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殺人漫畫家消失之謎(7)

小馬懷疑志軍是兇手的原因只有一個:面對被分屍的父母,身為人子的他過於冷血了。

不過龔老隨後否認了小馬的猜測。

其一:警方將老夫妻倆死亡的消息通知到志軍的時候,確認他還在那個下放的小村莊,兩地之間距離數百公里,就連通訊都不方便,以當時的交通狀況想要在兩天之內往返兩地是不可能的。

其二:就算志軍真的狠心到殺死父母,也不至於將父母肢解,如果他想栽贓給老古,稍微採取一點過激手段比如砍斷手腳就足夠了。

更重要的是,將兩具屍體剁成數十截再拼起來,沒有一兩個小時時間不可能做到,這樣只能無限增大被發現的風險,完全沒有必要。

其三:現場找到的鞋印確定和之前老古留在倉庫門口的鞋印完全吻合,志軍遠在數百公里之外,他不可能知道這個鞋印具體形狀,應該無法偽造。

不過龔老也提出了一個可能:或許志軍和老古之間有聯繫,老古是殺人兇手,而志軍則是同謀。

這次兇殺案算是各取所需:老古報仇雪恨,志軍得以返回到家中。如果是這樣的話,志軍遠比真正的殺人兇手老古來得可恨!

但之後對志軍的詢問出現了頗多的疑點,讓案件的調查陷入了迷霧之中。

現在我將志軍交待的情況挑重要的說出來。

(這裡說明一下,因為案件已經過去太久,已經沒有檔案記錄了,D主任也是後來聽同事說起這樁案子,並不是龔老自己親身說法,所以個別細節有所欠缺,因此我添加了一些自己的想像進行補充。

那個年代發生的案件只能如此處理,才能讓朋友們看得更順暢。)

讓我們回到對志軍的詢問中來。

據志軍交待,他前往偏遠農村已經有幾年時間,起初並沒有急著要回家,但最近因為和曾經寄住過的那戶老百姓鬧矛盾,受到了生命的威脅才被迫要求調回來。

(當時知青下鄉,一開始都住在當地老百姓家裡,一邊上工一邊自己修宿舍,但修建的宿舍往往又小又簡陋,所以還是有部分知青一直都住在老百姓家裡,有的甚至因此和老百姓發生了超出友誼的感情,成為一家人。)

志軍言語中很是委屈,他說自己這幾年一直安分守己,幾乎沒有休息天天準時和當地老百姓一起參與「大墾荒」。

所謂的「大墾荒」,是當時最常見的一種生產方式。

一千六百多萬知青下鄉的目的是「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當時的貧下中農都沒有什麼文化,他們能教育這些知青什麼?當時是種田了。

所以「上山下鄉」說透徹一點就是將原本可以留在城市裡發展的知青們一股腦趕去偏遠農村干農活,而且一干就是幾年十幾年,甚至一輩子。

志軍說自己雖然算不上先進,但也從來不拖後腿,在眾多同去的知青中,算是一個中規中矩不顯山不露水的人物。

而且他個子不高模樣也不出眾,按理說這樣性格的丟在人群中都會被遺忘,但偏偏他有一個招人喜歡的特點:聲音好聽,歌唱得不錯。

在當時那種環境下,幾乎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勞作期間的歌唱就成為了極受歡迎的一種消遣方式。

如果我們回到那個年代的農村,經常會看到一群來自城市的年輕男女在田間勞作著,在辛苦耕種之餘個別膽大的會放開嗓門高唱一首「革命歌曲」,一曲唱畢會收穫無數讚美之聲。

更有甚者,男女之間會來上一曲情歌對唱,都是二十左右的少男少女,哪個不懷春?

志軍憑藉一副好嗓子,成為了生產隊的風雲人物,收穫了許多「粉絲」,他寄住的那戶老百姓家的大閨女茶花,也是眾多粉絲其中之一。

青春靚麗的茶花愛上了志軍這位城裡來的小哥哥,多次主動示愛,這在志軍看來特別新鮮,因為當時的社會風氣屬於「性半禁錮」狀態,之前在城裡求學的時候,男女之間絕對不能談戀愛,社會上也沒有「性誘惑」,更沒有「陳老師」之流的「不雅艷照」流傳,所以,年青人在感情方面純潔得可愛。

這次一來到農村居然就有一個花季少女主動示愛,志軍熱血上涌一下子把持不住,就淪陷了進去。

十幾歲的少男少女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慾,只要逮到機會就膩在一起,小樹林裡、水庫堤旁、稻草堆中,都曾經留下過兩人纏綿的身影,除了最後那一步沒有跨越,其他什麼都做過了,這在當時已經屬於非常出格的事情,所以兩人相約保守住這個秘密。

志軍寄住在茶花家中的時候倆人就以兄妹相稱,因此後來走得近一點並沒有引起茶花父母的懷疑,這樣的關係持續了整整一年多,直到一個突髮狀況的出現,讓事情變得極為複雜起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