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惡魔的藝術之邪魔降臨(71)

就在湄林發生流血事件的當天,清邁地區的「神佛宮」各處傳教地也遭遇了滅頂之災。

所有和「神佛宮」有關的寺廟都被封禁,信徒也被驅散,包括第二任教主在內的數百核心教眾則全體被拘留。

絕大部分的核心教眾都一口咬定說來清邁傳教的目的就是為了弘揚佛法,並無其他用意,但數百人難免魚龍混雜,依舊有極個別貪生怕死之輩沒有管住自己的嘴巴,吐露了實情。

證據確鑿之下,「神佛宮」被政府宣布成邪教典型,全力打壓。

當時擺在核心教眾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頑抗到底被判入獄;要麼宣誓完全退出「神佛宮」。

第二任教主是一個拿得起放得下的大人物,為了保全這些核心教眾,他以自己的性命相逼,下了嚴命所有人必須退出「神佛宮」,變成老百姓開始新的生活。

他自己則獨自承擔起所有的罪責!

教眾們含淚退出了「神佛宮」,就這樣,「神佛宮」這三個字在清邁地區成為了歷史。

而第二任教主最終被判無期徒刑,短短几年之後,原本年富力強的他卻因為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導致身患重病,死在了獄中。

第二任教主雖然死了,但他的精神還在,那些核心教眾們雖然退教,卻依舊心系「神佛宮」。

小坦波和那個十幾歲的小孩被救出來之後,一個退教的核心教眾領養了他們,一家三口找了一棟廢棄的破房子,過起了普通農家的生活。

這個核心教眾和第二任教主年紀差不多大,當時也只有四十歲左右,退教之後完全可以找個女人結婚生子,但他卻始終單身一人,帶著坦波和小孩過著平靜的日子。

此教眾對坦波和小孩關懷備至、視如己出,不但送兩人去接受教育,甚至還利用人際關係給坦波安排了一份在某政府部門打雜的工作。

當時的坦波對這第二個「父親」心存感激,直到十年之後,他才知道,在這個父親心裡,藏著一個巨大的秘密!

――――――――――――――――

在最開始的十年時間裡,這些核心教眾一個個偃旗息鼓、安分守己,和普通民眾並無二樣。

但一個人的信仰是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改變的,「退教」這種手段只能退身,卻無法退心。

何況這些人能夠在事發之後衣食無憂生活下去,某種程度上是靠著第二任教主犧牲自己的性命才達成,所以在他們心中,第二任教主才是永遠的信仰!

等十年時間過去,隨著「神佛宮」淡出政府的視線,核心教眾們的私下串聯又重新開始了!

這一次串聯不同以往,經歷了數次起起落落的核心教眾們知道,他們不宜再出現在大庭廣眾之下,否則一旦引起舊寺廟法師和政府的注意,任何努力都會功虧一簣。

於是,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暗中布置。

這其中就包括幾項:

第一項:暗中的傳教。

經歷第二次佛戰之後,三百餘核心教眾其中有小部分失去了繼續戰鬥的動力,已經真正的退出,剩下的兩百餘人決定要以他們的力量替第二任教主報仇雪恨,並尋求再次東山再起的機會。

考慮到隱蔽性,傳教都是在暗中進行,發展的教眾首選就是自己的孩子或者親戚,因為只有他們才適合被終日洗腦。

以給別人洗腦為工作的「神佛宮」教眾自然明白,只有在洗腦狀態下培養起來的,才是真正的核心教眾。

不過這樣也出現了一個弊端,那就是合適的教眾人數很少,導致這次怪病侵襲全城的大行動中,串聯煽動的年輕教眾只有區區幾十個。

第二項:各種眼線的布置。

要想尋找東山再起的機會,一定要對湄林地區各行各業有充分的了解,在這些行當中安插自己的人就是最佳的選擇。

坦波十幾歲的時候,養父利用關係讓他去一個政府機關打工,也算他運氣好,這個機關的領導最後爬上了小城第二把手的高位(就是前文中提到過的那個和暴民們談判的老者)。

領導都是願意用自己派系的人,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三十多歲的坦波雖然和領導不是很親近,但因為年輕時候打工的那段經歷加上自己的努力,最終成為了小城的中層領導之一。

而坦波的安排只是其中之一,除了他之外,湄林小城各行各業都有「神佛宮」的核心教眾,包括這次全城大騷亂的時候手機信號全無,也是在通信部門工作的一個教眾搞的鬼。

第三項:新領袖的確立。

對於一個邪教來說,最重要的角色毫無疑問就是教主。

「神佛宮」之前的兩任教主都是狠角色,第一任是創始人,已經成為了圖騰「邪神」。

而第二任教主更是雄才大略,如若不是走錯一步棋,說不定現在整個清邁就沒有舊佛教什麼事情了。

有了這兩個教主珠玉在前,第三任教主就更是要慎重選擇,因為他肩負著復興「神佛宮」的重擔。

在第二次佛戰過去十年之後,核心教眾第一次暗中串聯大會上,就有人提出了這一點:第二任教主數年前在監獄中去世,必須要選一個新教主出來了!

大會上幾個派系爭執不休,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都舉薦自己派系的首領出來當教主,再這樣發展下去說不定就變成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明末亂世」(釋1)了。

這個時候,坦波的養父站了出來,吼了一句:「教主之位,除了我兒子,還有誰能坐?」

小衛聽到這裡,打斷了坦波的話,譏笑道:「坦波先生,你難道想告訴我,你才是真正的教主?」

「小衛,別衝動,先聽坦波先生說完吧。」肯警官笑了起來,看著坦波的眼睛,一字一句道:「如果我猜的沒錯的話,和你一同在枯井中躲難的小孩,才是真正的教主,也就是尼坤大法師本人!」

(明末亂世:清軍入關之後,崇禎皇帝煤山上吊,為了對抗清軍,各地勢力扶持起許多崇禎皇帝的後代,比如占據云南的李定國扶持桂王;占據金廈的鄭芝龍(鄭成功父親)扶持唐王;占據舟山的張煌言扶持魯王等。

這些反清軍隊原本是想借這些王爺的名義號召國內反清力量,最後卻因為各自打著算盤互不配合被清軍各個擊破,著實可悲可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