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地講述了我和濤哥經歷的一些事件,本書的第一部分即將結束,從第二部分開始,我們中心大姐大――副主任楊姐將要正式出場了,本書真正的大戲即將拉開帷幕。

在講述楊姐的故事之前,讓我給大家講一個溫情的故事,作為這書第一部分的結束吧。

這個事件發生在去年開春。

元宵節剛過,我們中心迎來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一對超過80歲的姐妹在家人的陪同下到我們中心做DNA鑑定。

其中妹妹83歲,姐姐85歲,這也是迄今為止在我們中心做鑑定有紀錄的年紀最長者。

當然,她們不是要鑑定什麼狗血的奇葩事件,而是一對失散近七十年的姐妹,終於重逢了,為了讓雙方的家人吃個定心丸,也為了給這個百年尋親的故事划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她們相約來到我們中心,做出這個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有親情的一次DNA鑑定。

記得那天,場面非常溫馨、非常感人,我們在場每一個人都被兩姐妹炙熱的親情所感動,連濤哥這個平日裡故作鎮靜的冷血動物都哽咽了。

至於我,很不好意思地告訴大家,平常看著電視劇裡面感人的場面都會眼神朦朧的人,自然是淚流滿面。

為了讓大家一起感受這份溫情,那麼就讓我帶你們一起,回到那個戰火峰飛的歲月。

1941年,我國進入抗日戰爭中期。

同年發生了兩件大事,一件是國民黨正式對日本宣戰,另一件是年末日軍偷襲珍珠港事件。

這兩件大事,當時姐姐和妹妹自然是完全不知道,就算知道,她們也根本不會去關心,因為當時只有一件事對她們來說才算得上真正的大事,這件事直接攸關她們的性命:怎麼才能填飽肚子?

姐妹一家,是那戰火紛飛的歲月,無數逃難的難民之一。

姐妹一家原籍華北。當時的華北已經是淪陷區,日本軍國主義在華北推行「治安強化運動」,實行燒光、殺光、搶光三光政策,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

姐妹一家原本有十餘口人,半年過去,只剩下包括其父母、弟弟、一個年紀比姐妹兩大不了多少的叔叔在內的六口人。

與其在家等死,不如出去找條活路,於是全家人背井離鄉,從華北老家跟隨逃難的人流一路南下,期間風餐露宿、擔驚受怕,吃了無數的苦。

一路上都是破爛蕭條,比他們原來的地方情況好不了多少。經過中原某省的時候,已經臨近冬天,飢餓加寒冷讓一家子人充滿了絕望。

姐妹兩個記得最清楚的是,他們的糧食幾乎全部吃完,為了不餓死,只能搭配樹皮、草根一起吃,導致幾個小孩子滿身浮腫,弟弟更是兩腿沉重,稍微走動就全身疲乏又發熱不止,懂點現代醫學常識的就能看出來這是因為飢餓和吃了不幹凈東西導致的肝炎。

再這樣下去弟弟就撐不住了,父親和小叔叔仗著自己還有點點精神,去田裡捉田鼠,給三個孩子補充下營養。但當時別說田鼠了,就連草里的蝗蟲,地上的螞蟻都被前面的逃難者當成了食物。

兩個大男人守了半天,幸運的是,居然被他們抓到了一隻大的和一隻小的田鼠,還有幾隻水虱子!這樣的細節,當時年紀尚幼的姐妹倆歷經了七十餘年,居然還清楚記得!

喜出望外之餘,兩隻田鼠拔完毛,內臟都沒去,就直接和幾隻水虱子丟到水裡和一些野菜加熱燉煮。

這樣我們看來不可思議的食物,當時三個孩子竟然吃得津津有味。而父母和小叔叔忙合了半天卻一點都沒吃。

姐姐回憶起來說,等他們三個小孩吃完,她看到小叔叔一個人在旁邊混著野菜吃著他們剩下的水虱殼和一些煮爛的內臟,而父母則一人一大碗把剩下的清湯水喝了個腮滿肚圓。

說到這裡,姐妹倆淚流滿面。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