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孫堅不在,何人能敵董公?

荀彧的話,醍醐灌頂,在瞬時間就點醒了劉儉。

原來是這個意思啊!

劉儉沒有立刻回答,他只是摸著下巴,開始細細思索這件事的可行性。

荀彧慢悠悠地道:「荀某猜不出袁紹糾集兵馬討伐董卓的真實意圖,也不知袁紹是不是故意這般行事,」

「但在荀某看來,雒陽城中的袁隗和袁基,已經被逼到了懸崖邊上,董卓不是關東士人,他是殺伐了數十載的涼州莽漢!他一旦兇狠起來,不會有任何的容情。」

「袁紹這一次糾集起來討伐董卓的太守刺史,幾乎都是董卓上任之後親自任命下放的一眾黨錮之士,可是這些人如今卻都成了袁家反董的主力軍,」

「這在各地望族豪門看來,在整個天下人看來,簡直就是一個笑話。」

「董卓活了整整一個甲子,彧敢斷定,此時此刻,是他人生中最為屈辱的時候,一個六旬的老人精成了天下人的笑柄,換成誰,無論如何都難以咽下這口氣。」

「所以,我料袁隗和袁基此番必死!」

聽到荀彧說到這的時候,劉儉的表情變了。

雖然他心中早就清楚,袁基之死是必然,是無法阻擋的,但每每想到這件事,他的心中都會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

人誰無情?

看見劉儉臉上流露出沉痛之情,荀彧沒有再繼續說話,而是選擇了沉默。

很快,劉儉就恢復了正常,他看向荀彧,道:「繼續。」

荀彧在床榻上,向著劉儉施了一禮,道:「袁士紀乃是袁門首領,此番若亡,天下震動,雖然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但包括袁本初在內,駐守在各郡國的袁家子侄,多少都要背負一些責任,雖然不會有人去說這件事,但很多人都在暗地裡看著呢。」

「而這個時候,主公要趕在其他人之前,振臂一呼,喊出為袁士紀報仇,或是為袁士紀討要說法名義,出兵雒陽,兵指董卓!」

劉儉言道:「只是以如此理由出兵,並不占大義,只是報私仇而已。」

荀彧搖頭道:「可誰說報私仇,就不是大義之舉了呢?特別是在這個節骨眼上,天下之人,上到董卓,袁紹,袁遺,下到王匡,曹操,鮑信等輩,哪一個不是在為自己而戰,哪一個不是為了權勢而紛爭?」

「也只有在這個時候,主公站出來,不為權,不為利,不為虛名,只為摯友討一個說法,看似乃是感情用事,不顧大局之舉,但卻偏偏能夠讓天下人看清,誰才是真正的豪傑之士,誰才是真正的重情重義之人!」

說罷,便見荀彧再次向著劉儉施了一禮,道:「這,就是我為主公在這場討董之戰中所謀劃,還情主公自行斟酌。」

劉儉的心,因為荀彧的話,而開始沸騰了起來。

他此刻真是想對荀彧說上一句,「君真乃吾之張子房也!」

但如此大逆不道之言,還是只在心中想想罷了,不可直說。

哪怕荀彧自己說,劉儉也不能說。

少時,卻見劉儉衝著荀彧拱手道:「能得文若為輔,實乃劉某之幸事,能扶吾成大事者,必文若也。」

荀彧忙道:「主公過贊了!」

「只是還有一件事,我想請教文若。」

「不敢,不敢,怎敢勞主公請教?主公有何言,吩咐就是了。」

劉儉低聲道:「只是我與董卓本來無仇無怨,關係甚至還算不錯,若我當真出兵,今後豈不是得罪他了?」

荀彧搖了搖頭,道:「不,如今關東半天下都在反董卓,而他們對董卓的反叛理由,皆是言董卓乃是逆臣,說白了,這是打定主意,要與董卓當死敵,但唯獨主公的伐董理由,乃是以個人私情為由,」

「依某看來,這個理由對於董卓來說,並不算什麼大事,相反的,董卓或許還會因此高看主公幾分,若彧所料不錯,董卓不但不會記恨主公,反倒是會在經過幾戰之後,主動與主公再修友好,而且他也會因此更加看重與主公的盟好關係。」

