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人性善惡波板糖

第一百七十一章人性善惡波板糖

綠草茫茫,田間稻已長,誰家車馬鬧歸行,.終日惶惶,紅塵心未涼,何愁天地無陽光,送你波板糖。

發現了可以代替蠟燭的東西之後,畢老頭和老頭元之一晚上沒睡覺,把來回拖動小娃子玩的四個墊子拿過來,坐在大理石的地面上,就那麼守著。

老頭元之不時問問心中的疑惑,讓畢老頭解答,畢老頭除了把關於張王兩家的事情說出來之外,就是琢磨發光體的問題。

學過自然書的他想要用書中的知識來詮釋所見的東西,卻發現當初看上去非常深奧的書面對眼前事物的時候實在是太淺顯了。

「一定還有更深的一層的書,自然書就好象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那就有小河、大河、大江、大海,對,沒錯,原來這條路是那樣的長。」

畢老頭想著想著就想到了這個事情上面,只不清楚前面能發光的玩意屬於大江還是大海。

若王鵑在這裡,就會告訴他,這僅僅是屬於小河中的一部分,那自然書連小溪都算不上,說成是泉眼還湊合,科技的大海有多深,那就要看星空有多廣闊了,知道的越多,就發現自己越淺薄。

老頭元之沒學過自然,張家發明出來的東西隨便拿出來一樣他都琢磨不明白,聽到畢老頭在那裡嘟囔,好奇問道:

「隆擇,你在說什麼?莫非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兒?」

「不知道,我只知道天上的閃電亮,那是因為兩種不同的雲撞在一起產生的,和神仙沒關係,吊在那裡的東西會亮,是不是就是兩種不同的東西撞在了一起?就比如我們用的火石。」

畢老頭極力地用自己所會的知識來解釋此現象,似乎找到了一絲關聯,又無法準確地闡述,火石不停地打就會不停地亮,可那種亮畢竟是還有間歇的,頭上那東西亮起來沒間歇。

老頭元之更迷糊了,怎麼又和火石扯上關係了?想不通的話對畢老頭說道:「別想了,還是說說三種套種究竟是怎麼回事兒?能不能在全大唐用?」

「應該能,張家也在驗證呢,三水縣不能種稻子的地方成功了,華原縣挨著湖和河流的地方也成功了,耀州因沒有張家親自去教導,只有各別地方成功,陸州成功了,如這裡再成功的話,那就說明一個事情。

不同的地方要採取不同的方法,這其中的道理就是,哪一樣東西能幫別的東西生長,在幾個簡短的互相幫助下共同生長,未必非要是豬、鴨等。」

畢老頭給套種做出了總結。

老頭元之也恍然地說道:「我懂,就是因地制宜,比如三水縣張家最先莊子養的地龍,除了喂雞之外,還能拿出來用在土地不好的地方,鑽一鑽,硬地也變軟地了,應該讓司農寺派人來蹲守。」

「這個倒是可以,但來了不能對張家指手畫腳,天亮了,喝點粥去睡吧。」畢老頭打了個哈欠,發現太陽出來了,時間過的真快,一晚上就這樣過去了。

二人起身,畢老頭摧了摧坐酸的腿,活動兩下就沒事兒了,老頭元之則是站都站不起來,這還要感謝四個墊子,裡面有夾層,把寒氣給擋住,不然剩下的歲月可能就因為大理石地面被人抬著走了。

等畢老頭扶著一點一點挪動的老頭元之回到自己家院落的時候,一張張吃飯的桌子已經擺放好,有人手上拿紙筆挨個詢問。

「你吃什麼?有包子,這麼大,羊肉餡的,豬肉餡的,還有韭菜雞蛋餡的,還有餡餅,同樣餡的,也有饅頭和果子,還有油絲餅,有大米粥,小米粥,還有兩種米摻一起的,有豆漿與豆腐腦,分甜鹵和鹹鹵,小娃子誰喝奶和雞蛋糕?」

耳中充斥著這樣的詢問聲,老頭元之納悶地轉頭看向畢老頭,那意思就是怎麼回事兒?

他在船上的時候也沒吃到過這樣多的東西,就三種,兩種米的粥,豆漿和豆腐腦,鹵就是鹹的。

不等畢老頭回答,那裡又繼續問是不是吃餛飩,吃泡饃,羊湯加貼餅等等等等,都是各地能吃到早飯人的習慣,還有張家後來發明的吃法,加在一起竟然有三十多樣東西,上百種搭配。

「這個……」畢老頭明白對方的意思,為啥坐船的時候吃不到?

