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確認外鄉去為官(第一更正一)

第七十五章確認外鄉去為官

華原縣的老頭們說話還真准,大雨下了三天,到第四天早上的時候,這才變小,.

張忠幾天中哪也沒去,就留在藥王山下,遇到水大的情況,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放下,衝去守在堤壩之上。

睏了到屋子裡躺一會兒,餓了隨便弄點東西便吃,連盯了三天,藥王山這邊的河流以及引水的水渠,奇蹟般地沒有出任何事情。

雨停了,但水位並未跟著馬上下降,需要再等半天的時間,讓上游匯聚在一起的水多流下些才行。

幹活的百姓跟著鬆了一口氣,看著那邊渾濁的湖泊,還不算太大,水渠還得留著,以後成為一條注入到湖泊的河,到時從另外的地方,開個口子,讓湖泊的水達到一定程度後從那個口子處流到旁邊河的下游,或者是成為一條單獨的河流存在。

張忠今天早上寅時才睡,巳時起來,睡的還比較不錯,吃了一頓不知道算什麼餐的飯,又一次來到了河堤上。

百姓們紛紛打著招呼,一個個的目光中帶著深深的恭敬,最為高興的人要數那些個從外面到這裡準備做些零活的百姓,自從張忠說可以讓他們留在華原縣後,這個消息就在他們當中飛快地傳遞起來。

「老爺,您換一身衣服吧,這裡沒事兒了,等雨停下,河水降下來,您還得回衙門,那邊也不知道壓了多少事情。」

衙役抱著一套新的官服,跟在張忠身後,讓其換一下。

張忠這三天一直穿那身壞了的衣服,也沒有洗,此時看上去又髒又破,沒有絲毫官服的樣子,可張忠卻覺得自己這個時候才是一個真正的官。

「不急,等雨停了再說,否則又淋濕了,以後這個湖就是咱家的,能安置不少找不到事情做的百姓,還能賺錢,不比藥王山下的那些個買賣差。」

張忠目光放在了渾濁的湖面上,想像著以後的樣子,高興地說道。

衙役也同樣高興,主家的錢越多,勢力越大,他們這些個內院的人過的就越好,出門在外也有底氣,想了下說道:「老爺,我還有個弟弟,今年二十有一,不如到時讓他在這邊養點魚蝦,他還沒找媳婦。」

「不行。」張忠想也沒想就拒絕了這個請求,衙役稍微有些無奈,可又不能說什麼,主家不讓做,那就不能做,可張忠接下來的話就讓他又高興起來。

「內院的人過來養魚蝦,豈不是屈才了?讓他到這邊當個管事,把別人管好了,到時候看上哪家的姑娘,主家幫著娶進門,以後分出去住。」

「啊?老爺,真的?多謝老爺,不用分出去住,當了管事,馬上就能娶了,不是哪家的姑娘,是咱們內院的,外面好點的姑娘家中都不一般,家中一般的內院人也看不上,只有內院中自己人看著才順眼,嘿嘿,老爺,到時還住在主家,有個屋子就成。」

衙役這下終於是幫著家裡解決了一件大事兒,弟弟可以娶媳婦了,弟弟早就與那丫頭好上了,可那丫頭卻非要說等著弟弟有出息,整天呆在內院能有什麼出息,把該乾的活乾了,自然不算,出來當管事那就不一樣了。

張忠也不反對內院的人相互間的愛慕,只要守著規矩,守著禮,看上眼了就可以成家,以後有了孩子,同樣是內院,聽衙役說完,同意道:

「等迎娶的時候,主家會送一份彩禮,再為女方送一份嫁妝,衙門的後面看看還能不能買下地,在那裡蓋新房,不能虧待了內院的人。」

「多謝老爺,到時弟弟不會從主家分出去,這兩年,兩個人也攢下了些錢,日子一定會好過,老爺,那個什麼侍郎的,不想辦法去打聽一下?萬一他在背後使壞可怎麼辦?」

衙役想像著弟弟娶媳婦時的情形,是越想越高興,以後還是主家的人,那就不用花什麼錢,吃飯、穿衣,依舊是主家管,等有了孩子,同樣是主家幫著養,大一大去學堂,再大點就到書院。

想著這些個好事情,衙役又突然記起了那天來的侍郎,老爺可是沒輕折騰,有點擔憂。

張忠則是絲毫不在乎「管他什麼侍郎,他還沒有彈劾我的膽子,至於在背後使壞,那就讓他使去,想給張家使壞的人多了。」

「老爺說的是,咱們張家不怕,老爺,小公子和小娘子來了。」衙役說著的時候,一眼就看到了從那邊過來的小公子二人,主動地往後退了幾步,留出地方。

雨小了,張小寶和王鵑合力地撐著一把大傘,挽著褲腿,腳上穿著葦子編的涼鞋,趟著水就過來了。

兩個人剛剛收到老頭讓人送來的信,信中提了一下工部尚書,也提了一下那個呂侍郎,重點說的是張忠幹完了縣令之後的去出,老頭把利弊寫了出來,那意思是讓張忠以後到一個窮點的地方當官,只要有一點成績,那就是大政績。

