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培養興趣從小時

第一百六十三章培養興趣從小時

在不知道舒州的官員和富商想要出什麼著數的時候,張忠把精力放到了政務上面,鬥爭只是一種調劑,.

李珣拉走一部分百姓修路,修景點並且完善水路,張忠就用自己的刺史身份和李珣的郡王身份給百姓擔保,向百姓借貸錢財,在當地實行立體養殖。

相對於陸州的百姓來說,舒州的百姓日子要好過許多,誰讓這裡只有一個中縣,其餘的都是上縣呢,不存在努力幹活還餓死人的事情。

無非就是不能經常吃肉,這點沒辦法,別說是他們了,就是整個大唐,也找不到幾處地方的平常百姓能夠隨心所欲吃肉的,現在確定的只有三個地方,三水縣、耀州部分縣,還有就是陸州。

每一個地方的背後都寫上了張忠的名字,所以就造成了張忠剛到舒州的時候百姓不了解情況,等日子過去一段後,百姓們從各個渠道知道了張忠是什麼人,馬上就改變了態度,顯得非常配合。

百姓們不傻,看官員的錢財看兩種,一種是非常窮的官員,這樣百姓放心,官員窮說明不貪錢,另一種就是看富裕的,比如張忠這樣的,家中錢財無數,怎麼還會貪錢,尤其是知道家中做買賣。

最怕的是家中比較富裕,沒有買賣,又不是世家,遇到這樣的官那麻煩嘍。

有了張忠和李珣的擔保,百姓過來畫押選項目,挨著河流或者是湖泊的百姓是豬、鴨子以及池塘套養,沒有這個條件的,就是豬、雞與螃蟹及水稻套養,如果連水稻都沒有,只有山地的話,那就是果樹或者桑樹來套養林蛙。

張家和李珣負責回收,張家還負責提供技術,這可不是張小寶和王鵑想出來的技術了,他們只提供一個思路,又張王兩家的人經過幾年的試驗而摸索出來的。

換成別的世家或者是商人,一定會非常自私地把技術保留下來,張小寶和王鵑已經幫家中度過了最難熬的日子,不在乎套養的技術錢財了。

除了工業上的技術怕泄露了之後被別過竊取,農業上面的技術已經差不多全公開了,只有孵化小雞和種木耳的技術還保留著。

其中小雞的孵化技術也準備要公開了,當更多的人願意套養的時候,家禽孵化技術會占很大的分量,木耳是一個奢侈品,不用告訴別人,普通的百姓也沒閒錢去吃什麼木耳,有沒有都行。

百姓們拿著錢,拿著技術去開始抓小豬,開始買張家孵化出來的家禽,一個個都不知道是否能成功,如果不是有兩個大人物給保證,如果不是張忠的信譽在,他們真不敢去嘗試。

張王兩家為了讓百姓安心,還把內院的人派出去坐鎮指導,每一個村子都會有一個技術員看著,只要有不懂的就可以找他去看。

如果張忠和李珣是第一次當官,第一次到地方上給百姓做事情的話,舒州這裡的官員或許會報著看熱鬧的想法,周圍的幾個州也同樣是如此。

但兩個人不是頭一次出來了,他們的身上帶了不少的光環,所拿出來的套養技術,沒有一個人會認為不成功。

大唐現在的官員壞的還真就不多,這個比例是按照張小寶和王鵑那個時候來算的。

旁邊的廬州、壽州還有蔪州離舒州近的縣中的官員看到張忠動了,他們馬上就派人過來學,這可不是剛有的想法,在張忠沒有上任之前,他們就打好主意了。

他們可不想學欽州,傻呼呼的非要對著干,能學一手就是一手,周圍的地形都差不多的,只要舒州能做的,那自己這裡同樣能照搬。

於是,周圍最近的縣中也弄出塊地方來,按照三種套養的模式做一個試驗地,並不時地派人到舒州同樣的地方去看,去偷學,如果成功了,明年就能照著做了。

真心為百姓的人那不用說,學會了之後,百姓能過上好日子,就算是想貪的官員,也同樣支持,貪也要有錢才能貪,百姓越富裕,貪的就越多,百姓都要飯了,貪誰的去?

一番充實的忙碌中,就到了盛夏的日子,四個小傢伙也一周歲了,會跑小跑,會努力地邁動短腿走路,最經常做的動作就是走著走著,一下沒走好,屁股一墩就坐到了地上。

老人或者是成年人不小心這麼一下子,很容易把骨頭給摔斷了,小娃子根本沒事兒,矮呀,坐到地上就忘了走路的事情了,在那裡隨便抓起個什麼東西玩。

在張小寶和王鵑努力地培養下,已經能夠說出五個字以上的句子了,認識很多種物品,想得到什麼東西就得使勁想這個東西的名字,想不出來便哭。

好奇心更強了,其實以前也好奇,只不過以前不能走,只可以爬,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費勁啊,爬的過程當中,看到別的東西又要重新轉向。

現在不同了,對某個事物好奇的時候,自己就能跑過去看,有蝴蝶或者蜻蜓落下來,遠遠就能發現,然後小腿緊倒騰,身子一顫一顫地跑過去,並伸出小手去拿,對,就是拿,小傢伙們認為所有的東西能拿,都屬於他們。

