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官家下令釋放高大全的消息已經傳出去了。

官家本人,也沒想過高大全會拒絕。

他甚至都已經放話,只要解決了這件事,高大全就能做太學校長。

這種誘惑,是任何人都不能抵擋的。

所以太學生們已經在等著高大全出獄,官家和滿朝文武也都在等著這一次的事件徹底平息。

然而並沒有。

高大全拒絕出獄。

並且寫了一篇童話《皇帝的新裝》表明自己的態度。

由於高大全的不配合,這一次的內幕泄露的越來越多。

「聽說了嗎,官家放高衙內出獄,並且願意讓高衙內擔任太學校長,但是條件就是高衙內必須為官家歌功頌德。」

「怪不得高衙內不出來,衙內豈是貪圖名利之人。」

「是啊,高衙內是個大賢者,官家卻用功名利祿引誘他,現在吃不了兜著走了吧。」

在民間,很多人都議論紛紛。

因為《皇帝的新裝》實在是寫的太淺顯易懂了,所以是個人都能夠看明白,高大全就是在赤裸裸的諷刺官家和滿朝文武。

想讓我出去為你們粉飾太平?沒門。

你們可以做一個睜眼瞎,但是我做不到,更不會助紂為虐幫助你們欺騙別人。

一篇簡短的童話,高大全就將自己和官家以及滿朝文武對立起來,看上去十分愚蠢。

但是世人卻為高大全拍手叫好。

這才是他們期待的大賢者。

這才是真正為民請命的人。

指望官家?他就只會自欺欺人。

還不如朝氣蓬勃的太學生,至少他們敢說真話。

這一次太學生們的舉動,徹底將朝廷一直以來粉飾的太平盛世景象給戳破了,大宋的虛弱和愚蠢第一次直接展現在了世人面前。

如果官家能夠正視現實,知恥後勇,那是一件好事。

如果官家繼續當睜眼瞎,那就是早死晚死的區別了。

皇帝的新裝,是啊,確實是皇帝的新裝。

官家還想讓高大全也承認那件衣服十分華美,但是高大全不是他麾下的臣子。

在他的眼中,那件衣服的不存在的。

別人要睜眼說瞎話他管不著,但是他自己絕不那樣做。

「他到底想做什麼?枯名釣譽?還是認為一個太學校長的職位不夠?」官家怒氣沖沖的問道。

此刻滿朝文武都基本散去,留下的都是官家的心腹,也就是以蔡京為首的六賊。

六賊當中,論起智商蔡京碾壓眾人,這裡面也就是蔡京明白高大全的想法。

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直說,於是他換了一個角度:「官家,高衙內剛剛在眾目睽睽之下進入了賢者時間,現在是九州公認的大賢者。就算是因為這個名頭帶來的壓力,他也不可能為了太學校長的位置就放棄自己的堅持。」

官家恍然,他居然忘了這個。

文人不是不重利,只是他們更重名。

如果高大全這麼簡單的屈服,那他和六賊之流又有何區別。

官家自以為想通了,所以興奮道:「元長意思是,好處要私下裡給他,並且不能傳出去,這樣他才會盡心盡力為我辦事?」

蔡京很無語,他把話都說的這麼清楚了,官家還是聽不懂。

無奈,他只能把話挑明:「官家,臣的意思是,高衙內這一次已經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了,除非官家主動向他讓步,否則利誘是不會有作用的。」

