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儉說讓關羽和公孫瓚留在幽州,這多少有些超出了他們的預料。

在關羽看來,中原方面和朝廷方面,似乎更加的需要他們。

劉儉是關羽的兄長,他這個兄弟在想些什麼,劉儉非常清楚。

他耐心地對關羽解釋道:「幽州這邊,治理方面要靠荀文若,田豫、田疇、憲和等人,但是征戰和拓土方面,我需要你,伯珪,翼德,漢升……還有麴義都留下!」

關羽沒有想到,劉儉居然要把他們這些猛將全都留在幽州,心中大為不解。

「兄長,我大漢這些年內亂不止,蟲豸從生,當此時節,我等兄弟不回返中原報效國家,卻在這邊境之地躲清閒,是為何故?」

劉儉說道:「眼下南面的局面,有我,有玄德,趙子龍,有顏良、文丑、張郃、高覽,有徐榮,高順,程普,韓當等人,足矣!」

「我適才說了,你們的任務相比於平定大漢的內亂更為艱巨。」

說到這,劉儉帶著他們二人,走到廳中的輿圖之前。

「如今,烏桓三王部在荀彧的策划下,已經發生了嚴重的內耗,兩年之內,我大漢將徹底的收服烏桓,將他們所有的子民併入到漢人之中,在施政方面,有荀彧等人替我把持,我放心。」

「但軍事方面,我必須把你們全部留下,」

「如果不出意外,在融合烏桓部落的前期,反叛會不斷發生,這是絕對無法避免的,所以一開始就一定要打個好底兒,將烏桓併入我大漢前期,要把所有的叛亂都壓制到規模最小的程度。」

「我可不想把幽州變成第二個涼州。」

劉儉的話所指的意思,就是大漢朝在涼州對待羌人的態度,羌人常年反叛,始終無法與漢人完全融合,這其中包括許多因素。

地方政府將羌人視為二等公民,彼此間矛盾太深,這肯定是排第一的原因。

同時也會有著經濟,生產力,民生,以及軍事戰略錯誤等各種問題。

這些問題,劉儉都會吸取教訓,盡力規避。

但不可否認的是,他雖然有好的策略,但也一定要有能夠徹底執行他命令的人。

除了荀彧之外,他這幾個兄弟嫡系對他而言是不二的人選。

關羽聞言點了點頭,似乎是有些明白了。

劉儉又道:「另外,除了烏桓之外,難道幽州的北疆就沒有我們需要對付的敵人了嗎?」

劉儉一語驚醒夢中人。

公孫瓚首先反應了過來。

他的拳頭攥緊,關節發出了「咯嘣咯嘣」的響聲。

「鮮卑!」公孫瓚咬牙切齒的說道。

劉儉點了點頭:「不錯,檀石槐死了,和連也死了,鮮卑分成了各個小部落,四分五裂,彼此之間互相征戰,但這不代表他們就不會再統一起來了。」

「我手下的斥候一直對鮮卑保持高度的重視,現在的鮮卑雖然依舊處於分裂的狀態,但已經開始漸漸融合成了幾大勢力。」

「一旦他們再次統一,則必將對我大漢形成前所未有的威脅。」

「這不是危言聳聽,特別是在我大漢朝目前也處於內戰的情況下,外族之勢一旦把控不好,毀滅大漢的或許不是內賊,而是這些乘虛而入的塞外諸族!」

「我想過了,為了以防萬一,與其等鮮卑諸族逐漸融合,慢慢的將注意力轉移到我大漢朝身上,反倒不如咱們先行謀划動手,趁著檀石槐樹死後,將草原諸族四分五裂,讓他們永世不能翻身……」

說到這兒的時候,劉儉看向了關羽。

「只是中原和朝廷的事情太多,我不可能留在這裡處理這些事情……我只有把你們留在此處,謀靠荀彧,田豫,田疇等人,但真心硬碰硬時,就必須要靠你們了!」

「二位,當年是你們陪我一起北上出塞,斬殺了和連,使鮮卑四分五裂,今日,我又將這份大任轉交給你,還是那句話,要讓大漢強盛,雄立於天下之巔,光靠我一個人是不行的。」

聽到這兒的時候,關羽和公孫瓚齊齊變了臉色。

他們的表情變得非常鄭重。

少時,只見他們兩個人一同向著劉儉拱了拱手。

公孫瓚道:「德然,你為了這個國家,思慮竟然如此之遠,作為你的師兄,我若不能為你分憂,實在的枉了一番同門之誼,你放心,你說的話我全都記住了,這輩子,吾若不能使北疆異族盡滅,我公孫瓚這輩子不會再入中原一步。」

