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臣妾該說的都說了,不如......就先告退了?」

若音的身子,條件反射性的往後退了退。

並朝四爺投去一抹尷尬又不失禮貌的笑容。

她生怕四爺要追問她事情,只想趕緊逃離這裡。

誰知道四爺並沒有追問。

只是微微附身,靠近她的臉蛋,「朕沒想到,皇后居然還是老中醫,藥方子更是張口就開,嗯?」

「臣妾只是照著醫書上,隨便開的......隨便開的。」她有些心虛地道。

身子也被他逼到寶座的靠背上,不能再退了。

四爺步步靠近,神秘深邃的墨瞳,在她臉蛋上輕輕掃過。

最後,視線落在那雙看似無辜的美眸上。

他與她足足對視了好幾秒,才道:「正好朕這些日子心煩氣躁,不如皇后替朕降、降、火。」

男人將「降降火」這三個字,說的慢又重。

幾乎是一字一句說出來的。

聽得若音心肝一顫,怕怕地咽了咽口水。

「皇......皇上想怎麼降火?」皓齒不自覺地咬了咬唇。

只見四爺直接起身,道:「隨朕來。」

說完,他就從偏門出去了。

於是,若音只好跟上。

結果發現,四爺帶著她去了東五間的其中一間屋子。

按理說,這是她作為皇后被臨幸時的房間。

裡面擺設一應俱全,還有一寬大的雕花架子床。

四爺直接在床邊坐下,還拍了拍右邊空著的地方,示意若音在那坐下。

待若音在他旁邊坐下時,他居然直接枕在了她的腿上!

還不等若音說些什麼,他就閉上了眼睛,淡淡道:「朕一夜沒睡,腦袋有些脹,你給揉揉。」

「哦。」若音聽話的在他頭部穴位揉著。

她鮮少見他這般閒適放鬆的樣子,想來是真的累極了。

只不過,秋天衣裳穿的也不多。

四爺的月亮腦門硬邦邦的,就那麼枕在她的腿上,有些硌得慌。

還有一點點癢。

並且,這種感覺越來越不舒服了。

若音挪了挪身子,想調整成最舒適的狀態。

「別亂動。」男人眼睛都沒睜開,就命令道。

「可是臣妾癢啊。」若音到底是沒動了。

「聽話,別鬧。朕最近沒歇好,過幾日又到了皇考下葬的日子,朕還有得忙,屆時,你也是要跟著去的。」

若音:「......」

她沒有鬧啊,是真的癢嘛。

緊接著,四爺又道:「等皇考的永安大典完成後,朕再好好補償你。」

靈柩葬入地宮,是喪禮中最為關鍵的,也是最隆重的禮儀,稱為永安大典。

屆時,皇帝、后妃、王公百官要雲集陵寢,按序排立。

若音:「......」

為什麼她從她的話里,聽到了一種暗昧不明的意思。

若音是個臉皮薄的,自然是不會回答這種問題。

她只管從旁邊取了個帛枕,墊在四爺的頭下,也好緩解她腿上的不適感。

然後,她規規矩矩地替他揉著穴位。

興許是真的累了,不過一盞茶的時間,四爺的呼吸就變得均勻起來。

若音無賴地看著腿上的男人,總這樣枕在她的身上,那也不是辦法呀。

不但他睡著不舒服,她的腿也會麻掉的。

於是,她小心翼翼的調整著男人的姿勢。

將他的身軀,移到了床的正中間,又替他蓋好了被子。

一切都安排好後,她打算溜之大吉。

誰知道她還沒來得及溜,一隻長臂就將她攬入了懷中。

一時間,若音直直撞上四爺結實的胸膛。

她抬頭看向男人,一張放大版的俊顏,就那麼擺在她的面前。

菱角分明的臉龐,充滿著男人的陽剛。

高-挺的鼻樑,性-感的薄唇輕抿著。

即便是熟睡,都那麼的好看。

而他的呼吸,還是那麼均勻。

這樣看來,他攬她入懷的動作,不像是刻意的。

反倒是熟睡時自然而然的舉動。

若音想著他很久沒睡了,也不好吵醒她。

就這麼躺在他的懷裡,緊跟著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幾天後,正如四爺所說,是聖祖要從殯宮下葬到皇陵的日子。

聖祖,是康熙駕崩後,四爺為他恭上的廟號。

而他的諡號,則是「大成仁皇帝」。

這一日,京城裡熱鬧非凡。

就連紫禁城裡,天蒙蒙亮時,就有敲鑼打鼓吹嗩吶的聲音。

出靈這天,七十二個人,將聖祖的棺木抬出東華門。

接著,皇室人員,和朝廷官員傾巢而出。

按照大清典制,走在最前面的是六十四位引幡人,高舉萬民旗傘。

接著,便是若音和四爺的鹵薄儀仗隊。

加起來大約有一千六百人之多。

他們舉著各種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樣的紙紮,或綢緞製作的「燒活」,浩浩蕩蕩,十分威風。

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一百二十八人,分三班輪流抬送。

在棺木後面是全副武裝的八旗兵勇。

然後是文武百官,皇親國戚的隊伍,車轎連綿不斷。

在送葬行列中,還夾有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

他們身披法衣,手執法器不斷地吹奏、誦經。

早在出靈前三天,就有嚮導官查看梓宮赴陵寢的路線,劃定行程。

因為恭送人員眾多,身份又不同,要修有不同的道路。

而整個送葬隊伍長達十幾里。

從京城到陵地,沿途幾百里。

隔段距離還要搭設蘆殿,供停靈和送葬隊伍休息。

這種蘆殿也是玉階金瓦,朱碧交映,十分華麗。

所以,抬棺人所走路線為一條,人員眾多,路寬而平坦,方便抬棺。

四爺身為皇帝,走的是另一條,稱御路,凡御路所經,要提前平整道路,黃土鋪墊,以備應用。

在梓宮啟行後,四爺從御路提前到蘆殿等候,一旦靈駕到來,要跪迎。

皇太后、皇后等女眷,要在靈駕起行後瞻望,俟靈駕走遠,隨後而行。

從京師到東西陵,一般分作五程。

每程一個蘆殿,日暮以後,停棺其中,凡遇雨也停駐在此,或臨時扎搭罩棚。

蘆殿,稱黃布城、黃幔城、黃網城等。

靈駕到時,陳鹵簿於門前。

皇帝率王公大臣,跪於北門外。

靈駕由北門進,奉靈駕於殿內正中。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