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過了十日,公孫瓚派人來通知劉儉,說是郡守那邊已經傳回話了,言涿郡太守呂虔已經應諾了公孫瓚的推薦,願意徵辟劉儉前來郡署任職。

此呂虔非歷史上曹操手下的呂虔,只不過是碰巧同名而已,就年齡來說,這位兩千石的呂太守,也比曹操手下的那位呂虔大了一代人。

劉儉將消息告知了劉周和胡氏,兩位老人自然是喜不自勝。

本以為自家兒子若是能被公孫縣令起用,在縣中當個百石的佐吏,就已經是莫大的機緣了。

可哪曾想,那位公孫瓚居然將劉儉舉薦往了郡中為吏……這個做師兄的還真是仗義,人品著實是沒得說啊,一心為同學,毫無私心,可歌可泣。

劉周自豪地對胡氏說:「定是前番那頓酒的功勞,若非老夫與公孫瓚好一番痛飲,他也未必能這麼關照咱家兒子。」

胡氏也處在興奮點上,聽了這話竟出奇的沒有罵劉周。

涿縣分東西兩廓,郡署在靠近樓桑村的一帶,距離劉儉家有些距離,若是在彼處上任,不宜在家居住,有些遠。

為了兒子的前程,劉周也算是下了血本,他將去往所需的一應用度之物,給劉儉備足了滿滿五輛大車,另外還有八個隨仆,就差將家整個都給劉儉搬過去了。

劉備自然也是要跟去的,雖然胡氏不太願意,但一想到上次自家兒子傻乎乎的跟著劉備一起蹲了牛棚,就也不好再次阻攔了。

簡雍老哥一個,孑然一身,跟著去自然合理,更何況他家徒四壁,今後劉儉還可以管他飯。

至於張飛……

張少郎君回家跟家中人一說這事,張飛他爹當時就興奮的不行,這可是跟名儒子弟綁定的好機會啊。

隨後,張屠戶決定將自己的田產全部變賣,陪著張飛一同跟劉儉換地方上任——爺不殺豬了,要入仕。

消息傳到劉儉那裡,嚇得劉儉親自登門。

他委婉的告訴張屠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業,你兒子跟我混沒毛病,至於您老……還是在殺豬賣肉這個光榮崗位上發揮餘熱最佳。

至於蘇雙,由於還要做生意,特別是按照劉儉的吩咐,需要在各郡布局,因此不可能隨著劉儉長久赴任,不過在劉儉去郡署初期,他倒是可以跟隨劉儉一起去觀察一下形勢。

準備妥當之後,涿縣四虎外加蘇雙一眾人,前去郡署上任了。

……

張飛家在附近有宅子,妥妥的豪富之門,眾人沾了張家人的光,劉儉等人算是有了個像樣的落腳之處。

安頓妥當後,劉儉按照約定時間,去往郡署報道。

郡守呂虔在正廳召見了他,並詳細地詢問了他一些事情。

「聽聞你和伯圭一樣,都是盧尚書的門生?」

「儉在緱氏山時,承蒙師尊不棄,不以某愚魯,收為門生,猶是感激。」

呂虔點了點頭,道:「我昔年在京之時,與盧尚書亦相善,盧尚書海內名儒,所收弟子大多皆已有成,便是如伯圭也未為最佳者,你雖未加冠,至今卻一無所成,心中可有怨憤?」

這人怎麼哪壺不開提哪壺?

