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章組建復合型團隊勢在必行(第三更~~~)

回國後,現在整個田徑圈都炸了。

甚至蘇神他們拿到的銀牌什麼,都已經沒有了多少關注度。

就連劉祥這個世界飛人,當他知道蘇神說出了這種話來後,都在當晚就給蘇神打了電話,可蘇神那邊的回答卻是「斬釘截鐵」————

我們可以。

簡簡單單四個字,已經說明了態度,也讓劉祥一肚子的話,都給重新咽了回去。

畢竟,不管從國家還是從個人上來說,他都無比希望,這件事……「夢想成真」。

而且蘇神他們一路上都在創造奇蹟,為什麼這次……不行呢?

劉祥最後在電話裡面只說了一句「加油」,接著就掛斷了。

兩個字裡面,包含了太多的情緒……

劉祥詢問都是這樣的結果,何況其餘人?

原本余位力回來是準備風風光光回答國內記者的提問,畢竟這次的亞洲聯隊在世界盃田徑賽事上收穫頗豐,他有資本風光。但因為蘇神的一番發言,現在回國,落地後記者採訪的第一件事就是——

余位力指導,請問你對於蘇神的「破十言論」怎麼看?

余位力指導,請問你覺得我們真的能夠「破十」嗎?

余位力指導,請問白種人都沒有做到的事情,我們能做到嗎?

……

余位力下來前,其實大家早就在飛機上做好了商量。

既然蘇神說的這麼肯定,那麼在事情沒有塵埃落定前,他們的辦法就是……

全力支持!!!

反正都是一口氣,沒做到就沒做到。

但萬一,我是說萬一,做到了呢?

孩子們有這種超凡的勇氣和心氣,他們這些長輩份的體育人,還是不要拖後腿的好。

當然,這裡的「孩子們」是特指蘇神他們這些天才。

否則一群實力普通人的小孩這麼講,只會換來一句「好高騖遠」「不務實際」。

圖樣圖森破。

……

「我覺得小添說的沒問題,我們有希望破十。」

這話從蘇神的嘴裡說出來,和從余位力的嘴裡說出來,基本上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信號。

一個可以理解成運動員個人的行為,但是從余位力嘴裡出來,就變成了——

官方的一種認同。

媒體們現場都愣了愣,畢竟以前都是各種打太極,現在怎麼……這麼勇了?

