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舟平時沒有什麼特別的嗜好,要說唯一稱得上嗜好,並且樂此不彼的事情,恐怕便是偶爾登下圍脖,給那些說大實話的人點個贊。

比如,那些誇他帥的。

湊巧這幾天登上圍脖搜了下關於阿瑞斯計劃的新聞,有不少好事兒的人在轉載的那篇文章下面艾特了他。

出於好奇,陸舟點進去看了遍,並且將那篇文章從頭看到了尾。

看到最後,他忍不住笑了笑,嘖嘖稱奇地說道。

「這哥們兒是個人才啊。」

能將國內學術環境剖析得如此透徹,能將「猛禽(raptor)」發動機的技術細節闡述的如此詳細,至少也是半個業內人士了。

只不過這篇文章的傾向性實在是太強了,黑翔瑞號的推力沒有錯,他自己都清楚那玩意兒的推力甚至還趕不上長5。但只提推力,不提推重比,也不提續航能力,那也未免太過分了點。

而且美國人不是不想搞電推進系統,而是他們還做不到這種程度,怎麼到了這位的口中就成了不屑於搞呢?從他離開普林斯頓之前,PPPL實驗室就在搞了呀。

還有黑他的那個部分,大概是把長5和長9搞混了。而且即便是祥瑞號發射成功了,也不是說長9就不搞了,在電推進空天飛機造價較為昂貴的情況下,用化學火箭來解決近地軌道衛星發射等航天任務還是可以的。

當年法國人發明了蒸汽三輪車,還不一樣用馬送了一個多世紀的郵件,新技術和舊技術的更新換代,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完成更迭的。

這也得虧是祥瑞號成功把太空人送到月球上去了,要是這次載人登月沒搞成,只怕都得把他打成千古罪人了。

雖然不知道這人在學術上的造詣如何,不過就這帶節奏的能力,轉行做自媒體是一點問題都沒有了。

一直默默觀察陸舟臉上的表情,面無表情的王鵬忽然開口說道。

「需要我幫忙調查一下嗎?」

陸舟笑著搖了搖頭:「調查有毛用,你還能順著網線過去,把他修理一頓不成?」

王鵬遲疑了一下說道:「修理一頓不合規矩……不過誹謗國家英雄,15日拘留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以凌雲勳章和航天一級功勳獎章的份量,毫無疑問是符合國家英雄的標準的。

看著王鵬一臉認真的樣子,陸舟汗道:「不必了,我就是開個玩笑。話都不讓說也太誇張了,何況他也沒點名道姓,他喜歡嗶嗶就讓他嗶嗶去吧。」

陸舟自問自己還是個比較隨和的人的,對於別人說什麼,並不是特別在意。

要是連這點兒非議都忍受不了,他也白玩這麼久的圍脖了。

王鵬有些不理解的看著陸舟:「可是……就這麼算了?」

「我的時間很寶貴,可沒時間浪費在這種人身上,」陸舟笑了笑,隨手關掉了手機螢幕,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時間差不多了,待會兒我還要開個會,咱們出發吧。」