「這個可不是我家廚子做的早飯,張王兩家海雲間酒樓給提供的待遇,以河南道那條線為界,那邊是水雲間,這邊是海雲間,等以後會相互競爭,知道就行了,你吃什麼?我要一大碗雞蛋糕,再吃一屜燒賣。」

「我和你一樣,怎麼挨個人問呢,費事。」老頭元之聽到那麼多的東西都懵了,不知道如何選擇,只好和畢老頭點一樣的。

「不挨個問怎麼上東西?每頓飯的量都是別人說多少加起來再稍微多一點,不然浪費,我又沒花錢。」

畢老頭招呼一個記的人過來,告訴過二人吃什麼,對老頭元之解釋道。

老頭元之點點頭表示明白,又突然問道:「那酒樓吃剩的怎麼辦?」

「京城酒樓怎麼辦的?好點的東西被夥計收起來帶回家了,不好的就挑給過來等待吃東西的要飯的人,再剩下的就倒掉,在里差不多,只不過是好點的專門留出來給吃不上飯的人,不好的喂豬,哎~!我大唐的百姓何時能不用再吃這種東西?」

畢老頭談起此事心中也不好受,哪怕張王家酒樓做的已經很好了,凡是給百姓的東西都是挑最好的,但畢竟是別人吃剩的,不只一次看到別的酒樓把那已挑過一次的東西,與泔水放在一起用桶擔著讓人從中抓。

有那運氣好的小娃子從桶中泔水裡面撈出來一隻被人咬過一口的雞爪子,對擔過來的人也是滿臉感激。

「可憐我還是戶部尚書,掌管天下土地錢財,竟無力改變。」畢老頭越想越憋屈,嘆息了一句。

「快好了,就快好了,皇上勵精圖治,還有他張王兩家的法子。」老頭元之比畢老頭更憋屈。

朝陽升起的時候,張忠的隊伍又繼續起程,不緊不慢地往回走。

還沒修好的路本來就不夠寬,隊伍又大,後面的人不敢強行超過去,只能等遇到小路的時候快點繞到前面,前面過來的人也紛紛躲到路旁。

張忠已經讓隊伍別並排走,留出來位置給行路人,但行人不敢那麼過呀,萬一衝撞了某個脾氣大的就遭罪了。

李珣一邊跟在房子的旁邊騎馬走,一邊手上托個夾子,用炭棒在紙上畫來畫去,不時還要問問同樣騎在馬上的張小寶這個地方的路應該怎麼修,修多寬。

或者是遇到河流問張小寶應該建個什麼樣的橋,是拱橋好呢,還是用木頭搭的平橋好。

張小寶又沒學過土木工程,上哪知道去啊,只能看看周圍的環境,有荒山的地方就說修石頭的橋,有林子密的,或者是沒有山的地方就說修木頭橋,以尋找材料的難易度為主。

隊伍走著走著就到了晌午,該吃飯了,停下來休息,主要是馬累。

把房子中剛剛睡醒不長時間的小傢伙們一個個抱出來,讓他們自己在周圍轉轉玩鬧,張小寶和王鵑則是開始給弟弟妹妹單獨做飯吃,大鍋飯別人可以吃,小傢伙們不能跟著吃。

「今天做什麼?還做軟炸肉?上回做了,有點吃不動,不如做魚吧。」王鵑把圍裙系好了問張小寶。

「這次帶來的魚,刺太多,錘打魚肉太費勁了,做雪棉豆沙吧,小傢伙們愛吃甜的,你拌豆沙,我打雞蛋。」

張小寶頓了下說道,開始往外拿雞蛋。

內院的人沒什麼反應,已經習慣了,其他官員則是眼饞啊,上次的軟炸肉四個小祖宗就吃了不點,給他們分了,他們才發現,什麼水雲間海雲間,做菜最好吃的竟然是張刺史和王將軍家中兩個最大的娃子。

兩個娃子這幾天以來,給四個小祖宗做的飯菜當中,竟然大部分聽都未曾聽說過,更不用說見了,凡是四個小祖宗吃不了的就放在旁邊給內院的人吃。

開始時是本著溜須拍馬的緣故,有官員過來非要吃那別人吃剩的東西,哪怕上面可能有小祖宗們的口水也願意。

結果吃到嘴裡後才發現,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兒,怪不得那將軍家的女娃子不讓別人給小祖宗們做東西吃,上次送個烤蹄筋還被趕回來了,原來是這樣啊。