意料之中的,官家勃然大怒:「他以為他是誰?還要朕向他讓步?反了他了。」

蔡京早就知道官家會是這個反應,也不說話,眼觀鼻鼻觀心,恢復了沉默。

其他五賊經過蔡京的提點也反應了過來,他們回想了一下自己認識的文人,發現蔡京說的果然很有道理。

王黼出列道:「官家,蔡相所說不錯,對文人來說,名比利更重要。現在高大全也是騎虎難下,他的文名太高了,所以文人特有的矯情註定了他不會向您低頭的。」

「那你說該怎麼辦?」官家陰沉著臉問道。

王黼哪有什麼辦法,不過童貫這個時候卻眼珠一轉,開口道:「官家,臣有一策。」

「講。」

「如蔡相所言,高大全為了名望與您為敵,殊為可恨。這個時候,您是絕對不能讓步的,否則只能助長他的囂張氣焰。」

官家點點頭,他當然不會退步。

不僅因為他個人的尊嚴,還因為――李師師。

沒有任何男人願意在情敵面前低頭。

童貫見狀,眼神閃過一絲暴虐,「既然如此,那就給高大全一個不得不向您求饒的理由。」

「別賣關子了。」官家有些不耐煩。

「撤掉高俅的太尉,並且給高大全下最後通牒,只要他肯出獄,太學校長是他的,高俅也能夠官復原職。他要是再敢反對,那就是不孝。」童貫沉聲道。

上一次去太尉府宣旨,高大全是徹底得罪了他。

所以現在逮著機會,童貫就往死里整高大全,甚至恨屋及烏,童貫開始對高俅下手了。

官家倒是有些遲疑,高俅也是他的心腹,能夠在軍中安插高俅這樣一個人物,他當初也是費了不少心思的。

現在直接把高俅放棄,未免有些可惜。

不過,這高大全確實可恨。

看到官家有些掙扎,童貫很了解官家的想法,輕飄飄的補了一句:「官家,您可別忘了一句話――子不教,父之過。」

要說這童貫,軍事才華基本沒有,政治手段也接近於無。但是無中生有構陷別人,他是天生的滿級。

這一句話,就讓高俅在官家心中的地位直線降低。

是啊,子不教,父之過。

高大全這段時間接連與他為難,縱然不是出自高俅的授意,高俅只怕也脫不了干係。

連自己的兒子都教不好,還有什麼資格再繼續做太尉。

內心深處,官家不想承認的是,他確實對高俅很憤怒,因為高俅明知道他對李師師的心思,卻對高大全和李師師的親近視而不見。

在官家眼中,這就是故意縱容。

縱然高俅並沒有在政務上犯錯誤,但是對於高俅這樣的寵臣來說,失去了帝心,就失去了一切。

想到這裡,官家已經下定了決心。

「你說的不錯,子不教父之過,高大全如此猖狂,高俅少不了放任之錯。朕先勒令他閉門反省,童貫,你就先兼著太尉吧。」官家道。

童貫大喜,「臣領旨謝恩。」

太尉雖然是一個虛職,軍中將領也不可能對他這個太監心悅誠服,但是至少從名義上,他一個太監做到太尉,已經創造了大宋太監的歷史。

童貫當然激動。

蔡京在一旁冷眼旁觀,不由得心中冷笑。

天家無情,高俅是官家的玩伴,在官家還是一個皇子的時候就陪在他身邊。

結果現在並沒有犯任何的政治性錯誤,就被剝奪了官職。

這就是寵臣的悲哀。

也就是童貫這個閹貨,還自以為得意。

在蔡京眼中,童貫不過是一冢中枯骨。

他和高俅有什麼區別?

六賊當中,蔡京和其他五人有本質上的不一樣。

其他五賊離了官家,屁都不算。

而蔡京就算沒有官家的聖眷,依然是當朝第一人,這就是他的底氣。

蔡京知道,官家下了一個昏招,不過他並不提醒官家,反而決定推波助瀾。

只見他上前一步,開口道:「官家,這一次事情之所以鬧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太子給高大全的環境太過寬鬆。名義上是坐牢,實際上和在家沒有什麼區別。他甚至還有心情寫文章,可見他的放鬆。這可不是官家的本意吧?」

聽到蔡京這樣說,官家果然起了怒氣。

蔡京說的對,換個人的話,坐牢就算不飽受折磨,但是也不會還有條件讀書寫作。

這哪裡是坐牢,分明是在度假。

「師成,你起草一個聖旨,讓太子給高大全換一個牢房,並且不能讓他接觸任何寫作的東西。」官家冷哼一聲。

他也是怕了高大全再出什麼么蛾子。

看到官家上鉤,蔡京嘴角勾起一抹莫名的笑容。

他對於在場幾人十分熟悉,知道後續肯定會有人繼續踩中自己布置的這個陷阱。

果然,李邦彥上鉤了。

「官家,依我看,把高俅去職之後,我們就把這個消息告訴高大全。然後讓李姑娘領著江南電視台的人去採訪高大全,問他現在願不願意出來。他要是再不同意,那就是不孝;他要是同意了,那就是向官家低頭,李姑娘想來會對他很失望的。」李邦彥諛媚的笑道。

