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7章 長安服軟,咸陽動手

潁川楊氏在上千年的傳承中遭遇了無數危機,每一次都能化險為夷。但沒有哪一次危機能與此次相提並論。

在過往千年歷史長河中,帝王偶爾會對楊氏齜牙,而楊氏回以的是不卑不亢。或是聯手盟友抗衡帝王;或是窘境之下低頭,蟄伏一陣子。

鐵打的楊氏,流水的帝王。熬過那陣子楊氏又是中原第一世家。

那些帝王只是打壓罷了,比如說打壓楊氏一系的官員,這是最常見的手段。

可這些對於楊氏而言真不是事。

楊氏能屹立千年不倒祖宗名聲是其一龐大的關係網是其二,其三便是家學淵博。在那等讀書人金貴的時代,知識傳播艱難。家學傳承有序,藏書多的連帝王都羨慕的楊氏就像是另一個世界的大學學堂,而大族之外的學習條件,就像是另一個世界的小學,或是初中學堂。大學生碾壓小學生,輕鬆寫意。故而楊氏子弟只要尋到出頭的機會,很快就能脫穎而出。

武皇當年想削弱世家大族,於是便大興科舉。可當過關的考生名冊送上去時,她看著那些名字也只能喟嘆:世家大族的人才何其多也!

所以,無論歷代當權者如何壓制楊氏和那些大族,只要局勢一緩和,他們很快就能再度崛起。

但當今皇帝一出手,卻是直奔楊氏的根基而來。

楊氏的兩條根基,其一是田地人口,這是物質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楊氏就斷了一條手臂。

低頭,還是反抗?

楊新相知曉這條根基被斷掉的後果。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楊氏能傳承千年靠的不只是家學淵博,更多的是人口和田地。沒有人口,楊氏單薄的一陣風都能吹倒。所謂人多勢眾,便是這個道理。

可若是反抗・・・・・・

王老二在獰笑,楊新相想到了傳聞,傳聞中,王老二嗜殺,喜歡收集人頭。

那個孽種派了王老二來,心中想的是什麼,不言而喻。

身後的幕僚低聲道:「王老二憨直,能殺人就絕不傷人・・・・・・」

楊新相眯著眼,「楊氏・・・・・・奉公守法!來人!」

「郎君!」

「把家中僕役名冊拿出來。」

楊氏低頭了,外面看熱鬧的人失望的嘆息一聲。

「這是城下之盟。」兩個讀書人搖頭嘆息。

「當初多少人說皇帝不敢動關中大族,如今看來,都是犯蠢。皇帝先動關中之外,便是要安穩天下大局。最後再動關中。

「若是開春關中大族就出手會如何?「前陳時估摸著還行,當下不行。「為何?」

「前陳末年的帝王長於深宮婦人之手,性子孱弱,且不諳世事,更是對征伐之道一竅不通。可當下宮中的那位是幹啥的?」

「在做帝王之前,他率軍橫掃了當世。」「蜀地那位當年忌憚關中大族謀反,故而在長安屯兵十餘萬。可宮中那位只用數萬大軍就敢坐鎮關中・・・・・.」

「如今看來,當初他用數萬軍隊坐鎮關中,會不會是想引誘關中大族謀反?」

「這・・・・・・不會吧!」

「說實話,朕是想滅了世家大族。」

皇帝和皇后在宮中散步後面是苦著臉的李老二・・・・・・這娃先前打破了皇后心愛的花瓶,被皇帝拘在身邊。

皇后默然。

「周氏自然不至於。」皇帝笑道。「天無二日嗎?」周寧問道。

「對。」

二人默然一會兒,皇帝說道:「世家大族橫行中原上千年,就像是一條龐大的蟲子寄生在天下人的身上。瘋狂

吸血。阿寧,朕若是不動手,這條巨蟲會把大唐吸成一具空殼。」「周氏的家底我也知曉些,田地多不勝數,人口也是如此。說起來・・・・・・」周寧看了他一眼,「就像是一個國中之國。」

「是啊!國中之國。」皇帝笑道:「朕若只想守成倒也罷了,可朕既然做了帝王,自然要帶著大唐走一條不同之路。可世家大族卻橫亘在朕的前方,朕要麼退卻,要麼,便只能率軍大軍衝過去・・・・・・」

「陛下是想帶著大唐走哪條路?」

「許多人說朕滅了石逆,趕走了偽帝,滅了南周,沒了北遼,如此天下算是太平了。太平盛世,自然該馬放南山,刀槍入庫。可這些人卻不知這個世界之大。」

皇帝的眼中閃過皇后熟悉的異彩,每當他這般時,就會有對手倒霉。上一次是南周,再上一次是北遼・・・・・.

「海外還有許多膏腴之地,那些勢力盤踞其上,朕當率軍驅逐之,讓我大唐子民在上面繁衍生息。洛羅是大國,野心勃勃・・・・・・只等朕解決了國中的麻煩之後,便要西進・・・・・・」「陛下這般,不累嗎?」

「男兒在世要如何過?農人耕種收穫,妻兒熱炕頭便覺著樂滋滋的;商人掙錢,工匠打造器物・・・・・・萬民都在各安其命。而朕是帝王朕的使命是什麼?」

皇帝看著皇后,目光炯炯,「為這江山,為這萬民,開萬世太平!」

淳于典趕回家中時,家門外已然是劍拔弩張・・・・・・他的兒子和帶隊的將領在頂牛。「住手!」

淳于典的出現拯救了兒子,隨後一番交涉,帶隊的將領就一句話,「我等依律行事!是啊!

律法!