張小寶和王鵑忙碌的時候,四個小傢伙就跑瘋了,看見什麼都好玩,到處亂躥,把保護他們的丫鬟累壞了。

小貝轉著轉著就轉到了路邊溝中一家躲在那裡不敢動的四個人面前。

這家最吸引她的地方是也有一對兒雙胞胎,長的一模一樣,只不過是兩個女娃子,看上去和自己差不多大,怯怯地縮在母親的懷中。

小貝跑到近前,叉個腿扎著小胳膊,身體微微前傾,歪個頭盯人家姐妹兩個看,大眼睛不停地眨動,似乎很好奇。

在人家兩人身上盯了會,又看看自己的衣服,終於發現不同之處了,自己穿衣服呢,對面的兩個沒穿衣服,小臉也黑黑的。

站在那裡琢磨了會兒,小貝轉身又跑向房子,兩個丫鬟追去保護,剩下一個丫鬟對一家四口人說道:「別怕,別怕,這是刺史大人的家眷,不會傷害你們。」

丫鬟的安慰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夫妻二人護著孩子說不怕那是假的,若是遇到了大人還好辦點,萬一那個一看就是金貴得跟眼珠子一樣的女娃子跑到這裡哭上了,那人家的大人還不得要自己一家的命啊。

跑到房子的小貝在裡面搗鼓了一陣子,出來的時候一手拿了一個小棍,棍子的上面是用錫紙包的直徑有十厘米大的圓片,轉身又跑了回來。

兩個雙胞胎的父母嚇壞了,不知道這個女娃子要幹什麼,又不幹有任何的動作。

小貝這次一直跑到兩個女娃子的近前,咯咯咯笑了幾聲,伸出手把那抓著的兩個東西遞給兩個女娃子,嘴裡說道:「糖,糖,吃糖。」

守在旁邊的丫鬟這樣明白了,小小娘子是要給人家糖,連忙在旁邊對嚇壞的兩個大人說道:「這是我家小貝娘子,給你們女兒糖呢,快接過去,不然她要哭了的話……」

剩下的話不用說,這對兒夫妻一聽就知道什麼意思了,女的伸出手來就去拿糖,可小貝不給,就要往兩個女娃子的手裡遞。

女的馬上就把兩個女兒往前推「大男小男快拿著,糖。」

兩個女娃子不像小貝這樣大方,可能和接觸的人有關係,也可能是與營養有關係,再或者就是教育方法不同,嚇的不敢伸手。

小貝愣了下,把左手的糖塞到丫鬟的手中,騰出手來把右手上的糖外面那個包裝紙給撕下來,裡面是一層糯米紙,做示範地用舌頭在張小寶和王鵑專門為他們做的波板糖上***了下,還吧嗒兩下嘴兒,再次遞過去。

姐妹兩個眼睛登時就睜得大大的,這個能吃?還那麼好看。

當中的一個就伸過來小手給接過去了,並學著小貝剛才的樣子伸舌頭***了下,好象發現了最希奇的事情,嗯了聲又連續***兩下,終於是露出了純真的笑容。

此時旁邊另一個也學著湊過來***一***,與前一個同樣開心地笑了。

小貝這時把另一個也剝好,遞過來,等第二個女娃子像抓寶貝一樣的把糖抓在手中***的一刻,小貝就好象做了件最偉大的事情那般,張著小胳膊,臉笑的像朵花那樣看兩個女娃子***糖。

守在小貝旁邊的三個丫鬟嘴角也翹了起來,善良的主家,善良的小娘子和小公子,就連這個最小的小祖宗,在別人認為不懂事的時候也知道把好東西送給需要的人。

那對夫妻已經傻了,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糖,上面還有三種顏色轉著圈的疊在一起,更讓他們想不到的是,對面那個與自己兩個女兒差不多大小的女娃子如此懂事。

如果說一個大人施捨別人東西的時候可能會報有這樣那樣的利用的話,那這個小女娃子絕對不可能,家大人得怎麼教才能教出如此善良的娃子?娃子能如此,大人就更不用說了。

男人這時才反應過來,想起方才對方丫鬟說的話,刺史家的小貝娘子?