李邦彥別的本事沒有,揣摩聖意的本事卻是一等一的。

他很明白官家對李師師的心思,所以建議官家讓李師師去採訪高大全,以便讓李師師發現高大全不堪的一面。

不得不說,這個提議真的打動了官家。

只是官家有些擔心:「高大全那小子不會繼續抗旨吧?」

李邦彥搖頭,「不會的,高大全是高俅收養的孩子,高俅對他視若己出,兩人感情非常好,高大全絕對做不出對不起高俅的事情。」

見李邦彥這樣說,再加上官家先前也做過調查,知道高俅和高大全確實是感情甚篤,才放下心來。

「你這個提議不錯,今天童貫去太尉府宣旨,明天你親自去跑一趟,就湊《新聞聯播》直播的時間,朕倒是要看看,高大全在這麼多人面前,是怎麼樣丟臉的。」官家吩咐道。

他也是恨極了高衙內,所以做事情一點風度都不要了。

不過在場的其他人自然也不會提出異議,相反,他們還異口同聲道:「官家聖明。」

幾人彼此相視一笑,都極為開心。

這些人都是依靠聖眷活著的人,現在去掉了高俅這樣一個鐵桿帝黨,他們勢必會分到更多的聖眷,這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大好事。

只有蔡京,笑的有些莫名。

半個時辰後,太尉府。

童貫趾高氣揚的對高俅宣讀了旨意。

「高俅,接旨吧。」童貫冷聲道。

高俅接過聖旨,看到上面那些冰冷的詞語和鮮明的大印,眼神有些悲哀。

他是鐵桿帝黨,對官家忠心耿耿,可是到頭來,依然被無情的罷官,一切只為了官家的面子。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都是天經地義的。

可是當事情真的發生在自己頭上,那種滋味,絕對是言語難以形容的。

「高俅,別怪官家,要怪就怪你生了一個好兒子。」

快意的看了一眼高俅,童貫大笑著離開了太尉府。

「小人得意。」張貞娘對著童貫的背影冷冷的評價道。

高俅搖頭,「哎,說這些也都沒用,官家要對付的不是我,而是大全。」

「太尉放心,衙內不會有事的。說到底,這一次是官家有求於衙內。幾個蠢貨連這都看不清楚,活該被人玩死。」一個儒雅的聲音出現在院裡。

高俅和張貞娘似乎都沒有任何意外。

「蔡相,你真的有把握,大全能破了這一局?」

蔡京,這個人赫然就是蔡京,官家名義上的頭號心腹。

可惜,蔡京不是宦官,更不是王黼那樣的無能之人,蔡京是有資格和官家掰腕子的一代權相。

皇權和相權的爭鬥,貫穿朝代的始終。

所有人都以為蔡京會毫無保留的臣服官家,但是他們錯了。

蔡京絕對不是那種唯唯諾諾的宰相。

「高大人,衙內能不能破了這一局,歸根到底還是要看你。我不懷疑衙內的魄力,但是孝道這個詞壓下來,也能夠把衙內壓垮。」蔡京道。

高俅點頭,眼神變得堅定,「你放心,我不會連累大全的。是官家先不仁,那就不能怪我不義了。」

高俅出身市井,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但是有人對他不好,他也不會熱臉再去貼人冷屁股。

蔡京眼中露出一抹笑意,「那我們就等著衙內的表演了。」

很快,高俅被官家罷官的消息就傳遍了江南。

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官家對高大全不識相的教訓。

隨後,明天晚上《新聞聯播》,官家會派人再次詢問高大全是否願意出獄的消息也擴散開來。

一切都準備就緒,很多人都在等高大全的答案。(未完待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