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南兵車營與北兵鐵騎

臘月初七日,明軍正式開始攻城。

而整個平壤城共有七門,東為大同、長慶二門,南邊則是蘆門、含毯二門,西邊則為普通、七星二門,北有密台門。

其中,北門有一名為牡丹峰的高地,很是險要。

李成梁吩咐副總兵吳惟忠率南兵攻打牡丹峰,而令楊寰、楊紹勛率北兵攻打西七星門和西普通門,李如松部率北兵佯攻南邊的蘆門,只留東邊給朝鮮守軍撤退。

吳惟忠率南兵最先往北門逼近。

鄭澈雖是文官,但也知道北門至關重要,所以在北門布置了重兵,備了大量震天雷和蒺藜炮這些從大明引進的火器,且親自來到了這裡督戰。

而明軍南兵這邊則已經將偏廂車推了出來。

高度超過九尺、有上下三層平台的偏廂車組成聯絡戰車牆。

車牆後炮銃密布,上層是炮口,下層是銃口,最上面還鋪有油氈牛皮。

然後,車牆後面還有火箭車與輕車車牆跟著。

各車牆內,還有密集如林的五方旗與騎兵、火器手、藤牌手等各類兵種布於其間,跟著一排排的猶如一座移動城堡的車牆,在緩緩朝北門靠近。

而嘎吱嘎吱的車輪碾地聲,也因此更是越來越急促,整個大地一時仿佛在輕微的震動起來。

朝鮮守臣鄭澈,雖現在還只是遠遠地看著,但也不由得捏緊了拳頭,額頭開始見汗,因為他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大規模的車陣。

饒是李成梁也在這時因往北瞅看,而看見南兵出征這一幕,也不由得怔了片刻,且自言自語道:「這得費多少銀子?」

於是,李成梁便對李如彘吩咐說:「問問吳將軍,他北門這邊是否需要朝鮮民丁先替他們填壕!」

李如彘拱手稱是,就騎馬來了北邊。

「報!車陣距離北門八百步!」

「報!車陣距離北門五百步!」

「報!車陣距離北門三百步!」

而此時,北邊這邊,南兵主將吳惟忠則正在自己中軍戰車裡,依舊一邊聽自己親兵彙報著車陣前進情況,一邊看《漢書》,而沒有任何表情,只是在離北門只有三百步時,才放下《漢書》,道:

「發令,再前進一百步後,就停止前進!」

而在這時,李成梁派了李如彘來,跪著問吳惟忠:「奉總爺鈞令來問吳帥,北門這邊可需要朝鮮壯丁先幫著填壕?」

「請回寧遠伯,北門不需要民丁。」

因操炮、戰車轉舵與諸兵種配合非民丁可為,吳惟忠也就拒絕了李成梁的好意,然後繼續看起書來。

而李如彘也就在拱手稱是後,上馬回去稟報給了李成梁。

李成梁聽後沒再說什麼,對李如松、楊寰等遼東將領說道:「既如此,組織起來的朝鮮民丁全部給你們攻城使用,讓他們填壕運梯,以及給炮手牽駱駝,為謹防他們逃跑,記得留家丁督戰!」

「明白!」

李如松等回了一句。

於是,在南兵出發後沒多久,李如松等遼東鐵騎就父子兄弟主僕一起驅組織起來的朝鮮民丁在前,負弓跨馬在後,也往平壤各城攻來。

與南兵不同,遼東等明軍北兵裝備簡單,重視膽略與勇氣,故不喜用鳥銃與戰車這些裝備,而只喜用一三眼銃加弓箭與一把腰刀,同時披掛重甲而已。

只是北兵往往會在沖陣攻寨時,父子兄弟主僕會一起沖陣攻寨,也就是一方主將往往會帶著家丁身先士卒。

在如今大明國力強盛時,北兵大將尤其愛親自沖陣,所以歷史上萬曆朝鮮戰爭時期的碧蹄館之戰,李如松等兄弟就這麼打的。

哪怕是在天啟年間,熊廷弼經略遼東期間,努爾哈赤還沒把遼東邊軍打怕時,遼東邊軍的總兵參將們還是愛親自帶家丁沖陣,與崇禎年間松錦之戰時的八大總兵表現是很不同的。

此時也是如此,在大雪停了後的燦爛陽光照耀下,李如松就率領著馬世龍等北兵將領與各自家丁,慢慢提速,且在提速時就取出重弓,而只等被組織起來的朝鮮民丁快速填完壕溝,就成排抵進城牆游射與攻城。

