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故土也有千千結

風雨肆虐了幾天,當陸州這邊的天晴了的時候,當地的百姓鬆了口氣,大風沒有吹壞他們的房子,大雨也沒有形成洪水,順著兩條他們挖的河以及一些個小支流,.

山上的木屋離著工程結束還有很長的時間,李珣留下了一部分人繼續在山裡幹活,給的工錢也多了不少,其他的百姓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回去,看看哪個地方的苗被沖了,好儘快補種,還有捕漁的事情也要繼續進行下去。

百姓們知道,就算不躲到山上也不會有什麼危險,可沒有人抱怨大好官這麼做不應該,看到了結果和當初的預防是兩回事兒,何況跑到山上,也乾了些活,工錢一直都沒缺。

欽州的消息還沒有傳回來,或許是趕路快的人剛到,或許還沒到,那裡離著遠不說,主要是路的問題,要是當初配合著陸州一起修,兩邊打通了,騎快馬那根本用不上太多的時間。

李珣這幾天,天天都在寫信,寫好了放在那裡,等著欽州的消息到了,看情況選一封信送往京城,並催促張小寶,讓他跟家裡的人商量出幾個計劃出來,就和這信一樣,按照不同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手段。

張小寶哪有這個閒心?隨便想了幾個應對的方法,加在一起還不到一千字,送給李珣就當是計劃了。

張小寶和王鵑還有別的事情要忙,這一次來陸州,說是賺了,可那需要一個比較,如果張小寶不克制自己的話,投入到陸州的這些個錢,他用來做現金流的話,能是現在的幾倍了,既然沒這麼干,那至少要從其他方面補償回來。

一直在忙著陸州事情的兩個人這時才能騰出手,準備對雷州半島和海南島進行商業往來,二人覺得這邊都遭災了,那邊應該也會挨上,想運點糧食過去看看,同時還帶了些京城那邊的特產。

雷州半島那地方先不急,來往都要經過那裡,走瓊州海峽,船隊沒有在這兩個地方停留過,先去海南島,那邊才是真的好地方,尤其是種植一些個熱帶的植物。

「得先找一個穩妥的翻譯,那邊的少數民族萬一不好溝通呢,都有什麼風俗習慣?是不是要戴耳環才行?送什麼禮物好?」

張小寶犯愁了,怕派出去的人不小心觸怒了人家,想著以後還要在那島子上大量移栽別處的物種,並且修建碼頭,不把關係搞好了可不行。

王鵑則是不擔心翻譯的事情,說道:「已經有這邊的人過去生活了,只要在這樣的人中尋找翻譯就可以,那地方語言更雜,就像我們這邊在山上住著的人一樣,金銀什麼的就不用拿了,耳環也送不起,珍珠人家不缺。」

「那總要送些禮物才好,還有什麼能送?玳瑁?那邊好象比咱們這裡還多吧?送幾套沙發等家具?不知道他們是否願意使用,送點工藝品?我總覺得他們的手藝比咱們這邊的好,據說黃道婆就是從那學的紡織的東西。」

張小寶用手托著下巴努力地想,王鵑聽到張小寶說紡織,眼睛一亮,提議道:「既然他們喜歡紡織,而且還是用木綿,那就給他們多送點彈好的棉花吧,我期待著他們用棉花做出更漂亮的東西,相信他們也會喜歡。」

「那就送棉花,他們若是覺得好了,那就交給他們怎麼種棉花,還有西瓜。」張小寶也想不到別的東西了,只有人家沒有的東西送過去才能讓人家高興,既然手巧,能夠織出來好的東西,想來棉花這樣的東西他們能夠接受。

王鵑聽了張小寶的打算,有點不同的想法。

「小寶,棉花讓他們幫著織就可以了,何必教給他們怎麼種?咱們這邊掌握著資源,到時他們做出來的東西再換成棉花不就行了麼,他們會種了,還能與我們交換?」

張小寶怎麼可能不知道這種事情,開始時他也如此想的,但考慮到那邊黎族,現在叫俚族怎麼說也有自己的文化和傳統,那手工藝可不是那麼好學的,除了他們,別人未必能掌握的那麼好。

把棉花給他們送去,他們做出來好的東西,只要交換,那必然是會成為商品,其他人現在也有種棉花的,看到這種東西又怎麼可能想不出來自哪裡?