張小寶和王鵑也不得不佩服老頭,不是說老頭的這種想法,而是把這個事情推給了帶著仇恨的呂侍郎,給他一次報復的機會,讓他覺得張忠想要入朝,他聯繫些人想辦法把張忠給弄到偏遠的窮地方。

這樣一來他舒服了,張家也省了些事情,有人幫著做事兒,還不用出好處,這種事情可不多。

張小寶和王鵑感嘆了一番老狐狸之後,這就過來與張父商量下,問問張父是否同意,張小寶和王鵑算是同意了,張小寶原來那麼安排,是沒想到入朝當官不是在各個部門間歷練就行。

經老頭的解釋才知道,需要在地方上當過刺史,或者是太守才行,不然的話,通常是無法升到更高的位置,只能在一些個部門當中當個副手,準備靠運氣熬上去,實在太難。

王鵑當初不反對張小寶的提議是想到了楊國忠,這個人是依靠裙帶關係上去的,張家沒有什麼貴妃,但張家可以通過別的門路形成這樣的形式,現在看了老頭給送來的信,決定還是按照正常的途徑來的好。

兩個人這才尋過來,大雨的時候不打傘,風一吹身上便濕,小雨時正好。

張忠回頭看到兒子和兒媳婦過來,高興地笑了,對著兩個人說道:「這三天是不是在山下呆凡了?想要找我與你們一同回家?」

「爹,山下熱鬧,不煩,可還真要回家才行,衙門中的事情不能總讓別人來處理,爹,畢爺爺送來一封信,您看看。」

張小寶和王鵑走上前的時候,張小寶就從懷中把信拿了出來,邊說邊遞給父親。

張忠還以為是畢構又寫信考校兩個孩子,也沒在意,隨便地把信抽了出來,等看上了,這才知道,信是專門為他而寫。

「小寶,此時就談這個事情,是不是有些早?」張忠其實不願意到外面當官,京官多好啊,可信上寫的清楚,不到外面為官,以後想要更進一步,就不好找機會,除非是遇到什麼大事兒,需要用某個部門的副職,副職把事情做的特別好,才能受重視。

張小寶學了那麼多的心理學,怎麼可能會不知道父親如何想的,在旁邊勸說道:「爹,不早了,您還真想乾上三五年啊?今年秋收完,所有基礎建設做好,加上各個買賣也起來之後,華原縣比起三水縣來只高不低。

爹,您還年輕,連三十歲還不到呢,二十來歲而已,您現在進京當官也行,家中多出些力,讓您先在各個部門中做雜事,到時候再使點錢,或者是弄點小政績,您就可以稍微提一提,但您想做到侍郎這個位置,最少得十年。

十年您也年輕,三十四、五歲而已,但想做到尚書的位置,可能就不僅僅是十年那麼長時間,也能坐,多想想辦法,孩兒能讓爹您上去,但孩兒太累了,那不是簡單的政績,還有和其他高官的政治鬥爭。

爹,難道您就不想做些大事兒?只有官可不行,張家還要有許多的錢財來支撐,孩兒還得賺錢呢,雖說有鵑鵑幫著,但到時鵑鵑也要有自己的事情做。」

張小寶把大實話說了出來,張忠看看自己的兒子,這才想到,兒子還是個孩子,已經這麼累了,以後長大也要有他自己的事情,總不能整天幫著自己在背後忙碌,自己以後要多學學這種事情,不能總是讀書。

到地方上也好,越是貧窮的地方,矛盾就越多,也算是一種學習和鍛鍊,真的直接入朝,有家中幫著,還是個處理雜事的官兒,同僚會讓著自己,得不到太多的鍛鍊。

不如就到外面去看看,窮點的地方,憑藉兒子的本事,不用別的,只要照搬有些個三睡縣與華原縣的東西,就能給弄好了。

想到這裡,張忠不知道該高興還是該無奈,無奈的是自己官場經驗太少,總要讓別人護著才行,高興的是,哪個當官的人當成自己這個樣子,可以說是狂妄了,說中狀元就中狀元,說到華原當縣令,這就來了。

現在連縣令以後的官也能給安排,進京和到其他地方,能夠隨自己選擇,當官當到這份上,也該知足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