常想懲治九爺。

可如今在這節骨眼上,本來百姓們就輿論紛紛。

斷不能再加個殘害手足的名聲。

九爺本來還想說些什麼,八爺則溫潤地勸道:「八弟,皇上說的對,那遺詔是皇考親立的,往後斷不能再這樣說了。」

他素來就是這樣,人前人後都一臉溫潤好相處的樣子,好人都要他給做了。

於是,九爺就這麼被侍衛帶到了康熙的梓宮前跪著。

緊接著,四爺俯視著底下的百官,神秘的雙瞳更顯冷峻犀利,寒氣逼人不敢再窺視。

「還有誰有異議?」不帶任何情感的聲音,從那張性感的薄唇中說出。

此話一出,王公大臣個個都叩在地上,連呼吸都不敢喘。

九爺敢如此作死,那是料著皇上暫時不會把他如何。

他們不過是臣子、奴才,哪裡敢忤逆。

一個個都叩首道:「臣等沒有異議,只盼皇上早日登基。」

見眾人俯首稱臣,四爺眸光犀利地掃了眼眾人,冷冷地道:「如今皇考剛剛駕崩,一切等皇考入殯後再說。」

橫豎他是皇帝,京城已經在他的掌握之中。

沒道理先帝的喪事都不管,先登基了再說,那是不合規矩的。

所以,他現在還未正式登基,但根據遺詔,他已經是繼嗣皇帝了。

「是!」眾人應道。

四爺吩咐了眾人幾句,就把大家遣散了。

一時間,整個紫禁城裡,便全是誦經和弔唁的聲音。

即便是京城內的各寺廟宮觀,也需敲鐘三萬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