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向袁氏門人公布袁紹罪狀,聲討其行,不知二位以為如何?」

聽了袁術的話之後,閻象與楊弘先是驚呀,隨後皆沉默了。

說實話,他們並不贊成袁術在這個時候對袁紹進行聲討。

或者說,他們永遠都不希望袁術會對袁紹進行聲討。

楊弘與閻象之所以投靠在袁術麾下,並不是因為袁術有多麼強大的個人魅力,實在是因為他們的家族與汝南袁氏頗有交情,其中不乏很多利益輸送。

而在楊,閻兩家與汝南袁氏多年來的交易中,這兩個人與袁術接觸的是最多的。

故在袁術被下放為北揚州牧使之後,投靠在袁術麾下,最符合他們的家族利益。

現在的汝南袁氏體量龐大,其家族代表的是天下望族的利益。

只要袁氏強盛,能夠壓過皇權,那跟隨汝南袁氏在地方興風作浪的望族豪右,便可以從中攝取到更多的營養,從而逐漸發展壯大。

可汝南袁氏一旦出現內部分裂,亦或是有了衰敗的苗頭,那對於這些衣冠巨室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

他們的利益也將隨著袁氏的內耗受損而受損。

二袁相爭,不管最後誰輸誰贏,必都會牽連到他們這些追隨袁氏的家族。

這是他們不想看到的。

聽了袁術的話之後,楊弘先行問袁術:「不知袁公要以何罪名聲討袁紹?」

袁術這段時間以來,也沒有將袁基寫給袁遺的書信拿出來,故二人都不知道袁術的底牌。

楊弘詢問之後,袁術這才將他珍藏多時的殺手鐧擺在了二人的面前。

二人向袁術行禮,隨後,楊弘就先伸手拿了起來。

他翻來覆去的看了一遍之後,臉色頓變。

最後,楊弘又將書信交給了旁邊的閻象。

閻象看過之後,垂頭不語。

「袁本初心懷詭詐,借伐董之名,暗中謀害吾叔吾兄,此等血海深仇,我袁家兒郎定與其不同日月!」

「袁某一直隱忍,今日見時機已至,當將此書派人交付於汝南的族中長輩,夥同天下諸豪門聲討袁紹!兩位,還請助我成事。」

袁術想請二人幫忙,但是,這兩個人卻並不想作死啊。

楊弘勸袁術:「使君與袁紹乃是一父同胞,彼此間有手足之情,如今天下紛亂,朝綱不振,豪傑四起,英明有識之士皆望袁氏能夠站出來主持天下大局,還天下清平,此天賜袁氏之機。」

「當此時節,不論本初曾經做過什麼,使君若是對他聲討,都無異於會讓董卓之流看了笑話,撿了便宜,空使袁家受累,這不是天下英傑想看到的,還請使君三思。」

袁術的表情一下子就僵住了。

很顯然,他對於楊弘的這個回答很不滿意,非常非常不滿意。

「袁本初,謀害宗族長輩,為了家公之位,甚至不惜設謀害死叔叔和長兄,此凶頑之人畜生都不如啊,你卻讓我放過他?怎麼想的!」

袁術這話說的義正言辭,讓人無法反駁。

而且他的雙眸中已經爆出凶光。

很顯然,他已經動了殺心了。

楊弘和閻象也都知道袁術平日裡是個什麼德行,眼見袁術已經露出了這樣的表情,他們知道沒有辦法再勸袁術回頭了。

現在,擺在他們面前的路只有一條……就是輔佐袁術辦成這件事情。

仔細想來,這封信在袁術的手中已經握了很長時間了,但袁術一直沒有拿出來,最近聽聞孫堅抵達南陽,毫無疑問這是已經投袁紹而背棄袁術。

看來,袁術是因為這件事惱羞成怒,所以終於決定跟袁紹決裂。

一直沒有說話的閻象終於開口道:「袁公若要對付袁紹,僅是靠著一封信還不夠,畢竟這封信上的內容,雖然隱隱指向本初,但並未確實言之。」

「袁公若將這封信交付於汝南族中諸老,雖可以使袁紹的聲威低落,受人猜疑,但卻不能徹底扳倒他,天下時局已是錯綜複雜,關東各族皆有所動作,亂世將開,此物在太平時節或可成事,但在亂世卻不足矣顛覆。」

閻象乃是袁術手下的第一智者。

他既肯開口。袁術自然是高興的。

「閻君覺得我當如何行事?」

閻象道:「袁公,依我看來,咱們若是想要扳倒袁紹,由袁公統領汝南袁氏割據天南,還需要推出一位名正言順的袁氏宗主才是。」

袁術有點兒沒聽明白。

袁氏宗主?

我大兄袁基死了,這袁氏宗主不就是應該是我嗎?

我不就是為了這個袁氏宗主的位子才要弄死袁紹的嗎?

若要推出別人,我還在這兒跟袁紹費個什麼勁兒?

閻象言道:「袁公,閻某並沒有別的意思,閻某隻是說,若以袁公目下的身份,與袁紹爭奪家公之位,並不算是占據絕對優勢……而且這封信中,並不能完全說明太傅與安國亭侯之死是袁紹所為,故,一旦袁紹反擊,袁公就容易弄巧成拙,反而被動,更會使外人以為家公乃是圖謀宗主之位,陷害袁紹。」

袁術不滿的皺起了眉頭:「那你說,這宗主應該推薦何人?」

閻象道:「劉德然先前打著為安國亭侯報仇的名義,領兵南下,渡過黃河,與董卓爭鋒,屢屢勝績,其雖損失了不少兵馬,但其義氣之名卻廣傳天下,為四方豪傑稱頌。」

「今袁公不妨仿之,先斥責袁紹之所行,然後號召汝南袁氏眾人,擁立安國亭侯之子為宗主,則天下人便不會以為袁公此行乃是為了與袁紹爭奪家主之位,而只是為了給兄長和叔叔討個公道,」

「如此袁公義氣之名,也便如同劉德然一般,為四方稱頌,而袁紹謀害太傅和安國亭侯,就更坐實了幾分。」

這一番話說出來,袁術和楊弘兩個人都沉默了。

他們都在細細的思索這件事的可行性。

少時,便聽袁術緩緩開口說道:「此法倒也不是不可行,只是我大兄之子,現在河北劉德然手中,你說我袁氏宗主,如今反倒是在姓劉的手裡,這算是什麼事?」

閻象道:「所謂的袁氏宗主,現在也不過只是一個虛名了,畢竟前兩代宗主已死,這傳承已亂,袁士紀之子為宗主,不過小事而已。」

「袁家資源豈能由他掌控?終歸還是在本初與袁公的手中,只是袁公可用此名義,讓袁本初陷入兩難之境。」

「而我們,也可以針對此事來要求劉德然將我袁家子嗣歸還,送於壽春。」

「那劉儉若是答應,則袁公照顧侄兒統領袁氏,大事成矣!」

「劉儉若不答應,那他手中握有袁家宗主,卻不還與袁氏本宗,是何用意?簡直其心可誅!屆時就可以用這個理由,聲討劉儉,亂其名聲,讓他在天下士人面前抬不起頭來!」m.

「屆時劉儉必為天下人所唾罵。」

袁術點了點頭道:「不錯,私自扣押其他家族的少年宗主,這險噁心思若是稍加修飾,傳布於天下,那劉儉就是有一百張嘴也說不清,他只能是乖乖的將我侄兒送到壽春,休要攪和在袁家之事中方為上計!」

「哈哈哈,公果然高見,不但治了袁紹,也給劉儉出了一個難題,甚好!」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