「好的。」

王鵬也不多話,點了下頭,乾脆利索地向門外走去。

……

來到酒店樓下,陸舟上了車後,讓王鵬將自己送去了長安路的大會堂,然後便靠在了座位上閉目養神起來。

時間已經是三月初。

原本他是計劃領完獎之後,便返回金陵去的,結果沒想到愣是被拖到了現在還沒走成。

至於原因,顯而易見。

這次會議針對的,就是美國的阿瑞斯計劃。

走進大會堂旁邊的階梯會議廳里。

從A入場口入場的陸舟,在第一排找到了放著自己名牌的座位坐下,將手機拿出來打開了錄音。

這次的會議是非保密性質的,會議上討論出的很多東西都會在會議結束之後公開,所以入場時並不沒收通訊設備。

陸舟給小艾發了條消息,讓它幫忙整理會議筆記。如此一來,可以節省自己不少時間。

就在陸舟翻著桌上的會議紀要,等待著會議開始的時候,一位老人坐在了他的旁邊,反覆側目看了他幾次之後,故作嚴肅的清了清嗓子,用不緊不慢的聲音開口說道。

「美國人都打算登陸火星了,你怎麼看?」

被這聲音吸引了注意,陸舟轉頭看去,現在坐在自己旁邊的正是袁煥民院士,航科集團的總工程師。

前段時間在哈市的那次載人登月會議上,這老頭沒少刁難他,一直到後來祥瑞號試飛成功,才開始漸漸地不怎麼吭聲了。

摸不清他是什麼意思,陸舟尋思了一會兒,便笑了笑說。

「美國人打算登陸火星,和我陸某人有什麼關係?」

袁煥民微微愣了一下,隨即皺眉思忖了片刻,自言自語似地說道。

「你的意思是,咱們無需理會他們,走我們自己的路就好麼?原來如此,妙哉……」

陸舟:「……?」

啥玩意兒?

被這老頭這麼一打岔,陸舟還沒來得及把會議紀要過一遍,會議便開始了。

走到了台前,航天局辦公室的秘書宣讀了會議流程以及關於會議紀律的一些事項,然後將話筒讓給了科工局的一把手李局長。

直接站在了台上,李局長清了清嗓子,神色嚴肅的開口說道。

「很抱歉讓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坐在這裡,原本這場會議應該是下個月召開,但因為一些事情不得不提前了。」

雖然他沒有說具體是因為什麼事情,但台下眾人臉上多少都帶著幾分瞭然。

NASA高調宣布啟動阿瑞斯計劃,現在名義上並沒有針對華國,但無論是發射的時間安排還是投入的力度之大,都很明顯地劍指華國載人登月工程。

雖然雙方都沒有口頭上承認,甚至在某些領域還有合作,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場航天競賽已經進入了白熱化。

「昨天中央高層開會,總結出了兩條大致的方向。一條是緊追美國人的腳步,著手準備登陸火星。另一條則是繼續推進我們的月球戰略,鞏固我們的登月成果。」

「關於具體走哪條路線,還得請教諸位專家的意見。希望大家暢所欲言,不要顧忌什麼,哪怕是對這兩條發展路線都不認同,或者有什麼更好的想法,都可以提出來。」

李局長的話音落下,階梯會議室中傳開了竊竊私語的聲音。

這短短的兩句話,信息量卻不可謂不大。毫不誇張的說,今天會議的結果,將決定華國未來五年,甚至是十年的國家戰略,各大航天企業與研究單位,也將隨著政策的調整轉向「載人登火」,或者是繼續「月面探索」。

因此,不少人臉上的表情都漸漸慎重了起來,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這時候,一道沉穩的聲音從會議室的前排響起。

「我說兩句吧。」

看著坐在會議室前排的老人,李局長語氣客氣的說道。

「袁院士請講。」

緩緩站起身來,袁煥民停頓了片刻,不緊不慢地開口說道:「美國人打算登陸火星,那是他們的事情。我們不必自亂陣腳,做好自己眼下的工作便足矣。我認為,我們未來的發展焦點依舊在月球上,對於現階段來說,沒有什麼比鞏固我們在載人登月上取得的成果更加重要。」

袁老先生在航天界還是很有威望的,這句話說的也比較中肯,立刻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

當然也有一小部分人持保留的態度,或者說更支持緊追美國人的腳步,加大力度發展火星登陸技術,發展更大推力的火箭。

這無關於哪條路線更合適,僅僅只是因為他們自己是研究火箭的,而不是太空飛行器或者其他外空間設備的。

點頭示意袁老先生坐下之後,李局長將目光投向了同樣坐在第一排,正在翻著會議紀要的陸舟。

等了半天都沒見陸舟有開口的打算,終於忍不住說道。

「也請陸教授說些什麼吧。」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