其實官方的態度,一直都在變化。

不管是國家還是田徑隊,實力不夠只能蟄伏,實力強大了,就會慢慢展現「武德」。

這方面,其實沒差。

只是剛開始,媒體們自己反倒是要去適應適應。

「我覺得黃種人可以做到,這一點李青教練其實很早就說過。」

「最後你的這個問題。」

余位力道:「白種人都沒有做到的事情,我們能做到嗎?我的答案是————能。」

「不要忘記了,現在他們的人種紀錄和我們黃種人,沒有任何區別,都是10秒。」

說完,余位力就不再說話,帶著雅典「遠征軍」,一路離開了機場。

可是這種言論,很快就在國內媒體中掀起了軒然大波。

因為這可是官方化的支持。

這是余位力都發聲公開支持的事情,那麼就不是一個人的言論,這麼簡單了。

如果現在有熱搜這種東西,肯定會發現雅典亞洲聯隊的事情,已經被完全擠了下去,變成了鋪天蓋地的「破十討論」。

《余位力發聲,破十秒,我們是認真的。》

《挑戰不可能?是勇氣還是莽氣?》

《亞洲人能破十秒嗎?》

這還是正統點的報道,多少還是稍微取標題收斂點,再看看網上和各種報紙雜誌,就呈現了完全不同的兩極分化。

一個面是理性支持,但感性還是認為不太可能。

一個面是……完全覺得不可能。

認為是國足那種的空喊口號。

其中又以鷹醬派媒體和公知們在網絡上造勢,寫出各種頭頭是道的分析,說什麼從歷史、科學、解剖學、生理運動學、等等等等,都不可能的言論。

反正就是100%不看好,覺得咱們短跑和身體素質,就是真不行。

這是黑子的最後狂歡了。

因為鬧這麼大,蘇神就是準備玩一場大的,讓這些人狗嘴裡再吐不出狗話。

沒有什麼比事實更加有說服力。

事實不用講邏輯。

到時候自己再配合大量的科學論文,啪啪啪啪,打臉打得啪啪響就行。

保准這些人可以消停點。

起碼不敢再簡單粗暴的拿歷史、科學、解剖學、生理運動學這些東西,來博取眼球,誘導國內大眾的民族自信力。

所以這一段,這一年,將是「至暗時刻」。

但,頂過去就好。

就當給國內的黑子和二狗子,最後過個年。

……

回到國內,蘇神他們都分到了不少獎金,加上賽事原本就有的美金獎勵,物質上可謂是「盆滿缽滿」。短跑田徑隊,以前從最沒什麼錢的隊伍,一下子開始在整個田徑項目裡面,脫穎而出。

反正大家都說,每次短跑隊出去回來都發錢,每次就看到短跑隊又添加了什麼什麼新器械。

羨慕得緊。

可短跑的競爭力也是最大的,因為規則和門檻越低,其實大眾的參與度,也就會越高。

興趣也就越容易培養。

跑步。

只要是個人,都知道。

但也正因為參與門檻可以說是所有運動裡面,最低的一個,導致這個運動的運動員基數,也大得離譜。人數一多,自然競爭力也就上去了,因此在田徑項目裡面,短跑還真是最有商業價值的項目之一。

不過現在蘇神他們在二沙島,與世隔絕,被外界影響並不算大。

就算是大了也沒有關係。

蘇神到時候一個人開「嘲諷」,吸引火力就好。

這也是任何項目的老大哥,應該做的事情。

蘇神此刻坐在會議室,和袁郭強他們正在商量訓練的事情。

剩下的訓練時間他還可以一肩挑,但是到了冬訓開始,他也要為了破十全力做準備,心思和精力肯定沒有辦法分的這麼散。

這樣,一個真正強有力的科學團隊組建起來,就變成了重中之重。

起碼冬訓之前,必須要初步完成。

因為冬訓是提高最大的時候,必須重視起來,加上大家的訓練強度和訓練等級都在提升,組建一套強大科學的團隊班子,勢在必行。

包括教練組、管理人員、助教、科研、體能、醫療、以及各方面的專家,比如生物力學專家,運動學專家等等,就是重中之重。

而現在這個東西,在國內還是空白期。

要注意分清楚的是,這和個人團隊什麼「姚之隊」「祥之隊」「蘇之隊」的早期階段,完全不同。早起階段這些隊伍的人員,主要還是應對場外工作,劃分也並不清晰。

這個理論最早在國內是在2004年國家體育局的二把手大佬段指導,在首期國家隊教練員培訓班提出。這也是第一次把「復合型團隊」的思想,正兒八經的提出來,擺上桌面。

去年在冬訓的時候,人家又再次提了這個事情,否則也就不會有「唐大師」過來訪問指導的事情了。

因此蘇神這個,不是自己一個人想要做,而是精準的跟著大勢再走。

跟著上面的浪潮,順步推進。

可讓袁郭強他們犯難的是……

這個「運動型復合型團隊」怎麼組建呢?

講實話,國內實在是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啊。

因為理論提出是提出,但也就是一年左右的事情,慣性思維還是沒有扭轉,絕大部分地方只是意思意思,還是走一個教練隊帶一群運動員的老路子。有些地方,即便是想要搞,也沒有頭緒,比如袁郭強這邊,他是有心的,可是……

奈何千頭萬緒。

毫無經驗可循。

他也只能摸著黑來過路。

可就在這時候,就在袁郭強表示自己也缺少方法論和指導思想的時候——

蘇神本蘇,再次橫空出世。

一把就丟出了一個早寫好的論文構架,名字就叫做——

《淺論國家級運動隊與復合型團隊的運行機制和管理論》

再配合他那個雲淡風輕的臉,就仿佛是在說——

不懂沒關係。

我會。

我教你。

PS:第三更~~~求票票!!!!!!!!!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