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的暈倒與醒來,對忙於整頓骷髏島的水寒盡來說只是一件小事。

通過審問俘虜,水寒盡發現西行艦隊遇到的問題不僅僅是招降了一批計劃外的俘虜和獲得了一筆橫財,需要分兵將這些收穫送回神國。

更為頭痛的事情,是他們在海上耽誤了太多的時間,西海岸早已經開啟了戰爭,以至於黑朔率領的主力部隊已經將斯圖亞特殖民地幾乎所有的軍隊都吸引到了西線戰場。

一方面制定戰略的時候,黑朔低估了新組建的「印忠衛」推進的速度,另一方面西行艦隊確實比預計要遲到了十來天。

所以,當西行艦隊攻擊骷髏島的時候,印忠衛的前鋒都已經占領了伊利格拉鎮,距離斯圖亞特殖民地的核心城市——塔瓦雷城,只有不到二百里了。

此時距離「印忠衛」在西海岸登陸才剛經過了二十天。

如此一來,哪怕城衛隊和殖民團反應再慢,都已經完成了集結。總督府在塔瓦雷西面的交通要道坎德拉克城,部署了上萬軍隊,希望藉此能阻擋突然出現在西海岸的「光明狗」。

雙方在伊利格拉鎮至坎德拉克城之間狹長通道相互對峙,這條通道恰好是大片雨林之間的河谷地,早在幾千年前就被西大陸的原住民們開墾出來,是他們的傳統家園。

河谷地的南北兩側都是茂密的雨林,那裡是異獸的家園,即便是裝備精良、經驗豐富的冒險者也不敢深入,雙方的軍隊根本不敢貿然穿過雨林,並且無路可繞。

「印忠衛」幾乎全是步兵,行動緩慢,輜重眾多,雖然前鋒突擊得很快,但是後方的占領區還需要整頓和清剿。所以得知殖民地軍隊已經在河谷對面的坎德拉克城集結了,便也就安心在伊利格拉鎮駐紮下來,反過來扼守沿著河谷由東向西的道路,將斯圖亞特的殖民地一分為二。

而另一邊,殖民地軍隊卻也在慶幸「光明狗」停下了東進的腳步,他們現在只要守住河谷,阻止對手繼續前進即可,至於收復失地,那要等倫底紐姆派兵前來了。

……

斯圖亞特在殖民地的軍隊實在是一幫毫無戰力的「治安軍隊」,殖民團只能算是民兵,平時乾得也是農夫、冒險者和傭兵的工作,常年著甲的大概只有在鎮里負責裝門面的衛兵。而負責城市安全的城衛隊則更是不堪,大多是幫派成員和遊手好閒的混混,做的事情也不過是維持城市的治安。

在斯圖亞特殖民地,真正算得上是職業軍人的,反倒是東部沿海的少數大領主們的衛隊,至少他們是脫產軍人,常年訓練合擊技巧和戰鬥技藝。但是這批人不僅數量極少,而且首要任務是守衛大領主們的領地,根本不接受殖民地總督府的徵召。

斯圖亞特在殖民開發的早期,也曾經學習過南部鄰居卡斯蒂亞殖民地的領主制,仿照分封制,承認個人占領土地的合法性,只要領主向公國繳納對應土地的稅負即可。

這種不考慮本地情況的生搬硬套,很快便出現了問題。

在卡斯蒂亞的殖民地,由於李·巴蒂斯特伯爵的組織和協調,多以贖買為主,較少使用軍事占領,加上新大陸南部地區地廣人稀,殖民者和原住民衝突較少,甚至還幫助原住民部落發展,已達到共贏。

並且卡斯蒂亞只承認貴族血統的領主,所謂占領,便是各個貴族家族派出自己的子弟帶領家族私兵,到事先約好的地域建立基業,臨近的幾個領主之間還能互為奧援,大家說不定都是繞著彎的親戚呢。

而斯圖亞特的殖民地占領的時候便顯得非常急功近利,所以也造成後來矛盾的根源。

由於李·巴蒂斯特資助的探險船隊沿著新大陸的東部沿海航行了一圈,所以,他們不僅帶回了發現新大陸的消息,還提供了從原住民那裡打聽來的關於新大陸的基本情況。

根據探險隊的描述,新大陸南部的狹長地帶相比北部而言就是貧瘠落後的蠻荒之地。

所以在商討分配新世界利益的帝都大會上,當時的卡斯蒂亞大公提出,卡斯蒂亞只要以分割呼爾多山脈南的土地,放棄其他地域的所有收益,並且不參與安東尼親王組織的遠征。

其他幾方當即同意,開心地將卡斯蒂亞排斥在遠征軍之外。

而當時斯圖亞特大公一方面打著共同占領聯合開發的旗號派出一萬多軍團戰士參與遠征軍,另一方面又發動公國內的各個勢力組成了自己的遠征隊,將目標定為呼爾多山脈以北,那些遠征軍暫時來不及顧及的區域。

