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閒話未來在守夜(第三更正一)

第九十六章閒話未來在守夜

在張小寶和王鵑努力地訓練五十六個人的時候,張王兩家全在跟著著急,兩個孩子跑了,還帶著那麼多的人,聽留在藥王山下的人說,是去香山,張忠也不親自過去找了,安排個人,.

重新回到衙門的張忠依舊是該做什麼做什麼,絲毫沒有因為七個縣在過完年後會派來人成立州府為分心,那已經是朝廷的事情,與他沒有太大的關係,新來的刺史也不可能對付他,若是從別處下面提上來的人,還應該感謝他才對。

相對於張忠的沉穩,別處的人就無法繼續像以前那樣穩重了,京城中的快馬四處,向著大唐的各個地方跑去,馬上的人要把新州的情況向各個地方去通報,還有的則是專門收集了張家一些信息的需要把情報送到各自的主家手中。

張家在當初推著一個縣成為上縣的時候就已經造成了不小的轟動,這次竟然聯合七縣而成州,更加嚇人,張王氏的娘家也專門派人過來看張忠,還帶了不少的禮物。

現在的張忠已經不是當初那個要私奔的人了,好好地接待了王家的來人,相談的也不錯,卻沒有答應帶著家人到京城中看看的提議,送來人走的時候,還給帶上了許多東西,包括兩輛三輪車。

李珣也趕了回來,打聽一番後,聽說張小寶和王鵑去香山了,只以為兩個人是想冬獵,想了想,決定還是守在衙門的旁邊為好,萬一出什麼新東西呢,張家一定會找他,他也在等著那個螺旋槳做出來給裝到正在改制中的輪船上面。

水雲間的老頭也沒閒著,自從看過了螺旋槳之後,把那本抄下來的自然書又給拿了出來,從頭到尾翻看了幾遍後,來到書院中,讓人抄,準備把這書當成一門書院生員必學的學科。

哪怕是不怎麼正統,可學這東西能做出來螺旋槳,這種利器,自然不能小看了,考慮了一番,老頭把學生的戶籍都查了查,發現沒有別國的人,這才放心。

劉知柔沒有走,帶著一眾工部的人就在那裡研究,讓人給送了不少的好鋼,還從京城調了些屬於工部的工匠,軍器監的人也來了不少。

東西看著簡單就那幾樣,可要弄明白道理就難了,一個個的照著做出來一些零件,拼湊以後,又用上了一些平時給馬車軸用的油,找艘船裝上試了試,發現確實好用。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個東西是怎麼個道理呢?」劉知柔在知道仿製出來的螺旋槳同樣好用以後,感嘆地說道。

劉非桶也跟在這裡轉,看著東西做出來了,又想到那天聽見的事情,對著劉知柔問道:「叔,我什麼時候才能去學這個東西?您那麼大的官,是不是讓那個衙門收我,他們就收我了?還有那曲轅犁的事情,我就不繼續讓他們賠了。」

「呵呵」劉知柔無奈地一笑「非桶啊,莫說張家的本事大,就算是個平常的縣令,我說的話,人家該不聽也一樣不會聽,我一會兒讓畢老尚書寫封信問問,看他們是否願意讓你過去,真過去了,到地方要聽話。」

劉知柔也沒有太好的辦法,這個遠房的侄子屬於那種八桿子打不著的,可人家找過來是為了幫忙,還拿著半本的族譜,對他來說無非是多一張嘴吃飯而已,何況這個侄子平時也老實,只有遇到了希奇的東西才會顯得機靈。

張家那邊上次去了封信,想要見見面,結果被婉言拒絕,若是侄子可以過去,能學到些東西,以後給弄進工部,也能做些事情。

如此想著,兩個人朝著學院而去。

當幾場大雪落下,新年也到了眼前,過完小年兩天了,幾乎是所有的人都在準備著過大年。

航運停了下來,人卻沒閒著,沒有了來往的船隻,還有河中的冰,尤其是見到了碼頭冷庫賺錢的人,都打起了冰的主意,這個時候刨出來,挖好地窖放進去,到了明年夏天就可以拿出來賣。

張小寶和王鵑也帶著人回來了,過小年那天才回到衙門,五十六個人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一個個的目光堅定,身上的肌肉塊也和原來的有了不同。

讓人一看就覺得不一般,五十六個人真的是累壞了,白天哪怕是在山上,也會找個平地練隊列,上午是這個,下午還是游泳,香山裡面大大小小的池塘不少,還有河流通過。

到後來結冰,張小寶和王鵑也沒有放棄對他們的游泳訓練,把冰砸開,清理一番,先在岸上活動,再下去游幾圈,這個就不能在水中泡那麼長時間,下午的時候,只要在水中加起來有半個時辰就夠了。

