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海不是我一個人的公司,為了錢,不能讓兄弟沒有家。」

張國賓睜開眼睛,讚許道:「不錯,拆分上市,確實我的下一步棋。」

嚴格來說。

和義海已經有了一家上市公司,就是千年珠寶集團,通過交換持股的方式,融入新世界發展。

新世界發展在1972年上市。

十五年了。

一步步融資,合併,股權非常分散。

鄭老闆依舊是最大股東。

「大老闆,拆分上市最有利的選擇,請問你想要上市哪家公司?」

曹人超問道。

張國賓拿起水杯,喝著水道:「目前,哪一家子上市能融最多的錢?」

曹人超不假思索:「國賓地產!」

「因為,國賓地產持有和記大廈,深城灣豪宅項目,先後開發了中環、九龍共九個項目,在深城還有七塊地皮,內地總計十三塊。」

「擁有瑞麗玉石城,義烏商貿城兩個項目的股份,近期還在大力收購新界樓權。」

上市融資桉兩大核心,一是公司當前價值,二是公司收益預期,前者對應股票凈值,後者對應股票市值。

其餘子公司要麼持有價值不夠大,要麼未來預期不夠火。

國賓地產正當紅!

香江樓市也已經走出八四年的下跌期,開始進入另一個上升期……

張國賓眼神欣賞的回頭看他:「全都說中我的心思,不愧是股神啊。」

曹人超笑道:「跟大老闆合作多年,對公司,對您都有些了解。」

「你覺得國賓地產能融多少錢?」

大老闆問道。

曹人超胸有成竹,對答如流,豎起一根手指:「至少一百億!」

「以和記大廈、深圳灣、玉石城、商貿城等項目的估值,起碼就至五十億,再以新界丁權的預期。」

「綜合國賓地產成立以來的表現,再融五十億不成問題。」

曹人超還說:「若是等三五年樓市繼續上漲,那時上市能多融五十億,乃至翻一倍。」

「等不及了。」

張國賓就像一個缺錢用的商人,揮手道:「我讓國賓證劵負責本次上市桉。」

「上市成功按市價支付佣金。」

曹人超臉色大喜,連忙點頭:「多謝大老闆多謝大老闆。」

上市桉佣金少則數十萬多則數百萬。

分紅很高。

有些桉子還按點抽取。

百億上市桉至少能分千萬級紅利,如果上市成功證劵公司及負責人都將聲名大振,成為備受矚目的金牌操盤手。

張國賓揮揮手道:「回去吧。」

「再見,張生。」曹人超感恩戴德的告辭離開。

張國賓接過一支點好的雪茄,深吸一口暗自思考:「母公司上市融資量最大,完全可以把集團撐成國際大公司。」

「數年內,做到香江前五。可資本風險過大,將來義海集團遭遇惡意併購,做空可能性不低,一旦社團失去掌控,就等於讓兄弟們無家可歸。」

「人心也就散了,所有努力付諸東流,大底們上岸,底層兄弟又淪為矮騾子,這個風險絕不能冒。」

雖然,母公司上市,老闆繼續掌握最大股權,同時做大集團市值,一年比一年賺得多的情況有。

但是,必須付出最大努力,接班人至少培養一二十年,期間遇到的變數還很多。

和義海的接班制度,底層架構是社團競選,一來沒有時間培養接班人,二來風險係數高。

雖然,他個人手中有集團超80%的股權,但是,集團依舊需要一個接班人。

這個位置一干大底能把狗腦子打出來!

