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前,羊城的陽光正好,帶著春光特有的明媚與暖和。

落地窗外是一整座城市的繁華。

坐在辦公桌後的周寬周總正隨意的挪動滑鼠翻看網頁消息。

持續一小時三十分鐘的圓桌主題討論很成功。

與會的主題討論者們對外釋放了各自想要釋放的信號,得到了各自想要的東西。

參與者們得到了近距離圍觀大佬的機會,甚至是交流的機會。

知乎一舉打響了名氣。

至於主題討論最終收束的結果,當然是很簡單的:移動網際網路必將成為大勢所趨,變革已經發生。

也是最不引人注意的。

看著問答社區表面上的創始人『一海闊沙雕』特地在微博上發表的言論,周寬輕輕一笑:「這個瞌睡枕頭有點太上道。」

「逼乎要火囉……」

「……」

一如周寬所料的那樣,『一海闊沙雕』的公開言論引來了無數網民的圍觀。

不少人嘰嘰喳喳的下場表態。

禍害一群:「我有點心疼你們問答社區的所有工程師、員工、用戶,碰上了你這麼個煞筆創始人,你難道還不明白這才是知乎必將成功的原因嗎,你都說了,他們的身份讓大家有天然窺探感,難道你不知道我們普羅大眾最喜歡的就是看大佬吹牛?工作中忽然跟上司講兩句都能跟同事吹噓半天,學校里跟學校風雲人物打個招呼都恨不得跳起來,要是能跟校長講兩句話,你不得風光半年?而現在這些成功人士耐心的回答一些問題,誰不愛看?」

禍害兩群:「廢了,問答社區徹底廢了,知乎的運營真是牛!」

禍害不好:「這個一海真是煞筆,你哪怕只是酸兩句都好,幹嘛要提出逼乎這個詞,知乎將因為逼乎走入正軌!

從今天開始,知乎在這個細分領域的發展無人可擋了,也無人可以替代!

不說看大佬吹牛這些,就說行業大佬們對問題的認知就是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他們的回答天然具有更高的權威性、可信度!

而且最重要的是,因為你們問答社區的異軍突起,知乎順手放任,並開放了用戶註銷通道,一舉讓那些沒什麼耐心、也不是核心用戶的人自己主動註銷,留下了最優質的核心用戶!

不僅如此,雷軍、周紅衣他們都是一早就受邀加入知乎的用戶,哦,忘了告訴你,其實初始邀請用戶還有鵝廠的馬珀利、搜狐的張查理、創新工場的李開服。」

「不知道那些說知乎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人現在臉疼不?」

「不愧是短時間內運營出中新微博產品的公司,這運營手腕真是牛逼啊!我敢說,這必然將是網際網路史上一次特別值得分析的低成本營銷,讓競爭對手心甘情願的搭好架子,然後自己上去唱一齣好戲!」

「……」

「多的不說了,@一海闊沙雕麻煩邀請我註冊一下知乎,別誤會,我去給你們當臥底。」

一海闊沙雕:「……」

他在公共網絡空間是說不出話來。

因為他也意識到了真正的問題。

就在『一海闊沙雕』很鬱悶之時,他接到了鵬揚公司對口人林凡打過來的電話。

一海接著電話迅速起身:「林總,你好你好。」

「問答社區有辦法篩選用戶,再構建核心用戶群嗎?」林凡開門見山。

一海遲疑了,最後還是說道:「有是有,但我沒資源去邀請核心大佬,沒有核心大佬,其實談不上什麼核心用戶群。」

「你也知道?」林凡冷哼一聲,「那你還在微博上說什麼逼乎,你知道這兩個字的價值嗎?」

「我們投入了海量的資金,不能就這麼半途而廢。」

「能用技術手段解決的事情你去解決,不能用技術手段解決的事情,我們會想辦法解決。」

「核心用戶群在於群這個字,而不是某一個單一大佬。」

「問答社區最大的依仗就是用戶基數,一步先步步先。」

「無論如何,都掩蓋不了知乎跟問答社區本質相同這一點!」

林凡一口氣說了很多很多。

沒辦法,鵬揚現在已經是騎虎難下了。

他們只是一個不太大的公司,短短時間內竟然一口氣在問答社區上投入超過1200萬人民幣的現金。

如果這個項目完全沒有回報,鵬揚的日子將非常艱難。

最最重要的是,林凡的日子將很艱難。

「……」

接下來剛好是周末,也是民眾最有時間上網衝浪的點。

問答社區在林凡的強勢要求下,做出了諸多技術上的改變。

同時保持了網絡輿論熱度。

只不過……效果十分不理想,甚至還起到了反面效果。

最莫名其妙的是,周一上午,知乎熱榜出現了一個問題:

【如何看待問答社區現在的困境和改變,如果你是問答社區創始人,你會如何自救,為什麼?】

一海闊沙雕看到這個問題後,一時間也有些恍惚。

他一方面很難堪,另一方面他心底里希望有大佬回答這個問題,給他點思路抄……借鑑一下。

有意思的是,還真讓一海等到了。

而且還是才在知乎上重新亮相的雷軍。

雷軍:「這兩年我主要業餘做一些天使投資,也收到過不少創業者的郵件諮詢,其中有一些創業者有個主意就想拿到高額投資,我對這些人一向敬謝不敏;我曾跟朋友說過,我做投資只投熟人,原因很簡單,天使投資起源於國外,本就是一個攢局的模式,一般都是熟人朋友之間,如果你都不能說服你的親朋好友支持你,我跟你素不相識為什麼會投你,我的錢也是我風裡來雨里去掙來的;

回到問題,問答社區的問題其實很明顯,我不知道提問者是出於什麼目的,站在我的角度,這樣的問題就像是那些隨便有個點子就想要我投資甚至質問我為什麼不投的人一樣;

創業是艱難的,不是一個點子或者怎麼怎麼樣就能一條道走成功的;

問答社區要想自救,需要創始人多下功夫,找到問答社區本身的閃光點,老老實實沉下心去做好產品本身。」

一眾圍觀網友在這條回答的評論區很活躍,也很歡快。

「我只感覺到撲面而來的逼氣,不愧是大佬啊,天天給人投錢,如果一海能看進去,說不定問答社區未來可期。」

「同,沒想到網絡上的雷總這麼平易近人,分享了這麼多乾貨!」

「說實話,雷總隨手舉了個例子,一口氣解釋了很多問題。」

「前排。」

「……」

一海闊沙雕:「……淦,大佬們就知道吹牛,我要是能想到辦法,我會在這裡圍觀?」

「……」

然後一海又看到了一條比較中肯的回答。

「問答社區錯就錯在跟風了知乎,但只跟到了皮毛,知乎的核心賣點說實話藏太深了,一開始很多人包括我都沒看出來,以為知乎只是想做一些比較高冷、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以吸引用戶,然而我們都錯了;

現在的問答社區其實就是『知道』產品的單獨網站版,美其名曰是在創造出一個所有人都可以參與的求知領域,可實際上仍舊是一個你提問誰都可以隨便回答的平台,根本沒有什麼可信度,也不靠譜,更沒有逼格;按照現在的方向走下去,必死無疑,關鍵是問答社區現在雖然剛開始,但已經沒法掉頭了,知乎開闢的這條賽道真的太窄了!」

「……」

一海闊沙雕:「是的……因為本來就是跟風知乎。」

然後他又看到了一個大佬的回答:「其實問答社區本來還稍微有點可救餘地,遺憾的是,他們的創始人似乎太著急了,無論是跟風知乎還是獲客,還是在知乎正式揭露核心賣點之後的火速修改,都太著急了,太沉不住氣了……

不過也能理解,畢竟創始人還是在校學生,希望這次能讓他吸取教訓吧。」

一海:「……」

僅僅周末兩天時間,問答社區就將之前積累的那些諸如一天暴漲一萬註冊用戶的全部優勢敗了個差不多。

不僅沒有維繫好原有用戶,還用技術手段讓一些用戶心生不滿。

也順便把路人緣敗光了。

正如一些大佬看到的那樣,問答社區太著急了。

其實也不是一海闊沙雕著急,而是他背後的鵬揚公司著急。

1200多萬的投入,眼瞅著就要打水漂了,誰都沒辦法冷靜。

只是……接下來發生的變化是誰都沒想到的。

就在大家還把問答社區的困獸猶鬥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間接替問答社區保持了輿論熱度的同時。

3月16日。

忽然有重磅消息傳出。

某投資機構十分看好知乎發展前景,欲投資數千萬美元!