明軍自然不會讓被賑濟的朝鮮百姓白吃飯。

這段時間,李成梁早已安排家丁組織起這些朝鮮民丁,在打造完雲梯和撞木、過壕車等攻城器械後,就負責填壕和抬雲梯。

而此時,這些朝鮮民丁正被李成梁等遼東將領的家丁督促著,抬著雲梯或推著過壕車在最前方飛快的跑著。

這些朝鮮民丁不得不跑,因為誰要是慢一步,後面的家丁就會果斷將其射殺,或者驅馬追上來將其直接砍殺在地。

朝鮮民丁也沒想到之前賑濟他們的明軍會突然這麼狠辣,但現在他們也無法再逃跑,也就只能咬牙堅持往城門處衝來。

朝鮮守軍看見這些朝鮮民丁倒也沒有同胞之念,只在守將的指揮下向這些民丁放箭放銃。

畢竟這些朝鮮守軍以往也不是沒殺良冒功過,也不是沒殺掠過百姓。

在他們眼裡,這些百姓和明人的唯一區別,這些百姓是他們可以直接欺負克削的奴隸。

所以,這些守軍殺起這些朝鮮百姓來並不手軟。

大量朝鮮百姓因此被朝兵大量射殺,倒斃於壕溝中。

但這絲毫不能阻止朝鮮百姓在遼東騎兵刀箭威逼下產生的前進動力,使得這些朝鮮百姓依舊在源源不斷地把過壕車推到了壕溝邊,而開始填壕。

過壕車也得以因此不停地吐出泥石,填平著壕溝。

李如松此時就在見到南蘆門一處壕溝被填平得可過戰馬後,就直接先提速驅馬到城外圍,拉弓對城上守軍開啟連珠射,使得許多守城朝鮮兵不敢再放銃,或只敢躲在城垛後放銃。

朝鮮所用火銃還是明初才用的前裝式的天字銃和地字銃,射程不過一二十步,且遠了還不能破甲,火炮也一樣,也是大明洪武永樂年間的技術水準,射程也不過七十來步,射界自然更差。

所以,別說朝鮮兵因為承平日久,多不敢戰,就是敢戰也對明軍威脅有限,使得李如松等遼東鐵騎可以隨意在城外游弋。

而與此同時,後面抬雲梯的朝鮮兵也在遼東李成梁家丁督促下把雲梯抬了上來,並趁著李如松等遼東鐵騎和他們僱傭的生女真壓制城上朝兵時,將雲梯鉤在了城上。

「下馬!」

李如松麾下負責第一波攻城的遼東騎兵沒有跟著自家主將去游弋,只騎馬列在壕溝外,而在見朝鮮兵搭好雲梯時,才開始準備下馬攀梯。

事實上,遼東鐵騎不僅僅只是會騎兵突襲戰,也會攻堅,因為遼東許多犯邊的女真族會結寨自保,而李成梁要帶遼東兵要逼這些女真族怕他,就必須有攻下這些寨子的能力。

歷史上,李成梁就率大軍攻下過努爾哈赤外公王杲部的主寨——古勒寨。

負責攻城的把總馬世龍此時就對自己所部大喊了一聲,然後與張國忠等部下下了馬,抽出馬上的三眼銃,塞入了過量的銃子和火藥。

同在馬世龍麾下的鐘長東因看見壕溝內屍橫無數,血流成河,也就在此時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不自覺地往四處瞅著,俄然就瞅見東邊有林子,而準備待會兒就從東邊逃走。

他對自己的逃跑能力是很有信心的。

因為,要不然他也不會輕易地從鐵嶺衛逃走去了瀋陽一大戶家裡當馬夫,然後也不會輕易地逃回鐵嶺衛。

「總爺有令,先登城者,賞銀一百兩!」

而這時,馬世龍突然喊了一聲,鍾長東聽到後,忙把頭轉了回來,兩眼開始只盯著正被朝鮮兵奮力往外鉤的雲梯,吞了吞口水,喃喃念道:「我的娘,一百兩呢!」

李成梁與戚繼光的帶兵方式之區別除了更加重視勇武與主張將領身先士卒外,就是臨陣必利用將領家丁的求富貴之心而以重賞來激勵士氣。

「殺!」

而馬世龍這時先拔刀喊出一聲殺後,鍾長東就忘我的先朝蘆門沖了來。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