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河北大遷(下)

第五百五十四章河北大遷(下)

縣令王垍成換了官服,帶著兩名衙役便匆匆趕去縣城外,在安陽縣以北約十五里處的官道旁,有一座龍泉驛,是往來公人們休息住宿的重要驛站,龍泉驛的後面是一座丘陵,長滿了茂盛的松林。

而在此時,松林內駐滿了唐軍騎兵,足足有五六千人之眾,幾乎將整個龍泉驛都包圍了,這是郭子儀的軍隊,郭子儀的十萬就駐紮在相州西南的衛州白陘,也就是今天河南輝縣境內,今天他率五千騎兵特地來安陽縣的視察移民情況。

河北道雖然是安祿山的勢力範圍,但那是指安祿山的軍隊威懾範圍,實際上安祿山並沒有真正控制住河北道全境,他的軍隊還在幽州及幽州以北,范陽節度和平盧節度的管轄地,如果安祿山的軍隊開始駐紮在南面的相州及其附近,那就意味著他真的造反了。

安祿山名義上還沒有正式造反,儘管他擁立了新帝,但河北州縣絕大部分都沒有承認,這就讓安祿山處於一種很尷尬的境地,更重要是他還沒有完全準備好,還沒有到以武力強迫河北州縣承認新帝的程度,還沒有到派兵直接占領河北全境的程度,所以他儘量保持了一種沉默和克制,連派兵赴黃河邊支援許叔翼,他都是藉口軍隊訓練。

此時,安祿山派去支援許叔翼的軍隊在魏州,距離安陽約四百餘里,而郭子儀的大軍在相州以西的河東道地界,並沒有完全進入河北,在一定程度上,他的軍隊牽制住了安祿山的軍隊,今天他率五千騎兵迅速趕到安陽縣,一方面固然是想視察撤民進度,另一方面,他也是在試探安祿山的反應。

此時,郭子儀在驛站的房間內,仔細地查看河北道地圖,從目前得到的情報來看,安祿山還暫時沒有對河北移民之事有什麼反應,安祿山的軍隊依然在幽州,而魏州蔡希德那邊也沒有出現干涉移民的事件。

郭子儀背著手在慢慢踱步,眉頭皺成了一團,他很了解安祿山,以安祿山的為人是絕對不可能坐視河北大移民,除非他真沒有造反之心,否則,河北道將是他的根基地,他不可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根基被削弱。

郭子儀可以肯定,安祿山一定會幹涉河北移民,關鍵是他會從哪裡下手?用什麼手段下手?下手又會到什麼程度,或者是直接造反,這讓郭子儀心中充滿了疑慮。

郭子儀又回到了地圖前,望著幽州沉思不語,這次他率大軍進逼河北,很大程度上是在執行李慶安的戰略部署,郭子儀也明白李慶安的擔心,安祿山不是南唐軍,更不是李瑁和李璘那樣的弱旅,范陽軍的實力很強,甚至超過他的朔方軍,而僅僅次於安西軍,再加上他大量招募北方胡人加入他的軍隊,這使他的戰鬥力更加強大,儘管人人都說安祿山的五十萬大軍是虛誇,但郭子儀卻不這樣認為,他在邊關多年,深知胡人的底細,胡人是全民皆兵,一個稍大一點的部落就有數萬兵力,如果安祿山招募得力,再許以重利,擁有五十萬大軍並不是不可能。

正是這一點,讓郭子儀對李慶安十分敬佩,郭子儀這才明白李慶安為什麼沒有立即消滅許叔翼,他就是想形成一個戰略對峙局面,控制住安祿山造反的節奏,使他能有時間從河北撤民,儘管安祿山未必會理會李慶安的控制,但這確實是唯一的可行辦法。

否則,安祿山的胡兵一起,河北將遭滅頂之災,胡兵們要的就是漢人子女,要的就是漢人財物,安祿山也必然許下了諾言,郭子儀嘆息了一聲,得加快移民速度啊!