消息傳出來後,不少網民都不太相信。

「假的吧,大家都知道知乎發展前景好,但現在知乎依舊是邀請註冊制,還在用戶培育期,連商業模式都沒有探索出來,哪有那麼大的價值?」

「假消息!」

「絕對是假消息!」

「抱歉,我一個普通人,根本不懂這個消息真假,我只想求碼上岸,你們這幫狗大佬就不能給我一個碼嗎?我也去逼乎看看。」

「……」

一海闊沙雕看到這消息,整個人都傻了。

如果這消息是真的,問答社區真就徹底要無了。

雖然他只是個白手套,也沒有簽什麼股轉債的協議,甚至都沒什麼股份,更沒有什麼決策權,但他也不想放棄問答社區,畢竟當老闆的味道還挺好的。

「應該是假消息吧,知乎的底子太薄了,聽那個林凡說過,資本可沒有那麼好心!」

然後進一步的消息冒出。

「你們難道忘了鴻鵠內部某個不具名的員工透露過,知乎項目曾經被資本青睞過?」

「臥槽,確實確實,差點忘了這個,那這麼說,知乎真的要開放式大發展了?」

「不好說啊。」

「……」

「別猜了,消息出來了,上次青睞知乎的是創新工場,這次也是他們,不過還多了一個夥伴,啟明。」

「知乎真牛逼啊。」

「\b……」

「最新消息最新消息,鴻鵠再次拒絕了機構投資傾向,知乎網站有一封公開信,速去看。」

「……」

事情到這個地步,早已達到了周寬的預期目標。

現在融資根本不是他的選擇。

他想要的是把知乎打造成逼乎,然後放大價值,現在第一步已經完成,至於放大價值,現在還不是時候。

接下來是樸素的高調發展期,穩固基本盤。

問答社區也還得吊著,鵬揚雖然實力不是很強,但是個很好的陪太子讀書的角色。

現在談什麼融資,擴大經營,太早太早。

所以,在創新工場和啟明有意無意的對外公開投資傾向後,周寬很快做出了反應,肖柯也不賴,一封公開信就發了出來。

「致各位與眾不同的知乎用戶:

近日來,有關於知乎平台的各類信息占用了太多的公共網絡資源,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所有網民的共同利益,我們深表歉意,希望大家能更關注知乎平台本身。

關於知乎的發展方向,我們會審慎決定,知乎一定會發展成一個有趣的、有點酷的平台。

關於投資事項,是的,這是我們第二次獲得資本的青睞,在這裡很感謝李開服博士的偏愛,也很感謝大家的關注,知乎現在底子淺,尚經不起太大的風浪,很抱歉辜負各位老闆的喜愛;鴻鵠雖然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但我們並不缺乏運營資金,謝謝各位大佬的好意。」

「……」

這封公開信很自然的引起了熱議。

「如何看待這封公開信?我踏馬的只能說不愧是逼乎,字裡行間逼氣滿滿!」

「論逼乎的運營團隊如何合理的裝逼?」

「我懂了,知乎不差錢,看不上資本那點投資!」

「好傢夥的,別人都巴不得天天全網討論,知乎嫌棄熱度過高?」

「只能說,不愧是逼乎。」

「……」

很顯然,隨著知乎這封公開信,這一幕鬧騰了一周多的大戲落下了帷幕。

吃瓜的吃完了瓜。

看熱鬧的看完了熱鬧。

想要求碼的人依然還在求碼。

該坐蠟的人自然也在坐蠟中。

許多人都沒想到,在風頭最勁的當口,知乎選擇了急流勇退,而不是迎風而上。

但一些大佬卻再次對知乎另眼相看。

「……」

而此時,鴻鵠總經理辦公室,周寬周總正平靜的望著對面的人……

-

求訂閱求月票,推一本書《別擋我活路》,末世殺伐流~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