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小龍不行,童老貴只好請陳揚幫忙。

其實陳揚與童小龍是好朋友,不用童老貴開口,陳揚也會幫忙。

隊里的老會計前年病故,先由陳揚父親頂了一年,後來讓給了陳揚。

陳揚跟著童老貴進屋。

一張學生用的舊書桌,一張吱吱響的角牌凳。桌上放著一把舊算盤,以及幾本帳簿,一支舊鋼筆和半瓶鋼筆水。

陳揚坐下來,算盤打得啪啪響。

大傢伙都默默的看著。

老規矩,先分煤票和曬乾了的稻杆。平原地帶的人家,煤和稻杆就是過冬的柴禾。

煤票不是按人頭分,而是與口糧一樣,按「基分」進行計算。

五歲以下每人三斤,六歲到十一歲每人五斤,十二歲到十七歲每人七斤,十八歲以上每人九斤。

這種算法和分法,童小龍哪能做得出來。

陳揚出馬,很快解決。

算好後,當場分發煤票。

發了煤票,再算各家各戶的收支情況。

第九生產隊共有四十一戶人家,一百八十三人。

這個童小龍也幹不了,還得請陳揚幫忙。

很快的,陳揚算出來了。

四十一戶人家,二十七戶有分紅。另外十四戶是支出,要倒貼錢給隊里,才能分到口糧。

陳揚家就是其中一戶,他家人多,要向隊里支付三十一塊五角錢。

按照約定俗成,這種情況有兩個解決辦法,一是付現金,二是扣口糧。

陳揚選擇扣口糧。一角一斤,三十一塊五角,就是三百一十五斤。

接下來分柴,就是分曬乾了的稻杆。

這是按人頭分的,童小龍會算。

不過,童小龍不會用算盤,他用筆在紙上算,算得很慢,惹得大家笑罵連連。

下午分糧。

還得陳揚幫忙計算。

陳揚的父親在外服刑,陳揚家只剩九人,按照「基分」計算,共分得口糧兩千四百七十多斤。

扣去三百一十五斤,到手的口糧是兩千一百二十二斤。

陳揚用手拉車往家拉了兩趟。

拉第二趟時,童小龍幫忙推車。

陳揚沒好氣的說道:「姓童的,千把斤我還拉得動,不用你幫忙。」

「揚哥,揚哥,你別生氣嘛。」

童小龍湊上來,小聲說道:「揚哥,我幾斤幾兩,你還不知道麼。我伯父說了,先讓我占著,不讓姓蔡的搶了去。等時機一到,還會讓你官復原職的。」

「哼哼,這還差不多。」

童小龍從兜里掏出幾張煤票,「喏,這是我大伯讓我交給你的,二十斤煤票。」

陳揚停下手拉車,接過煤票就往兜里塞,「好了,揚哥不生氣了,你去吧。」

「嘿嘿,真不生氣了?」

「跟你生氣,我犯不著。」

童小龍笑嘻嘻的問,「今晚有行動,大家都讓你去呢。」

陳揚搖搖頭,「我現在是過街老鼠,還是算了吧。」

童小龍頓足喊道:「揚哥,大家沒看不起你,還當你是頭呢。」

陳揚猶豫了一下,「真的?」

「真的,就是他們讓我來約你的。只要你去,大家都聽你的。」

想了想,陳揚說,「行,晚飯後就走。」

「好嘞。揚哥,帶上你二弟,讓他和我弟守船。」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