「可是,可是新到舒州的張刺史?別人總說的大好官?」反應過來的男人聲音顫抖地問道。

「舒州刺史是我家老爺,好不好,我家老爺說了,由百姓來評說。」丫鬟聲音柔和,又略微帶著點傲然地回道。

「好,好官,果然是大好官,我,我給老爺磕頭了。」男人得到了這個答覆,撲通一聲就跪了下來,向著隊伍的所在一下一下地磕起頭來。

女人也鬆開兩個女兒,跟著丈夫磕頭,兩個女娃子似乎不明白父母怎麼了,手中緊緊攥著糖的小棍,眼睛眨巴眨巴的顯得非常著急。

這裡的動靜終於是驚動了那邊,兩個護衛跑了過來查看情況,一個丫鬟把護衛攔住說剛才的事情,另兩個丫鬟去扶人。

護衛聽到是這種事情,留下來一個守著,另一個回去報告。

張忠準備吃飯呢,聽到護衛的報告後,哈哈大笑起來。

「好,這才是我張家的人,心中裝著百姓啊,路上應該還有百姓,好吃飯了,一起吃吧,來人啊,去把前面能看到的人都找過來一同吃飯,當爹的總不能比閨女差。」

張忠高興啊,女兒真的給爭臉,竟然跑出去給別人糖吃。

圍在張忠旁邊的眾官員也納悶啊,難道這當爹的厲害,孩子就也厲害?實在讓人嫉妒啊,大人收買民心的話總是讓人懷疑,可人家的小娃子也知道幫爹收買人心,要比大人直接出手強百倍。

張忠吩咐了,馬上就有人去隊伍的兩邊叫人,護衛也更加地警惕了。

張小寶和王鵑剛剛把雪棉豆沙做出來,聽到這個消息後,同時皺了下眉頭。

「以後在四個人身邊隨時要有兩個茁壯護苗隊零號隊的人,萬一遇到刺殺怎麼辦?小貝他們應該是平時就四個人在一起玩覺得夥伴少了,看樣子得給他們找玩伴才行。」

張小寶對妹妹能做出這樣的舉動一點都不疑惑,很常,卻對護衛不滿意了,如果對方是某個人派來殺人的,妹妹早就死了,愛心歸愛心,不能不顧安全。

王鵑也覺得危險,說道:「看來以後要儘快把手槍做出來,還要把身手好的人給選一選,培養專門的保鏢隊伍,總不能不親民吧,咱那時候主席到哪個地方都要提前打招呼,排查再排查,怕有危險。

可總理就不是了,只要出點事情就得飛過去,臨時性的,百姓根本就排查不過來,一個是靠人格魅力,另一個就是保鏢隊伍夠強悍。」

不管怎麼說,這次小貝是沒有遇到任何的危險,丫鬟過來喊小貝吃飯的時候,小貝眼睛一亮。

這也屬於條件反射,吃飯兩個字可能是聽的最多的了,更主要的是她知道飯菜好吃,哥哥和姐姐做的。

知道又能吃好東西了,小貝一手一個,拉著兩個姐妹的手退著往回走,走了兩步一個不穩就坐到地上了,在別人擔心的時候,爬起來轉個身,又拉起姐妹二人,這下好了,都是向前走,不用摔屁墩了。

等小貝把人拉到隊伍中的時候,丫鬟哄著小貝帶姐妹兩個去洗了個澡,又找出來新衣服套上,姐妹兩個或許也感覺到氣氛不同,非常老實,可手中的波板糖卻怎麼也不鬆開,哪怕洗澡的時候也是換手拿著,對她們來說,這可能是最珍貴的禮物了。

此時已經開飯,前後路上的百姓加起來也就三十來個,不用挨個查,在今天偶然的情況下,蓄意傷害張忠的機率太小了。

張忠膽子也大,和百姓挨個見面問候,張小寶和王鵑無奈,只能親自陪在張忠的旁邊,把護衛給趕到別處,這才顯得張忠親民啊,帶家人問候嘛。

可張家內院的人都知道,有小公子和小娘子在,根本就不用擔心老爺的安危。

百姓確實是感動啊,好官呀,頭一次見過不帶任何護衛的官員和他們親切說話。

一番慰問後,大家就開吃。

可剛一吃上,兩匹馬就從前面過來了,馬上是兩個衙役,跳下馬後跑到張忠的近前報告道:「大人,畢大人回來了,還帶了很多人,其中有一老者,畢大人管他叫元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