這時,門外有親兵稟報:「大帥,安陽縣縣令到了。」

「嗯!讓他進來吧!」

郭子儀收起思路,又命人將地圖拿走,片刻,縣令王垍成在親兵引領下快步走了進來,他上前給郭子儀施禮道:「卑職安陽縣令王垍成參見老帥!」

「王縣令不必多禮了,請坐吧!」

「謝老帥!」

王垍成坐下,有親兵給他上了茶,王垍成欠身稱謝,郭子儀端起茶杯,慢慢喝了一口茶,這才不慌不忙笑道:「我怕驚擾了民眾,所以沒有入城,便讓人把你找來,辛苦王縣令了。」

王垍成連忙應和道:「哪裡!哪裡!郭老帥愛護縣民,卑職深為感動,老帥有什麼需要儘管吩咐,我會竭盡所能幫助。」

「呵呵!王縣令以為我是來打秋風嗎?」

郭子儀呵呵笑了起來,王垍成臉一紅,他以為郭子儀是來要糧,心中早已盤算好,最多只給三千石,沒想到卻被郭子儀一下子戳破了,他喃喃說不出話來。

「王縣令,我不是來打什麼秋風,我是想來問問移民的情況。」

聽說是問移民的情況,王垍成精神一振,連忙道:「安陽縣今天才是第一天辦理移民,但縣衙外已聚集了三萬餘人,都要急著移民,也就是有三萬戶人,縣衙的壓力非常大。」

「為什麼?」

郭子儀有些驚訝,別的地方都是很多天以後,才慢慢有人開始報名移民,這個安陽縣居然當天有三萬人,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郭子儀感到精神振奮,他現在就是有點發愁移民進度太慢,卻又沒辦法加快移民,而安陽縣居然這麼火爆,難道他們真有什麼辦法嗎?

郭子儀急忙問道:「你快說說,到底是怎麼回事?」

王垍成卻會錯了意,他以為郭子儀是在質問他為什麼今天才開始報名,他一陣心虛,囁嚅道:「卑職前幾日生病,錯過了朝廷通告。」

「我不是問你這個,我是問你,為什麼這麼多人報名!」郭子儀有些不快,提高了語氣。

王垍成嚇出一聲冷汗,連忙站起身道:「卑職也很奇怪,怎麼這麼火爆,找人問了才知道,原來縣裡在流傳小道消息,說安祿山要造反了,朝廷移民是為了疏散河北民眾,大家都恐慌了,所以來報名的人格外多。」

「原來是這樣!」

郭子儀這才明白過來,他點點頭,這倒也不錯,增加點危機感,比單純的利誘要強得多,反正是謠言,只要官方不承認,安祿山也無話可說。

「好吧!今天多謝王縣令,我還要去鄴縣,就不打擾王縣令,請王縣令務必加快移民速度,不可耽誤大事。」

「卑職明白,卑職這就回去,連夜辦理登記,絕不誤事。」

王垍成告辭走了,郭子儀沉吟了片刻,便下令道:「準備出發,去鄴縣!」

郭子儀的大軍迅速集合,片刻,五千騎兵向北而去,很快就消失在官道的盡頭。

........

河北道大地上掀起的風起雲湧移民大潮,很快便由南至北,波及到了整個河北,而且隨著安祿山將造反的小道消息越傳越廣,民眾開始恐慌起來,每個縣內都擠滿了要報名移民的農戶,很多縣通向西方的官道上,已開始有絡繹不絕的移民,他們扶老攜幼,挑著籮筐和擔子,

趕著牛車、馬車、驢車,車上載著他們微薄的家產,車上坐著老人和年幼的兒子,一路盆罐叮噹,浩浩蕩蕩,穿過太行八陘,越過太行山向河東而去。

但不敢移民風潮怎麼風起雲湧,安祿山卻始終沒有任何動靜,這讓所有人都感覺到不可思議,但只有范陽軍高層人物知道,安祿山此時並不在幽州,他在平盧以北的奚部落之中。

沒有安祿山的命令,誰也不敢對河北的局勢妄加干涉,就算史思明或者高尚也不能,范陽軍百人以上的軍隊調遣,只有安祿山才有權力調動。

奚人是東北一支古老的游牧民族,在契丹尚未強大之前,它和契丹都是大唐的藩屬,但在契丹漸漸強大後,奚人最終被契丹吞併,成為契丹人的一支。

奚人部落一直是被安祿山的平盧節度府管轄,但奚人也曾幾度反叛,在天寶四年時,唐宗室宜芳公主嫁給了奚人首領,懷信王、饒樂都督李延寵,但不到一年,奚人反叛,便將宜芳公主做了活祭,後來奚人被安祿山擊敗,又老老實實地歸順了唐朝。

目前,奚人首領依然是懷信王李延寵,擁有部落雄兵近八萬人,安祿山在胡人中大肆募兵後,歸降的突厥、回紇、契丹等各個胡人部落近二十萬大軍,李延寵卻不大肯幫助安祿山,只勉強派出了五千騎兵給安祿山,只有著一點象徵性的意義。