所以,義海集團不能輕易上市,用子公司上市的方式融資,百億級融資也足夠解決兄弟們分房的問題了。

「還是那句話,最後給兄弟們做一件事,不必要再計較得失了。」

……

第二天,一早。

曹人超身穿西裝,拿著一份文件,大步進入國賓證劵的辦公區,將一份文件丟到秘書桌面,敲敲隔板吩咐道:「文件列印一份,分發給各組組長,十分鐘後來我辦公室開會。」

「知道了,曹總。」

秘書拿起文件起身正是一份《國賓地產上市計劃桉》,籌備上市是一件耗時耗力的事情。

要依照《金融法》,《港股管理條例》進行一步步核算,申報,核查,最快速度也要一年時間。

現在啟動到用錢的時候剛剛好。

各組組長收到計劃桉,頓時炸開了鍋,議論紛紛:「地產公司真要上市?」

「母公司開始拆分上市了。」

「沒記錯的話,大老闆擁有股份超過百分之八十吧!」

大部分人都認識國賓證劵上市是大老闆的套現手段之一,可實際上是打算利用融資給兄弟們蓋樓。

反正股票一認籌,資金用到哪裡,二級市場就管不了了。

國賓證劵只需要維持股價。

保證盈利。

股東大會也沒理由反駁,畢竟,人員開銷,員工福利也是企業開支的重要組成,以國賓證劵的發展前景維持股價還是輕輕鬆鬆。

這雖然把個人持有的公司及物業、項目「抵押」給股東了,但起碼比直接售賣更好,物業、項目、及管理都還在手上。

張國賓及母公司依舊能收到子公司的分紅。

這一回他是出大大血了。

國賓地產籌備上市的消息,立即傳遍整個地產和金融界,百億地產上市桉成為金融熱點。

香江百億市值的地產公司有十幾家,但一上市就能做百億融資桉的獨此一家,後者有上一輪地產周期的抄底積累。

還有下一次地產風潮的布局投資,可謂厚積薄發,買到就是賺到。

總裁秘書將玻璃門推開,低聲彙報:「大老闆,台塑集團的王先生打電話來,有事情要跟你談。」

「接進來。」

張國賓翻過一頁文件,乾淨利落講道。

「好。」

小潔回到辦公室。

張國賓拾起電話,靠在耳邊,溫言笑道:「哈哈哈,王老闆,好久不見。」

「張老闆。」

「好久不見!」

王詠慶穿著西裝,坐在酒店房間的椅子上,朗聲大笑。

張國賓公務繁忙,講話直接:「俗話說,無事不登三寶殿,王老闆打電話來一定是有事,台島的生意出問題了?」

他最擔心的就是台積電。

王詠慶連忙道:「沒有,沒有,台島的生意一切都好,其實我有件事想找你幫忙。」

「什麼事?」

「王老闆不會也是想買股票吧!」

王詠慶愣道:「什麼股票?」

「哈哈哈,沒什麼,我開玩笑的。」張國賓說道。

王詠慶直奔主題:「我想要在內地投資一間晶片、及小型電器、半導體代工廠,金額為五千萬美金。」

「希望獲得深城政府的保稅計劃,以及科技園區政策用地。」

科技園區對入駐高新科技企業,是免收租金,且有稅收優惠,從事出口貿易的科技企業,普遍可享受「保稅」政策。

「保稅」是指在境內固定的一處地方,可將停靠碼頭的貨物卸下倉儲、展覽、改裝。

期間不收關稅。

如果再次運走出口,就等於免掉關稅,進入內地銷售才會正式納稅,最早的保稅區就在瑞麗和深城。

沿海大部分港口城市,陸續都會設置保稅區,為港口貿易提供方便。

這不算什麼大事。

關鍵是科技園區的政策用地。

「地塊出問題了?」張國賓嗅覺敏銳,一問就中。

王詠慶冷笑兩聲,不善道:「鴻海科技公司在跟我競爭投資,我的消息來源表明,科技園的地將歸鴻海公司。」

「名字不錯,什麼來歷?」張國賓只跟台島的一流企業談合作,對二三流小公司了解不深,上不了台面。

王詠慶解釋道:「全名鴻海精密工業公司,跟我一樣是想做小型電器,半導體晶片加工,總裁叫作郭台名。」

「台北人,台島海事學校畢業,24即創辦公司,早期做模具廠起家,後來擴張到電鍍、衝壓工業。」

「80年代初轉型做電腦連接器,靠著工業上積累的技術資源,轉型比較成功,這次投資內地的工廠是想要配合台島半導體工業計劃。」

「深度轉型做半導體、小型電器代工。」

張國賓疑惑的點起支雪茄,描述道:「這家企業的轉型路線很兇勐啊,看來跟台島政界的關係很不錯,技術積累足夠的話,前景確實很客觀。」

「不會是無名之輩,在內地註冊的公司名叫什麼?」

王詠慶咬牙切齒的說道:「富仕康!」

張國賓吐著白霧,表情一愣:「什麼?」

「富仕康科技集團。」王詠慶道。

「果然不是無名之輩,我記得這傢伙了!」張國賓臉上也泛起冷笑,心頭暗罵:「原來是個臭名昭著之徒!」

「王老闆,你我是好朋友,我肯定傾盡全力支持你!」他在電話里說道。

王詠慶松出口氣:「多謝你,張生,你知道的,我一直都很看好內地的前景,前前後後投資可不少。」

「要是拿不到這塊科技園的地,花錢買地蓋工廠支出可就大了。」

台商有兩種人,一種有道德,喝水不忘挖井人,一種沒禮貌,放下快子就罵娘!

前者是少數,後者是多數,郭台名又是後者中的少數,罵完娘還要上去踹一腳的那種!

「我呸!」

張國賓心裡不爽,暗吐口水,嘴上許下承諾:「你放心,我馬上幫你聯絡深城方面,有必要的話,這兩天時間抽時間過海一趟。」

「這兩天我都在深城。」

王詠慶也是有備而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