結果蜻蜓和蝴蝶飛走了,小傢伙們就愣在那裡,抬頭看看蝴蝶和蜻蜓飛去的方向,又把目光放在了兩者停留的花和草上面,出神琢磨,也不知道他們想什麼呢。

「寒瓜,寒瓜。」張小寶懷中抱著王鵑的弟弟,手上拿一張圖片對他念。

「黃瓜,黃瓜。」王鵑的弟弟眼睛看看圖片,又看看張小寶跟著說道。

「寒瓜,喝安寒,不是喝屋昂黃,寒瓜。」

「黃瓜,黃瓜。」

「這麼笨呢,昨天不是說好好的麼?又忘了?是什麼?」

「寒瓜。」

「對了,剛才怎麼就說錯了?笨不笨?」

「你笨,我要吃黃瓜,黃瓜。」

「哦,那你早說呀,下次記得把話說全了,拿根黃瓜來,把皮兒削下去。」張小寶很高興,能被反駁了,這說明小娃子的智力又高了點。

「看到沒有,只要有東西能吸引他們,就能讓他們多動腦筋,如果不是怕他們養成壞習慣,我現在就教給他們罵人的話。」

張小寶把圖片拿走,對旁邊蹲著陪另一個小傢伙看螞蟻的王鵑說道。

「沒聽說罵人還能鍛鍊智力的,別碰,小心爬身上。」王鵑把張小寶弟弟的手給抓住。

張小寶也帶王鵑的弟弟湊過來看滿意搬蟲子,並親自捏起一隻螞蟻放到了弟弟的手上。

「不用管,碰就碰吧,這種螞蟻對人產生不了什麼傷害,就算吃了也行,我小時候就經常吃,罵人當然有用,罵人是一種情緒化非常大的行為,無論是笑罵還是怒罵,都比平時說話中的情緒波動大。

孩子在感受到情緒的時候就會去模仿這種情緒,對大腦的鍛鍊作用不小,所以小孩子一般學罵人都比較快。」

「哦,還有這麼個說法,頭一次聽說,快把蟲子扔了,拿蟲子幹什麼?」王鵑說話的時候把張小寶弟弟手上剛剛抓起來的蟲子給打了下去。

「吃。」張小寶的弟弟顯得很委屈,一手捏著螞蟻,一手又要去拿那條蟲子。

張小寶見王鵑還要給打下去,連忙攔住了。

「只要看著孩子別把東西塞嘴裡就行,這不是要拿蟲子為螞蟻麼,要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你打斷了,會有兩種後果,一種是孩子依舊想拿蟲子喂螞蟻,繼續原來的動作,另一種就是放棄了。

如果你連續地打斷,那後果就是孩子不再去想喂螞蟻,也就是說,孩子少了一個研究的方向,你所打消的是他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沒有了好奇心,人又怎麼會去鑽研?

真教育孩子要採用的是引導式和理解式的方法,而不是經驗式和省事式,就比如孩子玩泥巴,很多的大人都會直接過去告訴髒,不能玩,其實最根本的原因不在這裡,大人是為了省心,髒怕什麼,怕吃到嘴裡?你不會在旁邊看著?

我的想法就是,當一個人沒有做好準備來承擔養育新生命責任的時候就別要孩子,當然,現在這裡要孩子有時候是被動的。

當初我不只一次看過,有孩子在被大人喂飯的時候伸手去抓,大人就***孩子的動作,並告訴孩子不能用手,這樣的大人根本就不明白,孩子未必是想手抓吃飯,他只不過想摸摸米飯是什麼樣子的。

這樣就造成了一個後果,很多小孩子你問他米飯是什麼樣子的,他(她)會說是香的,是橢圓形的,是白色的,而不會說是軟的,是粘的,如果每一件事情都要這麼做的話,你說會有多少的天才的孩子被扼殺?」

王鵑聽迷糊了,沒想到自己打掉蟲子的動作竟然被張小寶給扯到了扼殺天才的方面上去了,這下再也不阻止張小寶弟弟去拿蟲子為螞蟻了,哪怕被捏在手中的螞蟻根本不吃。

「就你歪理多,現在喂了,螞蟻不吃啊,怎麼辦?」

「那就想辦法讓他看到螞蟻怎麼吃東西,多抓點螞蟻放在玻璃缸中,鋪上一層沙子,扔進去蟲子讓螞蟻吃,吃的時候拿擴大鏡看。」張小寶馬上就給出了一個辦法。

「那他就能了解螞蟻吃食的事情了?」王鵑抬槓地說道。

「不能,但他或許會對擴大鏡感興趣,會對玻璃缸感興趣,總比做個乖寶寶,任何興趣都沒有強,我不怕麻煩,咱們家中有專門的人照顧孩子,不需要把他們培養成一動不動,不給大人找任何事情的好娃子。」

張小寶說著話,把弟弟要往嘴裡送的手給拉住了,對不遠處的一個丫鬟吩咐道:「看看能不能找到蠶的青蟲子,清蒸,不就是想知道這蟲子咬在嘴裡是什麼感覺麼?給你吃。」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