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后今日的行為是真觸到陳太后的根本了。

畢竟,立嫡立長的受益者不僅僅是朱翊鈞,還有她這個沒有子女的皇帝嫡母。

她可以容忍李太后教訓朱翊鈞,但不會容忍李太后要做出對朱翊鈞不利的事。

要知道,她和朱翊鈞立嫡立長的制度上是天然的政治同盟。

何況,朱翊鈞自即位以來也的確待她很好,乃至對她娘家人也不錯,不久前才又想著恩蔭她的娘家人。

所以,陳太后早就因為,從說是奉朱翊鈞旨意來向她稟報的人這裡,向她稟報說,有百官伏闕而識趣地裝病沒有和李太后一起來阻止朱翊鈞,甚至還特地在知道李太后離開會極門又返回會極門後,就特地也趕了來。

因為她和李太后一起姐妹相稱多年,對李太后還是很了解的,知道李太后雖說平時很明理,但也是個易燃易爆的人,當年就因為馮保告高拱說了『十歲天子安能治天下』的話被馮保和張居正成功點爆脾氣,就支持馮保和張居正擬旨罷黜高拱,且於第二日就罷黜了高拱,頗為急切。

若不是因為這些的話,陳太后也不會當著朱翊鈞的面對李太后擺嫡母架子。

而這時,李太后最終服軟後,她也才語氣和軟了下來:「妹妹也別說這樣敢不敢的話,你我同為太后,本就該自尊一些才好,做姐姐的,也有必要在妹妹犯錯的時候提醒一下。剛才妹妹說要出家,我看這主意倒是不錯,索性我們倆一起去皇城長椿寺禮佛榮養!」

「鈞兒也大了,書也讀了不少,做事也有了自己的主張,能分得清好話歹話,再有不明的,有張先生輔弼也就夠了。你我還待在宮裡,難免就有干政之嫌,索性就搬離宮城,做出後宮不幹政的表率來。」

陳太后說後就看向張居正道:「以我們倆的名義給皇帝下道慈諭給皇帝,就說我們倆要去長椿寺禮佛暫住,不問朝政,一切皆托先生教導。」

陳太后吩咐完才看向李太后:「妹妹覺得如何?」

李太后倒是有些捨不得起來,且看向了朱翊鈞。

「又不是出皇城,鈞兒和諸皇嗣還是能來看你我的,妹妹擔心什麼。」

陳太后道。

對於陳太后而言,她住哪裡也是住,跟李太后住在一起,還能讓她喜歡的朱翊鈞可以更多頻率的來看她不說,關鍵她也能替朱翊鈞看住李太后,防止李太后又鬧脾氣收不了場以致於皇家的顏面。

另外,她不得不承認李太后只要不發脾氣還是很尊重她的,所以她很願意和李太后住在一起而避免一人待著太過孤獨。

所以,陳太后也就願意和李太后一起帶發出家去寺廟住著。

當然,陳太后這樣做主要是還是成全朱翊鈞和張居正,讓這兩君臣兼師生能更好的施政。

她也清楚,如今張居正加上譚綸以及在薊遼握有名義上十萬兵馬的戚繼光和遼東李成梁等人已經是帝黨,她和李太后兩人真沒必要跟朱翊鈞來個母子成仇,也沒必要做了背後反對新政之人的棋子。

李太后現在情緒平復下來後也明白了陳太后的意思,也知道這位昔日先帝的正宮皇后在大事上是從不糊塗的,便點點頭:「皆依姐姐的!」

咳咳!

譚綸這時猛咳起來,但也鬆了一口氣,潮紅的臉漸漸恢復正常,也站起身來,向陳太后拱手作揖起來。

「臣遵旨!」

張居正也站起身來向陳太后拱手作了一揖。

畢竟說實話要不是陳太后出現,他倆都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是該逼著皇帝下跪求李太后,還是建議皇帝弒母。

而如今讓陳太后出面制止李太后,無疑是最合適的。

所以,兩人也就很感佩陳太后能及時站出來。

……

而此時。

東華門外。

定國公徐文璧、駙馬都尉許從誠、侯拱辰等權貴也因為早就知道了今夜將有許多文臣伏闕請罷張居正的事,也就都帶著家奴來到從會極門出宮必經的東華門外,且讓自己家奴早準備好了肩輿與金瘡藥等,準備救治可能會被廷杖的文官們。

因為按照之前的例子,這種情況,文臣都會挨板子的,甚至會有不少被杖斃,而嘉靖朝那次最狠,直接杖斃十七人。

所以,這些權貴也因為同情這些反對新政的人而準備為這些文官做些事,也算表達一下他們的立場。

畢竟這些文官所做的也是他們想做而不能做也不敢做的事。

「待會一旦被抬出來,你們就立即過去接,記住,要輕一些!」

徐文璧這時還對自己的家奴囑咐起來。

許從誠則對侯拱辰道:「今晚不知道有多少忠貞之臣要留名青史也!」

「是啊!可歌可泣!」

侯拱宸點點頭,又道:「想必太后已去了,逼著陛下不要受張江陵蒙蔽!」

許從誠點點頭。

但這時,他們卻看見許多文官帽歪帶松地跑了出來,如遇了鬼一樣,慌得不行。

「這怎麼回事?」

許從誠不由得看向侯拱宸,驚愕問道。

緊接著沒多久,三人就看見許多文官的屍體被錦衣衛抬了出來。

「屁股沒爛!」

徐文璧大驚,且臉色發白地看向兩駙馬道:「不是被杖斃的!」

「只脖頸或胸膛中了一刀!」

侯拱宸也只覺後背一陣發涼,然後也跟著說了起來,且如辦案的官員一樣推理起來,說:「這定然張居正的意思!」

許從誠從旁問道:「怎麼說?」

「我大明皇帝要殺大臣素來是杖殺,打屁股的,而且是脫褲的,哪有現在這樣給他們體面,只一刀解決,不去褲,不羞辱的,定然只有張居正這個文臣,才想著要維持同為文臣的顏面,而直接擬旨將這些人直接一刀斃命,所以都沒脫褲子杖斃!」

侯拱宸言道。

「這些逼宮的逆臣!死了活該!」

一旁的徐文璧則突然朝這些被抬出來的文官屍體罵了起來,還拉住了自己的家奴,且還啐了一口:「我呸!」

侯拱宸和許從誠見此不由得吃了一驚,旋即也都明白了過來。

侯拱宸也就跟著說道:「沒錯!一個個竟想離間陛下與元輔,被直接搠死算輕的,最好是千刀萬剮!」

「吾恨不能食其肉,寢其皮!」

許從誠也跟著附和了一句。

作為沒有實權的皇親國戚和勛貴們,他們素來也只能躲在幕後,支持與自己這邊利益一致的文官與其他與自己利益不一致的文官們互相傾軋,而如果勝負已分,在知道對方已經把控朝權後,也會立即轉變態度,而不會明著對抗。

而且,徐文璧等權貴在看見張居正的家奴游七陪著一肩輿出來後,就更加確定張居正的權勢明顯遠超自己這些人想像,只怕連太后都選擇了站在張居正這邊,也就都竟朝張居正的肩輿作揖行起禮來。

游七見此頗為自得。

只張居正自己和他後面一肩輿里的譚綸倒是依舊沉著臉。

因為他們知道,現在外朝的文臣們正等著他們給個交待。

沒錯,此時文淵閣也就是內閣所在地,已經齊聚了整個大明朝的公卿大臣。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