「他沒有必要,因為這樣一個理由,把主公你推到袁家那邊去。」

「而且……」

劉儉問道:「而且什麼?」

「而且,這也是一個主公練兵的大好時機。」

「練兵?」

荀彧笑道:「聽聞主公剛剛收攏青州黃巾百萬之數,如此龐大規模的叛軍歸順,主公該不是想讓他們全都去屯田吧?」

劉儉聞言哈哈大笑:「文若與我,想到一塊去了!」

「不錯,我打算從青州軍抽調精銳精壯之卒,組成強兵,號曰青州兵,作為我冀州的中堅力量!」

荀彧言道:「主公高明,比袁紹在荊州之所行,高明了許多。」

劉儉明白了荀彧的意思。

袁紹等人在南方,是以世家望族為中間力量,徵用他們的徒戶作為軍隊,但同時許諾以望族高職高位。

如此確實可以徵集出數量最多,最為龐大的軍隊,但軍權卻並不能算是完全掌控在袁紹手中。

說白了,這就是部曲家族制統兵。

君主與地方望族之間,屬於一定的合作關係,擁有私兵部曲的家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主的決議和行為。

但劉儉堅決不用這種方法,用青州黃巾成為他軍隊的核心,杜絕地方家族在他軍隊中的話語權!

…………

就在劉儉與荀彧,對於討伐董卓的這場大戰做出合理審定的時候,盟軍方面,已經率兵行至漢水的孫堅,突然率兵返回了長沙。

本來孫堅也是要參加討伐董卓的,但他在進兵的途中,接到了袁術的書信。

也不知袁術的書信里對他說了什麼,反正孫堅是直接率兵回返長沙了。

至於理由……也是得病了,不能率兵遠征。

袁術不來其實倒是還好,有袁紹以及另外幾個當太守國相的袁家人參與,討董聯盟有沒有袁術,其實意義不大。

但是孫堅不來參戰,這就讓袁紹有點鬧心了。

畢竟,在用兵能力上來說,他最看好的就是孫堅。

別看聯軍糾結了很多人,聲勢龐大,人員數量也不少,但論及排兵布陣,勇猛善戰的,袁紹還真就是覺得只有孫堅才是董卓的敵手。

畢竟,在目前參與聯軍的這些人中,能稱得上是勇烈之將的,只有孫堅。

他的作戰經驗最豐富,用兵的手段最高。

至於朱儁,雖然已經答應了袁紹的邀請參加討伐董卓,但他目前屯兵三河,準備在北面牽制董卓。

那黃河以南這邊,當以誰為先鋒破敵?

這點實在是讓袁紹頭疼死了。

怎麼好死不死的,都趕上這時候得病!

這是哪裡來的疫情?

不過,盟軍此刻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該走的流程還是得走。

初平三年五月十八日,一眾參加討董聯盟的人,在酸棗設立祭壇,方共盟誓。

諸牧守各自謙讓,最後推舉了臧旻的兒子臧洪,登上祭壇,歃血為盟。

臧洪登台盟誓: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亂,囚困至尊,虐流百姓,大懼淪喪社稷,翦覆四海……」

這段諸侯會盟的動員講話,臧洪講的相當精彩,而隨後,一眾牧守之盟也正式建立。

而董卓前段時間任命的一眾封疆大吏,全在這次的會盟之中成了他的敵人。

這是叛徒的美好時代,一眾人把自己的行為包裝的那叫一個光鮮亮麗,以橋玄族子橋瑁的矯詔為表面動機,開始了大亂之世。

各州各郡,數以萬計的百姓被征入軍隊,也將這些百姓推向了末日,從現在開始,普通百姓的性命無非就是他們將來割據一方的籌碼,對他們而言,現在輸幾個籌碼,將來各領一方領土,實在是大賺特賺。

無關正義,無關漢室,只是一場權力的遊戲而已。

身為被公推的領袖袁紹,臉上倍兒有面子,他給自己封了車騎將軍,還給聯軍中所有人都加封了官職,而對於自己的這種行為,袁紹對外的解釋是「承製假拜」。

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我袁紹代表皇帝給大夥封官。

關東一眾盟軍的動靜鬧的越來越大,消息自然很快傳到了雒陽城中。

董卓的鼻子差點沒被袁紹給氣歪了。

還有那些個被他下放到地方的刺史太守……他們就是這麼報答自己這個恩主的嗎?

你們的良心,都讓狗吃了嗎?

董卓雖然年紀大了,但火爆的脾氣猶在!

他眼下一時拿袁紹等人沒辦法,但這口惡氣卻不能不出。

最終,董卓將目光放到了雒陽城中的袁家人身上!

既要出師討賊,那就需要祭旗的吧?

袁隗,袁基……就用你們的腦袋了!

董卓當即下令,命西涼軍前往袁府,將袁基和袁隗以及他們所有的親屬都捉拿下獄。

董卓決定了,全殺了!一個不留!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