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闊的空地上,層層圍觀人群之中,搭起了一個高台。

數十個僧人身著法衣,分坐高壇兩邊。

內中有一老僧,合什端坐。

有一人伏跪身前,老僧口中喃喃誦念,時不時用楊枝從身旁缽盂中蘸起清水,灑在那人頭頂。

壇下,還排起了一條長隊。

隊列中都是些尋常百姓,個個都是合什垂首,滿臉虔誠,跟隨壇上僧人誦念著經文。

「那是在做什麼?這些僧人,不大像是尊勝寺的啊。」

江舟有些好奇道。

他本以為是尊勝寺的和尚又在做什麼勾當。

在江都之地,除了尊勝寺外,恐怕沒有哪家寺廟敢如此明目張胆的大作「法事」。

或許還有「強龍」大梵寺敢行此事。

不過這些僧人看起來,都不像是這兩家的僧人,自然令他覺得奇怪。

虞拱不以為異道:「這是瓦棺寺的僧人,瓦棺寺也是佛門赤教一脈,與尊勝寺同出一源。」

「這應該是瓦棺寺的戒壇,算算日子,也到了佛門廣收弟子的時候了。」

「瓦棺寺雖不是什麼仙門名教,但在江都一帶,頗有德名,時常周濟百姓」

所謂戒壇,便是佛門中的高僧大德為一些想要拜入佛門之人所設的受戒壇。

這些人會在這裡受戒剃度,拜入空門,成為真正的僧人。

「怎的還有女的?」

江舟看到戒壇之上,竟還坐著十數個女尼,不由奇怪。

雖然僧尼一家,但畢竟男女有別。

沒聽說過和尚和尼姑攪到一起的。

放在彼世,這兩者只是站到一起,就足以令人想入非非了。

「這便是瓦棺寺的不同了。」

虞拱說道:「聽說,在千餘年前,一個苦行頭陀不知從何處來,一路苦行求乞,到了江都,見此處人傑地靈,便起了於此建廟定居之意,」

「便四處乞磚討木,欲立寺廟。」

虞拱笑道:「不過建一座寺廟談何容易?靠他一人一磚一瓦地乞討,什麼時候才能建起來?」

「當時有不少達官貴人自願為其出資建廟,不過都被那頭陀拒絕了。」

「就這樣過了幾十年,這頭陀竟然靠著乞來的一磚一瓦,建起了偌大的一座寺廟,只剩下最後一座供奉佛祖的寶殿,尚缺瓦片封頂。」

「這頭陀已經老邁,油盡燈枯,時日無多,當其時,有一老婦,知曉此事,變賣了家產,換了幾車瓦片,送給那頭陀,只求頭陀為她剃度,並在她死後,讓她葬在寺中。」

「後面的不說,大人也該知道了,那頭陀答應了老婦,這瓦棺寺的名字,正由此而來。」

虞拱撇撇嘴道:「千多年前的事了,誰也不知道真假,不過傳聞中,也正是因這老婦,瓦棺寺一向是僧尼並存。」

江舟聽完,隱隱覺得這故事中有幾分古怪,卻又說不上來哪裡古怪,便搖了搖頭,朝那戒壇上看去。

看了一會兒,便覺無趣。

和尚受戒,來來去去就是那麼一套,沒什麼意思。

正想離開,虞拱卻忽然一拍腦袋道:「我想起來了。」

江舟投來疑惑目光。

虞拱道高興道:「大人,一說這瓦棺寺,老虞我倒想起一樁奇事來。」

「這瓦棺寺中有一女尼,常常遊走於市井之間,進出酒館客肆之中,不化緣,也不傳法,誰也不知道她這是為什麼,」

「不過這女尼每日皆是如此,晨時出寺,遊走市井,晚間便回,從無斷絕,如此時日一長,她竟對這坊間之事,都一清二楚,巨細無遺,市井之中,誰若有難處求到她那,必定都能有一個答案。」

「這道興坊若果真有老書吏那麼一家,這女尼必定知曉!」

「哦?」

江舟聽聞,不由心中好奇。

還有這樣的尼姑?

不由道:「這女尼可在台上?」

虞拱手搭涼棚,尋摸了幾眼,指著台上道:「在!就是那個手捧蓮花的女尼。」

台上有十數個僧尼,手中皆捧一佛門法器,其中一個,正是手捧蓮花。

「走,看看去。」

江舟說著,已經分開人群,朝戒壇走去。

所過之處,人群皆是自動分開,卻沒有人察覺半分,都是不知不覺間便讓開了路,如此擁擠下,也沒有生起半點騷亂。

才走近戒壇,壇上那為人受戒剃度的老僧忽然手中一停,朝江舟這邊看來。

許多人這才發現,這老僧竟是雙目空洞,內中竟無眼珠,黑洞洞一雙窟窿,十分駭人。

卻也奇怪,並無人被他這模樣嚇到。

那瞽目老僧竟站了起來,朝壇下江舟合什一拜道:「江居士法駕蒞臨,有失遠迎,望乞恕罪。」

這一舉動,倒令得壇上僧尼與圍觀眾人都將目光投來,好奇地看著江舟。

江舟倒不奇怪他能發現自己。

「你認得我?」

瞽目老僧緩聲道:「居士佛光透頂,福德之氣伴身,乃我佛門德賢,行走坐臥,皆有異象,於這紅塵俗世,如苦海明燈一般,老衲縱然雙目無珠,卻也能看得真切。」

「……」

上一就一通疑似彩虹屁的話,倒讓江舟有些猝不及防,稍感尷尬。

夸就夸,你也不用往死里夸,還苦海明燈……

當著這麼多人,多不好意思?

人少的時候再說嘛……

江舟也沒有反駁他那句「佛門德賢」的話。

畢竟他的地藏帝神佛得不能再佛了。

受了人家的好處,立馬就和人劃清界限,不太好啊。

既然讓人叫破了行藏,江般也不拐彎抹角,直言道:「江某有一事相求。」

瞽目老僧波瀾不興,和聲道:「請說。」

江舟朝僧尼中一指:「江某有些事情,想向這位大師求詢,不知可否?」

瞽目老僧雖雙目無珠,卻精準地將臉轉向那女尼道:「妙寂,江居士既有事垂詢,你便暫隨他去吧。」

那女尼也是面色淡然,合什道:「是。」

說完便款款走下了戒壇。

來到江舟身前:「請江居士帶路吧。」

「……」

這些僧尼的行事風格,乾脆得落得讓江舟一愣一愣的。

撇了撇嘴,向旁一引:「大師請。」

三人也無人在意旁人目光,徑直離去,就在不遠處尋了一處茶肆坐了下來。

虞拱已經按捺不住,先問了出來:「妙寂大師,你可知道,這道興坊一帶,有什麼人家是曾在貢院裡做過書吏的?年紀大概在六七十上下。」

江舟以為,他們掌握的信息太過模糊,除了虞拱說的這話外,就沒了其他,八成是沒這麼容易。

不過那妙寂女尼一聽,便隨口道了出來:「確有一戶人家,姓余,在貢院為書吏者,名余斗,其子名余漢。」

虞拱大喜:「那余斗身在何處?」

女尼淡聲道:「死了,十幾年前就死了。」

「啊!」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