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降旨,問詰於你。」

梅清臣簡潔地說出八個字,然後就這麼看著江舟。

似乎想看看他是什麼反應。

不過讓他失望的是,他並沒有從江舟臉上看到什麼情緒。

就像他說的不是他,是別的無關緊要的人一樣。

朝廷降旨問詰官員,其實就是在書面上罵上幾句。

這種事在往常來說,可大可小。

有時就是不痛不癢的表面功夫。

但有的時候,就意味著這個人此後的仕途已經到盡頭了。

捫心自問,梅清臣自己若遇上這種事,八成會終日惶惶,睡不著覺。

江舟沒有什麼反應,反倒是把一旁喝茶的林疏疏惱了。

「問詰?這帝芒老兒昏了頭了吧?」

「江舟為他稷室做了多少事,立了多大的功勞?就為這麼點雞毛蒜皮的破事,值當他專程萬里傳訊來責罵?」

林疏疏冷笑道:「江舟,我看你也不是什麼貪戀權勢的俗人,這勞什子的官兒做得也憋屈,乾脆掛了朱印,棄了這官,與我等一般,豈不逍遙自在?」

江舟在江都這些時日所做的事並不是什麼密秘,剛剛大鬧了監天司之事也是轟傳江都。

他自然知道。

「憑白弄個勞什子的官兒縛著自個,你圖什麼?」

曲輕羅眉目低垂,似乎沒有在意他們的談話。

不過江舟知道她也一樣是這種想法。

之前整日相處時,就問過他幾次。

說起來,他們這話也不錯。

以他現在的能力,離了官府也能活。

根本不必去做朝廷「鷹犬」。

但他們又哪裡知道,他其實就是個孤家寡人?

初來此間時,他是為了活命,陰差陽錯入了肅靖司。

現在雖然也有了安身立命的能力,但若非不得已,江舟也並不想挪屁股。

一是沒必要,二來……經歷了這麼多,不說大稷,只說肅靖司,也已經算是他的一個歸宿了吧。

他在此世就像一片無根浮萍,他需要在這裡找到歸屬感。

而且,單槍匹馬,又怎及得上背靠大樹?

江舟可不認為自己編出一個方寸山來,背後就真的有一個方寸山給他依靠。

這些話自然不好和他人述說。

江舟沒有接話,只是笑了笑,朝梅清遠道:「只是問詰?」

林疏疏忍不住又搶話道:「……你是不是天生賤骨頭?難不成你還想被問罪不成?」

江舟忍不住斜睨了他一眼:「我怎麼記得你以前沒有這麼話癆?」

林疏疏被他堵得一滯,氣得咬牙切齒,卻又不好發作。

索性端起茶猛灌起來。

江舟撇了撇嘴。

有點可惜。

剛才的仇還沒報呢,手有點癢,還真想和這病夫打上一架。

梅清遠這才笑道:「看來江大人是早就胸有成竹了。」

他說了一句沒有頭腦的話。

江舟卻明白,他是看出了自己大鬧監天司,是另有目的。

其實除了確實出於義憤外,江舟的目的也簡單。

就是想試探下朝廷,或者說是帝芒對於仙門到底是個什麼態度。

這段時間仙門動作頻頻,不久前更是逼得前朝帝陵守陵人引動天命劫運降臨,大水決堤。

還在搞什麼「彌輪小會」。

朝廷居然都沒什麼動靜。

若說朝廷是個睜眼瞎,根本沒有發現,江舟絕對不信。

監天司不是一個能輕易觸碰的所在。

但也正因如此,才更能看出朝廷的態度。

現在也證實了他的猜想。

朝廷或者說帝稷,對仙門所作所為,定然早已心知肚明。

只是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原因,一直坐視不管。

否則,他因為區區一點「小事」,動了監天司,還重傷值守仙司,將他扣押了起來。

等來的絕對不會是區區一紙「問詰」,至少也是丟官罷職。

甚至會是一副鐵銬,將他押赴京城問罪。

現在至少可以確定,帝芒並不懼仙門,而且應該對仙門也是有所不滿。

唯一令他不解的,就是帝芒到底為什麼會像個昏君一樣,放任各地叛亂、仙門小動作不斷,搞得天下不穩,都還能不管不顧,安坐金闕?

江舟轉動著念頭,梅清臣見他沒有什麼反應,便繼續道:「還有一件事,便算是江大人的私事了。」

「是冢宰來訊,托我給你帶句話。」

江舟訝道:「什麼話?」

梅清臣乾咳了一聲,學著某人的腔調道:「小子,乾得好!」

旋即又堆起笑容道:「這是冢宰原話。」

江舟聞言不由一笑。

看來他這便宜老師,是苦仙門久矣。

梅清臣見狀,心中是暗羨不已。

出身神秘,來頭巨大,朋友多,居然還有個位居當朝太宰的老師。

只看李太宰這次專程傳訊勉勵,就足見對其有多看重。

心中酸溜溜地暗嘆,他面上的笑容更熱情了:「冢宰對江大人頗有勉勵之意,除此外,冢宰還有一話托我問詢。」

「冢宰說,北境戰事吃緊,朝廷有意增兵馳援。」

「冢宰有意將你調任蕩寇司,但我肅靖司的幾位大將軍都極力反對,這才作罷,磋商之下,才說是讓你借調過去,隨軍北上馳援北雁門。」

「此事朝中雖有商議,但冢宰卻說,要問你一問,問你可有為國戊疆之意?」

江舟聞言愣住了。

他是真沒有想到會有這種事。

讓他隨軍馳援北境?

李東陽怎麼想的?

江舟問道:「朝廷已經決定增援北境了?」

北境戰事瞞不過人,朝廷為北境之事,也已爭執數月。

他身在官場,即便再不關心也能聽到些風聲。

「是,梅某聽說,陛下已將是否馳援北境之事,交由冢宰決斷。」

梅清臣笑道:「不出一天,冢宰便已下令,調集精兵,馳援北境。」

江舟聞言不由道:「東陽先生……在朝中可是有許多對頭?」

他思來想去,也只能想到一個原由。

李東陽雖高居太宰之位,但在朝中境況未必有多好。

甚至是樹敵頗多,身邊無人可信,無人可用。

他做出馳援北境的決斷,恐怕也不是那麼容易。

也怕有人陽奉陰違,壞了大事,甚至是找不到足以依賴的人領軍作戰。

這才會想到拉他一個沒見過幾面的「弟子」去打仗。

就算他有過鎮守吳郡的「戰績」,這也有點太扯蛋了吧?

純屬是狗急了跳牆……

「對了,梅大人,有些事想向你打聽一二……」

江舟也不知道怎麼去回答。

索性轉移了話題道。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