憑藉著裝備優勢,超凡者數量的優勢,以及協同源能技的強大戰力,斯圖亞特的遠征隊很快便擊敗了原住民國家,對呼爾多山脈以北,布蘭德河以南區域內的土地,達到了事實上的占領。

組織遠征軍的安東尼親王雖然不滿,卻無暇顧及,後來遠征軍全部消失在西部叢林裡,便也沒人對斯圖亞特公國將新大陸中部地域納為自己殖民地有異議了。

當時為了快速占領土地,斯圖亞特的軍隊直接採取了武力鎮壓原住民的策略,依靠血腥手段控制了生活在當地的數百萬原住民。

參與占領的超凡者發現南部的卡斯蒂亞殖民者通過領主制,得到了實際的好處,獲得了可以傳承給後代的土地。於是,他們集體向斯圖亞特大公要求執行和卡斯蒂亞殖民地相同的政策。

大公國本就是眾多貴族聯合產生的利益共同體,斯圖亞特大公無法違逆眾意,於是召開一次會議,簡單分割了占領區的土地。

表面秉著人人有份的原則,實則包藏禍心的斯圖亞特大公將土地分得非常細碎,幾乎是每個參與遠征的人都拿到了一塊領地。

每個參與征服戰爭的超凡者都分得了土地,少則幾百畝,多則數千畝,但是其中大部分人都沒有能力耕種那麼大片的土地。

在當時,向新大陸的移民非常少,出於對陌生地域的恐懼,普通民眾很少有人願意背井離鄉到新大陸討生活,即便去新大陸碰運氣,也都只在交通方便的海邊,很少深入內陸。

當時有個笑話,在塔瓦雷的街頭上喊一聲:「領主大人!」

十個人中會有八個人回頭答應。

在勞動力缺乏的情況下,殖民者們又將主意打到了剛被他們擊敗的原住民身上。

於是,身為超凡者的「領主們」四處出擊,將那些被他們驅趕出傳統生活區域,躲入深山和密林的原住民們又抓了回來,強迫他們在自己新建立的莊園裡勞作。

因此,殖民者和原住民的矛盾更為激化,以後的幾十年間,雙方小衝突不斷,原住民發起的大規模抗爭也發生數次。

後來由於斯圖亞特殖民者和原住民的連年不斷的衝突,造成許多內陸的地區的小領主死亡,並且無人繼承土地,眼看著當初依靠武力占領下來的土地,又要被原住民給奪回去。

難道再發動一次大規模戰爭清洗原住民?

斯圖亞特的國力卻很難再組織一次大規模戰爭了。

這時,一些聰明人便發明了「殖民團制度」,既然前來新大陸開荒的超凡者們以零散的個體無法對抗數倍於己的原住民,那麼幾十人,幾百人,甚至上千個超凡者的聯盟應該可以了吧。

幾十上百個殖民者聚集起來形成一個小鎮,共同開發周邊的土地,一同管理原住民奴隸,共同分配收益。

殖民團制度是成功的,聯合起來的超凡者輕易鎮壓了原住民,原住民之中的超凡者太少了,難以和殖民團對抗。

自此,只有東部沿海地帶,由於和帝國交流方便,有移民湧入,加上原本便是一些有實力的貴族建立的,有實力自保,方才有領主領地保留下來。其餘的小領地大多在動盪年代裡煙消雲散了,後來成為殖民團的根基。

雖然能夠鎮壓原住民,但是殖民團這種鬆散的民兵組織卻根本無法對抗光明神國的軍隊。當城鎮被分割包圍之後,這些民兵一戰即潰,卻又無處逃亡,只得全部當了俘虜。

不過黑朔對於這些俘虜以及他們的家眷處理的方式也比較仁慈,允許投降以後的西撒帝國人選擇向北或者向南撤離光明神國控制的領土。

大部分的投降者都選擇了向北渡過布蘭德河逃往皇室控制的新大陸北部地區,而不是向南穿過呼爾多山口進入新大陸南部地區。

新的征服者只允許每個放下武器選擇離開的帝國人帶走一車物資,而他們留下的房屋和物資都將分給原住民。

雖然三十年前的戰爭之後,斯圖亞特的殖民地也宣布了奴隸制度非法,但是「聰明」的殖民者繼續用契約勞工的形式僱傭原住民在土地里勞作。

有了斯圖亞特殖民者的前車之鑑,黑朔自然不會激化和原住民的矛盾,選擇了和卡斯蒂亞人一樣的懷柔政策,打算和原住民分享勝利的果實。

效果是顯著的,距離第一次將殖民者的財產分給原住民之後,僅僅十多天,便有數千原住民自願加入民夫隊伍,幫助前方的「印忠衛」運輸補給。

……

水寒盡得到的消息還是片面的,他只知道雙方正在河谷一線對峙,鏡子團的團長前幾日剛被徵調到坎德拉克城。

而他不知道的是,總督府卻沒有把抵擋光明神國軍隊的希望寄托在坎德拉克城,而是期望固守塔瓦雷城,等待本土的支援。

此時,塔瓦雷城的總督府內,總督諾伊特拉也終於得知了骷髏島失守的消息。

了解了詳細經過之後,諾伊特拉獨自一人關在屋內喝悶酒。

與逃回來的鏡子團宗師不同,諾伊特拉知道光明神國艦隊用於攻擊骷髏島港口的武器是什麼,那是本土剛裝備部隊不久的火炮,並且從他們描述的情況來看,光明神國的火炮竟然比自己見過的那種火炮的威力大得多。