等著過完年,訓練還要繼續,這時不多練練,關鍵時刻會無人可用。

在喜慶的忙碌中,三十終於是到了,今年兩家人還是在一起過,卻沒有回到莊子,衙門中過年也要有人守著,尤其是放鞭炮的多,萬一哪著了火,得快點趕過去救。

兩家的莊戶也知道這點,給送來的不少的東西,又拿著不少的東西回去。

伴隨著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家家吃起了年夜飯,張忠匆匆吃過,就帶著衙役到一些個人家去看望,這半個月來,他也沒閒著,帶著人給縣中生活不好的百姓送東西,一袋面一袋米一桶油,或是再加上十來斤的豬肉,已經成為了傳統。

張忠也沒忘了周圍其他的六個縣,讓人把東西送去,至於那些個縣令會不會像他這樣挨家給,那就不管了,結果是那六個縣令也學著他,把東西發給百姓,換來百姓的笑容和恭敬的目光,讓他們感受到了不同的心情。

「小寶,明年大概什麼時候能走?還需要準備點東西不?」王鵑跟著守夜的時候,對在一旁吃西瓜籽的張小寶問道。

張小寶費勁地把一個瓜子吃下去,琢磨了下說道:「大概要過一個月,過完年過一個月,差不多就能走了,這一次隊伍不小,從周圍幾個縣收來的東西要帶著沿路賣,還要拉兩船麥飯石,那邊的地多,人少,咱們再圈點。

到了那邊就可以使勁地吃香蕉了,還有什麼水果?不知道有沒有人從別的地方把咖啡什麼的弄過去種。」

「應該沒有吧,咱們這邊的一些個農作物的種子到那邊能不能種?」王鵑自從到這邊,就沒有見過香蕉長什麼樣,聽到張小寶提,舔了下嘴唇,拿起個砸開的核桃吃到嘴裡。

「管他能不能種呢,先帶過去再說,棉花是一定能種的,具體去什麼地方還沒定下來,要等著那個侍郎幫忙才行,看看他會把我爹給害到什麼地方去,用什麼藉口?」

張小寶腦海里出現了一幅地圖,在那邊挨個地方琢磨,到了哪裡應該怎麼做,還得考慮下當地的一些個因素。

王鵑的腦海中也有一幅圖,不是地圖,是在海灘玩的圖,坐在椰子樹下,聽聽海潮的聲音,看看蔚藍的天空和海水,海鷗在展翅飛翔,一輪紅日掛在那裡,雙手抱著大龍蝦啃。

「據說日本的白銀多,等到了那裡,咱們和他們多做貿易,把白銀弄回來,把東西賣出去,帶技術的不賣,日本還有什麼特產?然後咱們做船去東南亞那邊逛,一些好東西都拿回來,尤其是什麼玉米、土豆、地瓜,還有什麼?想想。」

王鵑腦海中的畫面又變了,手上的大龍蝦消失不見,取代的是一包薯片。

張小寶又拿起一粒瓜子,說道:「那些東西不都是東南亞的吧?好象在非洲,咱那船敢過去麼?先和日本貿易吧,看看能不能沿著海岸到其他地方找點咱們沒有的東西,動物也算在內。

估計剛到地方會有一大堆的亂攤子等著處理,尤其是和那邊山區住的人之間,要協調好關係,不能敵對,可以先送給他們一些東西,比如糧食什麼的,然後慢慢教他們些知識。」

「是不是融合?」王鵑放棄了直接出海的打算,問起了民族方面的事情,這種事情不好處理。

「不是融合,是在心中已經把他們當成了一家子,大家都好好過日子,把利益儘量分配好了,就少了衝突,他們那裡應該有不少好的手工藝品和特產,幫他們賣掉,把別處的東西買回來賣給他們,只要尊重他們的民族文化,尊重他們的圖騰,他們不會在乎誰統治。」

張小寶對這個事情早就想好了,一般情況下,少數民族對待外面不友好,無非就是資源利用的差,貧窮,在心理上有一種外來的人會讓他們更貧窮的想法。

先送東西表示友好,再一點點的教導,讓他們看到外面的世界,心胸自然就廣闊了,會願意嘗試著過上更好的生活,嚮往更繁華的地方。

王鵑也贊成這個辦法「還不知道他們那裡究竟是什麼樣子,住的房子是什麼樣?吃的東西?多騙幾個醫生跟著過去,看看能不能找到好的藥材,也跟當地人學學,有些土方子還是比較管用的。」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