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兵抵相州

第五百九十四章兵抵相州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

黃河從高原雪山而來,奔流近萬里,其間無數支流匯入,河面開始變寬,河水浩蕩,衝出三門峽後再無任何束縛,終於在洛陽一帶形成了波光浩淼的大江,一瀉千里,奔騰入海。

時間已經進入十一月,黃河開始進入枯水期,河面也平靜了很多,天氣愈加寒冷,許多黃河支流都開始冰凍,連黃河近岸處也出現了薄薄的浮冰,這是黃河徹底冰封前的先兆。

這天上午,李慶安在李光弼等數十名將領以及河南道地方官的陪同下,來到了河陰縣的黃河岸邊,視察黃河的水情。

李慶安是三天前抵達洛陽,在洛陽休息了一夜,次日便啟程趕來河陰視察。

「大將請看!」

李光弼指著河邊一溜長几十里,寬約七八丈的薄冰道:「那是前天才出現的,那片浮冰出現,就意味著黃河冰凍不遠了。」

李慶安凝視了片刻,便問道:「冰層有多厚,上面能走人嗎?」

「這個倒不知,可以讓人去試試。」

李光弼吩咐一句,兩名士兵立刻拿著長棍小心翼翼地下河堤去了,只見他們靠近浮冰,用木棍猛擊冰面,擊打了十幾下後,冰面開始破裂了,河水從冰縫處滲出,一名士兵右腳踩在冰面上借力,他腳下的冰面忽然裂開,要不是旁邊同伴見機快,一把抓住他,他就險些掉進黃河裡去了。

兩名士兵連忙回來稟報:「大將軍,冰面厚度只有半寸,靠岸邊處稍厚,有一寸,但都不能走人。」

李慶安點點頭,這時,幾名親兵帶來了一名老船工,「大將軍,你要的當地船工找來了。」

老船工立刻跪下磕頭道:「小民給趙王殿下磕頭。」

李慶安笑了笑,讓親兵將老船工扶起,他笑著問道:「你叫什麼名字?在黃河上行船多少年了?」

「小民叫羅五郎,我十八歲開始在黃河上行船,今年五十八歲,已經四十年了。」

「果然是經驗豐富,我來問你,按照現在的情形,還有幾天黃河封凍,我是指可以行人。」

老船工算了算道:「這幾年有點反常,若是四年前,此時就應該封凍了,但這幾年都要晚上七八天左右,看現在的情形,至少要七天後,才會全面封凍,不過我們這裡有句俗語,叫『黃河初凍莫上行,上河必被龍王請』,就是說剛剛封凍時不能走人,要想走人,須等『黃河蓋錦被,河面可以睡』,這是說要等封凍後的第一場雪下了,冰面上才能走人。」

李慶安和李光弼對望一眼,一起笑了起來,他們在這折騰半天,還不如兩句俗語管用,兩句話便點出了他們想知道的全部情報。

「那我們只好安心等第一場雪下嘍!」

李慶安忽然又想起一事,問老船工道:「那現在可以行船嗎?」

老船工搖了搖頭笑道:「殿下可見河面上有船嗎?現在不能行船,運氣不好,一夜間就把船凍在河面上了,進退不得,只能等明年開春破冰後再來取船,一個冬天,船體早已經朽壞,就算船體不壞,等到破冰時,但那時的凌汛,大船肯定會被擠壓得粉碎,所以這個時候,河面上肯定不會有船了,不過在濟州、齊州那邊,倒還可以行幾天船,但也堅持不了兩天了。」

「多謝老船工。」

李慶安吩咐親兵道:「把他帶下去,賞他十塊銀元。」

老船工千恩萬謝下去了,這時,李光弼道:「大將軍,昨晚半夜接到的情報,蔡希德大軍的前鋒已到邯鄲,卑職估計,最遲後天,蔡希德大軍將包圍相州,程千里始終沒有撤軍啊!卑職感覺,郭子儀是希望我們去援助相州,等黃河冰凍以後,不知大將軍的意思.....」

李慶安沒有立刻回答他的話,他凝視了黃河對岸半晌,才問道:「你想去援助嗎?」

李光弼搖了搖頭,「卑職認為沒有必要,相州五萬大軍駐防,兵精糧足,而蔡希德只有十萬軍,我認為蔡希德是攻不下相州,我們若去支援了,反而會使河南空虛,一旦被安祿山軍所趁,我們的後路就斷了。」

李慶安瞥了他一眼,道:「李將軍,我認為你和郭子儀都犯了一個同樣的錯誤,你們都被安祿山的表象所蒙蔽,以為他只派蔡希德的十萬軍來打相州,如果你真這樣想,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李光弼吃了一驚,「難道不是十萬軍嗎?」

