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每周都有綠色蔬菜吃(本事件完)

原來,老婆婆之所以這麼大年紀還出來賣菜,有著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

老婆婆的閨名叫翠花(化名)。

四十年前,翠花還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姑娘時,和村裡一個男孩子結婚了,婚後兩人很是幸福,翠花懷孕之後兩家人更是欣喜異常,都期待著小生命的出生。

孩子生下來之後,卻給這個家庭蒙上了一層陰影,各方面都聰明健康的小寶貝,居然是一個「兔唇」(新生兒口腔頜面部常見的先天性畸形),雖然經過手術治好了,但嘴唇上依舊留下一個永久的痕跡。

男方的父母很是迷信,認為「兔唇」是不詳的象徵,這個不詳自然不是兒子造成的,一定是媳婦命不好,現在這個不詳的命運轉嫁給了孫子。

公公婆婆終日的念叨讓翠花壓力山大,還好丈夫當時比較護著她,讓她感到一絲安慰,日子能勉強過下去。

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公公婆婆對待翠花的態度越來越差,每次只要看到親戚鄰居家健健康康的小孩,公公婆婆就會埋怨翠花,說自己祖上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是翠花帶來的厄運讓他們在外面抬不起頭來。

翠花不辯解還好,一辯解公公婆婆態度更差,甚至發展到攻擊翠花的父母,說翠花一家都不是什麼好人,不然也生不出畸形的孩子。

這樣的次數一多,丈夫的態度也變得不耐煩起來,原本還安慰一下翠花的他,後來始終都保持「中立」,眼睜睜看著妻子受父母的辱罵。

為了孩子,翠花將所有屈辱都隱忍了下來,但她的隱忍沒有換來諒解,換來的是更惡劣的背叛。

孩子五歲那年,又遭遇更大的噩耗。

一次玩耍的時候孩子被摩托車撞了,導致嚴重的偏癱,車主一次性賠償了十萬。

三十多年前的十萬是個不小的數字,雖然無法換回健康的孩子,但足以讓他生存下去。

可惜這個世界上最不缺少的就是道德淪喪的惡人。

孩子尚未出院,丈夫就提出離婚,孩子自然是歸翠花養,他們家不會要這個「厄運的化身。」

無論翠花如何哭鬧如何懇求,丈夫心意已決,和公公婆婆站在了同一條戰線上,說十萬塊可以一分錢不要,只要能離婚就行。

翠花懇求無果,只能同意,兩人簽字離婚。

但當翠花回家按照協議分割財產之後,卻發現十萬塊錢不見了!

放錢的地方只有他們幾個知道,這錢一定是丈夫或者公公婆婆拿走了,但三人卻死不承認,說翠花已經將錢拿走了,現在又回過頭來找他們要,是典型的「血口噴人」!

翠花氣不過報警,丈夫和公公婆婆一口咬定早就給翠花了,還說翠花這種惡毒的女人不見到錢肯定不會同意離婚,警方苦於沒有任何證據,只能不了了之。

可憐的翠花萬般無奈下,只能帶著偏癱的孩子回到了父母家,還好父母憐惜女兒和外甥,接納了她們。

自那以後,翠花就和父母一同照料著孩子,一直到今天。

數年前,父母相繼過世,翠花失去了經濟來源,村裡的一點補貼遠遠不夠,還好翠花有一個弟弟,每個月會寄一些錢給她,自己又種了一些菜,養了幾隻雞,足夠兩個人生活下去,但想要過上好日子則成為了奢求。

現在偏癱的兒子也有四十了,身體越來越不好,做母親的就想給他增加一點營養,比如偶爾燉半隻雞炒半斤牛肉啥的,如果能買點補品就更好了。

雖然有個弟弟在,但每月負擔生活費就已經夠麻煩他了,額外的支出翠花不願意再麻煩弟弟,便想著自己挑一些家裡種的菜來菜市場販賣。

她打聽到這個菜市場價格稍高,人也多,就從幾十里路之外挑著幾十斤的擔子來賣,中間要坐一趟公交車,還要走上幾里路,花費近兩個小時。

老婆婆笑著說自己的身子骨硬朗,走走路身體好,只要能多賣點錢,可以給兒子買點補品,一點點辛苦完全值得。

看著老婆婆提到給兒子買補品時那發自內心的笑容,我的眼裡卻泛起了淚花。

強忍住眼淚沒有流出,我仿佛想起了什麼道:「娭毑,我想起來了,後天我大伯家裡要辦酒,正好要買一些青菜,你還剩下多少,我全買了。」

老婆婆聞言臉上更是開心,半晌又疑惑道:「那也不用這麼多吧,我這怕還有四五十斤。」

「要的要的,我大伯六十大壽,起碼有二十桌客,四五十斤還不一定夠!」

老婆婆這才放下來心來,挑著擔子跟著我走到了不遠處的車前,將所有的菜都堆在了後備箱裡。

我遞給老婆婆二百塊錢,要她不用找了,老婆婆卻一定只收一百,還極為倔強地少收了我十幾塊的零頭,說買的多自然要優惠。

老婆婆的樸實讓我非常感動,當時我就有了一個想法,於是假借要去她家附近辦事開車送了她一程,到了老婆婆家後,我見到了她的兒子,一個樣貌遠比實際年齡大,身體非常虛弱的四十歲男人。

趁著兩人不注意,我偷拍了幾張照片,謝絕了老婆婆留我吃飯的好意回到了家中。

第二天,我找到楊姐,給她看了那幾張照片,並提出了我的想法。

我們中心有很多員工晚餐都是在家吃的,可以每個星期去老婆婆家買一次菜,每人買幾斤輕輕鬆鬆就可以買下幾十斤。

(老婆婆家的菜地不是很大,我算了一下,除了她們自己吃的外,一個星期賣一次正好。)

而且這些菜是純天然無污染的,遠比菜市場的要好。

楊姐認同了我的想法,並在早會上提了出來,獲得了同事們的一致贊成。

統計好了在家做飯的同事名單之後,我又驅車趕到了老婆婆家,說出了我們的想法。

老婆婆一開始很不好意思,在我的堅持下同意了,只是一定要親自送菜去我們中心,不願意讓我開車來買。

於是每個星期總會有一天,一個年過六旬的老婆婆挑著一擔子幾十斤的菜,走上幾里路,並搭乘公交車來到我們中心,歡歡喜喜將菜賣給我們。

最開始我們都是一人拿幾斤,二十三十地給,老婆婆卻堅持要按重量算,不願意多拿一分錢。

於是原本前台妹子稱體重的稱就派上了用場,成為了稱重的工具,有了一個新的「神聖使命」。

一直到現在,每個星期我們都能看到那張布滿皺紋的笑臉,和笑容背後那催人淚下、比海洋更為寬廣的母愛。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