安祿山哪裡肯放過這支八萬人的雄兵,他幾次派人去和李延寵談判,許以重利,但李延寵卻是既不答應,也不拒絕,態度十分曖昧,安祿山無奈,這時正好河南道局勢處於對峙狀態,安祿山便親自前往饒樂州,和李延寵談判,這也是他所招攬的最後一支軍隊了,如果八萬奚人軍隊到手,那他的軍隊人數將達四十五萬人之眾,足以參與爭霸天下。

這次饒樂之行,安祿山勢在必得。

在檀州密雲縣以北便是饒州都督府,沿著灤河向北走不遠,便來到了遼闊的原野,遠方的燕山山巔仿佛精工般雕刻,從那裡浮現出一道柔和的斜線,一直畫落到山腳那起伏的丘陵上,丘陵上森林茂密,茫茫的原始森林一眼望不見邊際,在森林的外圍是遼闊的草原,藍天下綠草芳菲,一群群牛羊在河邊悠閒地吃草,牧童枕著頭躺在河邊發獃,憧憬著他的未來。

這是一個寧靜的早晨,但隨著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傳來,早晨不再寧靜,牧童嚇得一骨碌坐起,呆呆地望著遠方。

只見遠方一隊騎兵風馳電掣般奔來,瞬間便從小河對面飛馳而過,向東北方向疾奔而去,牧童看得摸了摸後腦勺,這些是什麼人,這麼著急做什麼?

這隊騎兵從范陽而來,帶著十萬火急的情報,向奚人牙帳所在地奔去,奚人牙帳位於饒樂州的東北部,靠近唐朝的營州。

此時,李延寵的牙帳附近各外地熱鬧,數千頂帳篷密密麻麻地延綿數里,今天李延寵迎來了唐朝的貴客,范陽節度使安祿山。

在一頂可以容納數百人的牛皮大帳中,人聲鼎沸,熱氣騰騰,牛羊肉濃烈的香味瀰漫在大帳內,兩名大漢在中間空地上斗角摔跤,喝喊聲此起彼伏,在大帳靠邊,圍放著一圈矮桌子,桌上擺滿了肉山酒海,各種時令鮮果用陶瓷大盆裝盛。

桌旁的地上鋪著羊皮,數十名主人和客人坐在羊皮之上,勸酒吃肉,談笑風生,氣氛非常熱烈,當中二人正是李延寵和安祿山。

安祿山出來已經快半個月了,他在附近走了一圈,契丹、突厥等各個部落都一一安撫到,最後便是奚人,這是他這次北巡的關鍵。

懷信王李延寵今年只有四十餘歲,身材魁梧雄壯,頭大如斗,一臉大鬍子,說話的嗓門非常大,勸酒喝酒,酒到杯乾,顯得豪爽異常,但他的一雙眼睛卻不大,時時眯縫,會露出一絲狡詐的亮光。

李延寵對安祿山非常尊重,甚至到了一種卑恭的程度,縣官不如現管,李延寵雖然是唐朝藩屬,但安祿山才是他的真正管轄者,不過奚和契丹一樣,都非常獨立,安祿山也只是他們名義上的管轄人,今天這般客氣是因為李延寵知道安祿山所來的目的,是要請求他派兵相助。

李延寵的奚部落有八萬雄兵,個個都是兇猛無比的勇士,這也是他最大的財富,安祿山想來借他最寶貴的財富,怎麼可能讓他輕而易舉拿走?

當然,李延寵也願意借兵,他知道安祿山要造反了,安祿山一旦殺向河北州縣,那也是他們奚人發財的時刻,女人、財帛、金銀珠寶,這些都是他們部落夢寐以求的東西,他怎麼可能放棄這個機會,但是,談判是必須的,安祿山必須要滿足他最大的條件。

「安大帥,這杯酒是我再敬你,感謝大帥這幾年對我的特殊關照!」

李延寵站起身,將滿滿一大杯羊奶酒敬給安祿山,安祿山已經喝了不少,南瓜似的大臉上紅得如豬肝一般,他低頭擺了擺手,拒絕道:「你的酒我不喝了,除非你答應借兵,否則今天我不會再喝你的一滴酒。」

「咳!不就是借兵嗎?好說!好說!安大帥都親自來了,這個面子我能不給嗎?先喝了這杯酒,我們再談借兵之事。「

李延寵眯縫著小眼睛,眼中又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狡詐之色,安祿山似乎沒有看到,呵呵笑道:「那好!我就喝了這杯,我們就談正事。」