當初頒布大唐律時可是說過,皇子與庶民同罪。

現在皇帝就差把大唐律拍在世家大族的臉上,咆哮著問他們:「朕做的哪一項不合律法?」

不合你指出來!

淳于典臉頰抽搐,「周氏呢?」

「耶耶不管周氏!」將領的眼中閃爍著危險的光芒。

一個僕役快馬而來,「郎君,楊氏服軟了。」

楊新相那個軟蛋,淳于典果斷低頭,「拿了名冊來。」

等將領帶著名冊離去後,淳于典看著那些如喪考妣的家人,獰笑道:「今年關中怕是會餓死不少人。

去周氏的是楊略。

他只是帶著十餘軍士,一身便衣出現在周家大門外。

「楊公!」

周氏的人自然知曉這位的重要性,當即把臨時家主周新請了來。

「見過楊公。」

「客氣了。」楊略拱手,「老夫的來意想來郎君也該知曉。

「這・・・・..」周新苦笑,「若是阿翁阿耶在倒是好說・・・・・・」

這等大事他沒法做主啊!

楊略說道:「老夫只帶來了十餘軍士,而楊家和淳于家門外卻是數百悍卒。郎君該知曉這裡面的意思。」

皇帝給周氏留著臉呢!

臉是別人給的,千萬別自己丟了。

周新左右為難,腹誹著那位姐夫的狠辣・・・・・・好歹這是後族,是太子的外祖家,你也能下得去手?

「管大娘來了。」

就在氣氛尷尬時,管大娘回來了。

她目光複雜的看了一眼楊略,對周新說道:「皇后說了,此事,周氏當為表率!」皇后沒給周新解釋・・・・・・沒必要。

周氏低頭了。

皇帝令人動手的時機令人玩味不已・・・・・・先是去了楊氏,隨即淳于氏,周氏,王氏・・・・・・楊氏低頭,淳于氏自然不敢炸

刺。兩家低頭,周氏自然不會反對,而王氏一看大勢已去,算球,咱也低頭吧!

這等時機把握令裴儉想到了兵法。

「陛下雖說不再領軍廝殺,卻把兵法融入到了政事中。」

裴儉在老宅中祭奠父親。

煙火裊裊中,裴儉看著裴九的神主說道:「如今天下初定,可陛下卻依舊雄心勃勃,阿耶,我當為裴氏揚威異域。」

「郎君!」

一個隨從進來,「陛下急召。」「可知何事?

「說是咸陽有大族預謀造反。」「走!」

擔心老爹犯錯的國子監新生馬溪急匆匆趕回了咸陽家中。

「你還知道回來?」

馬宏忠冷著臉,腰間竟然佩刀。

「阿耶,你這是要作甚?」馬溪愕然。「阿郎!」有管事來稟告,「那幾家在密議,方才令人來請阿郎去・・・・・・

「讓他們稍等!」馬宏忠準備去一趟。

「阿耶不能去!」馬溪勸道:「這些人定然是想謀反,去不得啊!」

他苦苦相勸,被馬宏忠抽了兩巴掌。「長安要斷咱們的根,老夫還能忍?」馬宏忠揚長而去。

馬溪捂著臉,管事勸道;「大郎君,這人口便是咱們的根吶!」

馬溪不動神色的道:「我知錯了。」

「知錯就好,知錯就好了。」管事是看著他長大的,欣慰的道:「等阿郎回來了,大郎君好歹認個錯,父子還能有隔夜仇不成?」「好!」

等管事走後,馬溪去了書房。「我要讀書,不得打擾。」

馬溪嘴裡說著要讀書,卻在翻找著東西。「在這!」

馬溪拿著一枚印鑑歡喜的道。接著便是偽造文書・・・・・・

晚些,他說出去轉轉。

可轉一轉的,卻轉到了縣廨中。「馬氏願意交出奴僕!」

「各位放心,馬氏能出兵五千!至少五千!」

咸陽五家大族聚會,當下決定不忍了,要謀反。

馬宏忠拍著胸脯發誓馬氏能出兵五千,接著便是喝酒盟誓。

他喝的醺醺然的回到家中,問道:「大郎呢?」

「大郎君在書房。」

馬宏忠去了書房,馬溪跪下請罪。「我兒知錯就好,起來。」

馬宏忠去扶兒子。

馬溪低頭,「孩兒拿了阿耶的印鑑,偽造了文書・・・・・・」

「啥?什麼文書?」

「馬氏願意讓那些奴僕出籍。」「逆子!」

馬宏忠怒不可遏,「拿鞭子來速去!今日老夫定然要抽死這個逆子!」

管事惶然,剛想勸幾句,就見一個僕役飛也似的跑來。

「何事?」管事罵道:「沒點眼力見,沒見阿郎正在發火呢?跑什麼跑?」

管事是老僕,在馬家有威嚴,僕役們看到他就像是老鼠見到貓,可那僕役卻不管不顧的沖了進去。

「阿郎,不好了,不好了!」

「什麼不好了?」馬宏忠回頭問道,眼珠子都是紅的。

「官兵圍住了那些人家已經衝進去了。」酒意瞬間化為冷汗,馬宏忠渾身顫慄,「這・・・・・・這・・・・・・軍隊不是一直在營中嗎?」「是外地來的軍隊,一直藏在左近。他們說有錦衣衛一直在盯著咸陽大族的言行,就等著這一刻動手。」

「這是瓮中捉鱉啊!」馬宏忠惶然道:「這可如何是好?這可如何是好?」

這時門子來了,歡喜的道:「阿郎,明府

來了,說馬氏乃是咸陽典範,要為馬氏請功呢!

馬宏忠:「・・・・・・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