公孫瓚的嗓門本來就大,說話也非常的有氣勢,感染力極強。

聽了公孫瓚的話,劉儉也是心潮澎湃,被他的態度所深深的感染。

劉儉伸手拍了拍公孫瓚的肩膀。

「伯珪兄,有你這番氣勢,我就放心了。」

「不過你適才說,要盡滅鮮卑,此言實在有些不妥,不是,我不贊成這種策略,而是若要盡滅一個民族,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試想,鮮卑各族盤附於幽州各郡之外的草原上,他們向北可以退走的疆域幾乎和我大漢朝的版圖一樣大,這麼大的縱深,我們怎麼可能將他們全族殲滅?我們也沒有足夠的糧秣和軍餉支持我們打這種戰法。」

公孫瓚哈哈大笑:「我只是打個比方而已,但具體要怎麼做,還得是靠德然你全盤綢繆。」

關羽說道:「兄長,還請指點。」

劉儉道:「針對鮮卑的戰術,其實無外於仿效烏桓的戰術。」

「第一點,首先是要使其內耗分化,最大限度的消滅他們的有生力量。」

「現在這個時間段就非常好,檀石槐死了,和連死了,和連的兒子騫曼年紀小,兄子魁頭代立,但是各部皆不服氣,因此回頭目前無法統一鮮卑,現在隨著騫曼長大,我料定他一定會與魁頭爭奪首領的位置。」

「這種事情,我們大漢朝原先歷來皆不參與,這種態度是不對的,我已經與文若,憲和……還有田疇、田豫等人打過招呼了,從今日起,這種事不但要參與,我們還要當成自己家的事兒來辦。」

「魁頭與騫曼之爭,絕不可以輕易停止,要想盡一切辦法,暗中資助勢力較弱的一方,不可以輕易讓一方將另一方滅掉,一定要拖著打,給他們充足的保障,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的往死里打,他們死的男丁越多,大漢就越安全。」

「當然了,在某些關鍵時刻,你們這些駐守在幽州的良將也要出兵,千里出塞,主持草原的正義,替我大漢揚威吐氣。」

「正義?」公孫瓚對這個詞耳生,不過,他還是能夠品出這個詞的意義的。

「這草原上的異族皆為蠻夷,他們自己懂得什麼是正義嗎?」

劉儉笑道:「他們不懂,但你要教他們懂,這草原上的正義,其實很簡單。」

「就是要保持原樣,誰也不能壓死誰,各方勢力都要存在,若有一方非得要滅掉另一方,那他就是非正義的,就需要打壓一下了。」

關羽與公孫瓚是何等聰慧之人,能夠成為一方統帥的人,思想自然都不會平庸。

劉儉話中的三味他們已經瞭然。

就在他們兩個人低頭沉思的時候,劉儉再度開口。

「除了烏桓和鮮卑之外,你們還要和文若一起發展遼東。」

「遼東?」

劉儉點頭道:「不錯,遼東地處邊陲之地,開發較淺,徐榮的同鄉公孫度如今就居於遼東,此人昔年曾是玄菟小吏,繼升尚書郎、冀州刺史,後來免官……如今客居遼東,在當地頗有威望。」

說到這兒,劉儉看向公孫瓚:「不知此人與你們遼西公孫氏可有關係?」

公孫瓚搖了搖頭:「沒有……玄菟的公孫氏至少近幾代是與我們遼西本家無關,但要是再往前推一推,卻也不知道了。」

劉儉道:「遼東地處邊陲,朝廷政令難抵,因而這些年地方豪強日盛,官署政令不通,那公孫度,我會啟用,但不可以之為遼東之長,只是讓他給文若打個下手。」

關羽道:「那公孫氏在遼東也頗有威望,若是官職授予的低了,只怕……」

「由不得他,我要啟用他。他若敢退役。你們二人就給他來點兒硬的。讓他知曉。厲害。記住,從現在開始,在幽州邊境之地。務必不能軟弱,凡事繼續強硬些。」

關羽又問道:「兄長為何執意要發展遼東?」

「以遼東為落腳點,殖民三韓。」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