他卻不接李延寵的酒杯,而是端起自己的酒杯一飲而盡,倒轉酒杯口向桌子一扣,表示喝乾了。

「好!痛快。」

李延寵一招手,過來兩名年輕漂亮的奚人少女給安祿山倒酒,李延寵指著這兩名少女對安祿山笑道:「這兩個美女都只有十六歲,未經人道,今天晚上讓她們一起伺候大帥,怎麼樣!」

兩名少女臉上都露出了羞澀,扭過頭去,若是從前,以安祿山的色心哪有不受之禮,但今天他卻沒有這個心情,他再不把奚人軍隊弄到手,那就會嚴重影響到他起兵南下的計劃,此時,就算再是美若天仙的少女也比不上八萬大軍重要。

但虛偽的客氣還是要的,安祿山呵呵笑道:「李都督的心意我領了,兩個女子我會收下,不過如果我們談談借兵的事,我會更高興。」

「那好吧!就談借兵。」

李延寵見時機已經到了,也不再拖延了,他坐了下來,慢慢地喝了一口酒,這才笑道:「大帥幾次派人來說借兵之事了,我本人當然願意,只是我族中有很多不同意見,光我願意還不行,還得說服族中長老,唉!不瞞大帥,眾口難調啊!」

安祿山心中大罵,什麼狗屁眾口難調,多少年了,他怎麼會不知道就是李延寵說了算,不過是在找藉口漫天開口罷了。

安祿山也不多說什麼,便直接道:「你就直說吧!族中要價最高的是什麼?」

「這個......」

李延寵想了想,他眯起了小眼睛道:「我們想要長安二十萬女人。」

「這個可不行!」

安祿山勃然變色了,二十萬長安女人,這個太過分了,他辦不到,「換個城市吧!長安是都城,很難。」

安祿山知道奚人和契丹人一樣,都極為好色,他們出兵基本都是為了搶掠女人,隨自己出兵,路上肯定會一路掠奪,這還不夠,他們居然還打長安的主意,真把長安女人給他們,自己這個大燕皇帝可就別想當了。

李延寵見安祿山當場拒絕,他不由臉色一變,冷冷道:「安大帥,我士兵可是要為你賣命的,連個女人都不肯給嗎?」

安祿山想到借兵之事,口氣又軟了下來,道:「你一路掠奪,難道女人還不夠多嗎?給點別的吧!我給你一百萬貫錢,可好?」

錢,李延寵當然也要,但那些可以沿路劫掠,而女人卻更重要,尤其長安的女人,都是上等貨色,他曾去過一次長安,眼睛都看直了,他還是搖搖頭道:「大帥有所不知啊!沿途劫掠的女人不過玩玩罷了,難道還能送回部落?我們奚人有二十萬男子,我準備每人配一個長安唐女,專門給我們奚人生育後代,我們人口太少了,需要大量的女人。」

安祿山還是不肯,道:「長安是都城,太敏感了,你換一個城市我就答應你。」

「那好吧!」

李延寵便退而求其次道:「我要洛陽的女人,三十萬人,這次安帥沒有問題吧!」

安祿山呆了一下,洛陽?他倒是忘了,那個地方也不行,他只想到了普通州縣,根本沒有考慮洛陽長安等大城市。

李延寵察言觀色,他見安祿山臉上露出為難,知道又是不肯,不由心中一陣惱火,長安不給,洛陽也不給,還想讓自己的士兵給他賣命嗎?

他不由拉長了聲調道:「大帥,你再想想吧!我的八萬大軍,將個個為你效死命,這可是別人做不到的,大帥也不用急著答覆,明天我聽你消息。」

安祿山剛想說話,這時他身後的親兵忽然低聲道:「大帥,好像有緊急軍情。」

安祿山一怔,見大帳門口果然有范陽報信兵,臉色非常焦急,他便對李延寵笑道:「李都督先坐,我去去就來。」

安祿山走出大帳,眉頭一皺,問報信的校尉道:「出了什麼事?這般驚慌!」

校尉上前一步,取出一封信道:「大帥,這是高先生的信,河北出亂子了。」

「出亂子了?會出什麼亂子。」

安祿山接過信刷地撕開了,抖開信紙匆匆看了一遍,他不由大吃一驚,朝廷竟然在河北大量移民,已經十幾天,這可不得了,農民都走了,誰給他種軍糧,他頓時心急火燎,想要下命令,可情況又不熟悉,如今之計只有立即趕回去處理,但奚人借兵之事卻拖住了他,這件事不能再耽誤了。