是考慮到這些,張小寶才決定教給黎族種棉花,並且提供種子和扎花機,對王鵑解釋道:「那邊現在的貢品就有用木綿織成的布,非常漂亮,一旦用棉花做出了新的東西,別人看工藝就知道是出產於當地。

那其他種了棉花的人難道就會等著我們和海南那邊交換?換成你就不會插一槓子?既然守不住秘密,沒有本事來守秘密,那就不如大方些,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誠意,只要棉花的事情成了,以後就可以從各個地方收集特產,拿到海南島,讓當地人挑選。」

「也是哦,那就把送過去的所有東西都打上咱們的牌子,讓他們記住這個標誌,並且讓他們了解與我們合作的好處,互惠互利,還必須要讓他們知道我們在某些方面並不比他們差,他們不是有一種藤條編制的手藝嗎?一會兒找來內院的人開始訓練。」

王鵑也知道,這個東西無法壟斷,那就只能退讓,揮了揮小手,開始安排了。

「咱們有什麼東西能在編織上超過他們?找別處的匠人?那得學多長時間?」張小寶覺得沒有什麼技術可以拿出手來。

「怎麼沒有,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給他們打中國結,我打的不算好,可我知道好幾種打結的方法。」王鵑挺了挺胸,自豪地說道。

「不就是個熟練工麼?讓我學我都不學,不說這個事情了,準備下山。」張小寶無所謂地擺了擺手,轉身離開。

「不會就說不會,找什麼藉口,切。」王鵑美滋滋晃了晃腦袋,也跟著離開。

雨匯為河,入海成一波,瀑布飛騰霧染色,迴響是山歌。風來過,牽掛何其多,或許故鄉仍歡樂,也有千千結。

大部分的百姓開始下山,要投入到新的工作當中了,從欽州那裡上次大災來的一部分人則是心情不好,雖看不到故鄉,卻依舊不時向那裡望去,那裡有曾經居住過的地方,還有親戚。

大風沒在陸州肆虐,跑到了那邊,不知道那裡的親戚或者是已往的鄰居們如何了,那裡的官員只要能做到陸州的一半,或許就能躲過去。

那邊的親戚可能也在擔心這邊,認為大風是從這邊先過去的,真想過去告訴他們一聲,這邊沒事兒,別說風未來,就是來了也傷不到人。

一些個百姓就是懷著這樣的想法,跟著隊伍下山,到時候各回各家看看,接著就是補苗了。

李珣也沒有留在山上繼續監工,這裡大部分的事情已安排下去,有幹活的人,也有保護百姓不被野獸傷害的護衛,等著下次再來的時候,或許就是另一番的景象了。

下了山,眾人就逐漸地分開,最後這剩下一個六千多人的隊伍繼續向海邊行進,這些就是烏雷縣的人了,有四分之一是漁民,他們回家看看,整理一下就可以繼續出海打漁。

「小寶,你家又要幹什麼了?」李珣騎在馬上,湊到同樣自己一個人騎馬的張小寶旁邊好奇地問道。

「沒幹什麼呀,州里的路還沒修完呢,碼頭也壞了一些地方,都得修好才行。」張小寶打了個哈欠回道,昨天晚上忙著計算有多少的東西能夠拿到海南島去交換,睏了。

李珣明顯不相信張小寶的話「沒幹什麼那幹什麼呢?王鵑拉著幾個你家的丫鬟神神秘秘地鑽到車中去了,是不是又有什麼好東西了?」

「沒,就是編繩子玩去了,女人家的事情,不用管。」張小寶隨意地說了一句,雙腿微微用力,馬的速度又快了幾分。

李珣還是不相信,琢磨了一會兒也沒琢磨出來幾個丫鬟能幹什麼賺錢的事情,搖了搖頭,也催馬趕了上來,又問道:「你說欽州那邊會怎麼樣?」

「上哪知道去啊,這邊已經準備好糧食了,損失真大的話,用你的名義送去,等吧,或許過個十天半個月的,那裡的消息就能傳來。」

張小寶哈欠連連,伏在了馬背上閉著眼睛休息起來,李珣也跟著打了個哈欠,******眼睛,對旁邊的護衛使了個眼色,護衛連忙貼到張小寶的身邊,怕他一會兒睡著了掉下來。

李珣來到護衛頭頭這裡,小聲地說道:「給我盯緊了他們,萬一又有賺錢的買賣呢,想丟下我?做夢。」

護衛點點頭,又把這個任務傳達下去。

隊伍一連走了四天多,快五天了,這才回到地方,比去的時候慢多了,去的時候是為了保命。

王鵑這幾天大部分的時間就都在車中度過,還有那幾個丫鬟也是如此,一個個神采飛揚,可不管別人怎麼問,就是一點消息也不透露出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