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惡魔的藝術之邪魔降臨(121)

前文中介紹過,「神佛宮」的前身,叫做「邪神宮」。

(「邪神」這個詞在泰國沒有貶義,屬於中性詞。)

「邪神宮」就如同我國歷史上的「白蓮教」,在清邁地區存在了很久的時間,確切地說,在幾個世紀以前就有這個組織。

不過那個時候的「邪神宮」只是一些道德品質敗壞的佛教徒暗地串聯起來欺騙民眾的一種小團伙,沒有形成統一的教派,和我們現在經常提到的「詐騙團伙」「傳銷團伙」沒有什麼區別。

上世紀初期,盤踞在湄林的一個「邪神宮」團伙發展得比較大,受到了當地政府的一些打壓,不過這只是痢疾之癬,沒有引起政府過多重視。

但是,因為一個神秘人物的出現,「邪神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要想知道這個神秘人物出現和加入「邪神宮」的原因,就又要請朋友們和我一同回顧泰國的歷史了。

――――――――――

整個事件發生的源頭,要追溯到一個世紀以前。

當時的泰國還叫暹羅。

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上半葉,暹羅(泰國)以高超的外交技巧遊走於列強之間,雖然在經濟上淪為英法的半殖民地,並且喪失了大片領土,但仍保持住了獨立地位。

這一切得益於一個開明的國王群體,從拉瑪四世到拉瑪五世,再到後來的拉瑪六世,接受西方教育的時間越來越長,思想也越來越先進。

拉瑪六世是一個顏值和能力並存的君主,1894年,他年僅十三歲就去英國留學,攻讀英語、法語和法律。1900年加入英國陸軍,學習英國的先進軍事制度。在回國之前,他還遊歷了美國和日本,拜訪過羅斯福總統,參觀了西點軍校,在訪問日本時還曾向明治天皇請教開化治國之道。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遠在地球另一邊的暹羅密切注視著歐洲的動向。

戰爭剛一爆發,拉瑪六世國王就下令在歐洲各國留學或服役的親王和王子們迅速回國。

這些皇室成員回國之後,必然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召開內部會議,商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暹羅如何自處,會議上受過高等教育的親王和王子們各抒己見,爭論激烈,但誰都沒有料到的是,在這次會議上,埋下了湄林地區百年動亂的引子。

第一次世界大戰敵對的兩方,一方是以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為代表的同盟國,一方是以英法為代表的協約國,從小受到英法等國影響的拉瑪六世自然是傾向於和協約國合作,但這個時候有一位親王提出了異議。

暹羅是英法的半殖民地,歷史上飽受其欺凌,而德國人卻以純粹商人的身份給暹羅帶來了許多先進的產品,德國貨為當時的暹羅人所喜愛,因此不免愛屋及烏,對德國抱有好感,而這個親王恰好從小在德國留學,接受了德國人的思想,所以自然而然傾向於德國,要求參加同盟國一方同英法作戰,藉此機會擺脫半殖民地的身份,收復湄公河東岸和馬來省的失地。

戰爭開始的初期,同盟國在歐洲戰場上節節勝利,親王的這種提議贏得了一部分人的贊同,會議的風向突變,議題由「什麼時候加入協約國作戰」變成了「到底是加入協約國還是同盟國作戰」。

但拉瑪六世在英國留學時,不僅深知英法兩國實力的強大,而且對國際風向把握得極為精準,他知道這場戰爭不是那麼容易出結果的,等雙方僵持到精疲力竭的時候,實力強勁的美日等國一旦加入協約國,同盟國的失敗不可避免,因此極力反對。

偏偏親王是個橫蠻固執的主,自以為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在會議上和拉瑪六世全力爭執起來,為了避免內部分裂,拉瑪六世提出「暫時中立,靜觀事態演變,等局勢明朗再決定加入那方」的提議,獲得了絕大部分人的認同。

(拉瑪六世的提議和幾十年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泰國時任總理鑾披汶提出的口號「哪一方在戰爭中潰敗,哪一方就就是我們的敵人」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說這是泰國國策的傳承,也是泰國人「聰明」的一種體現。)

風波表面上平息了,但在暗中卻愈演愈烈,這位親王大人性格太過固執,認為現在是暹羅擺脫英法控制的最好機會,一旦錯過就永遠都是殖民地,他費盡心思在暗中串聯,說動了不少搖擺不定的皇室成員。

發展到最後,他居然想架空拉瑪六世,拿到皇室的最高話語權!

拉瑪六世可不是一個傻子,親王的一舉一動實際上都在他的掌控中,一開始他只是偶爾駁斥親王的激進思想,沒有採取進一步行動,以免皇室內部產生矛盾,沒想到親王給臉不要臉,居然發展到想架空他,這是任何當權者都無法容忍的。

於是拉瑪六世隨便找了一個藉口,將親王軟禁在家中,想讓親王「冷靜冷靜」。

但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親王居然剛烈非常,在被軟禁的第二天就自殺了,不僅如此,他還將家中值錢的東西付之一炬,留下遺言說這樣是為了證明清白:自己的目的並不是爭權奪利,也不是為了獲取錢財,而是為了這個國家的命運!

這個事件在當時對拉瑪六世的聲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隨著同盟國在戰場上由勝轉衰,對拉瑪六世的讚譽蓋過了詆毀。

如果單純只是這樣的話,那上文提到的神秘人物還不會出現,但是,之後事態的發展完全偏離了軌道。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