諾伊特拉曾經試射過本土運來的火炮,只是本土的火炮發射的鐵球,雖然被砸中之後哪怕是超凡者也會骨斷筋折,但是畢竟攻擊的範圍只有那麼一點,威脅有限。

但是光明神國的火炮射出的鐵球,竟然能夠在擊中目標後爆炸,除了濺射的鐵球破片外,還會產生難以撲滅的火焰。

強大的火炮還是小事,更為重要的是,有這麼一隻艦隊扼守外海,本土的援軍一定會在海上被攔截。

有心算無心,果然是處處受制。

數數日子,運送求援信的飛剪郵船,應該會在這幾天到達倫底紐姆了吧。

想到這一點,諾伊特拉強擠出一絲微笑,仰脖子又灌下一大口酒。

然而被諾伊特拉總督寄予厚望的本土援軍,即便沒有占據骷髏島外海的艦隊阻隔,也根本不可能出現了。

本土目前自顧不暇了。

……

五日前,光明神國進攻斯圖亞特殖民地的信息還沒有送抵帝國,運送消息的飛剪郵船還在海上漂泊。

由於大洋阻隔信息,戰爭的消息沒有抵達,所以並沒有影響到某些人的算計,一件大事件按照預先準備的劇本發生了。

提前呈上斯圖亞特大公辦公桌的,是另一場戰爭的宣戰書。

竟然是卡斯蒂亞公國對斯圖亞特公國的宣戰書。

這段時間讓整個帝國爭論得沸反盈天的事件,便是駐京辦流血事件。

皇室指責斯圖亞特公國駐帝都聯絡處的衛兵攻擊示威群眾,造成上百人的傷亡。

而斯圖亞特公國則指責皇室攻擊聯絡處,殺死聯絡處的工作人員。

雙方官面上互相指責,民眾遊行示威,在報紙上更是相互攻伐,互相謾罵,威脅戰爭。

實際上卻僅僅是逞口舌之利,根本就沒有動手的意思。

萬萬沒想到的是,本來應該在一旁吃瓜看戲的卡斯蒂亞公國卻出乎意料地直接對斯圖亞特公國發出了宣戰宣言。

宣戰理由有三。

首先,自然是斯圖亞特公國的海盜襲擊北域城市伊爾加城,造成多名貴族死亡,數千民眾喪生,之後更是利用火藥武器殺死了數百軍團戰士,將城市劫掠一空後,揚長而去。

火藥武器本是斯圖亞特軍方的新裝備,不應該出現在海盜手中,這些海盜定然是與斯圖亞特軍方有所勾連。

再加上斯圖亞特海盜經常劫掠往返新大陸的卡斯蒂亞商船,殖民地的總督府不僅不派兵打擊,反而發放私掠牌照給予官方認可,更加坐實了他們的官方背景。

其次,便是皇室的指責了,襲擊特使艦隊,攻擊示威民眾,無視帝國共主的威嚴,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戰各國的底線。

最後,自然是翻出了當年艾興多夫首輔遇刺事件,指出前任首輔死於火藥武器的爆炸,因此斯圖亞特公國定然參與了刺殺案。

總結下來,不戰難平國內紛紛物議,不戰難安死難者昭昭冤魂,不戰難維皇室巍巍尊嚴。

這張宣戰書竟然是通過電報系統轉送整個帝國的,卡斯蒂亞的軍隊尚未開拔,全國便都知道這件大事。

宣戰書同樣將皇室和斯圖亞特大公放在火上烤,雙方相互謾罵了月余,民眾的情緒都被頂到了最高點。

但是實際上雙方都沒有開戰的意願,吵來吵去,不過是對內凝聚,對外展示實力,期望對方首先屈服,奪取外交勝利。

現在卡斯蒂亞公國跳出來「勤王」,嚷著要為皇室發動對斯圖亞特的戰爭,反而倒逼著皇室不得不宣布參戰,不然無法對京畿和北域的民眾交代。

而斯圖亞特公國近些年一直對內宣揚卡斯蒂亞的威脅,其民眾早就將卡斯蒂亞視為終有一戰的宿敵。

這下宿敵跳了出來,國內自然是一片喊戰之聲。

三大公國和皇室之間已經兩百多年沒有刀兵相向了,人們終於想起來,帝國不是鐵板一塊的,戰爭忽然就這麼來臨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