劉儉很是自然地搖頭:「沒有。」

「為何?」

「苟利國家,不求富貴。」劉儉很自然的回答道。

「很好。」

呂虔滿意地點了點頭:「年紀輕輕,沉穩內斂,又有智謀,師出名家,雖一時道路局塞,然終能成器。」

「府君謬讚,誠不敢言。」

劉儉對於這位呂太守,也頗有好感,據說此人出身青州,齊魯士門之後,行事有章法,不激進,性隨和,今日一見,確實和傳聞中的頗為吻合。

「劉少郎君,請坐。」

呂虔善意地衝著劉儉揮揮手,示意他側旁就坐。」

「不敢,儉雖未加冠,卻有盧師贈賜表字德然,只待雙十即用。」

呂虔聞言恍然:「如此,某便以表字相稱?」

「誠所願爾。」

隨後,劉儉便按照呂虔的指示坐在一旁,聽其安排。

「伯圭寫給某的舉薦書中,已說明了鮮卑之事,不想你年紀輕輕,心思就這般縝密,竟能從一胡人之言與其行事中推斷出鮮卑內部的巨變,著實是了不起。」

劉儉很謙遜地道:「這都是碰巧而已,當不得真,府君謬讚了。」

見劉儉如此知進退,呂虔當即大笑,他捋著須子道:「能夠比大漢斥候還先一步猜透檀石槐生死的人,老夫活了近五旬,也不曾碰巧碰到一個。」

隨後,便見呂虔面容一正:「你有才華,又是盧公門生,今番來我郡署,我自不可能怠慢,可即使老夫徵辟你入郡署,然四百石官者,需按例向雒陽西園納四百萬錢的質抵,這個規矩,想必你也有所耳聞吧?」

西園賣官之事,劉儉心中自然是門清的,不過這位呂郡守果然還是心向朝廷,話里話外還是給天子留著面子,把買官錢說成是抵押。

但問題是,這年頭當官,抵押的意義何在?難道還能犯事了出國不成?就算是出國能去哪……到草原跟鮮卑放馬去?

這位呂府君扯謊能力一般,藉口忒牽強。

「府君的意思,儉明了,劉儉投效府君,不為功名富貴,只是為了能夠給大漢朝廷盡一份綿薄之力,不枉為忠孝之人,官職高低,無所謂。」

「好,我聽伯圭之意,你不但是隨盧尚書苦學經文,且長於武事,此番若與鮮卑交手,你也想為國建功,效命沙場?」

「正有此意。」

呂虔見他這般上道,很是滿意:「正好我郡署的兵曹前時曾與我說,缺一個副史相助,當然是左史的位置,你可願補缺?就在我縣中做一個兩百石的兵曹副史?」

憑良心說,這負責協助兵曹掌兵的副史,在大漢的上層人物眼中,委實不過是一小吏,秩俸也是百石至兩百石不等。

但對於地方的豪強來說,這卻也是一個不錯的位置,至少在郡中輔助兵曹掌兵,對其家族的事業,定然是有較大臂助的。

故此,這便也是一個要緊的去處,每一任地方郡守到任,麾下諸曹自然要委任自己信得過的心腹,但至於兵曹所需的佐官,則普遍用來接洽和地方豪右的關係,所以普遍由當地勢力較大的豪右族人擔任。

所以說,別看是兩百石吏,呂虔肯拿出來與劉儉分享,可謂很給公孫瓚面子,而且也間接證明他對劉儉頗為欣賞。

「承蒙府君厚愛,末吏自當盡心竭力,輔佐府君處理份內諸事。」

「好了,不必客套,你我之間有盧子乾和候伯潁這層關係,委你此官職,也算是略略委屈了你,不過你若能建功,日後前途,當非我所能掌控也。」

「是!」

「劉左史,你遠道而來,某今日本不該尋你的話,但事關北地蒼生,萬千黎庶,這當中的利弊,你需曉得,故勞你將你與公孫伯圭審訊那胡賊之事,與老夫細細地說上一遍,不可有半字遺漏。」

劉儉知道,公孫瓚給呂虔和他岳父候太守寫書信,雖能說個大概,卻不能描述的詳細,因此呂虔還要在自己這裡聽個明白。

於是,他儘量詳細的將個中事宜講述給呂虔聽。

呂虔一邊聽,一邊點頭。

說完之後,劉儉詢問呂虔道:「敢問府君,依您之見,鮮卑分裂之事,若是搬上朝堂,朝廷方面,到底會不會支持邊塞出兵?」

呂虔細思良久,方才緩緩開口道:「某目光淺薄,看不太深,其餘人我不知曉,但我知道,天子是一定會支持出兵的。」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