「哼!」李慶安冷笑一聲道:「安祿山有五十萬大軍,他只派出二十萬大軍,一個打河東,一個打河南,這是什麼意思,二十萬大軍就能替他掃平天下嗎?你這樣也太小看安祿山了,二十萬大軍只是障眼法,就是想麻痹你和郭子儀,不讓你們看出他真正的企圖,史思明部進軍河東,是為了凍結住郭子儀的大軍,使他無暇派兵援助相州程千里,而只派十萬軍南下,也是為迷惑你,讓你以為程千里的五萬軍隊可以守住相州,等你無法渡河援助之時,他肯定會組織大軍進攻相州,總兵力不會低於三十萬人,三十萬大軍,你認為程千里還守得住相州嗎?相州潰敗,安祿山主力從南面殺入河東,北面的郭子儀該怎麼辦?」

李光弼怔住了,李慶安的分析合情合理,完全有這個可能,現在可不是嗎?現在黃河已不能行船,要等到完全凍實,可以行軍時,那也要十天半月後了,安祿山打的就是這個關鍵的時間差。

「那....我們該怎麼應對?」李光弼心有點亂了,他竟想不到一個對應之策。

李慶安也微微嘆口氣道:「我的將令郭子儀不會聽,所以我借政事堂下旨,但他還是不肯放棄相州,我知道郭子儀死守相州必有緣故,我也不好把話說得太明,畢竟我也只是推測,但現在我感覺局勢的發展越來越向我的推測靠攏,我昨天在路上同時給程千里和郭子儀發去了鴿信,如果現在撤退還來得及,可他們還是堅持己見不肯撤退,那我也沒有辦法了。」

李慶安望著滔滔黃河水,他第一次有了一種無能為力之感。

.......

相州,也就是今天的安陽,漢朝時的鄴郡所在,這是河北南部最大的一座城池,是河北門戶,極具戰略價值,城池周長六十餘里,城牆高六丈,皆用巨石砌成,城頭可以並行三輛馬車,每隔一里便修有馬頭牆,經過數百年不斷修葺,這座城池變得固若金湯。

再加上安陽水繞城而過,形成了天然的護城河,河面寬三丈,用一般木板也難以搭橋,四座城門,四座護城橋高高拉起,有這座堅固無比的城池,還有五萬大軍的防禦,再有可供十萬人食用一年的糧食,守將程千里對守住這座城池信心十足。

程千里是李慶安的老朋友了,確切說,應該是老對頭,早在李慶安還是安西軍校尉時,他便是安西節度副使,他先是和高仙芝斗,夫蒙靈察倒台後,他被調去北庭,隨即又和李慶安斗,還是失敗了,被調回長安賦閒,幾經坎坷,最後他跟隨郭子儀,成為郭子儀的副將。

只有在這時,程千里才仿佛找到了自己的歸宿,郭子儀對他信任有加,不僅讓他獨擋一面,還極力向李慶安推薦他的功勞,李慶安給了郭子儀面子,使程千里成為相魏節度使、北路軍副元帥,這是程千里第一次升任節度主使,這無疑使程千里心中對郭子儀充滿了感激。

程千里主政相州後,他兢兢業業執行郭子儀的移民策略,不斷將河北民眾向河東和河南轉移,但這幾天程千里的壓力陡然加大,安祿山屠城的消息傳遍了河北道,令河北道各州各縣一片恐慌。

而且自從安喜和信都的兩縣屠殺後,安祿山大軍已經完全撕去了虛偽的假面目,一路之上燒殺劫掠、凌辱婦女,而且胡兵異常殘暴,不僅殺人如麻,還將成千上萬的年輕女人送往北方的部落,淪為萬劫不復的女奴,這更引起了河北道民眾的恐慌,數日之內,趙、翼、德、貝、邢、洺、魏、博等八州數十個縣,一百餘萬逃避兵災的民眾湧向相州,如果說上一次河北大移民主要是鄉村農民的話,而這一次逃難上大都是居住在城內的平民,他們缺乏畜力,大多靠兩腿奔行,還要避開南下的安祿山大軍,他們一般都選擇曠野南下,數日之內,進入相州的難民已有百萬之眾。

這無疑給程千裡帶來了極大的壓力,相州城內不能再進難民,只能將這些難民向河東遣送,從相州入河東有兩條路,一條是北面滏陽縣以西的滏口陘,另一條是西南方向的白陘,要進入衛州後才能入河東,為了就近逃難,趙、翼、邢、洺四州的民眾主要從滏口陘逃亡河東,而德、貝、魏、博四州則越過相州城,進入衛州,和衛州的民眾一起,從白陘逃入河東及都畿道。