安祿山一咬牙,也罷,先答應了他,以後再說,他立刻走進大帳,回到了座位上,他舉起一杯酒,對李延寵道:「那好吧!我們喝了這杯酒就一言為定。」

李延寵一愣,安祿山居然答應了,他急忙確認道:「洛陽,三十萬女人。」

「沒錯,我答應你了。」

李延寵大喜,連忙舉杯道:「那我們一言為定了!」

兩人酒杯一碰,一起大笑起來。

.........

三天後,安祿山趕回了幽州,儘管安祿山已經立了新帝,還自封為尚書令,但天下州縣根本就不承認,使他的立帝成為笑柄,他自己也有點泄氣了,儘管這個偽皇帝以後還有用處,但安祿山不再優待他,將他關在一座空置王府中,所謂的朝廷也成了空架子,那些尚書相國也紛紛恢復了原本的身份,史思明、高尚、蔡希德、李懷仙、張忠志、李歸仁等等,都脫去朝服,重新成為了安祿山的大將和謀士,連安祿山自己也不想當什麼尚書令了,他依然做他的燕王,同時也不放棄范陽節度使的位子。

安祿山的帥府內,安祿山坐在帥椅上,十幾名心腹大將和謀士站在一旁,安祿山陰沉著臉聽情報頭目張通儒關於移民的稟報。

「移民已經歷時半月,河北道各州縣中,除了幽州北方的數州外,其他州縣都在大規模遷徙民眾,以相、魏、貝、洺、博等五州人數最多,尤其相州,人口銳減七成,據初步估計,入河東道的移民已近四十萬戶。

「渾蛋!」

安祿山再也忍不住了,他拾起桌上的硯台狠狠向地上砸去,『砰!』硯台碎片四濺,四十萬戶農民,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河北道近一半的人口流失了,人都跑光了,誰來養他的軍隊?

他怒不可遏,衝著他的手下大吼起來,「你們都在做什麼?眼睜睜地看著人跑掉嗎?你們為什麼不攔截,說!為什麼?」

眾人都低下了頭,儘管問題是出在安祿山的身上,他自己下過嚴令,任何百人以上的調動必須有他的令箭,調千人兵更要他的金牌,至於萬人軍,則需要虎符,但不管令箭、金牌還是虎符,違反之人結果都一樣,擅自出兵者,立斬!

這是范陽軍上下皆知的事情,現在安祿山自己倒不承認了,儘管人人心中都明白,但誰也不敢吭聲,真把事情說破,惹惱了安祿山,那大家都得遭殃了。

這時,謀士高尚出列道:「大帥請息怒,這件事不是那麼簡單,如果我們魯莽行事,可能會壞大帥的大事。」

安祿山最相信的人就是高尚,聽他這樣一說,安祿山也漸漸平靜下來,道:「怎麼個不簡單,你說!」

「大帥,攔截移民簡單,關鍵是郭子儀的十萬大軍就在河北邊上,我們一旦攔截移民,郭子儀的軍隊必然出來干涉,那時矛盾激化,很可能釀成大戰,而大帥又不在幽州,萬一局勢惡化,恐怕我們更加得不償失,而且會影響大帥的大計。」

「嗯!」

安祿山長長出了口悶氣,怒氣稍斂,其實他心裡明白,根本原因是沒有他的軍令,每人敢出兵,高尚不過是找一個台階他下罷了。

他點點頭道:「先生說得也有道理,我現在起事的準備還沒有完成,一旦真發生大戰,恐怕就會局勢失控了,不過......」

說到『不過』二字,安祿山的聲音又變得嚴厲起來,他對眾人厲聲道:「眼看要到秋收,農民卻都跑掉了,那秋收怎麼辦?我絕不能允許河北變成鬼域,無論如何從現在開始,移民不能再走一人,就算髮生和郭子儀的對抗也在所不惜,我們必須要殺一儆百!」

說完,他掃視一圈眾人,最後落到史思明的身上。

「史思明聽令!」

「末將在!」

史思明一步上前,躬身抱拳道:「請大帥下令。」

安祿山取過一尊金制虎符,往桌上重重一放,惡狠狠道:「我給你三萬軍,開往井陘,給我斬殺五千農民,用他們的人頭來警告逃亡者!」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