為此程千里出動一萬軍隊以及大量的糧食,幫助數以百萬計的難民西逃,儘管如此,還是不斷有難民被賊軍追上殺戮的消息傳來,使程千里心中沉甸甸的,他仿佛自己肩上負有千萬斤的重擔,晝夜難眠,焦慮不安。

這天凌晨,程千里剛剛睡著了片刻,卻被一個緊急情報驚醒了。

「程將軍,蔡希德三萬先鋒已經到了滏陽縣,與我們護送難民的五千軍發生激戰,我軍寡不敵眾,不幸潰敗,滏陽縣尚未西逃的五萬難民死傷慘重。」

程千里幾乎是條件反射,他『啊!』地一聲坐了起來,蔡希德的先鋒已經進入相州了,他呆呆地望著屋頂,半晌才緊張地問道:「那蔡希德主力到哪裡了?」

「蔡希德的主力已經到了邯鄲!」

邯鄲相距滏陽縣也不過六十里,也就是今天蔡希德的十萬大軍將全部進入相州,程千里長嘆一聲,安祿山大軍還是來了。

他翻身起床,用冰水洗了臉,渾身一激靈,頓時振奮起了精神,對屋外親兵道:「走,上城去!」

天還沒有完全亮,天空陰沉沉的,沒有星星,也沒有月亮,大地依然被灰茫茫的霧氣所籠罩,看不見百步外的情形,儘管如此,城牆上的所有守軍還是能感受到一種莫名的恐懼,仿佛這瀰漫在天地間的霧氣是一種死亡的氣息,是惡魔吐出來的瘴氣,將他們包圍,讓他們窒息。

程千里也感覺到了這種令人窒息的恐懼,他立刻下令道:「擂鼓!」

『咚!咚!咚!』巨大的鼓聲在相州城頭敲響了,鼓聲震天動地,仿佛在和天地間瀰漫的恐懼感對抗,戰鼓聲自古就是對抗妖孽的陣法,在一聲聲激盪的鼓聲中,士兵們的勇氣漸漸地恢復了。

程千里微微鬆了一口氣,他心中有一絲得意,畢竟這種瞬間鼓舞士氣的手段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他翻身上馬,沿著城牆走了起來,每天圍城走一圈,這幾乎成了他的一種虔誠的宗教儀式,看似在檢查城牆的防禦,但實際上這是程千里的一種心理暗示法,他只有看著這座固若金湯的城牆防禦,他緊張的心才能漸漸平靜,他的信心才能恢復,蔡希德的大軍即將到了,他需要給自己減輕壓力。

不過今天這個方法對程千里似乎有點失效了,他走了近半個時辰,他心中的壓力卻沒有半點減輕,這一切都來源於昨晚李慶安送到的一封鴿信,信中說安祿山極可能還有大軍南下,人數可能會在二十萬以上,勸他儘快撤離相州,保存實力。

儘管李慶安是他的老對頭,但程千里卻沒有半點嗤之以鼻之意,以李慶安此時的身份,是不會輕易發信給他了,既然他這樣說,一定是有所依據。

但不管怎麼樣,他不能聽李慶安的命令,要想讓他撤退也可以,必須有郭子儀的命令,但郭子儀會讓他撤軍嗎?

程千里嘴角露出一絲苦笑,不可能,相州以南正有數十萬民眾進入衛州向白陘方向逃命,他如果放棄相州,這數十萬民眾再沒有任何防護,將直接暴露在安祿山獸軍的面前,他程千里於心何忍。

無論如何,他要堅守住相州,他相信黃河冰凍後,李慶安的大軍會來援助,這是他唯一可行的一條路。

這時,遠處傳來一陣馬蹄聲,他回頭望去,此時天已經大亮,霧氣散去了一半,可以看清五百步外的情形了。

只見一名騎兵正沿著城頭向這邊疾駛馳來,程千里心中有一種不詳的感覺,他勒住了戰馬,等待騎兵上前。

騎兵不等戰馬停穩便飛身跳下,緊跑幾步半跪施禮道:「稟報程將軍,有緊急情報!」

騎兵將一個紅色的鴿信管呈上,這也是學習安西軍,紅色信管代表十萬火急,程千里深深吸一口氣,顫抖著手從信管中抽出了鴿信,展開匆匆一覽,頓時如五雷轟頂一般,鴿信飄落在地,上面只有一句話,安祿山親率二十萬大軍,已經抵達了深州饒陽縣,正向南疾速推進。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